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达标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
1.如图所示现象或事例中,应用光的反射原理的是( )
A.立竿见影
B.水中倒影
C.播放电影
D.合影
2.2020年6月21日,我国部分地区可观察到“日环食”。日环食现象的形成是由于( )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
C.光的折射
D.光的色散
3.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眼睛近视的同学可以用凸透镜进行矫正
B.当人面镜时,人在镜中的像变得越来越大
C.电影屏幕制成白色是因为白色屏幕能反射各种色光
D.阳光下,树木在地面上的影子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4.如图,小明站在白云湖边看到小鱼在水中游动,同时发现有一只“鸟”在水中飞翔,似乎在模仿水面上方另一只鸟的飞翔动作。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小明看到的鱼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B.小明看到的鱼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实像
C.水中的“鸟”到水面的距离小于空中的鸟到水面的距离
D.如果此时下雨,水面折皱,水中的“鸟”和鱼都“不见了”,但光的反射和
折射规律不会改变,只是不能形成清晰的像
(第4题)
(第5题)
(第6题)
5.如图所示,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时,小明同学没有把薄玻璃板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无论如何移动蜡烛B,发现( )
A.蜡烛A的像总是与蜡烛B完全重合
B.蜡烛A的像总偏向蜡烛B的上方
C.蜡烛A的像总偏向蜡烛B的下方
D.蜡烛A的像与蜡烛B的像总在同一水平面上
6.如图是一根直树枝斜插在湖水中的一张照片,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OB是树枝反射形成的像
B.OB是树枝折射形成的像
C.OB是树枝在水中的部分
D.OC是树枝在水中的部分
7.1
700多年前,我国学者张华就在《博物志》中说过:“削冰令圆,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则得火。”如图所示,冰凸透镜能取火,是因为其( )
A.对光有会聚作用
B.对光有发散作用
C.对光有反射作用
D.不会聚光也不发散光
(第7题)
(第10题)
(第11题)
8.光从空气倾斜射入玻璃中,入射角为60°,折射角可能为( )
A.0°
B.35°
C.60°
D.90°
9.某广告公司在拍摄水果广告时,为了追求某种艺术效果,在暗室里用红光照射装在白色瓷盘中的红色苹果及黄色香蕉。站在旁边的摄影师将看到( )
A.苹果呈红色,瓷盘呈红色,香蕉呈黑色
B.苹果呈红色,瓷盘呈黑色,香蕉呈黑色
C.苹果呈黑色,瓷盘呈红色,香蕉呈红色
D.苹果呈黑色,瓷盘呈白色,香蕉呈黑色
10.如图所示,让一束太阳光照射三棱镜,射出的光射到白色光屏上。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A处应是紫光,B处应是红光
B.红外线是人们假想的光,并不是真实存在的
C.如果把一张红纸贴在白屏上,则在红纸上看到彩色光带
D.如果在白屏与棱镜之间放一块红色玻璃,则白屏上其他颜色的光消失,只留下红色
11.如图所示,阿牛同学正在用“自拍神器”摄影留念,与用手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利用自拍杆可以( )
A.增大物距,减小像的大小
B.减小物距,减小像的大小
C.增大物距,增大像的大小
D.减小物距,增大像的大小
12.如图所示为实验室用显微镜和望远镜,下列关于图中两种仪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显微镜的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B.望远镜的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C.将被观察的物体靠近显微镜物镜后,成像变大
D.将望远镜的镜筒缩短后,成像变小
(第12题)
(第13题)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42分)
13.如图所示,小明想通过A、B两张纸片上的小孔看见烛焰,他应将烛焰、两个小孔和人眼调到____________________上,这样操作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操作过程中他还在B纸片上看到了一个烛焰的像,这个像是________(填“正立”或“倒立”)的。
14.G20杭州峰会期间,晚会“最忆是杭州”美轮美奂。如图,远处的激光束看上去是直的,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扇形光电背景与水中倒影完美结合,这是光的________现象,成的是等大的________(填“实”或“虚”)像。
(第14题)
(第15题)
(第16题)
15.【荣德原创】每年6月,新疆、青海地区的枸杞都进入采摘期,成熟的红枸杞挂在树枝的绿叶间,晶莹剔透,红艳欲滴。我们看到枸杞是红色、绿叶是绿色,是因为枸杞只能反射________,而绿叶只能反射________;若用红色光照射枸杞树,枸杞呈________色,绿叶呈________色。
16.手指投影灯玩具,调节它到墙壁的距离,墙上会出现如图所示清晰的哪吒图像,则墙上的哪吒是________(填“实像”或“虚像”)。不同方向的人都能看到墙上的哪吒,说明光照射到墙上时发生的是________反射。
17【新题】2020年6月22日,教育部官网发布了《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2020年第3号预警》落细落实落地,严防溺水事故发生。我国每年大约有5万多人因溺水意外死亡,其中未成年人溺水的事件最为多见。造成类似溺水事故的原因之一是由于光的____________(填“直线传播”“反射”或“折射”),使人感到“看到”的水深度比实际的________(填“深”或“浅”)。
18.如图是小阳制作的多用途手电筒,AB处是可插入胶片的小插口,CD、EF是可左右伸缩的套筒,DF处装入凸透镜。当手电筒作照明用时,调节套筒,使灯泡灯丝处于________位置,射出平行光线;在此基础上,作为幻灯机使用时,在AB处插入幻灯片,接下来应把套筒向________(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在前方屏幕上观察到________(填“正立”或“倒立”)、放大的实像。
(第18题)
(第19题)
(第20题)
19.如图所示,请在图中作出两条入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的折射光线。
20.如图,一束光从空气射到水面O点,反射光线在容器壁上形成一光点A。
(1)画出反射光线及对应的入射光线;
