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复习:孙权劝学+卖油翁+对话类文言文
知识点1:《孙权劝学》
【知识梳理】
孙权
吴国创始人
吕蒙
吴国名将
鲁肃
吴国谋士
《资治通鉴》
《司马光砸缸》
孙权劝学
司马光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初:当初,起初,这里是追述往事的习惯用词。
2.权:指孙权,字仲谋,吴郡富春(浙江富阳)人,黄龙元年(公元222年)称王于武昌(今湖北鄂城),国号吴,不久迁都建业,(今江苏南京)。229年称帝。
3.谓……曰:谓,告诉;连用表示“对……说”。
4.吕蒙:字子明,三国时吴国名将,汝南富陂(今安徽省阜南县东南)人。
5.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
6.今:当今。
7.当涂:当道,当权。
8.掌事:掌管政事。
9.辞:推托。
10.以:介词,用。
11.务:事务。
12.孤:古时王侯的自称。
13.岂:难道。
14.治经:研究儒家经典。治,研究。“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等书。
15.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16.邪(yé):通“耶”,语气词,表示反问或疑问的语气。
17.但:只,仅。
18.当:应当。
19.涉猎:粗略地阅读。
20.见往事:了解历史。见,了解;往事,指历史。
21.耳:语气词,表示限制语气,罢了。
22.多务:事务多,杂事多。务,事务。
23.孰若:与……相比如何;谁像(我)。孰:谁,哪个;若:比得上。
24.益:好处。
25.乃:于是,就。
26.始:开始。
27.就学:指从事学习。就,单独翻译为
从事。
28.及:到了……的时候。
29.过:到。
30.寻阳:
县名,在湖北黄梅西南。
31.论议:讨论议事。
32.大:非常,十分。
33.惊:惊奇。
34.者:用在时间词后面,不译
。
35.才略: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
36.非复:不再是。复:再,又。
37.吴下阿蒙:指在吴下时的没有才学的吕蒙。吴下,指吴县,如今江苏苏州。阿蒙,指吕蒙,名字前加"阿",有亲昵的意味。现指才识尚浅的人。
38、士别三日:与读书的人分别几天。三:几天,这里指“几”。士,读书人。
39.即:就。
40.更(gēng):重新。
41.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刮目:擦擦眼。待:看待。
42.大兄:长兄,这里是对同辈年长者的尊称。
43.何:为什么。
44.见事:认清事物。见,认清,识别。
45.乎:啊。表感叹或反问语气。
46.遂:于是,就。
47.拜:拜见。
48.别:离开。
1.邪
通“耶”,语气词,表反问语气。
例: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涂
通“途”,道路,仕途。亦作当权。
例:
卿今当涂掌事。
辞
①古义:推辞。
例:
蒙辞以军中多务。
②今义:
不接受,解雇。
孤
①古义:古时候王侯的自称,我。
例: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②今义:独自,孤独。
治
①古义:研究。
例: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②今义:治理。
博士
①古义: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例: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②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级。
及
①古义:到了……的时候。
例:
及鲁肃过寻阳。
②今义:以及。
过
①古义:到。
例:
及鲁肃过寻阳。
②今义:经过。
更
①古义:重新。
例:
即更刮目相待。
②今义:更加。
但
①古义:只。
例:
但当涉猎。
②今义:转折连接词,但是。
9.涉猎
①古义:粗略的阅读。
例:
但当涉猎。
②今义:捕捉猎物。
往事
①古义:历史。
例:
见往事耳。
②今义:过去的事。
大
①古义:很。例:自以为大有所益。
②今义: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
就
①古义:从事。
例:
蒙乃始就学。
②今义:就。
见
①古义:认清。
例: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②今义:看见。
辞
例:
蒙辞以军中多务。名词作动词,推辞。
耳
例:
见往事耳。名词作语气词,罢了。
1.当
①应当。
例:
但当涉猎。
②掌管。
例:
当涂掌事。
2.见
①了解。
例:
见往事耳。
②认清。
例: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本文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
读书使人心明眼亮。
-----
伏尔泰
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
---
刘向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
莎士比亚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终生的伴侣,最诚挚的朋友。
——高尔基
人不能像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
--但丁
读书如饭,善吃饭者长精神,不善吃者生疾病。
---
章学诚
【例题精讲】
课内阅读理解。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文学常识填空。
《孙权劝学》一文作者是
,是
时代的政治家、史学家。他主持编攥的
,是我国最大的一部
史书。
1.司马光,宋代,《资治通鉴》,编年体
2、找出《孙权劝学》一文中的成语并解释。(写一个)
2.刮目相看:用新的眼光去看待别人。
3、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
(1)卿今当涂掌事(
)
(2)但当涉猎
(
)
(3)蒙辞以军中多务
(
)(4)及鲁肃过寻阳(
)
3.当道掌权
浏览
以……为借口
经过
4、根据语段内容回答。
(1)表现孙权对下属吕蒙爱护、器重和希望的一句话是:
。
(2)“刮目相待”后,鲁肃有何举动?说明了什么?
