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
白居易
学习目标
通过对小序的学习,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
了解“行”等文体的知识。
梳理文意,理解诗歌基本内容,整体把握诗歌。
看题目
关于歌、行、引: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行”是乐曲的意思。白居易还有《长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三者的名称虽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
“体如行书曰行”,所谓“行”是指那些流走自然,可歌可唱的诗篇。
阅读并翻译小序
1.请阅读并翻译诗前小序,用自己的语言完整的说一说诗人写作《琵琶行》的创作背景。
2.小序的何作用?
阅读并翻译小序
1.请阅读并翻译诗前小序,用自己的语言完整的说一说诗人写作《琵琶行》的创作背景。
2.小序的何作用?
阅读并翻译小序
1.请阅读并翻译诗前小序,用自己的语言完整的说一说诗人写作《琵琶行》的创作背景。
2.小序的何作用?
阅读并翻译小序
2.小序的何作用?
①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的主要经过;
②概述琵琶女身世;
③点明写作动机;
④定下全诗凄切伤怀的感情基调。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 。问其人,本长安倡女 ,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 贾人妇。遂命酒 ,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 ,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明年:古义:第二年;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因为:古义:两个词,因此创作;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歌,名词作动词,作歌
酒,名词作动词,摆酒。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 。问其人,本长安倡女 ,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 贾人妇。遂命酒 ,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 ,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宾语前置句,应为“以歌赠之”。
介词结构后置句,应为“尝于穆、曹二善才学琵琶。"于"相当于"向"。
"使"后省略宾语"之",指"琵琶女"。
翻译小序
唐宪宗元和十年,我被贬为九江郡司马。第二年秋季的一天,送客到湓浦口,夜里听到船上有人弹琵琶。听那声音,铮铮的有京都流行的乐曲声韵。询问这个人,原来是长安的歌女,曾经向穆、曹两位琵琶大师学艺。后来年纪大了,红颜退尽,嫁给商人为妻。于是命人摆酒叫她畅快地弹几曲。曲子弹完,她流露出忧郁的样子,自己说起了少年时欢乐之事,而今漂泊沦落,面容憔悴,在各地辗转奔波。我离京外调任职两年来,一直是淡泊宁静,安于现状,而今被这个人的话所感触,这天夜里才感觉到被贬后的失意之情。因此撰写这首七言诗,作歌并赠送给她,总共六百一十六字,题名为《琵琶行》。
朗读并梳理文意
结合课下注释,对诗文进行翻译理解,概括每一段的段落大意。
朗读正字音
予(yú) 倡(chāng)女 贾(gǔ)人
荻(dí) 铮(zhēng) 悯然(mǐn)
转徙(xǐ) 浔阳(xún) 捻(niǎn)
抹(mǒ) 挑(tiǎo) 六幺(yāo)
舫(fǎng) 教坊(fáng) 红绡(xiāo) 谪居(zhé) 还独倾(huán) 间关(jiān)
呕哑(ōu yā) 嘲哳(zhāo zhā)
霓裳(ní cháng) 钿头银篦(diàn bì)
梳理文意
第一部分:送别友人
第二部分:听闻琵琶声与琵琶女相见及听她演奏的情形
第三部分:叙写琵琶女的身世
第四部分:写诗人对自己命运的感慨
第五部分:琵琶再度演奏,满座动容,诗人泪洒青衫,无限感伤
梳理文意?
第一部分:送别友人
第二部分:听闻琵琶声与琵琶女相见及听她演奏的情形
第三部分:叙写琵琶女的身世
第四部分:写诗人对自己命运的感慨
第五部分:琵琶再度演奏,诗人最为动容,泪洒青衫,无限感伤。
?
