9.3《声声慢(寻寻觅觅)》课件(52张PPT)+朗诵音频—2020-2021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

文档属性

名称 9.3《声声慢(寻寻觅觅)》课件(52张PPT)+朗诵音频—2020-2021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6-21 21:42:39

文档简介

(共52张PPT)
穿越时空之旅
——《声声慢》李清照
语文第三单元9.3
学习目标:
1、了解词人的生平及作品风格。
2、解读词中意象,把握景与情的关系,感受词的意境美。
3、探寻词人苦闷、复杂的精神世界,准确把握“愁”之内涵。
4、背诵全词;感受婉约词的风格。
作者简介
李清照,字漱玉,号易安居士
,山东济南人,宋代婉约词词人的代表之一。留有作品集《漱玉词》。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1084年出生于一个官宦人家,父亲李格非是学者兼文学家,在朝为官,藏书甚富。母亲也是名门闺秀,善文学。优厚的家庭条件以及良好的文化氛围反应在她早期的词作中,多是少女的无忧无虑,和悠闲自在的生活。
李清照,又叫“李三瘦”。是个名副其实的“官二代”。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社会,她却偏偏聪慧机敏,才华横溢,喝酒,赌博,丧夫,改嫁,休夫,我行我素。她写词,一不小心就成了一代词宗,与李后主、苏轼并肩。她写诗,也是巾帼不让须眉,豪情天纵。
1987年,国际天文学会命名水星上第一批环形山,其中一座名字就是李清照。李清照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名字被用作外太空环形山的女性。从此,她的名字闪耀在宇宙的天空里。
李清照生平大事记
1103-1126年:18岁的李清照与21岁的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婚后融洽欢娱,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研究,度过了这生中最安宁、幸福的日子。
1126年:北宋末日,腐败透顶,金兵入侵,围困京师。
1127年:金灭北宋,二人所存的十余屋金石书画在战火中焚为灰烬。
1129年:赵明诚孤身赴任,身染重病,八月十八日去世,
终年49岁,李清照时年46岁。
1130年:李清照为赵明诚解不白之冤,在越州、台州、黄岩、温州之间漂泊。
1131年:卜居浙江会稽,又逢盗贼,重病缠身,几欲丧命。
1132年夏:再嫁张汝舟,可惜遇人不淑,9月提出诉讼,与张汝舟离婚。被判刑两年。
1134年:整理完成赵明诚遗著《金石录》。
1151-1155年:李清照没有子嗣,凄然一身,悲苦地离开人世。
少历繁华,中经丧乱,晚景凄凉。
人生之幸
书香门第富贵家
情投意合如意郎
生之不幸
偏安东南亡国恨
夫死家亡思亲苦
辗转异乡漂泊愁
玉壶颁金伤心案
遇人不淑二次婚
李清照词风格清新婉丽,是婉约派的代表。创作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南渡前:描写少女、少妇时期的生活
内容——闺怨离愁
词风——清丽柔媚
南渡后:表现思夫、思乡、思国
内容——怀旧悼亡
词风——凄婉哀怨
“声声慢”是词牌。最早见于北宋晁补之笔下,词名《胜胜慢》,其题序云“家妓荣奴既出有感”,说明是为他的家妓荣奴离去所作的曲词。慢,就是慢词,其名称从“慢曲子”而来,指依慢曲所填写的调长拍缓的词。


预习检查
1.明确字音
(mì)
(qī)
(zhà)
(qiáo
cuì)
寻寻觅觅
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
憔悴损
预习检查
2.解释词语
①戚戚:
②乍暖还寒:
③将息:
④黄花:
⑤堪:
⑥怎生:
⑦次第:
悲愁、哀伤的样子。
忽暖忽冷,天气变化无常。
养息,休息。
菊花。
可以,能够。
怎么,怎样

光景,状况。
创作背景
这是作者晚年的作品,当时,正值金兵入侵,北宋灭亡,丈夫也病逝,避难的过程中作者半生收藏的金石文物又丢失殆尽。于是作者飘泊江南,由一个无忧无虑的贵妇人,一变而为流落无依、形影相吊的寡妇。这一连串的打击使作者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这是作者在一个秋天的黄昏里的生活感受,写的都是冷冷清清的秋景,反映的都是孤独凄凉的境况。
整体感知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注意朗读节奏
你是从哪些地方读出来的?
赏析诗歌
你觉得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整体感知
直接抒情的句子:
①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②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赏析诗歌

整体感知
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意象)
品读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这句话包含有几种意思?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若有所失
寂寞冷清
凄凉悲苦
感情基调:哀婉凄凉
联系所学诗文,说说叠字有何作用?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 高》
1.可使所描绘的景色或人物更加形象

