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华师大版七年级科学下册期末复习测试卷(1)
一、单选题(共20题;共40分)
1. ( 2分 ) 下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A.?灯下手影 ????????????????????????????????????B.?水中倒影
C.?海市蜃楼 ?????????????????????????????????D.?雨后彩虹
2. ( 2分 ) 下列有关物质用途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氢气作清洁燃料??????????????????????????????????????????????????B.?氮气用作焊接金属的保护气
C.?O2做气体燃料????????????????????????????????????????????????????D.?稀有气体用于制作霓虹灯
3. ( 2分 ) 受精卵分裂开始于(?? )
A.?子宫????????????????????????????????????B.?卵巢????????????????????????????????????C.?阴道????????????????????????????????????D.?输卵管
4. ( 2分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
B.?雾、露都是液化现象,需要吸热
C.?夏天吃棒冰时,棒冰在嘴里发生熔化现象,需要吸热
D.?冬天人呼出的“白气”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
5. ( 2分 ) 某同学在两个同样的花盆中种下大豆种子,经过观察得到下列数据,从数据可知:影响大豆发芽的因素是(??? )
花盆
光线情况
温度
水
甲
向阳处
20℃
充足
乙
向阳处
20℃
不充足
A.?阳光?????????????????????????????????????B.?空气?????????????????????????????????????C.?温度?????????????????????????????????????D.?水分
6. ( 2分 ) 从一个细胞到婴儿的出生,母亲历经艰辛孕育着生命,这奇妙的生命历程是 (??? ) ?
A.?受精卵一胚胎一胎儿一婴儿????????????????????????????????B.?受精卵一胎儿一胚胎一婴儿
C.?卵细胞一胚胎一胎儿一婴儿????????????????????????????????D.?婴儿一受精卵一胎儿一胚胎
7. ( 2分 ) 有关青春期的发育特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身高体重迅速增加??????????????????????????????????????????????B.?性器官的发育不明显
C.?神经系统、心脏和肺等器官的功能明显增强????????D.?男、女性器官迅速发育
8. ( 2分 ) 阳光下树影里有一个个圆形的亮斑,这一现象能说明(?? )
①光的传播速度很大;②太阳是球状体;③树叶间的透光孔都是圆形的;④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②③④
9. ( 2分 ) ?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加入以下某种物质,形成溶液过程中,温度不会发生明显改变的是( )
A.?浓硫酸???????????????????????????????B.?氢氧化钠??????????????????????????????C.?氯化钠???????????????????????????????D.?硝酸铵
10. ( 2分 ) 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放热现象的是哪一组(?? )
①初春,冰封的湖面解冻
②盛夏,旷野里雾的形成
③深秋,路边的小草上结了一层霜
④严冬,冰冻的衣服逐渐变干.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1. ( 2分 ) 小明在做溶解实验时,在烧杯中放了少量高锰酸钾和水,使溶液变成红色,他使用的溶剂是水。除了水之外常见溶剂还有(?? )
A.?蔗糖水、洗涤剂??????????????????B.?石灰水、丙酮??????????????????C.?汽油、酒精??????????????????D.?肥皂水、牛奶
12. ( 2分 ) 硫酸镁在工农业以及医疗上有广泛应用,其溶解度如表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温度/℃
10
30
50
70
90
溶解度/g
27.7
39.3
49.0
54.1
51.1
A.?硫酸镁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B.?10℃时,27.7g硫酸镁和72.3g水可配制成质量分数为27.7%的硫酸镁溶液
C.?50℃时,100g的硫酸镁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49:100??????????D.?70℃时的硫酸镁饱和溶液升温至90℃,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
13. ( 2分 ) 卵生动物和胎生动物的主要区别是(??? ) ??
A.?受精作用的方式不同???????????????????????????????????????????B.?个体发育的起点不同
C.?胚胎发育的方式不同???????????????????????????????????????????D.?胚后发育的方式不同
14. ( 2分 ) 下列物态变化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是(?? )
①春天,冰雪融化 ②夏天,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 ③秋天,清晨出现的雾 ④冬天,早晨在太阳照射下,草地上的霜消失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15. ( 2分 ) 如图所示是小李同学在-9℃的室外玩肥皂泡泡时拍摄的照片。他发现肥皂泡泡在很冷的室外会迅速结冰,掉落在地面如同散落的玻璃球,神奇极了。下列对这一现象包含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情况的判断,正确的是(?? )
A.?这是凝固现象,会放热???????????????????????????????????????B.?这是凝固现象,会吸热
C.?这是熔化现象,会吸热???????????????????????????????????????D.?这是熔化现象,会放热
16. ( 2分 ) 如图所示是男孩青春期发育过程中某些第二性征出现的年龄范围,黑点代表平均年龄。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男孩生长高峰期的平均年龄为12~13岁???????????????B.?男孩在12岁之前声音就会发生改变
C.?男孩腋毛生长的平均年龄为12岁?????????????????????????D.?男孩在18岁以后才会长出胡须
17. ( 2分 ) 20°C时100g某硝酸钾溶液,经过以下变化,恢复到20°C,最终析出晶体的质量是( )
A.?小于3克???????????????????????????B.?等于3克???????????????????????????C.?大于3克????????????????????????????D.?大于等于3克
18. ( 2分 ) 下表为一些物质的凝固点和沸点,根据下表判断,在我国各个地区都能测量气温的温度计应选用(? )
水
水银
酒精
乙醚
凝固点/℃
0
-39
-117
-114
沸点/℃
100
357
78
35
A.?酒精温度计????????????????????????B.?乙醚温度计????????????????????????C.?水温度计????????????????????????D.?水银温度计
19. ( 2分 ) 正确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实验操作符合规范的是(??? )
A.?量筒读数 ???????????????????????????????????B.?吹灭酒精灯
C.?往试管内滴加液体 ???????????????????????????????D.?盖上盖玻片
20. ( 2分 ) 下列光现象与日食的形成原因不同的是( )
A.?小孔成像?????????????????????????????B.?水中倒影
C.?手影游戏???????????????????????????????????????????????D.?树下阴影
二、填空题(共8题;共31分)
21. ( 4分 ) 每个孩子的出生都体现了母亲“十月怀胎”的艰辛不易。真实体现了母亲的平凡而又伟大。
(1)卵巢是女性主要的生殖器官,其作用是 ________?;
(2)受精卵是新生命的起点,它是精子和卵细胞在________内完成受精作用而形成的。
22. ( 2分 ) 在下列动物中,①龟;②猫;③鲸;④啄木鸟; ⑤蝙蝠;⑥东北虎;⑦草鱼;⑧牛蛙。
其中胚胎发育属于卵生的是________,属于胎生的是________。(填编号)
23. ( 6分 ) 经过________的结合,由________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就属于有性生殖.