(2)大致画出该入射光线进入水中的折射光线;
(3)A在水中的像到A的距离为________cm。
三、实验探究题(21题3分,22题14分,23题5分,共22分)
21.实验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1)让一细光束沿平面E射到平面镜上的O点,在平面E上可看到入射光线AO,在平面F上可看到反射光线OB,若将纸板F向前或向后折,在纸板F上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同学们在探究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时,改变了入射角大小,先后做了三次实验,并将测得的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实验序号
入射角
反射角
1
20°
20°
2
45°
45°
3
60°
60°
(第21题)
分析上表数据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同学们还发现,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F沿BO射到O点,则光沿图中的OA方向射出,这是因为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2.以下是某实验小组进行的两组光学实验:
(1)图甲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
(第22题)
①实验中选取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和物的________关系。
②移去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将光屏放在此处,则光屏上________(填“能”或“不能”)接收到烛焰的像。
③将蜡烛远离玻璃板,像的大小将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图乙、丙、丁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①让一束平行光射向凸透镜,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乙所示,则该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cm。
②将蜡烛放在距凸透镜15
cm处,如图丙所示,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前后移动光屏,光屏上会得到一个倒立、________的实像。人们利用这一原理制成了__________。
③若烛焰在光屏上所成的像如图丁所示,为了使像能清晰地呈现在光屏中央,应将凸透镜向________(填“上”或“下”)移动。
23.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让光露出“尾巴”来
当我们用手电筒照墙面时,我们只能在墙面上看到亮斑,而无法看见光的传播路径。我们将手移动到“光的传播路径”上的某一处,就能看到手上有一个“光斑”。
打扫卧室时可以看见从窗户“射进来的光线”,同时可以看见“尘土飞扬”。原来尘土很小,以至于可以使大部分的光穿过而不被阻挡,同时,如果有光照到“尘土”上,则必有光的反射发生,使我们看到光的传播路径,使光露出“尾巴”来。
(1)我们平时没有看到光的传播路径,是因为光在传播过程中没有发生________(填“镜面”或“漫”)反射。
(2)我们往往看见“光曦”从云层中穿出(如图),对此现象以下解释正确的是( )
A.由于光本身具有亮度,所以能够看见它的传播路径
B.由于云层中有小水珠、小冰晶等物质,既能让大部分光透过,同时这些物质又可以对光进行反射,所以我们会看到光的传播路径
(第23题)
C.由于光具有能量,所以我们会看到光的传播路径
D.由于光的折射,所以我们会看到光的传播路径
(3)请利用以下器材,设计一个可显示光的传播路径的方案。
可供选择的器材:一盘蚊香、火柴、一勺奶粉、一把激光手电筒、足量的水、一个带盖的透明的玻璃箱。
写出你的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1.B 点拨:立竿见影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播放电影和合影都应用了凸透镜成像即光的折射原理。
2.A
3.C 点拨:当人面镜时,人在镜中的像大小不变;
电影屏幕制成白色是因为白色屏幕能反射各种色光;
阳光下,树木在地面上的影子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4.D 点拨:看到的鱼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水中的“鸟”是空中鸟的虚像,像和鸟到平面镜即到水面的距离是相等的。
5.B
6.A
7.A
8.B 点拨: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9.A 点拨:用红光照射白色瓷盘、红色苹果及黄色香蕉:白色的物体能反射所有的色光,故瓷盘呈现红色。红色的苹果反射红光,故呈现红色;黄色香蕉,吸收红色的光,故呈现黑色,故BCD错误,A正确。
10.D 点拨:红光的偏折程度要小一些,紫光的偏折程度要大一些,故白屏上A处是红光,B处是紫光,故A错误;红外线是真实存在的,故B错误;如果把一张红纸贴在白屏上,则红纸上只能看到红色的光,故C错误;如果在白屏与棱镜之间放一块红色玻璃,红色玻璃只能透过红光,则白屏上其他颜色的光消失,只留下红色,故D正确。
11.A 点拨:照相机成倒立、缩小实像,使用自拍杆,可以增大物距,使像减小。
12.C
二、13.同一直线;光在同种均匀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倒立
点拨: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要通过A、B两张纸片上的小孔看见烛焰,应将烛焰、两个小孔和人眼调到同一直线上;物体通过小孔成的是倒立的实像。
14.激光束在均匀的空气中沿直线传播;反射;虚
15.红光;绿光;红;黑 点拨:白光照射到物体上,只能反射与物体颜色相同的色光,其余的色光被物体吸收掉;单色光照射到同颜色物体上,物体颜色不变;单色光照射到不同颜色物体上,色光被吸收掉,物体呈黑色。
16.实像;漫
17.折射;浅
18.焦点;右;倒立
19.解:如图所示
。
(第19题)
20.解:(1)如图所示。 (2)如图所示。
(3)30.0
(第20题)
三、21.(1)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2)光发生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3)可逆的
22.(1)①大小 ②不能 ③不变
(2)①10.0 ②放大;投影仪 ③下
23.(1)漫
(2)B
(3)在透明的玻璃箱内放入适量的水,将一勺奶粉放入水中搅拌均匀,用激光手电筒照入玻璃箱内,在水中可显示光的传播路径(或将蚊香在带盖的透明的玻璃箱内点燃,待箱内出现足够多的烟雾时,用激光手电筒照入玻璃箱内,在烟雾中可显示光的传播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