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2 三角形三边关系 丨苏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2 三角形三边关系 丨苏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6-22 14:25: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能判断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
2、在探索活动中提高观察能力、推理能力等,并发展空间观念。

、本节课的重点、难点:
使学生理解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教具、学具:小棒,记录表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姚明资料图,问:一般人一步跨五六十厘米,姚明高2.24米,腿长1.46米,姚明一步能垮2米吗?引起学生的惊叹和猜疑。
(2)揭题板书:相信同学们学了今天的知识以后,会用今天的知识来回答这个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三角形边的关系。
、实践操作,探索新知。
1.设疑:如果任意给你三根小棒,是不是一定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呢?
2.实验。出示小组活动要求,明确实验要求后,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4根指定长度的小棒在小组里进行活动,任选三根围一围,并记录好每次的实验结果。
3.探究,得出结论。首先汇报实验结果,让4个学生到讲台上把能围成三角形的情况和不能围成三角形的情况都粘贴到黑板上,实验报告记录单也贴黑板上。然后引导学生得出三条线段能围城三角形时,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三条线短不能围成三角形时,两条线段的和小于或等于第三条。最后结合多媒体,动态演示四种情况,加深对这四种情况的理解。
4.验证结论。接着教师质疑,是不是每个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都大于第三边呢?然后让学生自己随便画一个三角形,量一量每条边的长度,再算算是不是每两条边长度的和也总是大于第三边,即看看是不是和刚才发现的结论吻合,再次验证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这个结论。
过渡,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这个结论能帮助我们解决好多生活中得的实际问题,同学们来检测一下自己学得怎么样吧,出示巩固检测题。
(三)、解决实际问题。
1.基础检测。抢答,下列长度的各组线段能否围成三角形?
(1)15cm、10cm、7cm
(2)
4cm、5cm、10cm
(3)
3cm、8cm、5cm
(4)
4cm、5cm、6cm
2.基础检测。火眼金睛判对错(小老师带领大家做题)。
(1)三角形两边长度的和不一定大于第三边。(

(2)任意三条线段都能围城一个三角形。(

(3)如果三根小棒能围成一个三角形,那么任意两根小棒长度的和一定大于第三根小棒的长度。(

(4)明明量一个三角形三边的长度分别是1厘米、6厘米和5厘米。(

3.巩固提高。小猴子造三角形问题。这道题的答案不唯一,是道开放性的体,比起前两道基础检测题属于巩固提高体,这样设计体现了练习题设计的层次性。
4.回到课的开始,用今天的知识回答姚明一步能否能垮2米。
(四)、全课总结。反问学生: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不理解?然后让学生发表意见,整体回顾,自己梳理一下今天所学习的知识,并引导学生说出重点知识,再次强调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