24. ( 4分 ) 如图所示是子宫内的胎儿、脐带和胎盘。据图回答:
(1)图中[①]的名称是________,它生活在子宫内的羊水中。
(2)图中[③]________是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器官。
(3)通过交换,胎儿从母体获得所需的________,并把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经母体排出。序号________所示的血管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废物。
(4)胎儿发育成熟后,从母体产出的过程,叫做________。
25. ( 8分 ) 如图,将正在萌发的种子放在用塞子塞紧的瓶中,瓶内放有一杯NaOH溶液,此瓶与一个水银压力计相连接,从压力计水银柱升高的高度可以测量出某种气体的消耗量。如果正在萌发的种子用完了瓶中所有的气体,则水银柱会升高到76cm处(等于大气压)。
(1)实验过程中,水银柱只升高到15cm处,就不再升高,证明瓶中的空气被利用了________?%。
(2)实验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
26. ( 2分 ) 如图所示,甲、乙分别是酒精在标准大气压下熔化和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试回答下列问题:
(1)在-120°C时, 酒精处于________?(选填“固态”“液态”或“气态”);
(2)在标准气压下测量沸水的温度________?( 选填“可以”或“不可以”)用酒精温度计;
(3)某同学将烧杯和量筒置于同一环境中,分别装入20mL液体,如下图所示,一段时间后,剩余液体体积最少的是________
27. ( 2分 ) 甲烧杯中盛有30℃、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饱和硫酸铜溶液100克,进行如图所示实验(不考虑水分蒸发)。
(1)乙中溶液________(填“是”、“不是”或“可能是”)饱和溶液。
(2)丙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结果保留一位小数)________。
28. ( 3分 ) 请仔细读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兔与鼠之间为________关系,鹰锋利的喙和爪有利于捕食,根据达尔文进化论分析,这是________的结果。
(2)图中D属于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者,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解答题(共5题;共26分)
29. ( 6分 ) 化学实验室现有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但在实验室中常需要用较稀的硫酸.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浓硫酸中溶剂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 .
(2)要把50g上述浓硫酸稀释为质量分数为10%的硫酸,需要水的质量是多少?(请写出计算过程)
30. ( 5分 ) 竹生长快,适应性强,又有广泛的用途,更是一种重要的森林资源。
(1)下图表示竹的不同结构,其中属于器官的是________?。
(2)竹可以采用移鞭繁殖,选2~4年生的健壮竹鞭,埋于土下10~15厘米,一段时间后可长出新竹,该生殖方式属于________(选填“无性生殖“或”有性生殖“)。
(3)研究氮肥施加量对竹材产量的影响,科学家选取三块土壤、朝向和种类等条件相同的竹林,分别施加不同量的同种氮肥,测出竹材产量。实验连续进行三年,结果如图所示:
根据实验结果,在实验生产中,施加氮肥最合理的量为________kg/m3 , 理由是________。
31. ( 5分 ) 同学们对于试管婴儿并不陌生,但你了解“三亲婴儿”吗?婴儿的母亲部分线粒体带有严重的基因缺陷,医学专家通过如图所示的操作获得了线粒体基因正常的早期胚胎,然后将胚胎移入母亲的子宫内孕育,这个胚胎最终发育成了正常的婴儿。这样诞生的孩子会有一小部分基因来自捐献者,他获得了三个人的遗传物质,“三亲婴儿”可以弥补他母亲的基因缺陷。请思考以下问题:
(1)“三亲婴儿”培育方式属于________生殖。
(2)结合图示回答:早期胚胎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于________。
(3)“三亲婴儿”技术引发各种争议,下列观点属于支持该技术的是?????? (填写字母)。
A.该技术能使孩子获得更加健康的身体。
B.运用这种技术实施基因改造会带来伦理问题。
C.该技术开启了生殖医学的新时代,可以避免一些遗传病患者把生理缺陷遗传给孩子。
32. ( 5分 ) 如图是克隆羊的培育过程示意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获得克隆羊的繁殖方式是________。
(2)克隆羊D(多莉)的表现性状与________羊相同,性别是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
(3)若培育克隆羊时,将B羊换成雄羊,D羊的性别是________。
33. ( 5分 ) 请画出光源S发出的光线被障碍物AB遮挡后的阴影区域。(用斜线表示)
四、实验探究题(共5题;共23分)
34. ( 5分 ) 为探讨干旱对玉米产量的影响,以及在发育过程中提供有机养分能否弥补因干旱所造成的产量损失,某研究人员选择多株相似且具有花芽的玉米植株,随机分成等量的三组,进行如表所示的实验处理。实验的第八天雌花开花,对这些玉米同时进行人工授粉。在实验期间,定时测量子房的淀粉含量以反映子房发育过程中养分的变化,所得结果分别如下图所示。根据图表回答下列问题:(注:每日浇水200mL,以使玉米生长所需水分处于充足状态;人工授粉后再同时给予三组玉米充足的水分条件)
组别
甲
乙
丙
每日浇水量/mL
200
50
50
每日茎部注入蔗糖溶液量/mL
0
0
30
(1)在玉米种子剖面上滴上碘液,能看到________现象。
(2)根据下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在缺水状态下,子房内淀粉含量持续上升;
B.在水分充足状态下,子房内淀粉含量因受粉而快速上升;
C.在缺水状态下,茎部加注蔗糖溶液可使子房内淀粉含量持续上升;
D.在缺水状态下,受粉前的子房内淀粉含量可由茎部加注蔗糖溶液得到补充。
