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习题课件 第4章 阶段应用专训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16张))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习题课件 第4章 阶段应用专训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16张))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58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06-22 16:56: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阶段应用专训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JK版 八年级上
第四章  在光的世界里
C
粗细
1
2
3
答案呈现
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
D
B
见习题
4
5
6
A
7
见习题
1.【中考·烟台】如图所示的是小明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的一次实验操作情景,这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若将烛焰移动到距离凸透镜15 cm处,调节光屏,在光屏上可得到(  )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等大的实像
C.倒立、放大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虚像
【点拨】由图可知,此时物距u=50 cm-25 cm=25 cm,像距v=75 cm-50 cm=25 cm,物距等于像距,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满足u=2f,即f=12.5 cm。将烛焰移动到距凸透镜15 cm处,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答案】C
2.【中考?温州】小明用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做成像规律实验,记录了光屏上成清晰像时的四组数据(如表),其中明显错误的一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组别




物距/cm
10
15
20
30
像距/cm
40
30
20
15
【点拨】在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当物体到凸透镜距离等于1倍焦距时,不成像。
【答案】A
3.【中考?沈阳节选】小明找来一个装有水的圆柱形玻璃瓶,把一支铅笔放在玻璃瓶的一侧,透过瓶和水可以看到那支笔,如图所示。将铅笔由靠近玻璃瓶的位置向远处慢慢移动的过程中,铅笔所成像的________(填“长短”“粗细”或“笔尖朝向”)一直不会有明显的变化。
粗细
4.【中考?南京】小明和小华在窗边用凸透镜贴近报纸看文字,看到了文字的像。在移动凸透镜时,意外地发现在报纸上出现了窗外景物的像,如图所示,两次所成的像相对于原来被观察的物体,对比像的正倒、大小、虚实三个方面,它们(  )
A.有一个方面相同,两个方面不同
B.有两个方面相同,一个方面不同
C.三个方面都相同
D.三个方面都不同
【点拨】看报纸上的字,看到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窗外景物在凸透镜两倍焦距以外,在报纸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答案】D
5.【中考?泰安】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烛焰在距离凸透镜8 cm处时,在距离凸透镜15 cm处的光屏上成倒立的像。保持蜡烛和光屏不动,现把凸透镜向光屏方向移动7 cm,下列关于烛焰在光屏上成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不能成清晰的像 B.成倒立的缩小的像
C.成倒立的放大的像 D.成倒立的等大的像
【答案】B
6.【中考?连云港】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位置如图所示时,恰能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该像的性质为____________________(包括倒立或正立、放大或缩小、虚像或实像),利用此原理可以制成__________________。
【点拨】由题图可知,物距小于像距,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利用此原理工作的有投影仪、幻灯机等。
【答案】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或幻灯机)
7.【中考?巴彦卓尔】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等大的实像,则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cm。
15.0
(2)保持蜡烛与凸透镜位置不变,换用一个不同焦距的凸透镜,将光屏向右移动才能重新得到清晰的像,此时像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换用的凸透镜焦距可能为________。
A.10.0 cm B.20.0 cm
C.30.0 cm D.35.0 cm
变大
B
(3)将图中的凸透镜换成玻璃板后光屏上的像消失了,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平面镜成虚像,无法呈现在光屏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