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七章 运动和力 探究专训 习题课件(共6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七章 运动和力 探究专训 习题课件(共62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98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沪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06-22 14:45: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62张PPT)
第七章
运动和力
探究专训习题
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专训:运动图像
解答图像题的方法步骤
(1)识图:弄清图像的横坐标和纵坐标所表示的物理量,
并根据图像的形状确定这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2)析图:分析图像的起点、交点、拐点和终点的含义,
收集和概括相关信息。
(3)用图:由问题入手,从图像中寻找相关信息解题。
专训指导
1
训练角度
s?t
图像
【中考·衡阳】课外活动时,小明和小华均在操场上沿直线进行跑步训练。在某次训练中,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两人都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C.前2
s内,小华跑得较快
D.全程中,小华的平均速度大于小明的平均速度
例1
C
合作探究
由图象知,小明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图象是一条直线,
表明路程和时间成正比,故小明做的是匀速直线运
动;而小华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图象是一条曲线,表
明路程和时间不成正比,故小华做的不是匀速直线
运动,可见A、B错误。
由图象可知,在前2
s内,小华运动的距离比小明长,
故小华跑得较快,可见C正确。
由图象可知,全程中,两人通过的路程相等,所用
的时间都是8
s,两人的平均速度相同,故D错误。
【点拨】
【南昌】一只小鸟从枇杷树上飞到地面,啄食掉落在地上的熟枇杷,吃了一会儿,路边传来吆喝声,小鸟立即飞回树上它出发时的位置。如图所示,能够大致描述小鸟运动情况的是(  )
【同类变式】
1.
A
【中考·济宁】某物体从地面上某一点出发沿直线运动,其s?t图像如图所示.对物体的运动情况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不正确的是(  )
A.物体在6
s内运动的路程为15
m
B.以地球为参照物,物体在中间
2
s内静止
C.物体在前2
s内和后2
s内的速度相等
D.物体在6
s内的平均速度为2.5
m/s
2.
C
【中考·兰州】如图是某物体的s?t图像,由图像可知前5
s内物体通过的路程是________m,在5
s~15
s内物体运动的速度是________m/s。
3.
0
0.4
2
训练角度
v?t
图象
【中考·潍坊】如图,图甲是小车甲运动的s?t图象,图乙是小车乙运动的v?t图象,由图象可知(  )
A.甲、乙都由静止开始运动
B.甲、乙都以2
m/s的速度匀
速运动
C.甲、乙两车经过5
s一定相遇
D.甲车速度越来越大,乙车速度不变
例2
B
A.由图可知,甲、乙两车开始计时的速度都是2
m/s,都不是
从静止开始运动。故A错误。
B.小车甲运动的s?t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表示随着时间
的推移,甲的路程逐渐地变大,所以甲做匀速直线运动,速
度为v=
=2
m/s;小车乙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
平行于横轴的直线,表示随着时间的推移,乙的速度不变,
所以乙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2
m/s;所以,甲、乙都以
2
m/s的速度匀速运动。故B正确。
C.甲、乙都以2
m/s的速度匀速运动,但无法确定甲、乙出发
的位置和运动方向,故C错误。
D.甲、乙都以2
m/s的速度匀速运动,速度均不变。故D错误。
【点拨】
【中考·呼和浩特】如图所示,两木块自左向右运动,现用高速摄影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记录下木块每次曝光时的位置。已知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是相等的。两木块运动情况在v?t图象中描述正确的是(  )
【同类变式】
1.
A
甲、乙两个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向东做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关系如图所示。以甲为参照物,乙向______做直线运动,经过6
s甲、乙两物体相距________m。
2.
西
18
如图所示是甲、乙两个物体做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由图象可知:甲做的是__________运动;第3
s末,甲和乙的图线相交,这说明了甲、乙具有相同的________。
3.
匀速直线
速度
专训:惯性现象
由于惯性,运动的物体总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继续运动,但由于重力或阻力的缘故,物体的运动状
态又会发生变化;因此,在分析惯性现象时,既要考
虑惯性,又要考虑其他因素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
专训指导
1
训练角度
由惯性现象判断运动状态
【中考·孝感】一架在空中水平向右匀速直线飞行的飞机上,自由落下了一颗炸弹。下列给出了几种炸弹落地前与飞机位置关
系的情形,如图所示。则:
(1)不计空气对炸弹的阻力,炸弹与飞机的位置关系为________图。
(2)实际上,由于空气阻力的存在,炸弹与飞机的位置关系为________图。
例1


合作探究
【点拨】
炸弹投下后,由于惯性,仍要以原来的速度向前匀速飞行,若不计空气阻力,炸弹一直在飞机正下方;若考虑空气阻力,炸弹会落在飞机后方。
【同类变式】
在一条东西方向的平直公路上,一辆沿公路行驶的汽车上有水滴在路面上,路面上部分水滴的印迹如图所示(图中虚线为汽车的行驶路线)。由水滴印迹的特点知汽车行驶方向是由____向____,这是因为水滴离开汽车后,由于______,在水平方向仍保持向前运动的状态,滴到地上后,最初接触地面呈圆形的部分很快停止,其余部分继续向前运动而向前抛洒,因此出现了先
圆后不规则的印迹。
1.