梳理文意
第一部分:送别友人
第二部分:听闻琵琶声与琵琶女相见及听她演奏的情形
第三部分:叙写琵琶女的身世
第四部分:写诗人对自己命运的感慨
第五部分:琵琶再度演奏,满座动容,诗人泪洒青衫,无限感伤
写作背景
元和十年,平卢节度使李师道派人杀了宰相武元衡,向中央政权示威,白居易认为这是重“国耻”。激于义愤,他率先上疏“急请捕贼,以雪国耻”。但都被权贵们加上“越职奏事”的罪名,又造谣诬蔑说,白居易母亲因看花坠井而死,而白居易却作赏花诗,新井诗,“有伤明教”,于是贬为江州刺史,继而又贬为江州司马(九品小官)。白居易获罪的真正原因主要是他写的针砭时弊的讽谕诗,正如他自己所说,“始得名于文章,终得罪于文章”。对于这次遭贬,诗人既感伤又愤慨。到江州后一年的生活更使他感受到社会世态炎凉,他有满腔的怨愤无处倾诉。这首诗是诗人贬职到江州的第二年(元和十一年)秋天写的,当时诗人45岁。
白居易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是杜甫之后,唐朝的又一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文学家、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写文章要为现在发生的天下大事而写的)并诗歌应该为社会生活中真实发生的事情写的。将这一主张付诸自己的诗歌创作实践。他的早期政治诗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寄予了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代表作:《琵琶行》、《长恨歌》《卖炭翁》等 。
诗魔
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被称为“老妪能解”白居易每做一首诗都念给不识字的老婆婆,不断地修改,直到她能听懂才把诗定稿。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学习目标
1.学习诗歌中对音乐的描写
2.分析本诗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3.初步体会本诗作者的情感
朗读鉴赏
1.在第一段中的景物描写突出了什么特点?有何作用?
2.在第三段中,找出写琵琶女独守空船时的环境,分析其作用。
3.在第四段中,找出描写诗人生活环境的句子,传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4.本诗描写了琵琶女弹奏的精妙的乐曲,请问在诗中琵琶女一共弹奏了几次?听者的感受、反应是怎样的(用文中的诗句回答)?
朗读鉴赏
1.在第一段中的景物描写突出了什么特点?有何作用?
2.在第三段中,找出写琵琶女独守空船时的环境,分析其作用。
3.在第四段中,找出描写诗人生活环境的句子,传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4.本诗描写了琵琶女弹奏的精妙的乐曲,请问在诗中琵琶女一共弹奏了几次?听者的感受、反应是怎样的(用文中的诗句回答)?
朗读鉴赏
第一段:本段中的景物描写突出了什么特点?有何作用?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秋夜江边送客时的环境,秋夜江边,枫叶红、荻花白,万物凋零之季。渲染了送别时人物凄凉愁惨的心情。
朗读鉴赏
1.在第一段中的景物描写突出了什么特点?有何作用?
2.在第三段中,找出写琵琶女独守空船时的环境,分析其作用。
3.在第四段中,找出描写诗人生活环境的句子,传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4.本诗描写了琵琶女弹奏的精妙的乐曲,请问在诗中琵琶女一共弹奏了几次?听者的感受、反应是怎样的(用文中的诗句回答)?
朗读鉴赏
2.在第四段中,找出描写诗人生活环境的句子,传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诗人的失意寂寞,孤苦无聊,通过这些景色描写来反映,其遭际与琵琶女何其相似。
朗读鉴赏
1.在第一段中的景物描写突出了什么特点?有何作用?
2.在第三段中,找出写琵琶女独守空船时的环境,分析其作用。
3.在第四段中,找出描写诗人生活环境的句子,传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4.本诗描写了琵琶女弹奏的精妙的乐曲,请问在诗中琵琶女一共弹奏了几次?听者的感受、反应是怎样的(用文中的诗句回答)?
朗读鉴赏
3.在第四段中,找出描写诗人生活环境的句子,传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琵琶女空船为伴,唯有明月、江水绕船,孤单冷寂之意不言自明,渲染了琵琶女冷落凄凉的心境。
朗读鉴赏
1.在第一段中的景物描写突出了什么特点?有何作用?
2.在第三段中,找出写琵琶女独守空船时的环境,分析其作用。
3.在第四段中,找出描写诗人生活环境的句子,传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4.本诗描写了琵琶女弹奏的精妙的乐曲,请问在诗中琵琶女一共弹奏了几次?听者的感受、反应是怎样的(用文中的诗句回答)?
