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计算器及其计算方法》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和交流,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结构,知道一些常用按键的名称及其功能,初步学会计算器的基本操作方法,并能正确进行大数目的计算。
2.经历认识计算器与用计算器计算的过程,积累一些用计算器计算的经验,提高运算能力。
3.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初步了解用计算器计算的优点,体验计算器的学习价值,激发用计算器计算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学习重点:认识计算器,学会计算器的基本操作方法。
学习难点:提高运算能力。
学习准备:
学习过程:
环节预设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揭示课题 出示一个计算器。提问:同学们认识这是什么吗?知道它有什么用吗?你在哪里见到过或使用过计算器?关于计算器,你知道些什么?
指出:在进行比较复杂的计算时,人们通常使用计算器。计算器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计算器,并学习用计算器计算。
揭示课题:认识计算器及其计算方法。 学生对计算器并不陌生,直接出示计算器,引导学生交流计算器的作用,以及对计算器的认识与了解,既使学生初步感受到计算器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又可以激活学生对计算器的已有认识和经验,引发进一步学习用计算器计算的心理需求。
二、教学新课 1.认识计算器。
出示计算器挂图,谈话:学习用计算器计算,首先要认识计算器。请同学们看这里的挂图,谁来指一指计算器上的界面一般可以分为哪两个区域?
明确:计算器的界面一般可以分为显示区和键盘区两个区域,显示区主要用来显示计算的过程和结果,键盘区的这些按键主要是计算时操作用的。
谈话: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计算器,先在计算器上指一指显示屏和键盘的位置,再对照着图中指示找一找这些键,并试着按一按,再与同学交流。
学生活动后,组织反馈,让学生指一指自己计算器上的开机键、关机键,数字键和功能键,并适当演示数字键、运算符号键、等号键、清除键等的使用方法。(如果有学生用的是科学计算器,也要让他们找一找相应的按键。)
指出:虽然每个同学手中的计算器型号各不相同,键盘的布局也可能不一样,但各种计算器最基本的功能都是计算,只不过有的功能多一些,有的功能少一些。不过这些并不影响我们学习用计算器计算。 通过师生对话,让学生了解计算器界面的基本结构,认识各类按键的分布规律及主要功能,并不失时机地介绍计算器的各类按键的使用方法,既节约了教学时间,又易于学生接受。
2.用计算器计算。
(1)教学例1。
谈话:认识了计算器,我们就可以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了。(出示例1)你能用计算器算出这两道题的得数吗?
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后,先在小组里交流操作的过程,再组织全班交流。
谈话:看来很多同学已经会用计算器进行计算了。我们再一起来算一算。
教师进行示范操作,学生按正确的操作步骤再算一遍,并看清楚每次按键后屏幕上所显示的内容是不是和输入的内容一致。
提问:怎样才能知道计算器算得对不对呢?你有什么办法?
学生回答后,让学生用口算验算“38+27”,用笔算验算“30×18”。
(2)教学例2。
出示例2。
谈话:数目较小的计算,我们可以选择口算或笔算,如果遇到数目较大的计算,就可以选择用计算器计算。这是一道数目较大的两步计算式题,算式里既有减法又有乘法,要先算什么?