4.(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从侧面说明吕蒙进步速度之快。
5、将下面的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②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5.①
只是浏览群书,了解历史罢了
②君子分别几天就应该用新的眼光去看待别人,兄长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呢!
6、从吕蒙的变化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请结合《伤仲永》一文简要谈谈自己的看法。
6.什么时候学习都不算晚,只有坚持学习就会有意想不到的进步。天分和后天的努力都很重要,后天的努力更重要。
知识名称2:《卖油翁》
【知识梳理】
作者补充:为什么欧阳修晚年要自号六一居士呢?
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
、
但手熟尔:通“耳”,相当于“罢了”。
尝射于家圃
古义:曾经。今义:品尝。
久而不去
古义:离开。今义:到某地。
但微颔之:名词作动词,点头。
尔安敢轻吾射:形容词作动词,轻视。
康肃笑而遣之:使动用法,使……走,打发。
汝亦知射乎:动词作名词,射术。
1.之
睨之:代陈尧咨射箭
但微颔之:代词
指陈尧咨射箭十中八九
以我酌油知之:代词
指射箭也是凭手熟的道理
以杓酌油沥之:代词
指葫芦
康叔笑而遣之:代词
指卖油翁
2.以
公亦以此自衿:介词
凭
、靠
以我酌油知之:介词
凭、靠
以钱覆其口:介词
用、拿
徐以杓酌油沥之介词
用、拿
3.尔
但手熟尔:通“耳”,罢了
惟手熟尔:通“耳”,罢了
尔安敢轻吾射:你
4.而
释担而立:连词
表顺承
久而不去:连词
表修饰
可译“地”
而钱不湿:连词
表转接
可译
可是
康叔笑而遣之:连词
表修饰
可译
“着”
1、尝射于家圃:状语“于家圃”后置。
2、自钱孔入:省略句,(油)自钱孔入。
地点:家圃
人物:卖油翁
陈尧咨
起因:尧咨善射,卖油翁“但微颔之”
经过:陈尧咨认为卖油翁轻视他的射技,卖油翁以自己娴熟的倒油本领告诉陈尧咨“熟能生
巧”的道理。
结果:陈尧咨明白了道理,笑着打发卖油翁走了。
1、朗读时,陈尧咨和卖油翁两个人说话时的语气有什么不同?
陈尧咨:要读出他的傲慢,自信,自矜。
卖油翁:要读出语气的平淡,不卑不亢,不急不躁。
2、为什么两个人说话时的语气会有这么大的不同?
陈尧咨因为善射而自信,自矜;卖油翁因为技善而自信、谦和。
3、陈尧咨与卖油翁对话的神态变化,其实是其对待卖油翁态度的变化,思考陈尧咨的态度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原因是什么?
陈尧咨对卖油翁的态度变化过程:
变化的原因是:卖油翁技术纯熟但并不自夸、自傲,没有“以此自矜”。
通过陈尧咨前后态度的变化,你认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陈尧咨是一个射技高超,自傲,但又知错能改的人。
1、请大家朗读全文,思考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一个道理,熟能生巧,即使有什么长处也没骄傲自满的必要。
2、从这个小故事中你受到哪些启发呢?
