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铃
柳永
描写离别的诗词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壮别)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死别)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酒别)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惨别)
柳永其人
柳永,初名三变,字耆卿,排行第七,世称柳七。北宋词人。
丰资洒落,人才出众,琴棋书画无所不通;至于吟诗作赋,尤其本等。还有一件,最其所长,乃是填词。
柳永其人
狂放不羁,擅长词曲,熟悉许多歌妓,经常流连于秦楼楚馆,为她们填词作曲,表现了一种浪子作风。
还说“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当时有人向仁宗举荐他,但仁宗闻其名说:“此人任从风前月下浅斟低唱,岂可令仕宦!”“何用浮名,且填词去!”遂落第。柳永在受了这种打击后,别无出路,只好以玩笑的态度,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在汴京、苏州、杭州一带过着流浪的生活。
不愿穿绫罗,愿依柳七哥;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金,愿中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
大约在少年时的“怪胆狂情”逐渐消退时,才改名柳永。改名后,54岁方中进士,历余杭令、盐场大使,终于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 晚年客死襄阳,家无余财,群妓合金葬之南外。
每逢清明,都有歌妓舞妓载酒于柳永墓前,祭奠他,时人谓之“吊柳会”,也叫“上风流冢”。渐渐形成一种风俗,没有入“吊柳会”、上“风流冢”者,甚至不敢到乐游原上踏青。这种风俗一直持续到宋室南渡。
后人有诗题柳永墓云:
乐游原上妓如云,
尽上风流柳七坟。
可笑纷纷缙绅辈,
怜才不及众红裙。
柳永才情卓著,但一生仕途坎坷,在北宋著名词人中,他的官位最低,但在词史上却占有重要地位。他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者,也是第一个大量写作慢词的词人。他的词在当时便为人传唱,据说“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他精通音律,能自制新曲,变旧声为新声,在唐五代小令的基础上创制了大量适合于歌唱的慢词。柳永在与歌妓一起生活中得到了感情上的慰藉,同时他深深了解歌伎们的生活,同情她们的不幸遭遇。
所以他的作品,很多是反映同她们在一起的悲欢离合,感情真挚。
《雨霖铃》便是其中的一首,??这首词写的是他离开都城汴京时与一位红颜知已缠绵悱恻、哀婉?、动人的别离情景。
吟唱
朗读
雨 霖 铃
?????????????????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柳 永
《雨霖铃》
《雨霖铃》词牌名,也写作《雨淋铃》。源于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故事:“马嵬兵变后,杨贵妃缢死,在平定叛乱之后,玄宗北还,一路戚雨沥沥,风雨吹打皇鸾的金铃上。玄宗触景生情,甚是思念贵妃,遂作《雨霖铃》一曲,以寄恨焉。宋代人依旧声填词,遂为词牌。”所以这支曲本来就是寄托相思的,词调极尽哀怨。柳永充分利用这一词调声情哀怨、篇幅较长的特点,写委婉凄侧的离情。
哀怨缠绵
主要内容
感情基调
在萧瑟的秋天里,词人和他的红颜知己伤心地告别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别离图
寒蝉、长亭、雨、兰舟、烟波、暮霭、楚天、杨柳 、晓风 、 残 月
景和物
作用:
渲染凄清意境,烘托人物感情。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送别的时间:
秋天的傍晚
寒蝉:(1)直接点明天气和季节,是寒气袭人,不是盛夏而是清秋;
(2)寒的不是蝉,而是人的心境。这一“寒”字,指的是诗人心境的凄寒。开篇就渲染了凄凉伤感的气息,突出了“伤离别”的主题。
地点:
长亭
勾勒了一个情人离别的典型环境。?
长亭: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十里五里,长亭短亭。”(庚信《哀江南赋》)
古代大道上每五里设一短亭,十里设一长亭,供行人休息,人们常在长亭送别。
此处用长亭,既交代了地点,又暗寓离愁别绪。面对着长亭古道,曾有多少情人在此洒泪惜别,曾有多少佳侣从此各奔他乡?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鉴赏:这一句点出了别离的_____、_____和_____(1分)。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意象(1分),营造了_____________(1分)的送别氛围,为全词奠定_____________ 感情基调。(1分)
季节
地点
时间
寒蝉、长亭、骤雨
凄凉伤感
凄清萧瑟
以哀景写哀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进一步刻画两人难舍难分的情景。
两人相对而立,手握手,眼对眼,泪眼婆娑。心中千言万语要和对方说,却激动地哽咽,什么都说不出来了。
这一形象的刻画,看似很简单,实则是情感的集中表现,非常真挚动人。
念去去,
千里烟波,
暮霭沉沉楚天阔。
烟波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愁
绪
暮霭、楚天
千里烟波,惆怅绵长
暮霭沉沉,着色暗淡;
辽阔楚天,空间广阔。
这样的画面给人压抑、苦闷的感觉。诗人想到前路茫茫,自己将越走越远,离心爱的人越来越远,心越来越苦,愁思也越来越深。全句写景,又全句写情。
上阙: 写离别时难分难舍的心情。
从抒情的重点和层次上看,上阙扣住“别”字,由出行到“帐饮”,到“催发”,到“执手”,到“遥念”,突出了惜别的深情,离别的痛苦。
( 写景抒情显得黯淡凄清)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那三个字点明了这首词的主旨?