谈话:你能用计算器算出得数吗?先试一试,再和同学说说计算时的操作步骤。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并对个别需要帮助的学生给予指导和帮助。
反馈:你是怎样用计算器算出得数的?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指名演示按键计算的步骤,并说说计算时的需要注意的问题。
演示规范的操作步骤,让学生跟着再算一遍,并注意每次按键后屏幕上所显示内容的变化。(对于用科学计算器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先读一读“你知道吗”的最后一节,再按正确的操作方法进行计算。)
强调:算出“165×182”的得数后,要把算出的得数记录下来,再用40000减去第一步算出的得数。
讨论:你觉得用计算器计算有什么优点?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正确、快捷、方便。 以相对简单的计算为例,让学生通过自主操作算出得数,再通过示范教给学生正确的操作方法,既降低了操作的难度,使每一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体验,并在这一过程中初步感受用计算器计算的特点,又有利于学生纠正操作中的不良习惯,掌握正确而规范的操作方法;让学生用口算或笔算进行验算,既是在检验计算器计算结果的正确性,也有利于学生体会不同计算方式的特点,感受用计算器计算的优点,激发对用计算器计算的兴趣。
用计算器计算数目较大、步骤相对复杂的计算,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也能更好地凸显用计算器计算的优点。从这个意义上说,例2更是学生学习和探索用计算器计算方法的好素材。基于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教学中没有作过多的示范和引导,而是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并在展示和交流中,掌握用计算器计算的基本步骤和方法,了解用计算器计算时需要注意的问题,体会用计算器计算的优点。这样设计,顺应了学生的学习心理,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第1题。
出示题目后,先让学生独立完成计算,再全班核对得数,并指名演示按键步骤。
提示:像这样的计算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输入一步计算后,可以不按“=”键显示得数,而按下一步计算的运算符号,这时计算器会自动显示上一步计算的得 数,把得数填入方框后再输入下一步计算的数。
提问:如果在操作的过程中不小心把一个数字按错了,可以怎么办?
结合学生的操作,讲解改错键的使用方法,并提醒学生:以后计算时,如果出现按错数字键的情况,可以用改错键改正,不必归“0”后再从头开始操作。
2.做“练一练”第2题。
提醒学生注意第二行的两道题都是两步计算,要注意按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让学生独立完成计算和填空,教师巡视,并注意了解学生在计算两步计算式题时的操作步骤和方法。
组织反馈,并让学生重点介绍计算第二行两道题的方法。
提示:像193+287×156这样的算式,算出“287×156”后,不必把得数抄下来再算加法,可以直接按“287×156+193=”的顺序按键算出得数。
3.做练习七第1题。
出示题目,谈话:请大家再用计算器计算一组题目,特别是两步计算的式题,要注意按正确的运算顺序,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
学生用计算器计算,教师巡视。
指名演示每一道题的操作过程,强调:右边一栏的第一题,由于第一步算出的得数是减数,计算时要先把第一步计算的得数“338”记下来,再进行第二步计算;下面一题可以直接按“576+438×708=”的顺序进行输入。
4.做练习七第2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解答,再组织反馈和交流。
5.做练习七第3题。
出示题目,让学生自由读题。
提问:这道题你想怎样解答?(可以把3988看作4000,再估算出得数;也可以用计算器算出得数。)
先让学生估算出得数,再用计算器算一算。
反馈:你是怎样估算的?估算的结果是多少?(200000÷4000,被除数和除数同时划去3个0,200除以4等于50,所以是50台)
再问:用计算器是怎样算的?得出的结果呢?(200000÷3988等于50点几,说明是最多能配备50台。)
追问:怎样能清楚地说明最多可以配备50台呢?(用3988×50得199400,再用200000-199400得600,剩下的600不够配备1台的,所以最多是50台。)
6.做练习七第4题。
出示题中的两组数据,提问:学校篮球队12名队员分成两组进行比赛,这是两组同学的身高,估计一下,哪个组队员的平均身高要高一些?
谈话:用计算器算出每组队员的平均身高,看你估计得怎么样。
学生用计算器算出得数后,组织反馈,并和自己估计的结果比一比。
让学生提出问题,并回答。 巩固练习既丰富有趣,又充满挑战性。第1、2题紧紧围绕本课的教学重点展开,同时引导学生及时总结计算经验和操作技巧,有利于学生掌握用计算器计算的步骤和方法,促进计算技能的形成和发展。第3、4题引导学生借助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有利于学生感受计算器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作用,积累一些解决问题的经验,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归纳总结 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谈话:请大家读一读第41页的“你知道吗”,和同学说说从中知道了什么?
组织反馈时,可演示改错键的用法以及用科学计算器进行计算的输入方法。
指出:计算器上还有一些功能键,请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通过查阅说明书或其他途径去了解它们的功能和使用方法,并与同学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