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祝福》课件(31张PPT) 2020-2021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2.《祝福》课件(31张PPT) 2020-2021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6-21 23:00: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1918年5月,他第一次用“鲁迅”为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鲁迅作品集简况
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散文集:《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野草》
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
编》《坟》《而已集》《三闲集》
《二心集》《伪自由书》《南腔北
调集》《准风月谈》《花边文学》
《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
集》《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
集》《集外集拾遗》等16部
翻译:俄国作家果戈里的《死魂灵》
苏联作家法捷耶夫的《毁灭》
寒暄
送灶
陈抟
朱拓
荸荠
呜咽
咀嚼
唾弃
蹒跚
一瞥
驯熟
俨然
醉醺醺
不更事
渣滓
炮烙
窈陷
草窠
蹙缩
歆享
牲醴
xuān
zào
tuán





jué

páo
luò
yǎo


xīn

tuò
pán
shān
piē
xùn
yǎn
xūn
gēng


听课文录音,完成下列注音


听课文录音,完成下列注音
执拗
咬文嚼字
负疚
形骸
两颊
监生
沸反盈天
踌躇
窥探
间或一轮
桌帷
讪讪
惴惴
胆怯
怔怔
niù
jiáo
hái
jiá
yíng
chóuchú
jiàn
jiàn
wéi
shàn
zhèng
zhuì
qiè
jiù
kuī




整体感知
阅读全文,思考下列问题:
1、按故事的“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的顺序把全文分为六部分;
2、本文的记叙顺序是什么?采用这样的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
情节
——
内容
——
顺序
序幕
结局
开端
发展
高潮
尾声
祝福景象与鲁四老爷
祥林嫂凄然死去
祥林嫂初到鲁镇
祥林嫂被迫改嫁
祥林嫂再到鲁镇
祝福景象和我的感受
倒叙


整体感知
把祥林嫂悲惨的结局放在开头,巧妙地设置了悬念,使读者寄予探求事情的原委,有一定的吸引力;
把祝福的景象和祥林嫂的死连在一起,形成强烈的对比,有震撼人心的力量,突出主题。
倒叙的作用


祥林嫂——一个苦命的女人
丈夫离世,外逃帮佣
被人劫回,被迫改嫁
丧夫失子,再到鲁镇
捐献门槛,未能赎罪
逐出鲁家,沦为乞丐
祝福之夜,凄然死去


祥林嫂人生悲剧的情节提纲




祥林嫂是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典型。她勤劳、善良、质朴、顽强,却在人们的祝福声中凄凉地死去。
悲剧人物要使人怜悯,“最重要之点,性格必须善良”。
——亚里士多德
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
东西毁灭给人看。
——鲁迅


祥林嫂为什么这样命苦?
鲁四老爷:封建思想的捍卫者、思想僵化、反对变革,正因为他在精神上迫害祥林嫂,才让她生存的信心彻底毁灭。
鲁镇上的人们:冷酷、麻木、无情,她们把祥林嫂的悲惨遭遇作为无聊生活的一种调剂,以他人的痛苦,填补自己空虚的生活,成为冷漠、残忍的看客和无意识的凶手。
祥林嫂为什么这样命苦?
柳妈:与人为善、同情祥林嫂,可她迷信的鬼神观念却演变成了封建礼教的工具,给了祥林嫂毁灭性的一击。
祥林嫂:勤劳、善良、本分、吃苦耐劳,她不是逆来顺受、任人随意摆布,她对再嫁以死抗争,内心一直有极强的罪恶和恐惧感,最终所有的挣扎都是徒劳,从肉体到精神都崩溃了。


祥林嫂是非死不行的,同情他的人,冷酷的人和自私的人是一样把他往死里赶,是一样使她精神上增加痛苦。
——丁





《祝福》发表于1924年。是小说集《彷徨》的第一篇,故事叙述的是辛亥革命后中国农村的黑暗现状。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王朝,但中国仍然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和压迫下,封建的思想观念和礼教仍然顽固的束缚着广大农民,尤其是妇女。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民主、科学”,而阻碍中国进入民主、科学时代的最大障碍,就是中国二千年遗留下来的腐朽、愚昧的封建思想。中国妇女则是封建思想最大的受害者。鲁迅选择妇女题材,深刻揭露封建文化思想的流弊和余毒,以推进民主新文化的进程。