(3)人工授粉后同时给予正常的水分条件,但乙、丙子房内的淀粉含量仍不能正常增加,由此可推断:________会严重影响种子的后续发育。
35. ( 5分 ) 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它可以和许多物质发生反应:
(1)上述三个反应的相同点是???? (多选,填序号);
A.都是化合反应
B.都是氧化反应
C.生成物都是固体
D.都需要点燃
E.都是非金属与氧气反应
(2)在做甲、乙,丙三个实验时,事先都需在集气瓶底部装少量水,其中丙中装少量水的作用是:________;
(3)做实验乙和丙时,红磷、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剧烈;做实验甲时,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而在空气中只是发红并未燃烧。据此,说明可燃物能否燃烧或燃烧的剧烈程度与________有关。
36. ( 5分 ) 某生物兴趣小组对“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探究实验作了如下设计:
第一步:取2个装有等量牛肉汁培养基的培养皿,经高温灭菌,冷却至常温后,标记为1号、2号。
第二步:打开1号培养皿,将其暴露在教室空气中10分钟后加盖封好;2号培养皿不做任何处理。
第三步:将1、2号培养皿同时放置在恒温培养箱中培养,每天观察并做好记录。
请根据上述实验设计,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
(2)上述实验中,如果1号培养皿出现细菌菌落,2号培养皿不出现菌落。说明:________。
(3)本实验设计中,设置2号培养皿的目的是________。
37. ( 3分 ) 小明为研究“土壤的湿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他设计了一组探究活动。请你将他的探究活动报告填写完整。
(1)提出问题:土壤的湿度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
作出假设:________。
(2)制定计划:
【材料用具】a.1只鼠妇,b.10只鼠妇,c.湿土,d.干土,e.铁盒,f.玻璃板,g.纸板,h.阴暗,i.明亮,j.潮湿,k.干燥。请选择本实验用到的材料用具________(用字母填空)。
(3)【实验装置】在铁盒内以横轴中线为界,左右两侧分别放置________,这样在铁盒内就形成了________两种环境。(用字母填空)
(4)【方法步骤】
①全班分成6~8个小组进行实验;
②将鼠妇放入实验装置,注意两侧的中央放的鼠妇数量要________;
③每分钟统计一次两侧的鼠妇数目,要统计10次;
④实验结果:________。
(5)实施计划:在实验过程中仔细观察,认真记录。可将鼠妇在不同湿度下的分布数量记录下来。
①在探究过程中要注意的关键是________。
②为了使探究的结果更趋于准确,要计算出全班各组数据的平均值目的是________。
(6)得出结论:________。
表达和交流。
38. ( 5分 ) 下面是“燃烧的条件”实验活动的部分操作示意图:
(乒乓球的碎片的着火点是 180℃,过滤纸碎片的着火点是 245℃)
(1)实验一加热片刻观察到 A 中棉球上的酒精燃烧产生蓝色火焰,B 中棉球上的水 不燃烧,由此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
(2)实验二观察到先燃烧的物质是________;若将铜片上的物质换成等 量的木屑和煤粉进行实验,观察到木屑先燃烧,说明木屑的着火点比煤粉________。
(3)实验三将燃着的蜡烛放在如上图所示的密闭容器中,同时用氧气传感器测出密闭 容器中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填序号)。
A.蜡烛燃烧需要氧气
B.蜡烛燃烧前,密闭容器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 21%
C.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还有氧气
D.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为 84%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答案】 A
【解析】【分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通常简称光的直线传播。
【解答】A、影子是形成,是因为光直线传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形成阴影的结果;故A符合题意;
B、水中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海市蜃楼是光的折射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雨后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2.【答案】 C
【解析】【分析】1.根据氢气燃烧后的产物分析判断;2.根据氮气的性质分析判断;3.根据氧气的特点分析判断;4.根据稀有气体的特点分析判断。
【解答】A、氢气燃烧的产物只有水,所以是清洁燃料,故正确;
B、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因此常用作焊接金属的保护气,故正确;
C、氧气能够助燃,但不能燃烧,所以不能做燃料,故错误;
D、通电时,稀有气体可以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在电光源中有广泛用途,故正确。
故答案为:C
3.【答案】 D
【解析】【分析】根据人的生殖知识解题。
【解答】解:受精卵的形成是在输卵管,受精卵一旦形成就开始进行分裂,故受精卵分裂开始于输卵管;
故答案为:D。
4.【答案】 C
【解析】【分析】六种物态变化中,熔化、汽化、升华是吸热的.凝固、液化、凝华是放热的.掌握六种物态变化的状态变化,吸热和放热情况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解答】解:A、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是升华,需要吸热.故A错误;
B、雾、露都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故B错误;
C、冰棍是固体,吃在嘴里变成液体是熔化,熔化吸热.故C正确;
D、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故D错误.
