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 二年级下册 1单元)
数据收集与整理
数据收集整理(1)(2)
学习目标
1.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与整理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渗透统计思想。
2.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
情境引入
学校要给同学们订做校服,有下面 4 种颜色,选哪种颜色合适?
应该选大多数同学最喜欢的颜色。
红 黄 蓝 白
例题解读
怎么知道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同学最喜欢的呢?
全校学生这么多,怎样调查呢?哦!可以先在班里进行调查。
可以在全校进行调查。
可以先在班里这样调查。
颜色
红色
黄色
蓝色
白色
人数
每人只能选一种颜色。最喜欢红色的同学请举手。
颜色
红色
黄色
蓝色
白色
人数
9
6
15
8
(1)全班共有( )人。
(2)喜欢( )色的人数最多。
38
蓝
(3)如果这个班订做校服,选择( )色合适。全校选这种颜色做校服合适吗?为什么?
蓝
小结
数据收集整理
颜色
红色
黄色
蓝色
白色
人数
9
6
15
8
1.将统计后的结果用表格的形式呈现出来,这种表格就是简单的统计表。
2.从统计表中可以直接看出各种数据的多少,便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随堂小测
(1)参加( )小组的人数最多,参加( )小组的人数最少。
(2)我们班参加计算机小组的有( )人。
(3)我喜欢( )小组,喜欢这个小组的有( )人。
易错提醒
判断:针对“同学们最喜欢的季节”,小芳对全班 45 名同学进行了调查,要求每人只能选一个季节。调查的结果如下表: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季节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
人数
8
7
23
8
错解:√ 正解:
×
规避策略:统计数据时,一定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错因分析:小芳一共调查了 45 人,但8+7+23+8=46(人),说明调查时重复计数,导致统计数据不准确。
课后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习题。
(人教版数学 二年级下册 1单元)
数据收集与整理
完整课件
直接可以使用
数据收集整理(2)
学习目标
1.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统计的必要性,体会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进一步了解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的过程,能选择适当的方法收集数据,会运用“正”字记录方式进行统计。
情境引入
学校要举办讲故事大赛。
王明明
陈小菲
我们班要从这两位同学中选一位参加比赛。
可以用投票的方法决定谁参加比赛。
例题解读
用投票的方式来决定谁参加比赛。
打 勾
圈
竖 线
正 字
你喜欢哪种记录方法?
把上面的统计结果填入下表。
15
22
姓名
王明明
陈小菲
票数
(1)根据统计结果,应该选( )参加比赛。
陈小菲。
15
22
姓名
王明明
陈小菲
票数
17
结果不会变,还是选陈小菲。
(2)有两位同学缺勤没能参加投票,如果他们也投了票,结果可能会怎样?
小结
数据收集整理
1.用画“正”字的方法统计数据:
“正”字的每一笔都代表一个数据,每个“正”字代表五个数据。
15
22
2.收集和记录数据的方法:
可以采用画“正”字,画“√”,画“○”等方法,其中采用画“正”字的方法既方便又快捷。
数据收集整理
(1)把记录的结果填在下表中。
15
12
4
右面是小明记录的一个月的天气情况。
随堂小测
(2)这个月共有多少天? 比 多几天?
(3)这个月是夏天还是冬天?
15
12
4
15+12+4=31(天)
12-4=8(天)
冬天,因为有下雪天。
易错提醒
下面是二(1)班同学最喜欢吃的水果的统计情况。
错解: 正解:
错因分析:
此题错在没有正确掌握用画“正”字的方法统计数据,“正”字的每一笔都代表一个数据,而不是一个“正”字代表一个数据。
课后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