朗读鉴赏
4.本诗描写了琵琶女弹奏的精妙的乐曲,请问在诗中琵琶女一共弹奏了几次?听者的感受、反应是怎样的(用文中的诗句回答)?
琵琶女的演奏(三次)
第一次:江头送客闻琵琶
主人忘归客不发——惊异(暗写、略写)
第二次:江上聆听琵琶曲
第三次:江上感言再促弦
江州司马青衫湿——伤悲(暗写、略写)
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沉醉(明写、详写)
第一次演奏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互文;侧面烘托(手法),音乐的美
知识点补充:
互文:修辞手法,是古汉语中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法。即 互文见义 ,是指在有意思相对或文句相关的词句里面,前后两句词语互相呼应,互相交错,意义上互相渗透、互相补充,使文句更加整齐和谐、更加精炼的一种修辞手法。
第二次演奏 - 朗读第二段
1、侧面烘托,从环境、从听者等角度烘托音乐之美。
2、比喻,化无形音乐为可感形象,喻体贴切。
3、叠词拟声,以声写声,模拟场景,身临其境之感
4、曲中含情,琵琶女用感情演奏-诗人用感情描摹音乐。
“未成曲调先有情”
“似诉平生不得志”
“说尽心中无限事”
“别有幽愁暗恨生”
“此时无声胜有声”
曲中含情,找出文中句子
以情演曲
琵琶女
以情绘声
白居易
音乐旋律
嘈嘈切切
珠落玉盘
花下莺语
声
暂歇
水浆迸 刀枪鸣
四弦一声如裂帛
冰泉冷涩
高亢激越
戛然而止
急切愉悦
幽愁暗恨
余音绕梁
无声胜有声
学习目标
1.归纳琵琶女的人物形象
2.分析本诗中诗人的情感
深入赏析
1.找出诗中描写琵琶女人生遭遇的语句,并用简洁的词语加以概括。
2.结合诗文及你所了解的相关知识,琵琶女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3.诗人为什么会同一个萍水相逢的下等的歌女产生共鸣呢?
4作者与琵琶女能够在凄切的琵琶声中找到心灵慰藉,让萍水相逢成为了心灵知音,就是因为他们有着相似的人生际遇。那么,作者与琵琶女究竟有着怎样相似的人生遭遇呢?
5.诗人泪洒青衫的原因有哪些?
深入赏析
1.找出诗中描写琵琶女人生遭遇的语句,并用简洁的词语加以概括。
2.结合诗文及你所了解的相关知识,琵琶女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3.诗人为什么会同一个萍水相逢的下等的歌女产生共鸣呢?
4作者与琵琶女能够在凄切的琵琶声中找到心灵慰藉,让萍水相逢成为了心灵知音,就是因为他们有着相似的人生际遇。那么,作者与琵琶女究竟有着怎样相似的人生遭遇呢?
5.诗人泪洒青衫的原因有哪些?
深入赏析
1.找出诗中描写琵琶女人生遭遇的语句,并用简洁的词语加以概括。
人生前期:
艳压群芳,艺压京城,人妒人捧,年年欢笑
京城名角,乐
人生后期:
年老色衰,门前冷落,委身商人,独守空船
嫁作商妇,怨
深入赏析
1.找出诗中描写琵琶女人生遭遇的语句,并用简洁的词语加以概括。
2.结合诗文及你所了解的相关知识,琵琶女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3.诗人为什么会同一个萍水相逢的下等的歌女产生共鸣呢?
4作者与琵琶女能够在凄切的琵琶声中找到心灵慰藉,让萍水相逢成为了心灵知音,就是因为他们有着相似的人生际遇。那么,作者与琵琶女究竟有着怎样相似的人生遭遇呢?
5.诗人泪洒青衫的原因有哪些?