(1)一个人要想成功必须苦练从而手熟最后达到技高。
(2)一个人即使有了高超的本领也不能骄傲自满,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应谦虚谨慎。
1、三言两语、
生动传神、细致入微的神态、动作、语言描写,活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
2、简而有法、自然流畅正体现了欧阳修的文风。
拓展阅读
文言文中有许多是以对话为主的文章,对话内容多是有创意的表达,文章通过典型事例,借助抒情,议论等反映人物的个性。
示例1:
陈太丘与友期行
《世说新语》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fǒu)?”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示例2:
邹忌1讽2齐王3纳谏4
《战国策》
邹忌修5八尺6有余,而形貌昳丽7。朝服衣冠8,窥镜9,谓其妻曰:“我孰10
与11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12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13,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14,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15。暮寝16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17,私18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19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20。今齐地21方22千里,百二十城,宫妇23左右24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25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26,王之蔽27甚矣。”
王曰:“善28。”乃29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30寡人之过者,受上赏31;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32,闻33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34;期35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36。
【词句注释】
邹忌(zōu
jì):战国时齐人,善鼓琴,有辩才,曾任齐相。
讽:指下级对上级以委婉曲折的言语进行规劝。
齐王:即齐威王。
纳谏:接受规劝。纳,接受,接纳。
修:长,这里指身高。
八尺:战国时一尺约合今天的七寸左右。
昳丽:光艳美丽。
朝(zhāo)服衣冠:早晨穿戴好衣帽。服,穿戴。朝,早晨。
窥镜:照镜子。
孰:谁,哪一个。
与:和……比。
及:比得上。
旦日:明日,第二天。
孰视之:孰,同“熟”,仔细。之,代指城北徐公。
弗(fú)如远甚:远远地不如。弗:不。
寝:躺,卧。
美我者:以我为美。
私:偏爱,动词。
诚知:确实知道。
皆以美于徐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以:以为,认为。于:比。
地:土地,疆域。
方:方圆纵横。
宫妇:宫中的姬妾。
左右:国君身边的近臣。
四境之内:全国范围内的人。
之:音节助词,不译。
蔽:蒙蔽,这里指指受蒙蔽。
善:好。
乃:于是,就。
面刺:当面指责。面,当面。刺,指责,议论。
受:给予,付予。
谤讥于市朝(cháo):在公众场所议论君王的过失。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错。讥,讽刺。谤讥,指责,议论。市朝,公共场合。
闻:这里是“使……听到”的意思。属于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时时而间(jiàn)进:有时候有人偶然进谏。间进:偶然有人进谏。间:间或,偶尔,有时候。进:进谏。
期(jī)年:满一年。期:满。
战胜于朝廷:在朝廷上战胜(别国)。意思是内政修明,不需用兵,就能战胜敌国。
【例题精讲】
一、基础知识。
1.填空。
《卖油翁》作者是_______,北宋著名______家。唐宋_______之一。
2.给下列加粗汉字注音。
自矜(
) 家圃(
) 睨(
)
忿然(
) 酌油(
) 颔(
)
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的意义。
(1)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
)
(2)但微颔之 (
)
(3)无他,但手熟尔 (
)
(4)尔安敢轻吾射 (
)
4.用一个成语概括本文所说明的道理。
二、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一)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手?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哪句话写出了陈尧咨的骄横之态?
哪两个字表现了卖油翁对陈尧咨箭术的态度?
哪句话表现了卖油翁从容自若的态度?
为什么要详写卖油翁“酌油”这段文字?
参考答案
一、1.欧阳修,散文,八大家;2.略;3.(1)放;(2)只、不过;点头;(3)罢了;(4)怎么;4.“熟能生巧”。
二、1.“尔安敢轻吾射”;2.“手熟”;3.“以我酌油知之”;4.为了刻画人物和表达中心的需要,详写卖油翁沥油技艺的高超,突出他以理服暴、以“酌油”技艺制胜对方的形象;对陈尧咨恃技骄横则无较详细的描写。突出了各自的性格,文章中心也十分突出。
【巩固练习】
阅读文言文,完成题目。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给加点字注音。?
盂(????)?????沧(????)?????孰(????)?????
汝(????)?????多知(????)乎?
解释下列加点词。?
⑴两小儿辩斗(???????)????
⑵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⑶及其日中如探汤.(????)(????)??
⑷孔子不能决也(????)??
⑸孰为汝多知.乎(????)(?????)??
?
3.翻译下列句子?
⑴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
?
⑵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下面两句话一是直接引用句,二是间接引用句。试将第一句改写为间接引用句,将第二句改写为直接引用句。
?⑴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
?⑵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
参考答案:?????????