2.具有音律美,节奏感,读起来琅琅上口。
指马鸣声;风声;草木摇落声等
形容急速地滚动或翻腾;形容连续不断
品读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这十四个叠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这几个叠词有什么作用?
内容上:巧用叠字,写出了“我”当时无助、孤单、凄凉的心境。
形式上:运用叠词增强节奏感、音乐美,更加突出“我”内心凄凉愁苦心情。
旧雁
淡酒
急风
黄花
细雨
梧桐
意象分析
间接抒情(意象)
结论:酒是“愁”的象征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柳永《雨铃霖》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苏幕遮》
   酒,一种浓郁情义和相思的幽愁。
    酒,一种溢满凄凉哀伤的落寞。
写酒的诗句:
意象分析
为何说是“淡酒”?
并非酒淡,愁情太重,太浓,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也就觉得酒味淡,这是一种主观感受。言酒淡,实说愁浓。——晚年凄凉惨淡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意象分析
结论:抒写萧瑟冷落凄迷之感,渲染悲凉愁情。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昨夜凉风又飒然,萤飘叶坠卧床前。
——白居易《凉风叹》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李煜《相见欢》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
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
——李清照《念奴娇》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
总是离人泪。
——王实甫《长亭送别》
飞云过尽,旧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晏几道《思远人》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雁归来。
——晏殊《浣溪沙》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李
颀《送魏万之京》
意象分析
1、雁声凄惨。
2、在古代,“雁”是传递信息的使者。大雁曾为她和丈夫传递相思之情。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
3、北雁南飞,词人也是从北方流落南方。
亡夫之痛
国破家亡之苦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雁,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
雁,一种离情别恨的寄托。
雁,一种思念音信的企盼。
结论:过雁象征离愁
意象分析
黄花:即菊花。
“黄花”有没有寓意呢?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结论:黄花喻憔悴的容颜,
孤苦伶仃的晚境。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无心摘
有谁堪与共摘
菊花,一种孤傲高洁品格的象征。
菊花,诗人孤独寂寞情的寄托。
寓意
意象分析
梧桐:梧桐一叶知秋,牵愁惹恨。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 煜《相见欢》
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贺 铸《鹧鸪天》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天明。
——温庭筠《更漏子》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白居易《长恨歌》
结论:梧桐是悲凉、孤寂、凄苦的象征
梧桐,一种凄凉悲伤的象征
梧桐,一种悲怆凄婉的寄寓
意象分析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牧《清明》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秦观《浣溪沙》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李璟《摊破浣溪沙》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天明。
       