伤离别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想象画面:一舟临岸,词人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梢头。越发增添了凄清、伤感的情调。
名句赏析
明代词评家贺裳称为“千古俊句”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思考讨论:这句话选取了哪些意象?
酒 、杨柳 、晓风 、残月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白居易《琵琶行》(离愁)
回问题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
——李白《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云》
艰难苦恨烦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身世之愁,亡国之恨)
愁
象征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回问题
谐音
古人有折柳送行的风俗。折柳赠人是希望对方留下来。离别的人一见杨柳,就会想起离别时依依不舍的场面,心中就会涌起一缕缕离愁。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杜甫《登高》
古语有云:自古逢秋悲寂寥。秋天是特别让人伤感的季节。晓风轻拂,带来的并不是快意,而是凉意,凄凉的感觉。
寓意
“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史记·刺客列传》
回问题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
——苏轼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月是离合的象征,何况是残缺不全的月,最易引起词人的愁思。
象征
离愁
《琵琶行》几个地方写到月: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回问题
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
——温庭筠《菩萨蛮》
酒、杨柳、晓风、残月,这四件最能触动离愁的典型意象组合在一起
杨柳离,晓风冷,残月缺,更酒醒。
冷落、空虚、孤寂、惆怅。
探究思考:此时置身于“杨柳”、“晓风”、“残月”的情景中,你会产生怎样的情绪?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此去”二字,遥应上片“念去去”。“经年”二字,近应“今宵”。
“良辰好景虚设”:
因无人共赏而如同“虚设”,即使有“千种风情”也因无人共语而倍觉痛楚,词人以虚景、虚情收束全篇,写出了“清秋节”之实景可以随时令之推移暂告消失,而“伤离别”的实情却是随时令之推移与日俱增。
别时
寒蝉、长亭晚、骤雨初歇
景语
情语
无绪、留恋
无语凝噎
千里烟波 暮霭沉沉
杨柳岸 晓风残月
良辰美景虚设
千种风情枉然
离别难
(实写)
(虚写)
回问题
思念苦
艺术手法:情景交融 虚实结合 邓丽君
别后
下片字字珠矶,句句含情,很多句子很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1.同样是写景,但下片词人写到了一些中国古典诗歌中常见的典型意象,如酒、柳、风、月,这些意象给你什么样的联想呢?请同学们结合之前所学,讨论一下,谈谈看法。
月 酒 柳 风 全句
2.“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点明这首词的主旨。作者为什么要把“离别”与“清秋节”联系起来?
3. 赏析本词的另一重要写作特点 “虚实结合” 。请讨论,全词哪些为实写,哪些为虚写?分析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a、自汉代始古人便有折柳赠别之俗,柳与“留”谐音,折柳相赠有“挽留”意。 “杨柳岸”三个字明写前景,暗写别时情。
b举杯的目的在于浇愁,而酒醒后只能使人愁更愁。c、“晓风”,指深秋的凌晨清冷微带寒意的风,比傍晚之风更凉,“酒醒”偏遇凉风吹,真叫人凉上加凉心更凉,“
d、“月是离合的象征,何况是残缺不全的月,最易引起词人的愁思。酒醒”之后,映入眼帘的却是一弯“破镜”般的“残月”,使“重圆”的希望化为泡影。
?本句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分明是这样一幅画面:倚着船舷的离人抚摸着岸边飘拂的垂柳,遥看挂在天边的一弯残月,习习凉风阵阵袭来,想起与恋人“无语凝噎”的离别情景,怎能不令人肝肠寸断!真是天凉人更凉,借酒销愁的初衷不但没能实现,反而使自己陷入更加痛苦的境地。因此,本句很难确定是重在写景还是重在抒情,真正达到了情景交融境界,被传颂为千古绝唱,实至名归,当之无愧! 回问题
都门畅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想象这副画面:作者站在河边,放目远眺,面前所见是一望无际的水面,远处山色朦胧,水面上层层灰蒙蒙的雾气升腾。(整副画面可想象成灰色调的山水画)诗人想到前路茫茫,自己将越走越远,离心爱的人越来越远,心越来越苦,愁思也越来越深。全句写景,又全句写情。
词人用比喻的修辞方法选取三种有代表性的景物充分地表现了离别的愁绪:如千里烟波般的绵长;如沉沉暮霭般的浓重;如楚地天空一样无边无际。
1.从时间角度看,这首词的层次应如何划分?
请您思考:
离别前:
离别时:
离别后:
整体感知
1、提问:这首词的感情基调怎样?
明确:感情基调哀怨缠绵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鉴赏:这一句点出了别离的_____、_____和_____(1分)。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意象(1分),营造了_____________(1分)的送别氛围,为全词奠定_____________ 感情基调。(1分)
季节
地点
时间
寒蝉、长亭、日暮、骤雨
凄凉伤感
凄清萧瑟
以哀景衬哀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秋雨黄昏送别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