故选C.
5.【答案】 D
【解析】【分析】此题探究的是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适量的水分、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注意探究实验中对照组之间变量的为唯一性。
【解答】甲乙作为对照实验,从图中可知变量只有一个就是水。甲乙中的阳光、温度、空气都相同,所以不能形成对照,也不能作为研究是否影响大豆发芽的因素。
故答案为:D
6.【答案】 A
【解析】【分析】婴儿是从一个细胞——受精卵发育而来的。受精卵是 人类发育过程的起点。受精卵细胞不断分裂,形成胚胎并附着在子宫壁上。从胚胎发育的第 9周至出生前 ( 第 38周 ),称作胎儿期。其间,胎儿逐渐长大,各器官系统发育生长。在子宫里经过 9个多月的生长发育,形成成熟的胎儿。成熟的胎儿从母体内产出的过程叫做分娩,产出的胎儿叫做婴儿。
【解答】从一个细胞到婴儿的出生,经历的是:受精卵一胚胎一胎儿一婴儿。
故答案为A.
7.【答案】 B
【解析】【分析】青春期是一个生长和发育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身高突增,神经系统和心、肺等内脏器官器官的功能增强。
【解答】A、青春期是一个生长和发育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其中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A正确;
B、D进入青春期之后,男孩和女孩的性器官都迅速发育,但发育还不成熟,在此期间出现了一些羞于启齿的生理现象:男孩出现遗精,女孩出现月经等,B错误、D正确;
C、体重增加,神经系统和心、肺等内脏器官器官的功能也显著增强,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C正确。
故答案为:B
8.【答案】 C
【解析】【分析】小孔成像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倒立的实像;小孔成像的形状只与物体的形状有关,与小孔的形状无关,据此分析即可。
【解答】阳光下树影里有一个个圆形的亮斑,这是阳光通过树叶之间的缝隙形成的小孔成像现象;
①亮斑的形成不能说明光的传播速度很大,故①错误;
②因为亮斑是圆形的,所以太阳是球状体,故②正确;
③亮斑的形状只与太阳的形状有关,与树叶间的透光孔的形状无关,故③错误;
④亮斑是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④正确。
那么这一现象说明②④是正确的。
故选C。
9.【答案】 C
【解析】【解答】物质在溶解时经常伴随有吸热或放热现象,如氢氧化钠固体、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温度升高;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
A、浓硫酸溶于水放热,溶液温度明显升高,故A错误;
B、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溶液温度明显升高,故B错;
C、氯化钠溶于水既不吸热也不放热,温度基本保持不变,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溶液温度明显降低,故C正确;
D、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溶液温度明显降低,故D错.
故选C.
【分析】根据常见物质溶于水的吸热与放热现象、溶液温度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10.【答案】 B
【解析】【分析】解决此题要掌握:
物质在发生物态变化时必然要伴随着吸放热的进行.
其中熔化、汽化、升华过程需要吸收热量,凝固、液化、凝华过程需要放出热量.
【解答】解:①初春,冰封的湖面解冻是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熔化过程,熔化吸热;故A不符合题意;②盛夏,旷野里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小水珠,是液化过程,液化放热,故B符合题意;③深秋,路边的小草上结了一层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的小冰晶,是凝华过程,凝华放热,故C符合题意;④严冬,冰冻的衣服逐渐变干是物质直接由固态变成气态的过程,是升华过程,升华吸热,故D不符合题意.
综合分析②③符合题意.
故选B.
