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学期期末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4分)
1.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A.一支新2B铅笔的长度约为18 mm
B.一名普通中学生的质量约为100 kg
C.正常人1 min内脉搏跳动的次数约为70次
D.让人感觉温暖又舒适的房间温度约为37 ℃
2.下列影响声音响度的因素中与声源有关的是( )
A.振幅 B.材料 C.频率 D.结构
3.在商场内乘坐观景电梯上升时,乘客说自己是静止的,该乘客所选的参照物是( )
A.地面 B.上升的电梯 C.商场内的收银员 D.货架上的商品
4.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B超检查是利用声音传播信息
B.噪声的波形图中波形是不规则且没有规律的
C.噪声也有可利用的地方,例如利用人体发出的微弱噪声可以探测病情
D.悦耳的歌声一定不会是噪声
5.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磨砂玻璃做教室的黑板是为了防止发生漫反射
B.看到池子里的水感觉较浅是由于光的反射
C.雨后天空出现彩虹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D.光的色散现象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6.下列光现象与海市蜃楼形成原理相同的是( )
A.潜望镜 B.瞄准鱼的下方才能叉到鱼
C.手影 D.有趣的倒影
7.【新题】2020年3月22日是第28个“世界水日”,提高节水意识,培养良好的用水习惯,是我们每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关于水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露珠在日出后逐渐消失,升华成水蒸气
B.水蒸气与冷空气接触,熔化成水滴
C.小冰晶在降落过程中,熔化成雨水
D.河面上的水凝华成冰,封住了河道
8.【新题】如图所示是某地2020年1月8日天气预报的截图,关于图中信息的说法正确的是( )
(第8题)
A.5 ℃读作“5度” B.云就是水蒸气
C.雪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雪是晶体 D.雨的形成过程中会吸收热量
9.【荣德原创】2020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联合HeroX平台拿出35 000美元的奖金发起一项挑战赛,征集能在月球上使用的“月球厕所”最佳设计。此次“月球厕所”要拥有诸多特点,其中有“全部设备在地球上的质量须小于15千克,体积则要小于0.12立方米,运行时的噪音水平低于60分贝”的要求。关于这些要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千克是质量的单位,分贝是响度的单位
B.15千克=15 kg
C.0.12立方米=0.12升
D.若某方案全部设备在地球上的质量为14千克,在月球上,该设备的质量仍为14千克
10.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今天,智能配送机器人已被广泛使用,用户可通过人脸识别、输入(扫描)取货码等多种方式取货。图是某款机器人正在送货的情景,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机器人旁边的影子,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B.行人都能看见机器人,是由于阳光在它表面发生了镜面反射
C.用户进行人脸识别时,摄像头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D.阳光是由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光混合而成的
(第10题) (第11题) (第12题)
11.小华同学家附近有一公共自行车站点,他经常骑公共自行车去上学,某一次从家到学校运动的s-t图像如图所示,则小华从家到学校的平均速度是( )
A.135 m/s B.168.75 m/s C.2.25 m/s D.2.81 m/s
12.【易错题】分别由不同物质组成的a、b、c三个实心体,它们的体积和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实心体的密度最大 B.b实心体的密度是1.0×103 kg/m3
C.c实心体的密度是a的两倍 D.密度与它们的质量、体积有关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6分)
13.小华站在商场自动扶梯上随扶梯从二楼匀速运动到一楼,扶梯的速度为0.5 m/s,扶梯的长度为6 m,该运动过程她所需的时间为________s。若以小华站立的台阶为参照物,她是________的。
14.如图所示,小明站在平面镜前1.5 m处,镜中的像与他相距________ m,若他向镜面靠近0.5 m,则镜中的像与平面镜相距________ m。