1、yú
cāng
shú
rǔ
zhì
2、(1)争辩、争论
(2)认为
距离
(3)等到
热水
(4)判断
(5)谁
通“智”
3.(1)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到中午的时候离人远。
(2)太阳刚出来的时候跟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跟盘盂一样大小,这不是远的看起来小近的看起来大吗?
??????????????????????????????????????????????????????????
【基础积累与运用】?
???1.阅读文言文要注音字的读音,请给下面的字注音。?
???①卿(?
)②涉(
?)③邪(
?)④孰(
?)⑤遂(?
)⑥岂(
?)?
???2.依据课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①当涂掌事:
?②涉猎:
??
???③才略:
④大兄:
??
???3.朗读文章要注意句子的语气。读读下列句子,写出句子中加点虚词所表示的语气。?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答:
???②但当涉猎,见往事耳。?答:
??
???③大兄何见事之晚乎!?答:
??
???4.下列句子中,没有人称代词的一组是(
?)?
???A.卿今当涂掌事?
???B.孤常读书?
???C.蒙辞以军中多务?
???D.自以为大有所益?
???5.(1)《孙权劝学》选自《?
》,《
?》是?
(朝代)
?主持编纂的一部通史,记载了从?到五代1362年间史事。?
???(2)文中“治经”中的“经”指《
?》《诗》《
?》《
?》《春秋》等书。?
???6.古代文言文中的许多语句是成语的重要来源,请根据下面两句话的意思,在本文中找出相应的成语,并用成语写一段文字。?
???(1)比喻人学识尚浅。(
?)?
???(2)另眼相看,用新眼光看人。(?
)?
???另写的一段文字:??
?
?
?
答案:略
【精段阅读】?
???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卿今当涂掌事?②但当涉猎?
???B.①蒙辞以军中多务?②自以为大有所益?
???C.①见往事耳?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2.对“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的正确翻译是:
???3.在课文中找出古今异义的词语,仿照下列语段中划线句子,?再写两句句式相同的句子。?
???文言文中有许多词语与现代汉语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或扩大,或缩小,或改变,或消失等。这类词在形体上与现代汉语相同,但在意义上却有明显的不同,如,文中的“博士”,在这里是“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官”,而在现代汉语中是“学位的最高一级”的意思;
?;
?
?。我们将这些文言词,叫做古今异义词。?
???4.人物的语言往往体现人物的语气和心理,请分析下列人物语言的作用。?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答:??
???(2)卿言多务,孰若孤???
???答:?
??
???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权劝学,既指出了吕蒙学习的必要性,又使用了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从而使吕蒙无可推辞。?
???B.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既从正面烘托出了孙权劝学的显著成效,也进一步告诉人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
???C.鲁肃与吕蒙的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二人的真实性情与融洽关系。?
???D.鲁肃与吕蒙“结友而去”,从侧面表现了孙权劝学的结果以及吕蒙才略的惊人增长。?
???6.本文与《伤仲永》一文都是谈学习的重要性的,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答:??
?????
【精段阅读】?
???1.C(A?动词,掌握/能源动词,应当;B介词,用/动词,认为;C动词,了解、认清。)?2.我经常读书,自认为有很大的益处(或“好处”)。3.文中的“往事”在这里是“历史”,而在现代汉语中是“过去的事情”的意思;文中的“但”在这里是“只”,而在现代汉语中是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4.(1)语气坚决果断,神态严肃,既严格要求,又充满期望。(2)神情激动,语气殷切,以自己的经历向吕蒙说明“学”的可能性。5.B(正面)6.参考答案:读书学习大有益处,人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提升自我,增长知识与才干。?
阅读文言,回答下面的问题。?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①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②为通好也。”元礼与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躇③。
【注释】:①中表亲戚:有堂表关系的亲戚。②奕世:几代。③踧躇(cùjí):不安的样子。
1.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随父到洛(洛阳)
B.为司隶校尉(担任)
C.既通,前坐(……以后)
D.君与仆有何亲(仆人)
2.对下面加点的名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文举年十岁(孔融,孔子二十世孙)
B.先君仲尼(即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
C.君先人伯阳(即老子,老子又名李耳)
D.太中大夫陈韪(是皇宫里的御用医生)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
。
②人以其语语之。
。
③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
4.孔文举说:“想君小时,必当了了。”让陈韪感到“大踧躇”的原因是什么?