11.【答案】 C
【解析】【分析】溶剂是一种可以溶化固体,液体或气体溶质的液体(气体、或固体)(溶剂、溶质都可以为固体、液体、气体),继而成为溶液。
【解答】A、蔗糖水是溶液,不是溶剂;故A错误;
B、石灰水是溶液,不是溶解;故B错误;
C、汽油、酒精常用来溶解水无法溶解的物质;故C正确;
D、肥皂水、牛奶都是溶液,不是溶剂;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12.【答案】 C
【解析】【分析】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中的溶解度。
【解答】A、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10--70摄氏度,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70--90摄氏度时,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故A错误;
B、由表格可知,10摄氏度时100g水中可以溶解27.7g硫酸镁,但在72.3g水中无法溶解27.7g硫酸镁;故B错误;
C、50摄氏度时,100g水中可以溶解硫酸镁49g,所以50摄氏度时硫酸镁形成的饱和溶液的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均为49:100;故C正确;
D、温度升高时,溶解度增大,但是没有继续加硫酸镁溶质,故质量分数不变;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13.【答案】 C
【解析】【分析】动物的有性生殖方式按照胚胎发育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卵生、胎生和卵胎生。
【解答】动物的有性生殖方式按照胚胎发育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卵生、胎生和卵胎生,所以卵生动物和胎生动物的主要区别是胚胎发育的方式不同。
故选:C
14.【答案】 B
【解析】【分析】在常见的六种物态变化中,熔化、汽化和升高是需要吸热的,凝固、液化和凝华是需要放热的。
【解答】①春天,冰雪融化,冰雪由固态变成液态发生熔化现象,需要吸热,故①符合题意;
②夏天,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由气态变成液态发生液化现象,需要放热,故②不合题意;
③秋天,清晨出现的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由气态变成液态发生液化现象,需要放热,故③不合题意;
④冬天,早晨在太阳照射下,草地上的霜消失,是霜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发生升华现象,需要吸热,故④符合题意。
因此吸收热量的是①④。
故选B。
15.【答案】 A
【解析】【分析】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凝固向外放热。
【解答】肥皂泡是液体,而冰是固体,因此肥皂泡结冰是凝固现象,向外放热,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16.【答案】 A
【解析】【分析】利用图片中不同第二性征出现的年龄可以判断以下选项。
【解答】A、由图示可知,生长高峰的黑点位于12~13岁的中间,所以表示男孩生长高峰期的平均年龄为12~13岁,说法正确,A正确;
B、图中所示,声音改变的年龄应该在14岁左右,而不是在12岁之前,B错误;
C、图中所示,男孩腋毛生长的平均年龄为14岁左右,而不是在12岁,C错误;
D、图中所示,男孩喉结增大长出胡须的年龄是在15岁左右,而不是18岁以后,D错误。
故选A
17.【答案】 D
【解析】【解答】若第一次蒸发10g水恰好形成的是饱和溶液,根据第二次蒸发10g水析出3g晶体,说明10g水恰好溶解3g晶体,则第三次蒸发10g水析出晶体的质量是3g,若第一次蒸发10g水形成的是不饱和溶液,则第二次蒸发10g水析出3g晶体,需要先蒸发一部分水形成饱和溶液,再蒸发水才能析出晶体,说明10g水中溶解的晶体的质量大于3g,故第三次仍蒸发掉10克水,再次冷却到20℃时,析出的晶体的质量大于3g,观察选项,
故选D.
【分析】根据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特点以及溶解度的知识进行分析,第一次蒸发10g水,没有晶体析出,说明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也可能是恰好饱和,第二次又蒸发掉10克水,再冷却到20℃时,析出3克晶体,则溶液为饱和溶液,第三次蒸发10g水时析出晶体的质量取决于第一次蒸发水形成的溶液是否饱和.
18.【答案】 A
【解析】【分析】液体温度计要正常工作,必须保证里面是液体而不能变成气体或固体,因此液体温度计的测温范围在沸点和凝固点之间,据此进行选择即可。
【解答】我国一年四季的最高温度在40℃左右,最低温度在-50℃左右。如果使用液体温度计测量,那么它的沸点要高于40℃,凝固点要低于-50℃。分析表格发现,酒精的沸点70℃,凝固点是-117℃,正好符合这个要求,故A符合题意。
故选A。
19.【答案】 C
【解析】【分析】根据化学实验操作的规范分析判断。
【解答】A.量筒读数时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水平,故A错误;
B.熄灭酒精灯时,必须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灭,防止火焰倒吸进酒精灯发生火灾,故B错误;
C.往试管内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要悬停在试管口的正上方,不能伸入试管内,故C正确;
D.在盖盖玻片时应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他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得放下,故D错误。
故选C。
20.【答案】 B
【解析】【分析】本题列举了四个常见的光现象,综合了光学知识,需要学生在平时学习和生活中多对相关的光现象进行思考。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在日常生活中,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解答】日食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小孔成像、手影游戏和树下阴影也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水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所以,与日食的形成原因不同的是B项。
故选B
二、填空题
21.【答案】 (1)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
(2)输卵管
【解析】【分析】 1、卵巢作用有两个:一、产生生殖细胞卵细胞;二、分泌雌性激素;
2、受精过程在精子会沿输卵管向上运动,在输卵管中与卵细胞相遇完成受精过程。
【解答】(1)卵巢是女性主要的生殖器官,其作用是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
(2) 受精卵是新生命的起点,它是精子和卵细胞在输卵管内完成受精作用而形成的。
故答案为:(1) 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 ? (2)输卵管
22.【答案】 ①④⑦⑧;②③⑤⑥
【解析】【分析】(1)动物的受精卵在母体外独立发育的过程叫卵生。卵生动物是指用产卵方式繁殖的动物。一般的鸟类、爬虫类,大部分的鱼类和昆虫几乎都是卵生动物;
(2)动物的受精卵在雌性动物体内的子宫里发育成熟并生产的过程叫胎生。胚胎发育所需要的营养可以从母体获得,直至出生时为止。哺乳动物是胎生的。
【解答】①龟,属爬行类是卵生的;②猫,属哺乳类是胎生的;③鲸,是生活在海洋中的哺乳类是胎生的;④啄木鸟,属鸟类是卵生的; ⑤蝙蝠,是哺乳类是胎生的;⑥东北虎,是哺乳类是胎生的;⑦草鱼,属鱼类是卵生的;⑧牛蛙,属两栖类是卵生的。所以其中属于卵生的是:①④⑦⑧;属于胎生的是②③⑤⑥。
故答案为:①④⑦⑧、②③⑤⑥
23.【答案】 两性生殖细胞;受精卵
【解析】【分析】根据有无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生殖有两种方式: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由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成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叫有性生殖.