(第14题) (第15题)
15.当一束光射入杯中时,会在杯底形成光斑。保持入射光线的方向不变,逐渐往杯中加水,如图所示,观察到杯底的光斑向________(填“左”或“右”)移动,原因是光在水面发生了________。
16.阳光明媚的星期天,小明在公园里散步。
(1)小明看到自己的影子,影子是由于光的________________而形成的。
(2)他看到花丛中红色的鲜花,这是因为花瓣________(填“吸收”“反射”或“折射”)红光造成的。
(3)小明能看到水中的鱼,这是由于光的________(填“反射”或“折射”)现象造成的。
17.2020年6月23日上午,长征三号火箭将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最后一颗组网卫星送入太空预定轨道。火箭在大气层中高速飞行时,北斗三号卫星相对于火箭是________(填“运动”或“静止”)的;外壳与空气剧烈摩擦,将________能转化为内能,为防止内部温度过高,火箭采用隔热性好的新型陶瓷作为防护层。
18.如图所示,一束光线AO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请画出法线和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第18题) (第19题)
(第20题)
19.请完成图中光线通过凸透镜折射,再经平面镜反射的光路图。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8分)
20.图甲是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
(1)组装实验装置时,应当先调整图甲中________(填“A”或“B”)的高度;
(2)某小组用相同的装置先后做了两次实验,绘出如图乙所示的a、b两条图线。由图可知:实验中水的沸点为________℃;沸腾过程中水的温度保持________;若两次实验所用水的质量分别为ma、mb,则ma________(填“>”“=”或“<”)mb;
(3)撤去酒精灯后,水一会停止沸腾,说明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持续________;
(4)各实验小组发现,水沸腾时的温度均低于100 ℃。那么,水的沸点可能与________有关。
21.小明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第21题图1)
(1)调整实验器材高度时,蜡烛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点燃。
(2)他用同一凸透镜做了两次实验,如图甲、乙所示,光屏上均有清晰的像(未画出),其中成缩小像的是图________。
(3)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________(填字母)。
A.5 cm B.8 cm C.10 cm D.15 cm
(4)在图乙中将一镜片放在烛焰和透镜之间后,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将光屏向左移动,光屏上再次出现清晰的像,则所加镜片可以矫正图________(填“丙”或“丁”)的视力缺陷。
(第21题图2)
22.在测量不规则小物块密度的实验中,某实验小组的实验步骤如下:
(第22题)
(1)将天平放在________桌面上,游码归零后发现指针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需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_(填“左”或“右”)调节使横梁平衡。
(2)天平调好后,测量小物块的质量。天平平衡时,游码位置和所加砝码如图乙所示,则小物块的质量是________g。
(3)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为40 cm3;再用细钢针将小物块浸没在量筒的水中,这时的总体积是60 cm3。
(4)小物块的密度为________g/cm3。
四、计算题(每题11分,共22分)
23.研究发现,人在饮酒后驾车的应急反应时间是未饮酒时的2~3倍。反应时间是指司机从看到意外情况到踩刹车需要的这段时间;在反应时间内汽车要保持原速度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反应距离。如图所示,某人酒后驾车沿马路直线行驶,车头中央距马路边沿3 m,车在到达某位置时,发现一人正从路边出发闯红灯过人行横道,此时汽车的速度为15 m/s,距离人的行走路线为30 m,若该司机的反应时间为1.2 s,刹车后汽车由于惯性还要继续行驶,再经过1 s刚好驶到人的行走路线。
(1)求这辆汽车的反应距离是多少?
(2)若人以1.5 m/s的速度匀速行走,请计算说明汽车是否有撞上行人的可能?(提示:该车的宽度约1.8 m)
(3)请你为驾驶人员和行人各提出一条文明交通的警示语。
(第23题)
24.“十一”假期,小明和爸爸来到祖国边疆和田旅游,买了一个由和田玉制作的茶壶,如图所示。他很想知道这种和田玉的密度,于是他用天平测出壶盖的质量为44.4 g,再把壶盖放入装满水的溢水杯中,并测得溢出水的质量是14.8 g。(ρ水=1.0×103 kg/m3)
(1)和田玉的密度约为多少?