深入赏析
2.结合诗文及你所了解的相关知识,琵琶女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琵琶女是一个才貌双全,但在封建社会中被摧残、被侮辱的歌女形象。琵琶女对自己的凄凉遭遇、对人情冷暖、世态炎凉,表示了积聚已久的愤懑之情,对世人的重色轻才和丈夫的重利寡情提出了强烈控诉。
但是诗人笔下的琵琶女没有认识到昔日卖笑承欢、醉生梦死的生活是一种被摧残的痛苦生涯,相反还抱着炫耀、追恋、惋惜的态度。她只是悲叹红颜易老、繁花早逝,却没有从自己的不幸遭遇中得到觉醒。
深入赏析
1.找出诗中描写琵琶女人生遭遇的语句,并用简洁的词语加以概括。
2.结合诗文及你所了解的相关知识,琵琶女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3.诗人为什么会同一个萍水相逢的下等的歌女产生共鸣呢?
4作者与琵琶女能够在凄切的琵琶声中找到心灵慰藉,让萍水相逢成为了心灵知音,就是因为他们有着相似的人生际遇。那么,作者与琵琶女究竟有着怎样相似的人生遭遇呢?
5.诗人泪洒青衫的原因有哪些?
深入赏析
3.诗人为什么会同一个萍水相逢的下等的歌女产生共鸣呢?
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节度使吴元济派人刺死宰相武元衡,长安城顿时一片混乱。白居易当时任东宫赞善大夫,是个陪侍太子的闲职,不能过问朝政,但他压抑不住自己的愤怒,上书请求缉捕凶手,终以越职言事的罪名被贬为江州司马。五年后,宪宗去世,穆宗即位,才被调回长安。
深入赏析
1.找出诗中描写琵琶女人生遭遇的语句,并用简洁的词语加以概括。
2.结合诗文及你所了解的相关知识,琵琶女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3.诗人为什么会同一个萍水相逢的下等的歌女产生共鸣呢?
4作者与琵琶女能够在凄切的琵琶声中找到心灵慰藉,让萍水相逢成为了心灵知音,就是因为他们有着相似的人生际遇。那么,作者与琵琶女究竟有着怎样相似的人生遭遇呢?
5.诗人泪洒青衫的原因有哪些?
人生遭遇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
琵琶女
白居易
来历相同
自言本是京城女
我自去年辞帝京
才华横溢
名属教坊第一部
诗才盛名
遭遇相同
京城名角漂沦憔悴
京城显官被贬江州
情感相通
借曲抒怀
闻曲伤怀
深入赏析
1.找出诗中描写琵琶女人生遭遇的语句,并用简洁的词语加以概括。
2.结合诗文及你所了解的相关知识,琵琶女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3.诗人为什么会同一个萍水相逢的下等的歌女产生共鸣呢?
4作者与琵琶女能够在凄切的琵琶声中找到心灵慰藉,让萍水相逢成为了心灵知音,就是因为他们有着相似的人生际遇。那么,作者与琵琶女究竟有着怎样相似的人生遭遇呢?
5.诗人泪洒青衫的原因有哪些?
深入赏析
5.诗人泪洒青衫的原因有哪些?
①伤琵琶女:
正如诗中云:“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卿卿。”琵琶女愤激幽怨的曲调本引发诗人情感的共鸣,在听了琵琶女的苦楚身世的倾诉后,更是激起诗人深深的怜悯。
②伤己:
诗人才华横溢,誉满天下,然而今朝沦落,幽愁悲愤;再加上朋友一别,更感孤寂难耐。人悲,己怜,“同是天涯沦落人”。伤人,伤己,两重感伤交融一体,积累沉淀,诗人怎不悲怆满怀,泪洒青衫?这“泪”,既是诗人对被压迫女的同情与尊重,又是对当时社会的控诉。
小 结
这是一首歌行体的长篇叙事诗,颇富抒彩,它是白居易感伤诗的代表作。鉴赏诗歌要准确而深入把握艺术形象。长篇叙事诗多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来表现主题。
《琵琶行》主要叙述了诗人与一飘泊江湖的长安歌伎邂逅相遇,并被其琴声和凄苦身世感动的故事。表达了诗人“谪居卧病”中的凄凉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