【解答】解:有性生殖指的是两性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无性生殖是不经生殖细胞的两两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方式.从本质上讲,是由体细胞进行的繁殖就是无性生殖,主要种类包括:分裂生殖、孢子生殖、出芽生殖、营养生殖(嫁接、压条、扦插等)、组织培养和克隆等.
24.【答案】 (1)胎儿
(2)胎盘
(3)氧气和营养物质;④
(4)分娩
【解析】【分析】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的血液里获得氧气和营养物质,同时把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排到母体的血液里,再由母体排出体外。
【解答】(1)图中①的名称是胎儿,它生活在子宫内的羊水中。
(2)图中③是胎盘,是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器官。胎儿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的血液里获得氧气和营养物质,同时把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排到母体的血液里,再由母体排出体外。
(3)通过交换,胎儿从母体获得所需的氧气和营养物质,并把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排到母体血液中,再由母体排出体外。根据图中箭头可知,血管④是从胎儿流向胎盘的血管,其中含有较多的为二氧化碳。
(4)胎儿发育成熟后,成熟的胎儿从母体的阴道产出的过程称为分娩。
故答案为:(1)胎儿? ?(2)胎盘? ?(3) 氧气和营养物质 ;④? ?(4)分娩
25.【答案】 (1)20或19.7
(2)吸收种子萌发产生的二氧化碳
【解析】【分析】(1)种子用完了所有气体,水银柱会升高到76cm,不放用76cm水银柱表示瓶内气体的量,那么现在水银柱的高度与76cm的比就是瓶中空气被利用的比例;
(2)种子萌发时,糖类主要以呼吸作用的方式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能量,而二氧化碳气体会影响气体体积的测量。
【解答】(1)瓶中气体被利用:15cm76cm×100%≈19.7%;
(2)种子萌发时,糖类主要以呼吸作用的方式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能量,而氢氧化钠能够吸收二氧化碳,避免它对瓶内气体体积的测量。
26.【答案】 (1)固态
(2)不可以
(3)B
【解析】【分析】(1)液体在熔点以下时为固态,在熔点和沸点之间为液态,在沸点以上为气态;
(2)根据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分析;
(3)根据酒精的挥发性强和影响蒸发的因素分析。
【解答】(1)根据图像可知,酒精的熔点诶-117℃,而-120℃<-117℃,因此酒精处于固态。
(2)标准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而酒精的沸点为78℃。因为100℃>78℃,所以100℃ 的酒精为气态,无法作为测温介质测量沸水的温度。
(3)在相同的条件下,酒精的挥发能力远远大于水,且蒸发面积越大,液体蒸发速度越大,因此剩余液体体积最小的是B。
27.【答案】 (1)不是
(2)23.8%
【解析】【分析】(1)根据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形成不饱和溶液分析;
(2)根据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分析。
?
【解答】(1)硫酸铜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30℃ 的硫酸铜饱和溶液升温到60℃ 得到的乙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2)丙溶液是乙中入5克无水硫酸铜粉末所得,固体全部溶解,则溶质质量分数为100g×20%+5g100g+5g×100%=23.8%;
故答案为:(1)不是;(2)23.8%。
28.【答案】 (1)竞争;自然选择
(2)分解
【解析】【分析】生物之间的关系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又分为种内互助和种内竞争;种间关系又有①共生、②寄生、③捕食、④种间竞争几种方式。
【解答】(1)图中鼠和兔都吃草,因此会相互竞争,属于竞争关系;图中鹰锋利的喙和爪有利于捕食,这是长期自然选择,适应环境的结果;
(2)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而生物部分又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图中草属于生产者,其他生物都属于消费者,所以D食用菌是分解者。
故答案为:(1)竞争、自然选择;(2)分解
?
三、解答题
29.【答案】 (1)2%
(2)解:设稀释后溶液的质量为 x.
50g×98%=x×10%,
x=50g×98%10%=490g,
需要水的质量=490g﹣50g=440g,
答:要把50g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稀释成质量分数为10%的硫酸需要水440g.
【解析】【解答】(1)溶剂的质量分数=1﹣溶质的质量分数=1﹣98%=2%;
(2)加水稀释可以把浓溶液变成稀溶液,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据此回答问题即可;
【分析】此题考查了溶液的稀释计算,其解决的依据是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量不变.