西

惯性
2
训练角度
重力与惯性
【中考·德阳】匀速竖直上升的气球下端用绳子拴着一个小石头,当绳子突然断了以后,小石头的运动情况是(不计空气阻力)(  )
A.将立即加速下降
B.减速上升一段距离后再加速下降
C.由于惯性,将继续匀速上升
D.匀速上升一段距离后再加速下降
例2
B
【点拨】
由于惯性,石头会先上升;由于重力的作用,石头会减速上升;最后,石头会加速下降。
如图所示,轮船在海上匀速航行,小明同学在甲板中央竖直向上跳起,则小明下落时(  )
A.仍在起跳点
B.在起跳点前
C.在起跳点后
D.可能从船后部落水
1.
A
【同类变式】
3
训练角度
摔倒与绊倒(对比法)
例3
小明同学在放学回家的路上,脚被石块绊了一下,如图甲所示,身体向前跌倒,过了一会儿,不小心脚踩到一块西瓜皮,身体向后摔倒,如图乙所示。这是由于两种情况下脚的运动状态改变,上身由于________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惯性
在反映古代战争的电视连续剧中,经常可以看到使用绊马索将敌方飞奔的马绊倒的场面,如图所示。这是因为:当飞奔的马遇到绊马索时,马腿________下来,马的上身由于具有惯性,仍要向前________而摔倒。(填“停止”或“运动”)
1.
停止
【同类变式】
运动
4
训练角度
射击与惯性
【中考·株洲】练习移动射击时,竖直安装并固定一圆形靶,靶的水平和竖直直径将靶面分成四个区域,如图所示。当水平向右平行于靶面运动的汽车经过靶时,车上的运动员枪口对准靶心并立即射击,子弹可能落在(  )
A.Ⅰ区
B.Ⅱ区
C.Ⅲ区
D.Ⅳ区
例4
B
点拨:
子弹射出后由于惯性继续向右运动;又由于重力的缘故,子弹会向下偏,最终落在右下角。
【中考·苏州】小明得到一个玩具吹镖(由一个细长筒和金属镖头组成),想试着用它去射地上的目标。他把重为G的小镖头以一定速度正对着目标A点吹出,如图。忽略镖头运动时所受的空气阻力,下列关于镖头能否射中A点的预测中,正确的是(  )
A.一定能够射中A点
B.一定射在A点左侧
C.一定射在A点右侧
D.控制速度大小,以上都有可能
1.
【同类变式】
C
专训:二力平衡条件及其应用
一般来说,物体处于二力平衡状态时,一定有一
个力与重力是一对平衡力,且这个力与重力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这一规律常常被用
来由重力的三要素推断另一个力的三要素。
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其受平衡力作用;若物
体运动状态改变,则其受力不平衡。
专训指导
1
训练角度
由力及力
【中考·内江】我国已成功发射嫦娥三号探月卫星,该卫星着陆以前,在距月球表面约为100
m的高度处开启喷气发动机,向下喷气使其处于悬停状态,以观察地形,选择合适的着陆地点。如果月球表面的g是地球表面的1/6,探月卫星在着陆时的质量为1.2
t,g地=10
N/kg,那么,嫦娥三号探月卫星,在着陆前悬停时开动的喷气发动机的推力为(  )
A.1.2×104
N
B.2.0×103
N
C.2.4×103
N
D.3.0×103
N
例1
B
合作探究
点拨:
卫星在地球表面受到的重力G1=mg地=1
200
kg×
10
N/kg=1.2×104
N,卫星在月球表面受到的重力G2=
G1×1/6
=2.0×103
N,卫星向下喷气使其处于悬停状态,由二力平衡条件可知F=G2=2.0×103
N。
【中考·福州】如图所示,一根羽毛放置在长木片上,并保持静止状态。下列对羽毛受到重力的分析中错误的是(  )
A.重力大小等于木片对它的支持力
B.重力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C.重心位置在羽毛上的a点
D.重心位置在羽毛上的b点
1.
【同类变式】
D
【中考·襄阳】如图所示,三个相同的物体叠放在一起,当B受到5
N的水平拉力时,三个物体一起向右匀速运动,则A与B之间、B与C之间的摩擦力大小分别为________N和________N。
2.