1.D(仆:我,古人的谦称)
2.D(太中大夫:朝庭中的文职官员)
3.①所以我和你是世代交好啊。②人们把孔文举的话对他说了一遍。③陈韪说:“小的时候聪明,但长大后未必还是一样出色。”
4.因为孔文举话中有话,意思是说,想必你小的时候一定非常聪明,所以现在才变得这么笨。
杨震传
杨震字伯起,弘农华阴人也。震少好学,明经博览,无不穷究。诸儒为之语曰:“关西孔子杨伯起。”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后转涿郡太守。性公廉,不受私谒。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1、解释下面加点词的含义。(2分)
举茂才
举:
以此遗之
遗: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4分)
①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
②暮夜无知者。
利用文中具体事例,对杨震这一人物作简要评析。(4分)
参考答案:
1、2分,举:推举(推荐)
遗:留下、传下。
2、4分,(1)
我了解你,你却不了解我,为什么呢?(大意对1分,“故人”译对1分)(2)晚上了没有人知道这件事的。(大意对1分,译对“暮夜”1分)。
3、4分,杨震“少好学,明经博览,无不穷究”,表明他是个博学多才的人(2分);王密趁夜送金子给杨震,他以“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拒绝了,这表明杨震是个廉洁奉公的人(2分)。(结合文中材料分析归纳。意思符合就给分。有欠缺的扣。)
下节课内容:小说阅读之人物形象分析
问题:小说三要素是什么?
人物描写的方法有哪些?文言文复习:孙权劝学+卖油翁+对话类文言文
知识点1:《孙权劝学》
【知识梳理】
孙权
吴国创始人
吕蒙
吴国名将
鲁肃
吴国谋士
《资治通鉴》
《司马光砸缸》
孙权劝学
司马光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初:当初,起初,这里是追述往事的习惯用词。
2.权:指孙权,字仲谋,吴郡富春(浙江富阳)人,黄龙元年(公元222年)称王于武昌(今湖北鄂城),国号吴,不久迁都建业,(今江苏南京)。229年称帝。
3.谓……曰:谓,告诉;连用表示“对……说”。
4.吕蒙:字子明,三国时吴国名将,汝南富陂(今安徽省阜南县东南)人。
5.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
6.今:当今。
7.当涂:当道,当权。
8.掌事:掌管政事。
9.辞:推托。
10.以:介词,用。
11.务:事务。
12.孤:古时王侯的自称。
13.岂:难道。
14.治经:研究儒家经典。治,研究。“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等书。
15.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16.邪(yé):通“耶”,语气词,表示反问或疑问的语气。
17.但:只,仅。
18.当:应当。
19.涉猎:粗略地阅读。
20.见往事:了解历史。见,了解;往事,指历史。
21.耳:语气词,表示限制语气,罢了。
22.多务:事务多,杂事多。务,事务。
23.孰若:与……相比如何;谁像(我)。孰:谁,哪个;若:比得上。
24.益:好处。
25.乃:于是,就。
26.始:开始。
27.就学:指从事学习。就,单独翻译为
从事。
28.及:到了……的时候。
29.过:到。
30.寻阳:
县名,在湖北黄梅西南。
31.论议:讨论议事。
32.大:非常,十分。
33.惊:惊奇。
34.者:用在时间词后面,不译
。
35.才略: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
36.非复:不再是。复:再,又。
37.吴下阿蒙:指在吴下时的没有才学的吕蒙。吴下,指吴县,如今江苏苏州。阿蒙,指吕蒙,名字前加"阿",有亲昵的意味。现指才识尚浅的人。
38、士别三日:与读书的人分别几天。三:几天,这里指“几”。士,读书人。
39.即:就。
40.更(gēng):重新。
41.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刮目:擦擦眼。待:看待。
42.大兄:长兄,这里是对同辈年长者的尊称。
43.何:为什么。
44.见事:认清事物。见,认清,识别。
45.乎:啊。表感叹或反问语气。
46.遂:于是,就。
47.拜:拜见。
48.别:离开。
1.邪
通“耶”,语气词,表反问语气。
例: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涂
通“途”,道路,仕途。亦作当权。
例:
卿今当涂掌事。
辞
①古义:推辞。
例:
蒙辞以军中多务。
②今义:
不接受,解雇。
孤
①古义:古时候王侯的自称,我。
例: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②今义:独自,孤独。
治
①古义:研究。
例: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②今义:治理。
