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细菌和真菌的繁殖
考点目录
考点一、细菌与实物变质问题
考点二、真菌
考点三、病毒
习题训练:
考点一、细菌与实物变质问题
1.在以下生物中,细胞内存在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的是(???
)
A.细菌?????B.病毒?????C.蘑菇?????D.衣藻
2.(2020八上·长兴开学考)小茗在学习过生物分类后,尝试对已经学过的6种微生物进行分类,将青霉、匍枝根霉,酵母菌,蘑菇分为一类,细菌放线菌分为另一类,请问他的分类依据是(
???)
A.细胞膜的有无????B.细胞结构的有无????C.成形细胞核的有无????D.细胞壁的有无
3.如图是小明设计的一种食物保存方法。把食物充分加热后冷却,放在盆A中,用盆B倒扣上,再在盆A中加入适量清水,食物可保存2~3天。据此,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
A.引起食物腐败的原因是微生物的大量繁殖???????B.对食物加热的目的是杀死食物中的微生物
C.加清水主要是为了阻止空气中微生物的进入??????D.该保存方法和冰箱贮存食物的原理相同
4.(2020七上·浙江期末)酸奶是一种健康的发酵食品,制作酸奶需要多长时间?制作的最适温度是多少?科学兴趣小组打算一探究竟。
⑴制作酸奶需要乳酸菌,这类生物与植物、动物等科学在细胞结构上的最大差异是________,这种微生物只能在无氧的条件下发酵,因此制作过程中必须密封保存。
⑵为防止杂菌影响,制作酸奶前对容器和原料必须高温杀菌。
⑶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经过一系列探究后,得到如下结果:
发酵时间
牛奶状况
2h
呈液态,无酸味
4h
呈液态,略带酸味
6h
呈蛋花状,微酸
8h
呈凝固状,酸度适中
10h
呈凝固状,酸度适中
分析结果可知:制作酸奶以________h为宜,最佳温度为________℃左右。
5.为了探究“肉汤变质的原因”,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如下的实验。将甲、乙、丙三套装置分别连接好且用酒精灯加热至肉汤沸腾15min,然后将甲、乙装置放在室温为25℃的环境中,丙装置放入冰箱中。三天后,甲装置中的肉汤变质了,乙、丙装置中的肉汤未变质。请据此分析:
(1)实验中将肉汤煮沸的目的是________。
(2)乙装置中的肉汤未变质的原因是????
。
A.室温保持在25℃
B.弯管阻挡了细菌进入肉汤中
C.选用的肉比甲的好
D.没有空气进入乙试管内
(3)这个实验说明了肉汤变质的原因是________。
(4)甲、丙组对照实验中控制的变量是________。
(5)丙装置中的肉汤仍未变质的原因是________。
6.(2020七下·柯桥期末)微生物对人类有有益的一面,如乳酸杆菌可以用来制酸奶,青霉菌可以用来制造抗生素---青霉素。
(1)乳酸杆菌与青霉菌相比,细胞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
(2)下列有关认识正确的是________(选填序号)。
①乳酸杆菌不能进行有性生殖
②青霉菌因为有叶绿体,所以是绿色的
③新型冠状病毒也具有与乳酸杆菌一样的细胞结构
考点二、真菌
1.下列生物中,不属于真菌的是(???
)
A.大肠杆菌??????B.木耳??????C.酵母菌??????D.青霉菌
2.(2020七上·浙江期末)下列各项中,属于人类对真菌利用的是(??
)
①制酸奶
②酿酒
③制醋
④生产青霉素
⑤做面食
A.①②④??????B.②④⑤??????C.①③④??????D.②③⑤
3.下列有关细菌和真菌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细菌、真菌都十分微小,肉眼无法看到??????B.结核杆菌属于细菌
C.酵母菌属于真菌????????????????D.细菌、真菌可以分解自然界中的动、植物尸体
4.(2020七下·奉化期末)放置一段时间的橘子通常会长出绿色的“毛”,这些青绿色的“毛”(???
)
A.含有丰富的叶绿素???B.通过有性生殖繁殖???C.是青霉菌的菌丝???D.是细菌的孢子
5.在“探究酵母菌发酵的最佳条件”实验中,李明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
编号
温度(℃)
酵母菌含量
发酵前面团体积(mL)
发酵3h后面团体积(mL)
A
4
适量
100
100
B
10
适量
100
105
C
28
适量
100
175
(1)该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
(2)设计该实验的原理是控制发酵前面团体积、发酵时间和________保持不变,通过比较________,来判断酵母菌发酵效果与温度的关系。
(3)该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4)该实验存在尚有不足之处,请你写出一条改进意见:________。
考点三、病毒
1.(2020七下·金华期中)如图为三种微生物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甲是细菌,其结构特点是无成形的细胞核
B.制作慢头时,乙产生的气体会在面团中形成许多小孔,使馒头膨大和松软
C.丙没有细胞结构,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
D.所有的甲类生物都是有害的1.6
细菌和真菌的繁殖
考点目录
考点一、细菌与实物变质问题
考点二、真菌
考点三、病毒
习题训练:
考点一、细菌与实物变质问题
1.在以下生物中,细胞内存在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的是(???