——温庭筠《更漏子》
雨是凄凉、哀伤、愁思的象征

旧雁:物是人非
亡夫之痛
故国之思
淡酒:愁浓
急风:渲染凄凉
人生风雨
命途坎坷
黄花:年华之哀
漂泊之苦
孤独之凄
细雨:愁情绵密
独居之凄
梧桐:牵愁惹恨
亡夫之痛
意象分析
间接抒情(意象)
气候冷暧不定
淡酒不敌晚风
雁声过耳
懒摘黄花
日长难熬
雨滴梧桐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以愁作结
生出何愁?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丧夫之痛
亡国之恨
孀居之悲
流离之苦
情愁
家愁
国愁
读过这首声声慢,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这首词的艺术特色:
《声声慢》
2、层层铺叙,渲染愁情
1、善用叠字,声情并茂
3、善用口语,真切自然
愁是这首词的主调,早年是“闺愁颠沛之苦”,
“离愁”,“相思之愁”,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是“为赋新诗强说愁”;晚年则是经历了丧夫之痛,亡国之恨,颠沛之苦以后的“欲说还休”的愁,是一种沉甸甸的愁。全词就抒写一个“愁”字,从不同角度,选取不同意象,反复描写、渲染,充分的表现出词人复杂的思想情感,读后使人感觉愁哀纸满。
课堂小结
武陵春李清照
(宋)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赏析:
愁”本是心中之事,抽象之物,只可意会,难以捉摸。如今作者却意想天开地将它装上小船,给人一种具体可触的立体感;而且还怕愁太重,小船载不动,则愁又显得有重量了;再联系前句的“轻”字,似乎还可看到这小船在重愁堆挤下被慢慢压向水面之状,从而获得了一种动态感。其化虚为实,语意新奇,想象惊人,实在是描摹愁思的绝妙好辞。
知识拓展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李煜(五代)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赏析:
诗人先用发人深思的设问,点明抽象的本体“愁”,接着用生动的喻体奔流的江“水”作答。用满江的春水来比喻满腹的愁恨,极为贴切形象,不仅显示了愁恨的悠长深远,而且显示了愁恨的汹涌翻腾,充分体现出奔腾中的感情所具有的力度和深度。
知识拓展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李煜(五代)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赏析:“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用丝喻愁,新颖而别致。然而丝长可以剪断,丝乱可以整理,而那千丝万缕的“离愁”却是“剪不断,理还乱”。阅历了人间冷暖、世态炎凉,经受了国破家亡的痛苦折磨,这诸多的愁苦悲恨哽咽于词人的心头难以排遣。作者尝尽了愁的滋味,而这滋味,是难以言喻、难以说完的。“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紧承上句写出了李煜对愁的体验与感受。以滋味喻愁,而味在酸甜之外,它根植于人的内心深处,是一种独特而真切的感受。“别是”二字极佳,昔日唯我独尊的天子,如今成了阶下囚徒,备受屈辱,遍历愁苦,心头淤积的是思、是苦、是悔、还是恨……词人自己也难以说清,常人更是体会不到。若是常人,倒可以嚎啕倾诉,而李煜不能。他是亡国之君,即使有满腹愁苦,也只能“无言独上西楼”,眼望残月如钩、梧桐清秋,将心头的哀愁、悲伤、痛苦、悔恨强压在心底。这种无言的哀伤更胜过痛哭流涕之悲。。
知识拓展
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
贺铸(宋)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赏析:
后三句运用一系列的比喻将抽象的、难以捉摸的感情写得十分具体生动。这里的好处不仅是“梅子黄时雨”一句,因为词中的一问三叠答已组合成一个完整的、不可分割的意象,而且富于独创性。古人描写闲愁的名句很多,但这样巧妙地原因博喻的,还没有先例。词人妙笔一点,用博喻的修辞手法将无形变有形,将抽象变形象,变无可捉摸为有形有质,显示了超人的艺术才华和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知识拓展
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
秦观(宋)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赏析:一般的比喻,都是以具体的事物去形容抽象的事物,或者说,以容易捉摸的事物去比譬难以捉摸的事物。但词人在这里却是反其道而行之。他不说愁如丝雨,而说丝雨如愁也同样很新奇。
知识拓展
课后作业:
1、背诵并能默写。
2、查阅唐诗宋词,试找出写愁的诗句。
3、阅读学案拓展阅读部分有关李清照的诗词,感受李清照的词风以及思想感情。
随堂巩固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声声慢》中开头有七组叠词,看似平平淡淡无一愁字,却字字含愁,声声写愁,营造了一种如泣如诉的音乐效果,委婉细致地表达了词人在遭受深创剧痛后的愁苦之情。这七组叠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声声慢》中写词人晚年愁苦心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见词人满心皆愁,酒入愁肠愁更愁。
3.《声声慢》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捕述雨点打在梧桐叶上的情形,写出了词人不能自抑的凄苦。
4.《声声慢》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说身世之痛、家国之恨、孤独之悲等如何是一个愁字能包括得尽、概括得了的。
明确
1.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2.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3.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4.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比较不同的“愁”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醉花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问题】本首词里的“愁”和她写的《声声慢》里的“愁”有什么不同?请结合你学过的这两首词分析。
明确
①《醉花阴》以“愁”发端,《声声慢》以“愁"作结。《醉花阴》以愁发端,一开篇就愁云笼罩:重阳无阳,有高难登,诗兴难发,此一愁也;丈夫远离,独饮闷酒,此二愁也;秋风飒飒,菊残人老,此三愁也。三种愁思聚于一处,借酒浇愁,不胜酒力,酒醒之后愁绪更浓。《声声慢》在篇末托出一个“愁"字,赋予了它更深广而厚重的内涵:丧夫之痛、亡国之悲、孀居之苦、沦落之愁以及一个女人在那个时代的所有无助与无奈,而这些“怎一个愁字了得”。