30.【答案】 (1)丙
(2)无性生殖
(3)0.01;从竹材产量分析,施加氮肥比不施肥有明显增加;施加0.04kg/m2的氮肥,竹材产量比0.01Kg/m2增幅较小甚至下降,面且施肥过多容易引起土壤板结
【解析】【分析】由多种组织构成的能行使一(特)定功能的结构单位叫做器官。器官的组织结构特点跟它的功能相适应。无性生殖是一类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解答】(1)甲是细胞;乙是组织;丙是器官;丁是个体;
(2) 移鞭繁殖过程中没有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所以该生殖方式属于无性生殖;
(3)由第一年的图可知,施肥后竹材产量有明显增加,而对比第2、3年的竹材含量可知,施肥0.01kg/m3 , 比施肥0.04kg/m3竹材反而更高,且施肥过多溶液破坏土壤结构;所以施肥0.01kg/m3更合理;
故答案为:(1)丙;(2)无性生殖;(3)0.01; 从竹材产量分析,施加氮肥比不施肥有明显增加;施加0.04kg/m2的氮肥,竹材产量比0.01Kg/m2增幅较小甚至下降,面且施肥过多容易引起土壤板结。
31.【答案】 (1)有性
(2)捐献者卵细胞的细胞质
(3)A,C
【解析】【分析】1、有性生殖是指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产生新个体的方式;
2、卵细胞体积大,有卵黄,为形成受精卵后早期胚胎发育提供营养;
3、正确积极的方面是支持该技术的,负面消极的方面是反对该技术的。
【解答】(1) “三亲婴儿”培育方式 ,涉及到重组卵细胞和父亲的精子,仍是通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的生殖方式,所以是有性生殖;
(2)由图示可知,早期胚胎在试管内发育,此时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 捐献者卵细胞的卵黄;
(3)A:该技术能使孩子获得更加健康的身体。是积极的方面,是支持该技术的;
B:运用这种技术实施基因改造会带来伦理问题。是消耗的方面,不支持该技术;
C:该技术开启了生殖医学的新时代,可以避免一些遗传病患者把生理缺陷遗传给孩子。是积极的方面,是支持该技术的。
故选AC
故答案为:(1)有性? (2) 捐献者卵细胞的细胞质 ? (3)AC
32.【答案】 (1)无性生殖
(2)B;雌性;细胞核携带的遗传物质相同
(3)雄性
【解析】【分析】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它里面含有遗传物质,能够传递遗传信息.
【解答】(1)获得克隆羊的繁殖方式是无性生殖,因为多莉羊的产生没有经过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所以多莉的产生属于无性生殖,这种生物技术叫做克隆技术。?
?(2)克隆羊D(多莉)的表现性状与B羊相同,性别是雌性,其原因是细胞核携带的遗传物质相同。因为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它里面含有遗传物质,能够传递遗传信息.B羊的细胞核内含有该绵羊全套的遗传基因,通过无性生殖产生的多莉羊,但是它的遗传基因来自于B羊,所以克隆羊多莉的性状与B羊相似,母羊A提供了去核卵细胞,也就是早期胚胎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母羊C提供了胚胎发育的场所--子宫,也就是植入子宫内膜后,为多利提供了营养物质。
?(3)若培育克隆羊时,将B羊换成雄羊,D羊的性别是雄性,因为是雄羊的细胞核,所以发育成雄羊,也就是雄性。
故答案为:(1)无性生殖(2)B;雌性;细胞核携带的遗传物质相同(3)雄性
?
33.【答案】
【解析】【分析】解题时要注意光传播的条件,这是解题的关键,根据光的直线传播原理,要从光源的位置和遮光板的上下端点入手来进行作图。
【解答】光从光源S射出,经过遮光板的左下端B和遮光板左上端A分别作出入射光线SB、SA,则;阴影部分即为光线射不到的区域,如图所示;
故答案为:光路图如图所示
四、实验探究题
34.【答案】 (1)变蓝
(2)B
(3)雌花在受精前的发育(或受精前的干旱)
【解析】【分析】本题是探讨干旱对玉米产量的影响,以及在发育过程中提供有机养分能否弥补因干旱所造成的产量损失,先分析实验目的,然后根据实验目的设计并完善实验,预期实验结果,获取相应的结论.
【解答】(1)淀粉遇碘液变成蓝色.玉米种子的营养物质主要是淀粉,玉米种子的营养物质主要储存在胚乳中.所以在纵剖的玉米种子剖面上滴上碘液,能看到蓝色;(2)A.根据乙的曲线知,子房内淀粉含量没有持续上升,错误;B.根据图甲得;在水分充足状态下,子房内淀粉含量因受粉而快速上升,正确;C.观察图丙知:在缺水状态下,茎部加注蔗糖溶液可使子房内淀粉含量持续下降,错误;D.比较乙、丙曲线知,缺水状态下,加蔗糖会使子房内淀粉含量降低,错误;(3)乙、丙在受精前的发育水分不足,后期补水没有用,说明雌花在受精前的发育会严重影响种子的后续发育。
35.【答案】 (1)A,B,D
(2)吸收有毒的二氧化硫气体
(3)氧气浓度
【解析】【分析】(1)两种或多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化合反应;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氧化反应;
(2)丙中硫燃烧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二氧化硫气体,直接排放在空气中会造成空气污染,加入水后,水可以吸收二氧化硫气体生成硫酸;
(3)纯氧比空气中氧气的浓度大得多,据此分析对燃烧的影响即可。
【解答】(1)铁燃烧生成三氧化二铁,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都是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故A符合题意;
三种物质都是与氧气发生反应,都属于氧化反应,故B符合题意;
二氧化硫是气体,故C不合题意;
三着的燃烧都需要点燃,故D符合题意;
铁是金属元素,故E不合题意。
那么三个反应的共同点就是ABD。
(2)在做甲、丙两个实验时,事先都需在集气瓶底部装少量水,其中丙中装少量水的作用是:吸收有毒的二氧化硫气体;
(3) 做实验乙和丙时,红磷、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剧烈;做实验甲时,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而在空气中只是发红并未燃烧。据此,说明可燃物能否燃烧或燃烧的剧烈程度氧气浓度有关。
36.【答案】 (1)教室空气中有细菌吗
(2)教室空气中有细菌
(3)对照
【解析】【分析】根据细菌的结构及其生活特性知识解题。
【解答】解:(1)根据科学探究实验的原则:①对照原则;②单一变量原则分析可知;本实验的唯一变量为细菌;通过对照探究教师的空气中有无细菌,故实验探究的问题是教室空气中有细菌吗?