)
A.细菌?????B.病毒?????C.蘑菇?????D.衣藻
【答案】A
【解析】细菌有DNA集中的区域,但是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真菌的细胞里有细胞核,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以此解题。
【解答】细菌的细胞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病毒没有细胞结构,蘑菇属于真菌细胞里有细胞核,衣藻属于单细胞生物里面也有细胞核,A符合题意。
2.(2020八上·长兴开学考)小茗在学习过生物分类后,尝试对已经学过的6种微生物进行分类,将青霉、匍枝根霉,酵母菌,蘑菇分为一类,细菌放线菌分为另一类,请问他的分类依据是(
???)
A.细胞膜的有无????B.细胞结构的有无????C.成形细胞核的有无????D.细胞壁的有无
【答案】C
【解析】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细菌放线菌分为另一类因为它们是细菌;真菌的基本结构为: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真菌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而青霉、匍枝根霉,酵母菌,蘑菇分为一类,它们属于真菌,因此请问他的分类依据是
细胞内有无成形细胞核。
3.如图是小明设计的一种食物保存方法。把食物充分加热后冷却,放在盆A中,用盆B倒扣上,再在盆A中加入适量清水,食物可保存2~3天。据此,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
A.引起食物腐败的原因是微生物的大量繁殖???????B.对食物加热的目的是杀死食物中的微生物
C.加清水主要是为了阻止空气中微生物的进入??????D.该保存方法和冰箱贮存食物的原理相同
【答案】D
【解析】防止食品腐败的原理都是杀死或抑制细菌、真菌的生长和繁殖。
【解答】A、细菌、真菌等微生物,接触到食物,并在依附其上利用食物的养分,生长与大量繁殖,期间会产生很多的生长代谢产物,产生各种各样酸、臭等味,因此食物腐败变质是由于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而引起的,A正确;
B、由图保存方法先对食物加热杀死食物中的微生物后阻止空气及空气中微生物的进入来进行防腐,B正确;
C、由图我们可以看出清水将B盆内进行了封闭,阻止空气及空气中微生物的进入,有利防腐,C正确;?
D、由图保存方法先对食物加热杀死食物中的微生物后阻止空气及空气中微生物的进入来进行防腐;而冰箱贮存食物是利用低温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的方法防腐,两者原理不同,D错误。
4.(2020七上·浙江期末)酸奶是一种健康的发酵食品,制作酸奶需要多长时间?制作的最适温度是多少?科学兴趣小组打算一探究竟。
⑴制作酸奶需要乳酸菌,这类生物与植物、动物等科学在细胞结构上的最大差异是________,这种微生物只能在无氧的条件下发酵,因此制作过程中必须密封保存。
⑵为防止杂菌影响,制作酸奶前对容器和原料必须高温杀菌。
⑶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经过一系列探究后,得到如下结果:
发酵时间
牛奶状况
2h
呈液态,无酸味
4h
呈液态,略带酸味
6h
呈蛋花状,微酸
8h
呈凝固状,酸度适中
10h
呈凝固状,酸度适中
分析结果可知:制作酸奶以________h为宜,最佳温度为________℃左右。
【答案】没有成形的细胞核;8;40
【解析】1、生物根据有无细胞核可分为真核生长和原核生物,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动物、植物、真菌都有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
2、根据表格数据可判断制作酸奶最佳的发酵时间。由图中活菌的相对数可知最佳的发酵温度,活菌相对数越多表明此温度最佳。
【解答】乳酸杆菌是细菌,细胞内没有细胞核,所以可填没有成形的细胞核。酸奶一般成凝固状,酸度适中,达到这两点后酸奶制作成功。由表格数据可知,在8h前酸奶是呈蛋花状的,8h开始呈凝固状,酸度适中,所以制作酸奶以8h为宜。由柱状图可知,最佳温度为40℃左右。
5.为了探究“肉汤变质的原因”,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如下的实验。将甲、乙、丙三套装置分别连接好且用酒精灯加热至肉汤沸腾15min,然后将甲、乙装置放在室温为25℃的环境中,丙装置放入冰箱中。三天后,甲装置中的肉汤变质了,乙、丙装置中的肉汤未变质。请据此分析:
(1)实验中将肉汤煮沸的目的是________。
(2)乙装置中的肉汤未变质的原因是????