博士
①古义: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例: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②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级。
及
①古义:到了……的时候。
例:
及鲁肃过寻阳。
②今义:以及。
过
①古义:到。
例:
及鲁肃过寻阳。
②今义:经过。
更
①古义:重新。
例:
即更刮目相待。
②今义:更加。
但
①古义:只。
例:
但当涉猎。
②今义:转折连接词,但是。
9.涉猎
①古义:粗略的阅读。
例:
但当涉猎。
②今义:捕捉猎物。
往事
①古义:历史。
例:
见往事耳。
②今义:过去的事。
大
①古义:很。例:自以为大有所益。
②今义: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
就
①古义:从事。
例:
蒙乃始就学。
②今义:就。
见
①古义:认清。
例: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②今义:看见。
辞
例:
蒙辞以军中多务。名词作动词,推辞。
耳
例:
见往事耳。名词作语气词,罢了。
1.当
①应当。
例:
但当涉猎。
②掌管。
例:
当涂掌事。
2.见
①了解。
例:
见往事耳。
②认清。
例: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本文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
读书使人心明眼亮。
-----
伏尔泰
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
---
刘向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
莎士比亚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终生的伴侣,最诚挚的朋友。
——高尔基
人不能像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
--但丁
读书如饭,善吃饭者长精神,不善吃者生疾病。
---
章学诚
【例题精讲】
课内阅读理解。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文学常识填空。
《孙权劝学》一文作者是
,是
时代的政治家、史学家。他主持编攥的
,是我国最大的一部
史书。
2、找出《孙权劝学》一文中的成语并解释。(写一个)
3、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
(1)卿今当涂掌事(
)
(2)但当涉猎
(
)
(3)蒙辞以军中多务
(
)(4)及鲁肃过寻阳(
)
4、根据语段内容回答。
(1)表现孙权对下属吕蒙爱护、器重和希望的一句话是:
。
(2)“刮目相待”后,鲁肃有何举动?说明了什么?
5、将下面的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②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6、从吕蒙的变化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请结合《伤仲永》一文简要谈谈自己的看法
知识名称2:《卖油翁》
【知识梳理】
作者补充:为什么欧阳修晚年要自号六一居士呢?
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
、
但手熟尔:通“耳”,相当于“罢了”。
尝射于家圃
古义:曾经。今义:品尝。
久而不去
古义:离开。今义:到某地。
但微颔之:名词作动词,点头。
尔安敢轻吾射:形容词作动词,轻视。
康肃笑而遣之:使动用法,使……走,打发。
汝亦知射乎:动词作名词,射术。
1.之
睨之:代陈尧咨射箭
但微颔之:代词
指陈尧咨射箭十中八九
以我酌油知之:代词
指射箭也是凭手熟的道理
以杓酌油沥之:代词
指葫芦
康叔笑而遣之:代词
指卖油翁
2.以
公亦以此自衿:介词
凭
、靠
以我酌油知之:介词
凭、靠
以钱覆其口:介词
用、拿
徐以杓酌油沥之介词
用、拿
3.尔
但手熟尔:通“耳”,罢了
惟手熟尔:通“耳”,罢了
尔安敢轻吾射:你
4.而
释担而立:连词
表顺承
久而不去:连词
表修饰
可译“地”
而钱不湿:连词
表转接
可译
可是
康叔笑而遣之:连词
表修饰
可译
“着”
1、尝射于家圃:状语“于家圃”后置。
2、自钱孔入:省略句,(油)自钱孔入。
地点:家圃
人物:卖油翁
陈尧咨
起因:尧咨善射,卖油翁“但微颔之”
经过:陈尧咨认为卖油翁轻视他的射技,卖油翁以自己娴熟的倒油本领告诉陈尧咨“熟能生巧”的道理。
结果:陈尧咨明白了道理,笑着打发卖油翁走了。
1、朗读时,陈尧咨和卖油翁两个人说话时的语气有什么不同?
陈尧咨:要读出他的傲慢,自信,自矜。
卖油翁:要读出语气的平淡,不卑不亢,不急不躁。
2、为什么两个人说话时的语气会有这么大的不同?
