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三边关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和理解“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能用它解释一些生活现象,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
2.通过动手操作、小组验证,体验探索三角形边的关系的过程,培养猜测意识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3.经历探究、发现、验证“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的过程,体验合作学习和数学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实验与探究。
教学难点: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探究过程。
教具准备:
课件
、小棒、小剪刀
学具准备:小棒、小剪刀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路线图引入:
(1)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从学校到少年宫有几条路线?走哪一条路线最近呢?
学校、电影院、少年宫构成了什么图形?
那①的长度加上②的长度与③的长度相比有什么关系呢?
也就是说,在这个三角形中,上面的两边长度之和大于第三边,这个说法你们同意吗?
是否所有的三角形都是这样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揭示课题)
二、动手操作,发现问题
小组活动
①请同学们拿出一根我们课前准备好的软管,将它任意地剪成三段,看看这三段能围成什么图形。
巡视课堂
②学生展示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贴在黑板上并且做好标记)
提出问题:老师把同学们围三角形的过程做成了小动画,请同学们带着这样的问题仔细观察:为什么有些围不成,有些能围得成呢?
好我们先来看①号图形,谁能说一说它为什么围不成呢?
②号图形呢?
③号图形为什么又能围成呢?
所以说,三角形的两边长度之和与第三边有什么关系?
师生共同得出结论:三角形
两边长度之和大于第三边。
三、猜想验证,发现规律
(1)共同验证
①这个结论是否完全正确,我们一起来举例验证一下。
现在老师有三根小棒,请看大屏幕,分别是8cm、5cm和2cm,因为8+5>2,且8+2>5,符合三角形两边长度之和大于第三边,所以我得出了这样的结论:这三根小棒能围成一个三角形,我的说法正确吗?
②为什么不正确?明明符合你们说的三角形两边长度之和大于第三边。
看来,三边线段长度能组成三个这样的不等式,只有两个满足条件能不能围成三角形呢?
不行。
那要怎么样?
③请同学修改结论
(2)集体得出结论:三角形任意两边长度之和大于第三边。
四、运用结论,加深理解
师:我们已经知道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下面让我们来练习几道题目。
①出示课后练习1,同学们先独立完成,完成后和同桌说一说为什么。
②出示课后练习2,指定学生回答,并说说为什么。
课末总结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