0
5
取一块形状不规则的薄硬纸板,用细
线把它悬挂起来,并在纸板上沿细线
方向画一直线(图甲),再在纸板上这
一条直线以外的另一位置用细线把它
悬挂起来,并沿细线方向再画一直线(图乙),纸板上所画的两条直线的交点“O”,就是纸板的重心。
这里包含的道理是:物体受到的______与______是一对平衡力,故两力一定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则物体重心一定在细线所在的直线AO、BO上,即O点处。
3.
重力
拉力
2
训练角度
由运动状态及力
某次演练中,直升机悬停于高空,一伞兵(含伞)跳伞后竖直降落,其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在0~t1内,伞兵受到的
重力小于阻力
B.在t1~t2内,伞兵受到的重力等于阻力
C.在t2~t3内,伞兵受到的重力大于阻力
D.在t2~t3内,伞兵受到的阻力保持不变
例2
B
点拨:
由图知在0~t1内,伞兵速度在增大,受到的重力大于阻力,故A错误;由图知在t1~t2内,伞兵速度不变,做匀速直线运动,受到的重力等于阻力,故B正确;由图知在t2~t3内,伞兵速度在减小,受到的重力小于阻力,并且速度越大,阻力越大,因此阻力在逐渐减小,故C、D错误。
有甲、乙两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做水平直线运动,其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可知,两物体运动过程中水平方向上受力情况是(  )
A.两物体都受平衡力作用
B.两物体都受非平衡力作用
C.甲受平衡力作用,乙受非平
衡力作用
D.甲受非平衡力作用,乙受平衡力作用
1.
【同类变式】
C
【中考·天津】直升机沿竖直方向匀速升空时,在竖直方向上受到升力F、重力G和阻力f,下面关于这三个力的关系式正确的是(  )
A.F>G+f
B.FC.F=G+f
D.F=G-f
2.
C
【中考·连云港】极限跳伞是一项惊险的体育运动。如图,跳伞员从3
600
m高空跳下,一段时间后打开降落伞,开始做减速运动。减速下降时,跳伞员及降落伞所受的阻力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跳伞员及降落伞所受的重力。若跳伞员看到地面“迎面扑来”,则他是以
________为参照物的。若从跳下到落
地用时200
s,则其下落的平均速度为
________m/s。
3.
大于
自己
18
专训:探究力的规律
1.
探究阻力对运动影响的实验技巧:(1)让同一小车从
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处自由滑下——控制小车在水
平面上的初速度相同;(2)改变接触面的材料——改
变阻力的大小。
探究阻力影响因素的实验需要用到控制变量法和推
理法。
专训指导
2.
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技巧:
(1)用小车代替木块——减小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
(2)用纸片代替小车——减小重力对实验的影响;
(3)扭转纸片的目的——探究一对平衡力是否作用在同
一直线上;
(4)从中间剪开纸片的目的——探究一对平衡力是否作
用在同一物体上。
1
训练角度
阻力对物体运动影响的探究
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中,在水平木板上先后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毛巾和棉布,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如图甲所示,观察和比较小车在毛巾表面、棉布表面和木板表面滑行的距离。
例1
合作探究
(1)实验中每次均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的目的是:使小车每次在水平面上开始滑行时速度大小______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
(2)实验中是通过改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改变小车所受阻力大小的。
(3)实验中发现:小车在毛巾表面上滑行的距离最短,在木板上滑行的距离最远,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________(填“快”或“慢”)。
相等
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4)推理:本实验中,如果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时受到的阻力为零,它将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此基础上,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概括出牛顿第一定律,请问:牛顿第一定律________(填“能”或“不能”)直接由实验得出。
(6)通过上面的探究后,小明再思考如下的问题:如图乙所示,摆球从A点由静止释放摆到右侧最高点C时,如果摆球所受的力忽然全部消失,则摆球将______
(填“往回摆”“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
不能
静止
点拨:
当摆球从A点由静止释放摆到右侧最高点C时,速度为零,若不受任何外力,将保持静止状态不变。
2
训练角度
二力平衡条件的探究
【中考·哈尔滨】实验小组要探究二力平衡条件。实验中每个钩码重力相同,摩擦力忽略不计。
例2
(1)如图甲装置,当左右两端同时各挂两个钩码时,小车静止,此时F1、F2的方向__________,大小________;当左右两端同时取下一个钩码时,如图乙,小车仍静止,此时F3________F4;当右端再挂上一个钩码时,如图丙,小车将做变速运动,此时F5________F6。
相反
相等
等于
小于
(2)在图甲实验的基础上,将小车扭转一个角度,松手后,观察小车的情况,这样做可以探究什么问题?