陈尧咨因为善射而自信,自矜;卖油翁因为技善而自信、谦和。
3、陈尧咨与卖油翁对话的神态变化,其实是其对待卖油翁态度的变化,思考陈尧咨的态度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原因是什么?
陈尧咨对卖油翁的态度变化过程:
变化的原因是:卖油翁技术纯熟但并不自夸、自傲,没有“以此自矜”。
通过陈尧咨前后态度的变化,你认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陈尧咨是一个射技高超,自傲,但又知错能改的人。
1、请大家朗读全文,思考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一个道理,熟能生巧,即使有什么长处也没骄傲自满的必要。
2、从这个小故事中你受到哪些启发呢?
(1)一个人要想成功必须苦练从而手熟最后达到技高。
(2)一个人即使有了高超的本领也不能骄傲自满,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应谦虚谨慎。
1、三言两语、
生动传神、细致入微的神态、动作、语言描写,活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
2、简而有法、自然流畅正体现了欧阳修的文风。
拓展阅读
文言文中有许多是以对话为主的文章,对话内容多是有创意的表达,文章通过典型事例,借助抒情,议论等反映人物的个性。
示例1:
陈太丘与友期行
《世说新语》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fǒu)?”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示例2:
邹忌1讽2齐王3纳谏4
《战国策》
邹忌修5八尺6有余,而形貌昳丽7。朝服衣冠8,窥镜9,谓其妻曰:“我孰10
与11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12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13,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14,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15。暮寝16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17,私18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19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20。今齐地21方22千里,百二十城,宫妇23左右24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25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26,王之蔽27甚矣。”
王曰:“善28。”乃29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30寡人之过者,受上赏31;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32,闻33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34;期35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36。
【词句注释】
邹忌(zōu
jì):战国时齐人,善鼓琴,有辩才,曾任齐相。
讽:指下级对上级以委婉曲折的言语进行规劝。
齐王:即齐威王。
纳谏:接受规劝。纳,接受,接纳。
修:长,这里指身高。
八尺:战国时一尺约合今天的七寸左右。
昳丽:光艳美丽。
朝(zhāo)服衣冠:早晨穿戴好衣帽。服,穿戴。朝,早晨。
窥镜:照镜子。
孰:谁,哪一个。
与:和……比。
及:比得上。
旦日:明日,第二天。
孰视之:孰,同“熟”,仔细。之,代指城北徐公。
弗(fú)如远甚:远远地不如。弗:不。
寝:躺,卧。
美我者:以我为美。
私:偏爱,动词。
诚知:确实知道。
皆以美于徐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以:以为,认为。于:比。
地:土地,疆域。
方:方圆纵横。
宫妇:宫中的姬妾。
左右:国君身边的近臣。
四境之内:全国范围内的人。
之:音节助词,不译。
蔽:蒙蔽,这里指指受蒙蔽。
善:好。
乃:于是,就。
面刺:当面指责。面,当面。刺,指责,议论。
受:给予,付予。
谤讥于市朝(cháo):在公众场所议论君王的过失。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错。讥,讽刺。谤讥,指责,议论。市朝,公共场合。
闻:这里是“使……听到”的意思。属于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时时而间(jiàn)进:有时候有人偶然进谏。间进:偶然有人进谏。间:间或,偶尔,有时候。进:进谏。
期(jī)年:满一年。期:满。
战胜于朝廷:在朝廷上战胜(别国)。意思是内政修明,不需用兵,就能战胜敌国。
【例题精讲】
一、基础知识。
1.填空。
《卖油翁》作者是_______,北宋著名______家。唐宋_______之一。
2.给下列加粗汉字注音。
自矜(
) 家圃(
) 睨(
)
忿然(
) 酌油(
) 颔(
)
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的意义。
(1)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
)
(2)但微颔之 (
)
(3)无他,但手熟尔 (
)
(4)尔安敢轻吾射 (
)
4.用一个成语概括本文所说明的道理。
二、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一)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手?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哪句话写出了陈尧咨的骄横之态?
哪两个字表现了卖油翁对陈尧咨箭术的态度?
哪句话表现了卖油翁从容自若的态度?
为什么要详写卖油翁“酌油”这段文字?
【巩固练习】
阅读文言文,完成题目。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给加点字注音。?
盂(????)?????沧(????)?????孰(????)?????
汝(????)?????多知(????)乎?
解释下列加点词。?
⑴两小儿辩斗(???????)????