(2)若测得整个空茶壶的质量为159 g,则该茶壶所含玉石的体积为多大?
(第24题)
答案
一、1.C 点拨:一支新2B铅笔的长度约为18 cm;一名普通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 kg;让人感觉温暖又舒适的房间温度约为22 ℃~25 ℃
2.A
3.B
4.D
5.D 点拨:用磨砂玻璃做教室的黑板是因为磨砂玻璃表面粗糙,发生漫反射,让教室里的学生都能看清黑板; 看到池子里的水感觉较浅是由于光的折射; 雨后天空出现彩虹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6.B 点拨:海市蜃楼的形成原理是光的折射,潜望镜是应用光的反射原理;瞄准鱼的下方才能叉到鱼是因为光的折射,我们看到的鱼其实是虚像,真实的鱼在虚像的下方;手影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有趣的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
7.C
8.C 点拨:5 ℃应读作“5摄氏度”所以A错;云是由小水滴或小冰晶组成的,不是水蒸气,所以B错;雨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放出热量,所以D错。
9.C
10.C
11.C 点拨:平均速度v====2.25 m/s。
12.B 点拨:由图像可知,当三个实心体的质量都为1 kg时,a实心体的体积最大,c实心体的体积最小,所以a实心体的密度最小,c实心体的密度最大。当体积为2×10-3 m3时,a实心体的质量是1 kg,b实心体的质量是2 kg,c实心体的质量是4 kg,所以a实心体的密度ρa===0.5×103 kg/m3,b实心体的密度ρb===1.0×103 kg/m3,c实心体的密度ρc===2.0×103 kg/m3。由此可知c实心体的密度是a实心体的四倍;同种物质密度一定,质量与体积成正比,当质量增大时,体积也跟着增大,但它们的比值是不变的,所以密度与物体的质量、体积都无关。
二、13.12;静止
14.3;1
15.左;折射 点拨: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会靠近法线偏折,所以光斑会左移。
16.(1)直线传播
(2)反射 (3)反射
17.静止;机械
18.解:如图所示。
(第18题)
19.解:如图所示。
(第19题)
三、20.(1)B
(2)97;不变;<
(3)吸热
(4)气压
21.(1)需要 (2)甲
(3)C (4)丁
点拨:(1)只有将蜡烛点燃,才可以调整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2)图甲中物距大于像距,在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图乙中,物距小于像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所以成缩小像的是甲。
(3)在图乙中物距u=50 cm-32 cm=18 cm,
2f>18 cm>f ①
像距v=73 cm-50 cm=23 cm,
23 cm>2f ②
由①②得到11.5 cm>f>9 cm故选C。
(4)将一个眼镜片放在透镜和烛焰之间,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将光屏向左移动,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说明该镜片将光线会聚了,对光线起到会聚作用的是凸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远视眼的晶状体较薄,会聚能力较弱,看近处的物体时,将像成在视网膜的后面,丁图是远视眼,此镜片可以矫正丁图的视力缺陷。
22.(1)水平;右 (2)16.2 (4)0.81
点拨:由(3)步可以计算物块的体积是60 cm3-40 cm3=20 cm3,根据公式ρ===0.81 g/cm3。
四、23.解:(1)司机的反应时间是1.2 s,故反应距离s=vt=15 m/s×1.2 s=18 m。
(2)汽车从A点到行人的行走路线用时t总=t反+t=1.2 s+1 s=2.2 s,
在这段时间内,行人行走的路程s人=v人t总=1.5 m/s×2.2 s=3.3 m,
考虑到车的宽度,汽车有撞上行人的可能。
(3)驾驶人员:为了您和他人的安全,严禁酒后驾车;行人:过马路要注意看信号灯,不要闯红灯。
24.解:(1)V盖=V水===14.8 cm3,
ρ===3.0 g/cm3。
(2)V壶===53 c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