。
A.室温保持在25℃
B.弯管阻挡了细菌进入肉汤中
C.选用的肉比甲的好
D.没有空气进入乙试管内
(3)这个实验说明了肉汤变质的原因是________。
(4)甲、丙组对照实验中控制的变量是________。
(5)丙装置中的肉汤仍未变质的原因是________。
【答案】(1)高温杀灭肉汤内原有的细菌等微生物
(2)B
(3)空气中的细菌进入肉汤里,然后大量繁殖,使得肉汤腐败变质
(4)温度
(5)温度较低,抑制了细菌和真菌的繁殖
【解析】食品腐败的原因是微生物的大量繁殖,因此食品贮存的原理都是把食品内的细菌和真菌杀死或抑制它们的生长和繁殖。
【解答】(1)食物腐败变质是由于食物中的微生物繁殖生长引起的,食物中的微生物不会凭空产生,而是由空气中原有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繁殖产生的,“微生物学之父”巴斯德通过鹅颈瓶实验验证了这一结论,因此将肉汤煮沸的目的是通过高温将肉汤内的细菌等微生物杀灭。
(2)甲装置肉汤腐败的原因是微生物的大量繁殖的结果,空气中有细菌,如果落入瓶中的肉汤中,会使肉汤腐败变质;乙瓶的瓶颈弯曲,空气中的细菌只落到了瓶颈的弯曲处,不能进入肉汤,故弯管阻挡了细菌进入肉汤中,乙瓶中的肉汤能保存较长的时间。
(3)上述实验说明:肉汤变质的原因是空气中的细菌或芽孢落在肉汤里,然后大量繁殖,使得肉汤腐败变质。
(4)将甲装置放在25℃的室温环境中,丙装置放入冰箱内.甲、丙可以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其唯一变量是温度。
(5)通过设置温度这一变量,得出丙装置中的肉汤仍未变质的原因是低温抑制细菌等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6.(2020七下·柯桥期末)微生物对人类有有益的一面,如乳酸杆菌可以用来制酸奶,青霉菌可以用来制造抗生素---青霉素。
(1)乳酸杆菌与青霉菌相比,细胞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
(2)下列有关认识正确的是________(选填序号)。
①乳酸杆菌不能进行有性生殖
②青霉菌因为有叶绿体,所以是绿色的
③新型冠状病毒也具有与乳酸杆菌一样的细胞结构
【答案】(1)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没有细胞核、有无细胞核)
(2)①
【解析】细菌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遗传物质,有些细菌还有鞭毛、荚膜等特殊结构;真菌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酵母菌的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真菌和细菌在细胞结构上的明显区别是有无成形的细胞核。
(2)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大多数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只有病毒比较特殊,病毒是一类结构十分简单的微生物,它没有细胞结构,主要有蛋白质的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解答】(1)乳酸杆菌与青霉菌相比,细胞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没有细胞核、有无细胞核),
青霉菌属于真菌,乳酸菌属于细菌,
青霉菌与乳酸菌相比,
青霉菌有成形的细胞核,而乳酸菌没有。
(2)下列有关认识正确的是乳酸杆菌的生殖方式并不是卵细胞和精子结合,属于无性生殖。青霉菌没有叶绿体,新型冠状病毒并没有细胞结构,
①符合题意。
考点二、真菌
1.下列生物中,不属于真菌的是(???
)
A.大肠杆菌??????B.木耳??????C.酵母菌??????D.青霉菌
【答案】A
【解析】细菌无成形的细胞核,真菌有成形的细胞核。
【解答】酵母菌、青霉菌、木耳都属于真菌,每个细胞结构为:细胞壁、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和液泡等,体内不含叶绿体,营养方式为异养,必须以现成的有机物为食,从中获得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能量,都能产生大量的孢子,靠孢子来繁殖新个体,而大肠杆菌则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生殖方式为裂殖,属于细菌。
2.(2020七上·浙江期末)下列各项中,属于人类对真菌利用的是(??