⑵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⑶及其日中如探汤.(????)(????)??
⑷孔子不能决也(????)??
⑸孰为汝多知.乎(????)(?????)??
?
3.翻译下列句子?
⑴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
?
⑵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而日中时近也。???????
????????????
下面两句话一是直接引用句,二是间接引用句。试将第一句改写为间接引用句,将第二句改写为直接引用句。
?⑴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
?⑵一儿以日初出远?
?
【基础积累与运用】?
???1.阅读文言文要注音字的读音,请给下面的字注音。?
???①卿(?
)②涉(
?)③邪(
?)④孰(
?)⑤遂(?
)⑥岂(
?)?
???2.依据课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①当涂掌事:
?②涉猎:
??
???③才略:
④大兄:
??
???3.朗读文章要注意句子的语气。读读下列句子,写出句子中加点虚词所表示的语气。?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答:
???②但当涉猎,见往事耳。?答:
??
???③大兄何见事之晚乎!?答:
??
???4.下列句子中,没有人称代词的一组是(
?)?
???A.卿今当涂掌事?
???B.孤常读书?
???C.蒙辞以军中多务?
???D.自以为大有所益?
???5.(1)《孙权劝学》选自《?
》,《
?》是?
(朝代)
?主持编纂的一部通史,记载了从?到五代1362年间史事。?
???(2)文中“治经”中的“经”指《
?》《诗》《
?》《
?》《春秋》等书。?
???6.古代文言文中的许多语句是成语的重要来源,请根据下面两句话的意思,在本文中找出相应的成语,并用成语写一段文字。?
???(1)比喻人学识尚浅。(
?)?
???(2)另眼相看,用新眼光看人。(?
)?
???另写的一段文字:??
?
?
?
【精段阅读】?
???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卿今当涂掌事?②但当涉猎?
???B.①蒙辞以军中多务?②自以为大有所益?
???C.①见往事耳?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2.对“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的正确翻译是:
???3.在课文中找出古今异义的词语,仿照下列语段中划线句子,?再写两句句式相同的句子。?
???文言文中有许多词语与现代汉语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或扩大,或缩小,或改变,或消失等。这类词在形体上与现代汉语相同,但在意义上却有明显的不同,如,文中的“博士”,在这里是“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官”,而在现代汉语中是“学位的最高一级”的意思;
?;
?
?。我们将这些文言词,叫做古今异义词。?
???4.人物的语言往往体现人物的语气和心理,请分析下列人物语言的作用。?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答:??
???(2)卿言多务,孰若孤???
???答:?
??
???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权劝学,既指出了吕蒙学习的必要性,又使用了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从而使吕蒙无可推辞。?
???B.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既从正面烘托出了孙权劝学的显著成效,也进一步告诉人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
???C.鲁肃与吕蒙的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二人的真实性情与融洽关系。?
???D.鲁肃与吕蒙“结友而去”,从侧面表现了孙权劝学的结果以及吕蒙才略的惊人增长。?
???6.本文与《伤仲永》一文都是谈学习的重要性的,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答:??
?????
?
阅读文言,回答下面的问题。?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①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②为通好也。”元礼与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躇③。
【注释】:①中表亲戚:有堂表关系的亲戚。②奕世:几代。③踧躇(cùjí):不安的样子。
1.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随父到洛(洛阳)
B.为司隶校尉(担任)
C.既通,前坐(……以后)
D.君与仆有何亲(仆人)
2.对下面加点的名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文举年十岁(孔融,孔子二十世孙)
B.先君仲尼(即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
C.君先人伯阳(即老子,老子又名李耳)
D.太中大夫陈韪(是皇宫里的御用医生)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
。
②人以其语语之。
。
③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
4.孔文举说:“想君小时,必当了了。”让陈韪感到“大踧躇”的原因是什么?
杨震传
杨震字伯起,弘农华阴人也。震少好学,明经博览,无不穷究。诸儒为之语曰:“关西孔子杨伯起。”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后转涿郡太守。性公廉,不受私谒。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1、解释下面加点词的含义。(2分)
举茂才
举:
以此遗之
遗: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4分)
①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
②暮夜无知者。
利用文中具体事例,对杨震这一人物作简要评析。(4分)
下节课内容:小说阅读之人物形象分析
问题:小说三要素是什么?
人物描写的方法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