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子拌嘴》教学设计
课题
人音版第二册一年级音乐(下)《鸭子拌嘴》
授课类型
欣赏课
授课人
课时
一课时
教具设备
自制图谱、多媒体、
教学目标
用故事和图谱的方式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欣赏和表演《鸭子拌嘴》,了解民间打击乐器。通过乐器的演奏,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及合作能力,从中体验到参与演奏的乐趣。3、通过欣赏,发扬同学间团结友爱的优秀品质,同时激发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的关注和喜爱。
教材分析
?
民间打击乐合奏《鸭子拌嘴》原是一首陕西民间乐曲,具有简洁、明快的特点,后经作曲家安志顺改编后作品更加丰富、生动。全曲无旋律,通过各种不同类型、不同音色的打击乐器来组合,奏出各种丰富有趣的音响,生动地描绘了一群小鸭子清早走出门,来到池塘,戏水、打闹、拌嘴,然后又摇摇摆摆回窝去的情景,表达了一种轻松、愉快和俏皮的情感。
设计意图
低段的音乐欣赏课,往往需要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手段和途径来帮助学生理解音乐作品所表达的内涵、意境。在本教学设计中,我根据音乐内容和作曲家的创作意图,为作品设计了图谱,并创造性的为歌曲填词,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大胆创编。通过演、说、创、奏等方法,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全身心投入的曲欣赏音乐,感受音乐的快乐和美。同时,通过欣赏《鸭子拌嘴》,提升学生对民间打击乐器的了解,激发学生接触、关注和喜爱民间音乐作品。
重难点
认识和演奏民间打击乐器“镲”。2、欣赏与表演主要三段音乐元素:走路、拍翅膀、吵架。从强弱、快慢的节奏中感受音乐形象。3、引导学生即兴演奏“小吵”,配合演奏“大吵”,并完整演奏全曲,体验参与演奏的快乐。
教
学
过
程
导入
1、师生问好,表演鸭子。
2、欣赏三段音乐元素。
3、“吵架”片段引出课题——《鸭子拌嘴》
用猜谜的方式解决鸭子“拍翅膀”、“走路”和“吵架”在聆听上的难点,介绍主奏乐器并引出课题。
看故事讲故事
4、观看视频,完整欣赏。
5、复述故事,归纳结构。
完整欣赏音乐,了解音乐结构,并鼓励学生带入自己的想象复述音乐内容。
听故事奏故事
6、出发篇——深化形象,动作表演。
7、拌嘴篇——实践音乐,感受音乐。A、排队、游泳B、拌嘴:小吵、大吵、妈妈劝架
8、回家篇
出发篇让学生动起来,跟着图谱表演鸭子走路和拍翅膀,并引导学生通过音乐要素来感受音乐形象。拌嘴篇A段让学生能跟随老师的填词感受节奏,走进音乐;B段拌嘴篇为重点,引导学生选择打击乐器配合演奏,通过实践深入感受和体验音乐。
演故事
9、小小演奏家:听音乐分角色完整演奏。
分角色完整演奏全曲,注重配合,感受音乐,创造音乐。
结语
10、教学小结。
a
学生总结、
b
教师小结
发扬团结友爱的优良品质,同时激发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的喜爱,深化课堂的主题。
板书设计
鸭子拌嘴
出发
拌嘴
回家
乐器:
小镲
大镲
排队游泳
力度:
弱
强
简谱中的四分休止符
小吵
大吵
音色:
清脆
厚实
妈妈来了——劝架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