生活风俗之中看“鲁镇”
1、(本家和朋友)也都没有什么大改变,单是老了些;家中却一律忙,都在准备着祝福。
2、女人的臂膊都在水里浸得通红……拜的却只限于男人。
3、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只要买得起福礼和爆竹之类的———今年自然也如此。
(封闭落后
迷信守旧)
(男尊女卑
封建礼教)
(封建意识根深蒂固)


鲁迅笔下的鲁镇是一个封建礼教罗网笼罩下的封闭、落后的社会,这里有许多传统习俗和封建观念,极力维护着男尊女卑的封建等级制度,并弥漫着浓厚的迷信气氛,是旧中国黑暗社会的一个缩影。
“鲁镇”简介
祥林嫂为什么这样命苦?
封建的政权、族权、夫权、神权窒息了祥林嫂。在封建道德观念和封建礼教的驱使下,占统治地位的鲁四老爷等人,自然极力维护封建的思想统治;就是普通民众,在两千年封建统治禁锢下,精神上也受到极大的毒害,往往成为冷漠、残忍的看客和无意识的凶手;这种封建的思想观念和封建礼教也为祥林嫂奉为圭臬,残害、扭曲了她的灵魂。
封建礼教和愚昧、冷酷、自私的社会环境、社会氛围是造成祥林嫂悲剧的根本原因。


概括死因




鲁镇的社会环境
封闭落后迷信传统
鲁镇的思想信条
顽固守旧尊崇礼教
鲁镇的待人处事态度
冷漠无情
麻木愚昧
合谋杀害祥林嫂
元凶
帮凶
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
鲁镇人
《祝福》通过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的社会矛盾,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思想吃人的本质,指出彻底反封建的必要性。
人世间的惨事,不惨在狼吃阿毛,而惨在礼教吃祥林嫂。
——许寿裳




“我翻开历史一看,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叶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鲁迅
《狂人日记》
按时间顺序在文中找到关于祥林嫂的肖像描写




①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年纪大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模样还周正,手脚都壮大,又只是顺着眼,不开一句口,很像一个安分耐劳的人,……
②她仍然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祆,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
③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会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分组讨论,体会三次肖像描写的特点
衣着打扮
脸色
眼睛
精神状态
初到
鲁镇
再到
鲁镇
死前
相遇
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
仍然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
头发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提着竹篮,······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脸色青黄,但两颊还是红的
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
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
顺着眼
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
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
年轻耐劳
生机还旺
形容憔悴
极端痛苦
神情呆滞
完全麻木


三次肖像
年轻耐劳,生机还旺
形容枯槁,极端痛苦
神情呆滞,完全麻木
小说的三次肖像描写尤其是对祥林嫂眼睛的刻画不仅表现了人物性格,更重要的在于展示人物命运的悲剧史。
要极俭省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出他的眼睛。
——鲁迅






找出文中的12处眼睛描写,并分析其展现的人物性格。
找眼睛
析特点
初到鲁镇
再到鲁镇
讲阿毛故事
捐门槛
不让祝福
行乞
问有无灵魂
顺着眼
安分
眼角带着泪痕
内心痛苦
直着眼
分外有神
失神、窈陷
眼珠间或一轮
忽然发光
精神有些麻木
又有希望
再受打击
麻木
一丝希望
回顾鲁迅《故乡》中闰土的三次肖像描写




①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③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②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






思考下列问题,深入理解课文
探究一:小说为什么以“祝福”为题?


了解关于《祝福》的相关知识
“祝福”是旧时浙江绍兴一带曾经流行过的一种迷信习俗。每当旧历年底,地主和有钱人家举行年终大典,杀鸡、宰鹅、买猪肉,并将三牲煮熟作为“福礼”,恭请天神和祖宗享用,感谢他们保佑当年“平安”,并祈求来年幸福。


学生讨论,教师明确总结
①小说起于祝福,终于祝福,中间一再写到祝福,情节的发展与祝福密切相关;
②祥林嫂的悲惨遭遇是在祝福的欢乐气氛中展开的,鲜明的对照增强了作品的悲剧色彩,深化了小说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