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一)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九单元第一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学会简单的分类整理数据的方法,
能对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过程与方法:经历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价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与生活有关事例的调查、统计、分析,激发学习兴趣。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协作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不同的标准对事物进行分类整理与数据统计分析。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学会分类整理与数据统计。
教学准备:课件、学习卡
教学过程:?
??
??
?
新课导入:
教师引导提问:你们喜欢体育运动吗?我们一起来看看学校运动会的图片?
播放体育比赛运动图片。
引出运动会获奖成绩统计表:二年级一班的学生们在运动会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我们一起去看看。
观察统计表,说说从表中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学生举手说自己看到数学信息。
引导学生分析统计表:你想从这个成绩表中知道什么?你们能一下子就找到这些答案吗?(不能)因为信息很多,我们需要整理好再进行分析。
二、互动新授:
1、交流分类方法:你打算怎样整理?学生交流再指名汇报。
生:我想按名次来整理。
生:我想按参加的运动项目进行整理。
生:我想按性别分男生、女生进行整理。
师总结: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不同的整理数据方法,像这样先分一分类来整理数据的方法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知识——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板书课题)。
2、小组合作,统计数据:
出示统计表,说说表格中“合计”的意思。
3、学习统计数据的技巧:在统计的时,为了不出现重复和遗漏,我们可以对统计完的数据做个标记,你想用哪个符号来标记?
总结:统计时要细心,用同一种符合来标记才能保证统计的准确。
4、汇报交流:
学生展示统计表,对三种用不同分类标准统计出的数据进行比较。
5、说发现:分类标准不同,合计都一样。(板书:分类不同,合计相同。)
分析数据,解决问题:仔细观察我们的统计结果,分析一下这个班学生的获奖情况,说说你的发现。
生:我发现,获奖人数最多的项目是赛跑,获奖最少的项目是投球。
生:我发现,获得第一名的人数最多。
生:我发现,获奖的男生比女生多1人,获奖的女生比男生少1人。
7、师生总结统计方法:收集数据——分类整理——制成统计表——分析数据(板书)
三、巩固练习:
1、出示自主练习1,进行数据分析,解决问题:
(1)用不同的分类方法对车辆进行分类,填写好表格。
(2)分析表格中的数据,说说从统计表中发现了什么。
生:数量最多的是……数量最少的是……
生:2个轮子的比4个轮子的……
……
2、出示树叶图。
(1)按颜色和形状分类统计,填写好表格。
(2)观察表格中的数据,说说自己的发现。
生:两种分类中的合计相同。
生:数量最多的是……
生:黄色叶子比红色叶子……
(3)你还能按什么标准进行分类统计?
生:按大小分类。
四、拓展延伸:
1、调查本班学生的情况。
(1)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统计。(举手、起立……)在这些方法里,举手表示是比较简便的方法。
(2)用“举手数一数”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统计表。
教师说,学生举手,教师数人数,学生填表格。
(3)根据表格内容分析整理数据。
生:……岁的学生最多。
生:男生比女生多……人。
2、出示海滩图,分一分,填一填。
(1)按游泳的、岸上的进行分类统计。
(2)按戴泳帽的、没戴泳帽的进行分类统计。
(3)比较两个表中的分类方法和合计情况,你发现什么?
统计相同的事例,虽然按不同的分类方法进行统计,但合计结果是相同的。
五、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哪些方面你对自己很满意?
学生自由发言。
生:我学会了分类统计。
生:我知道了要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统计。
生:我刚才回答问题时受到了表扬。
六、课后练习。
生活中的数学。
(1)统计书包里的书,完成统计表和统计图。
(2)根据统计表或统计图,说说自己的小书包里,哪样物品最多?
七:板书设计: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分类不同,合计相同
收集数据——分类整理——填写表格——分析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