②《醉花阴》中所见的愁是迷蒙而华丽的,《声声慢》中所见的愁是孤寂而凄清的。《醉花阴》通过摹愁态绘愁容,抒写了一位敏感多才的少妇在重阳佳节对远方丈夫刻骨铭心又委婉动人的相思之情。《声声慢》通过设愁境、布愁景,抒发了一个凄惶孤孀饱经国破家亡、夫死、离乱的孤独寂寞、悲凉愁苦的心绪。
问题探究
比较不同的“愁”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问题】“一剪梅”和“声声慢”都写愁,但这两首诗的愁是不同的,试分析。
明确
《一剪梅》中表达的相思离愁(闺怨闲愁);《声声慢》中表现的是国土沦丧之恨,家破人亡之痛,颠沛流离之苦,晚年孤苦之悲。
问题探究
乱世中的美神
李清照是因为那首著名的《声声慢》被人们记住的。那是一种凄冷的美,特别是那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简直成了她个人的专有品牌,她被当作了愁的化身,而对她的解读又“怎一个愁字了得”。
其实李清照在写这首词前,曾经有过太多太多的快乐。当李清照满载着闺中少女所能得到的一切幸福,步入爱河时,她的美好人生又更上一层楼。夫婿赵明诚是一位翩翩少年,两人又是文学知己,情投意合。他们二人除一般文人诗词琴棋的雅兴外,还有更相投的事业结合点——金石研究。蜜一样的生活,滋养着她绰约的风姿和旺盛的艺术创造。
拓展阅读
金人一锤砸烂了都城汴京的琼楼玉苑,李清照在山东青州的爱巢也树倒窝散,一家人开始过漂泊无定的生活。南渡第二年,赵明诚急病而亡。一个叫张汝舟的人走进她的生活。刚结婚之后张对她照顾得也还不错,但很快就露出原形,原来他是想占有李清照身边尚存的文物。这些东西李视之如命,而且《金石录》也还没有整理成书,当然不能失去。无奈之中,李清照走上一条绝路,鱼死网破,告发张汝舟的欺君之罪,李清照也随之入狱。由于友人帮忙,李只坐了九天牢便被释放了。但这在她心灵深处留下了重重的一道伤痕。一个女人心中爱的火花就这样永远地熄灭了,这怎么能不令她沮丧犯愁呢?
1134年,金人又一次南侵,赵构又弃都再逃。李清照第二次流亡到了金华。国运维艰,愁压心头。有人请她去游附近的双溪名胜,她长叹一声,无心出游:“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拓展阅读
已渐入暮年的李清照没有孩子,守看孤清的小院落,身边没有一个亲人,国事已难问,家事怕再提,只有秋风扫着黄叶在门前盘旋,偶尔有一两个旧友来访。她有一孙姓朋友,其小女十岁,极为聪颖。一日孩子来玩时,李清照对她说,愿将平生所学相授。不想这孩子脱口说道:“才藻非女子事也。”李清照不由得倒抽一口凉气,她觉得一阵晕眩,手扶门框,才使自己勉强没有摔倒。李清照感到她像是落在四面不着边际的深渊里,一种可怕的孤独向她袭来。她茫然地行走在杭州深秋的落叶黄花中,吟出这首浓缩了她一生和全身心痛楚的,也确立了她在中国文学史上地位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李清照所寻寻觅觅的是什么呢?身为女人,她既不能像岳飞那样驰骋疆场,也不能像辛弃疾那样上朝议事,甚至不能像陆、辛那样有政界、文坛朋友可以痛痛快快地使酒骂座,痛拍栏杆。她甚至没有机会和他们交往,只有独自一人愁。她以非凡的才华和勤奋,又借着爱情的力量,在学术上完成了《金石录》巨著,在词艺上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但是,那个社会不以为奇,不以为功,连那十岁的小女孩都说“才藻非女子事”。李清照还有什么话可说呢?她只好一人咀嚼自己的凄凉。
拓展阅读
随着时代的进步,李清照当年许多痛苦着的事和情都有了答案,可是我们偶然再回望一下千年前的风雨时,总能看见那个立于秋风黄花中的寻寻觅觅的美神。
(有删改)
【问题1】李清照的人生经历了太多的波折,请以“亡国破家”为界,分条列举她后半生的种种磨难。
明确
①再婚又离婚,遭遇感情生活的痛苦。②四处逃亡,备受颠沛流离之苦。③生逢乱世,无人理解,遭人歧视,怀有超越时空的孤独。
【问题2】这篇文章运用的反衬手法体现在哪些方面?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反衬手法的好处。
明确
①以早年的幸福生活反衬李清照晚境的凄凉;②以世道的艰难反衬李清照的理想美;③以爱情、生活的磨难反衬李清照的心灵美、诗歌美;④以世风“才藻非女子事”来反衬李清照的执著。通过多角度的反衬,突出了李清照身处逆境,关心国事,仍然进行不懈的艺术追求的坚强品格,使“乱世中的美神”形象更加光彩照人。
拓展阅读
李清照诗句积累
1、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沙鹭。
2、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3、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
4、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5、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又上心头。
6、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7、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8、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9、犹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
1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2
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3
减字木兰花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4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5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蕈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6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7
凤凰台上忆吹箫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8
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彷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9
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10
永遇乐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瑕,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云鬟雪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11
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