)
①制酸奶
②酿酒
③制醋
④生产青霉素
⑤做面食
A.①②④??????B.②④⑤??????C.①③④??????D.②③⑤
【答案】B
【解析】细菌和真菌与人类关系都非常密切。部分细菌和真菌对人类有益,人类利用细菌或真菌为我们服务。
【解答】①制酸奶是利用乳酸菌制作酸奶,利用的是细菌;②酿酒时利用酵母菌发酵作用酿酒,利用的是真菌;
③制醋时利用醋酸杆菌,利用的是细菌;④生产青霉素,利用的是青霉菌,是真菌;
⑤做面食的发酵剂是酵母菌,是真菌。综上可知,人类对真菌利用的是②④⑤,B选项正确。
3.下列有关细菌和真菌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细菌、真菌都十分微小,肉眼无法看到??????B.结核杆菌属于细菌
C.酵母菌属于真菌????????????????D.细菌、真菌可以分解自然界中的动、植物尸体
【答案】A
【解析】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真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解答】A、细菌的个体十分微小,但人们可以用肉眼直接看见在培养基上迅速繁殖而形成的?菌落,A符合题意。
B、结核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细菌.大多数的细菌对人体有利,少数有害,B不符合题意。
C、酵母菌有真正的细胞核,属于真菌,C不符合题意。
D、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依靠分解现成的有机物(如动、植物尸体)生存,营养方式为腐生,D不符合题意。
4.(2020七下·奉化期末)放置一段时间的橘子通常会长出绿色的“毛”,这些青绿色的“毛”(???
)
A.含有丰富的叶绿素???B.通过有性生殖繁殖???C.是青霉菌的菌丝???D.是细菌的孢子
【答案】C
【解析】使面包发霉的是霉菌。霉菌与细菌一样,依赖现成的有机物生活。但在细胞结构上,它与植
物细胞相似,有细胞核,属于真菌。
【解答】常见的霉菌有根霉、青霉和曲霉等,一般有着眼可见的绒毛状、絮状或蛛网状的菌丝体。放置一段时间的橘子通常会长出绿色的“毛”,这些青绿色的“毛”实际上是霉菌的菌丝,C正确。
5.在“探究酵母菌发酵的最佳条件”实验中,李明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
编号
温度(℃)
酵母菌含量
发酵前面团体积(mL)
发酵3h后面团体积(mL)
A
4
适量
100
100
B
10
适量
100
105
C
28
适量
100
175
(1)该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
(2)设计该实验的原理是控制发酵前面团体积、发酵时间和________保持不变,通过比较________,来判断酵母菌发酵效果与温度的关系。
(3)该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4)该实验存在尚有不足之处,请你写出一条改进意见:________。
【答案】(1)探究温度对酵母菌发酵的影响
(2)酵母菌含量;发酵3h后面团体积
(3)温度越高,发酵程度越高
(4)设置一个对照组(无酵母菌环境)
【解析】该实验每一次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温度,而控制其余几个因素不变——酵母菌含量、发酵前面积体积、发酵3h后面团体积,从而研究被改变的这个因素(温度)对事物的影响,分别加以研究,最后再综合解决,该实验使用的方法为控制变量法。
【解答】(1)酵母菌生长的环境条件主要是指温度、有机物、水等,根据题干资料可知:该实验的目的是:温度对酵母菌发酵的影响。
(2)设计该实验的原理是在控制发酵前面团体积、发酵时间和含菌量保持不变,通过控制发酵后体积观察,来判断酵母菌发酵效果与温度的关系。
(3)通过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温度越高,发酵程度越高。
(4)该实验应增加一个对照实验,因为没有对照实验,难以说明温度对酵母菌发酵的影响.应设置一个对照组(无酵母菌环境)。
考点三、病毒
1.(2020七下·金华期中)如图为三种微生物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甲是细菌,其结构特点是无成形的细胞核
B.制作慢头时,乙产生的气体会在面团中形成许多小孔,使馒头膨大和松软
C.丙没有细胞结构,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
D.所有的甲类生物都是有害的
【答案】D
【解析】
1、细菌是原核生物,细胞中无成形的细胞核;
2、酵母菌能作发酵剂,在一些食品的制作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如馒头制作、酿酒等;
3、
病毒是一种个体微小,结构简单(无细胞结构),只含一种核酸(DNA或RNA),必须在活细胞内寄生并以复制方式增殖的非细胞型生物;
4、细菌种类很多,大多数是无害的,只有少数是致病的,也有一些对人类有益。
【解答】A、图甲细胞内无细胞核,有鞭毛能运动,是细菌,说法正确,A错误;
B、乙是酵母菌,
制作慢头时,乙产生的气体会在面团中形成许多小孔,使馒头膨大和松软,说法正确,B错误;
C、丙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说法正确,C错误;
D、细菌只有少数一些是致病菌会使人生病,绝大多数是无害的,少部分对人类有益,说法错误,D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