(3)对比甲、乙、丙三次实验,当小车静止时,水平方向上受到两个力的大小关系如何?还能看出小车受非平衡力作用时,运动状态将怎样?
(2)同时作用在小车上,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大小相等的力,能否平衡?
(3)大小相等;运动状态将改变。
如图甲所示,在研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取一块硬纸板在相对的顶点附近各开一个小孔用细线系住,细线的另一端跨过桌边的两个定滑轮。
(1)硬纸板没有与桌面接触,这样做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同类变式】
减小了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当两侧滑轮上所挂钩码质量______时,纸板静止。
(3)保持两侧所挂钩码质量相等,把纸板扭转一个角度,(如图乙)使拉力F1和F2不在同一直线上,这时纸板________。当纸板重新恢复到静止状态时,拉力F1和F2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由上述实验可知,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力,如果________,方向________,作用在____________,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相等
会转动
大小相等
相反
同一直线上
3
训练角度
阻力影响因素的探究
【中考·温州】小明发现,高空坠物下落越来越快,而跳伞运动员利用降落伞却能安全着地。空中下落的物体,其最大速度与什么因素有关呢?为了研究这一问题,小明在老师的帮助下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相同型号、质量为m的纸杯10个,按如图所示分成A、B、C、D四组。
例3
②将A组纸杯在一定高度、底部向下静止释放,让其自由下落,并用仪器记录下落过程中的速度。
③分别用B、C、D组纸杯重复步骤②。
④记录并整理相关数据如下表。
(1)实验中应将叠加的纸杯尽量压紧,目的是为了控制______尽可能相同。
(2)本实验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同学分析实验数据后,认为“纸杯下落的最大速度越大,其所受的最大空气阻力也越大”,请说明其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形状
相同条件下,纸杯质量越大,下落的最大速度越大
纸杯重力越大,其下落的最大速度越大,纸杯匀速运动时,所受最大空气阻力等于重力,因此下落的纸杯最大速度越大,其所受最大空气阻力也越大
点拨:(1)实验中应将叠加的纸杯尽量压紧,目的是为了控制纸杯的形状尽可能相同。
(2)本实验的结论是相同条件下,纸杯质量越大,下落的最大速度越大。
(3)纸杯重力越大,其最大速度越大,纸杯匀速运动时,所受最大空气阻力等于重力,因此下落的纸杯最大速度越大,其所受最大空气阻力也越大。
【中考·株洲】物体下落时受到的空气阻力与速度和横截面积有关,已探究出在横截面积不变时空气阻力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为探究空气阻力与横截面积的关系,取质量相同,半径分别为r、2r和3r的甲、乙、丙三个小球,让它们从不同高度分别竖直落下,并以砖墙为背景,当进入砖墙的区域
时,用照相机通过每隔相等时间曝光
一次的方法记录小球的运动过程,如
图是其中一段的示意图。
1.
【同类变式】
(1)在图示运动过程中,甲、乙、丙三个小球的速度之比是________________。
(2)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在阻力相同时,小球的速度与半径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结论是:不同小球在速度相同时,小球受到的空气阻力_____________________。
6∶3∶2
速度与半径的乘积不变
与横截面积成正比
4
训练角度
同一直线上两力的合成
小明在探究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的实验中,把一根轻质弹簧的一端固定在O点,另一端用尼龙细线固定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每次实验时,都将弹簧由A位置拉伸到B位置。研究过程及实验数据如图a、b、c所示,请仔细观察图中的装置、操作及现象,然后归纳得出初步
结论。
例4
(1)探究实验所采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________法。
(2)由图a、b中拉力方向及弹簧测力计示数可得出的结论是: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两力大小之_____,合力的方向跟两力方向相同。
(3)由图a、c中拉力方向及弹簧测力计示数可得出的结论是: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两力大小之_____,合力的方向跟较_____力的方向相同。
等效替代



点拨:(1)弹簧形变相同,表明受到相同的拉力,这种方法叫等效替代法。
(2)由图a、b可知,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两力大小之和,即F=F1+F2,合力的方向跟两力方向相同。
(3)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两力大小之差,即F=F3-F4,合力的方向跟较大力F3的方向相同。
探究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图中AE表示橡皮筋原来的长度,EE′表示橡皮筋伸长的长度。
(1)实验中应用了力能使物体_________
的道理。
1.
【同类变式】
发生形变
(2)通过比较________和________(填“a”“b”或“c”)两种情况,可知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大小________,方向跟这两个力的方向相同。
(3)通过比较________和________(填“a”“b”或“c”)两种情况,可知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大小________,方向跟较大的那个力的方向相同。
a
c
之和
b
c
之差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