(2)通过对照,如果1号培养皿出现细菌菌落,2号培养皿不出现菌落。说明:教室空气中有细菌;
(3)本实验设计中,设置2号培养皿的目的是与1号培养皿形成对照;
故答案为:(1)教室空气中有细菌吗?(2)教室空气中有细菌;(3)对照。
37.【答案】 (1)鼠妇适于生活在潮湿(或干燥)的土壤里
(2)b、c、d、e、g
(3)c和d;j和k
(4)相等;鼠妇朝湿土一侧爬行,且在湿土一侧数量多
(5)控制单一变量(土壤湿度),设计对照实验;减小实验误差
(6)土壤的湿度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解析】【分析】控制变量在进行科学实验的概念,是指那些除了实验因素(自变量)以外的所有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这些变量不是本实验所要研究的变量,所以又称无关变量、无关因子、非实验因素或非实验因子。
【解答】(1)假设是针对提出的问题作出的判断,用于制定对应的实验计划,把问题转换成肯定即可,如果最终验证假设错误,则重新假设并实验;故答案为:鼠妇适于生活在潮湿(或干燥)的土壤里;
(2)由假设可知,该实验的变量是土壤的含水量,所以土壤要选择干土和湿土两种,而其他量必须相同,1只鼠妇存在较大的偶然性,则要选择10只鼠妇;土壤需要放置在铁盒中,鼠妇适合生活在黑暗环境中,需要纸板来设置黑暗环境,减少其他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故答案为:b、c、d、e、g;
(3)实验过程中为了形成对照,所以铁盒两侧放置的土壤分别为湿土和干土, 这样就形成了潮湿和干燥的两种不同生活环境;故答案为:c和d;j和k;
(4)②实验过程中要控制唯一变量,即土壤的不同,其他量都要保证相同,所以两侧放的鼠妇数量相等;④鼠妇喜欢在潮湿的环境中生活,所以实验的结果是湿土一侧的鼠妇会比干土一侧的多;故答案为:相等;鼠妇朝湿土一侧爬行,且在湿土一侧数量多;
(5)①探究实验的关键要保证唯一变量,通过对照来验证假设是否正确;②实验数据在记录过程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误差,为了让实验数据更加准确,可以通过求全部数据的平均值的方式来减小数据误差;故答案为:控制单一变量(土壤湿度),设计对照实验;减小实验误差;
(6)通过对比实验记录的数据发现,湿土中的鼠妇的数量比干土中的鼠妇多很多,所以可知土壤的湿度对鼠妇的生活有较大的影响;故答案为:土壤的湿度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故答案为:(1)鼠妇适于生活在潮湿(或干燥)的土壤里;(2)b、c、d、e、g;(3)c和d;j和k;(4)相等;鼠妇朝湿土一侧爬行,且在湿土一侧数量多;(5)控制单一变量(土壤湿度),设计对照实验;减小实验误差;(6)土壤的湿度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
38.【答案】 (1)有可燃物
(2)滤纸;碎片
(3)D
【解析】【分析】(1)燃烧需要满足的条件:①有可燃物;②与空气接触;③温度达到着火点,分析实验1中哪个因素不同即可;
(2)哪种物质着火点低,哪种物质先燃烧,据此分析解答。
(3)根据图像提取相关信息,然后对各个选项进行判断。
【解答】(1)实验一加热片刻观察到 A 中棉球上的酒精燃烧产生蓝色火焰,B 中棉球上的水不燃烧,由此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有可燃物。
(2)乒乓球碎片的着火点低于滤纸碎片的着火点,因此实验二中先燃烧的物质是乒乓球碎片。若将铜片上的物质换成等量的木屑和煤粉进行实验,观察到木屑先燃烧,说明木屑的着火点比煤粉的着火点低。
(3)A.根据图像可知,当氧气的体积分数在21%~16%之间时,蜡烛可以燃烧,因此蜡烛燃烧需要氧气,故A正确不合题意;
B.当时间为零时,氧气的体积分数为21%,故B正确不合题意;
C.蜡烛熄灭后,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16%,即还有氧气,故C正确不合题意;
D.蜡烛熄灭后,容器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16%,那么剩余的84%是氮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等气体的和,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