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宽容 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课件42张PPT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文档属性

名称 《学会宽容 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课件42张PPT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96.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6-22 13:05: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议论文写作系列指导
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
技巧
议论文如何叙述事例
什么是论据?
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叫做论据。
事实论据---具体事例、概括事实、统计数字、亲身经历等等
理论论据---经典性的著作和权威性的言论(如名人名言等),以及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等。
事例论证的三个环节及要求
选例、叙例、议例。
选例要恰切、典型、新颖。
叙例要简明
议例要深刻透彻
写好议论段
一个标准的议论段,应该依次包含如下五种功能不同的句子:
观点句、阐释句、材料句、分析句、结论句。
一、议论段五步法
(1)第一步,写观点句:段的首句设置本段的分论点。
开门见山,使阅卷老师明白你本段要论证什么问题。
(2)第二步,写阐释句:从理论上对分论点进行论证(理论论证),可引用名人名言,或过渡语句。
要注意名人名言与分论点有关系,如没有联系,则不能起论证作用。
(3)第三步,写材料句:列举典型事例,古今中外,正反事例均可。所举事例要紧扣分论点。写法上简要叙述即可,多写细节信息,不要过多叙述,。
(4)第四步,写分析句:分析说理。
这是本段最重要的一步,因为光列举一个两个事例,不进行分析说理,那举出的事例就不能成为分论点的论据,也就没有说服力了。
(5)第五步,写结论句:
本段小结,照应本段开头,
重申这一段的分论点。
  知识就是力量。 它首先是一种难以量化的、伟大的精神智慧,当然更可转化为具体的、可见的、巨大的物质力量。 史蒂芬.霍金,被卢伽雷氏症禁锢在轮椅上20多年,全身能“活动”的,除了眼睛,只剩三根手指,但这并不影响他能够成为继爱因斯坦之后当代最伟大的理论物理学家、享有国际声誉的伟人、超人。 霍金靠的是什么?知识——关于宇宙奥秘:天体物理、时空本质的最新知识,最富有想象力、创造力的智慧。以及知识带来的预见性。 可见,知识能够改变世界,知识能够决定命运,知识能够给人自由。
(观点句)
(阐释句)
(材料句)
(分析句)
(结论句)
记叙是记叙文的表达方式,它叙述事件讲究生动、具体,以情动人,以形象感人。
叙例是议论文写作运用例证法时的一种方法,重在事实的列举,讲究以理服人,虽不排除生动形象,但更要求简练概括。
叙述故事法:
叙述故事法,就是运用讲故事的方式,来叙述事例。
但要注意4点:
1、精练准确。
2、高度概括,简明扼要。
3、增补与论点有关的内容。
4、须围绕论点、紧扣主题。
打破常规,收获意想不到。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出身于宫廷乐师家庭,从小就显示出很高的音乐才能,被誉为“神童”。他儿时曾从师于著名的作曲家海顿。有一次,他与老师半开玩笑地说:“我写了一段曲子,老师您也不一定弹奏得了。”海顿不以为然,心想:我有什么复杂的曲子不能弹奏呢?莫扎特将自己写好的曲子递给了老师。海顿弹奏了一阵后惊呼起来:“这是什么样的曲子呀,当两手分别弹响两端时,怎么会有一个音符出现在键盘中间呢?看来任何人也无法弹奏这样的曲子。”莫扎特接过乐谱说:“我来试试看。”于是,他坐上琴椅弹奏起来,当遇到那个在键盘中间的音符时,他便埋头,用鼻子弹出了那个音符。莫扎特的这个动作令海顿惊叹不已。
1、精练准确。 根据论点的需要,变具体记叙为概括叙述,舍弃与论点无关的内容。
选择这个事例的确能证明“打破常规,收获意想不到”。但事例中的许多内容与论点无关,如莫扎特的出身、小时候的情况等,“叙例”时须毫不吝惜地舍去;对莫扎特与海顿言行的生动形象的描述,也宜简练概括。

可修改为:
莫扎特儿时从师于著名的作曲家海顿。一次,他拿出自己写的一段曲子请老师弹奏。当两手分别弹响两端时,海顿竟被键盘中间出现的一个音符难住。海顿断言任何人也弹不出这样的曲子。莫扎特接着弹奏,当遇到键盘中间的那个音符时,打破用手弹奏的常规,灵活地用鼻子奏响了那个音符。莫扎特的做法,让海顿赞叹不已。
2、注意叙事的高度概括,简明扼要。

引述单个事例高度概括地交代人物的基本状况、行动和行动的结果(谁+做了什么+结果怎么)。

正确的选择使人生无悔。(论点) 如果做了错误的选择,我们很有可能一事无成、遗憾终生。 (阐释句) 前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高尔基,青年时代一度希望成为一名歌唱家。 他曾去报考一个著名的合唱团,竟被录取了。可是,他经过再三考虑,最终,他做出一个他一生都不后悔的正确选择,放弃了歌唱事业,拿起了战斗的笔, 成为一代文学大师。 (叙述单个事例 )如果高尔基没有作出这样的选择,也许几十年后,世界上只会增加一名平庸的歌唱家而失去一位文学巨匠了;如果高尔基没有作出正确的选择,无产阶级文学只会黯然失色而不会像现在这样丰富多彩。 (分析事例)可见,正确的选择使他的青春无憾,人生无悔。(结论句) (《正确的选择,无悔的人生》)
(人物的基本状况)
(行动结果)
(行动)
前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高尔基,青年时代一度希望成为一名歌唱家。他曾去报考一个著名的合唱团,竟被录取了。
可是,他经过再三考虑,最终,他做出一个他一生都不后悔的正确选择,放弃了歌唱事业,拿起了战斗的笔, 成为一代文学大师。
(人物的基本状况)
(行动结果)
(行动)
例如:
被誉为“科学幻想之父”的法国著名科学幻想小说家凡尔纳,十八岁时在巴黎学法律。有一次,他参加了一个上流社会的晚会。当他从楼上走下来的时候,童心未泯的凡尔纳像孩子一般从楼梯扶手上往下滑,结果撞在一个胖胖的绅士身上。此人正是法国著名作家大仲马。从此,凡尔纳结识了大仲马,并在大仲马的影响下,走上了文学创作之路。
3、增补与论点有关的内容。
因为有的材料不能直接证明论点,为了更准确充分地证明论点,还必须根据论点的需要,将事例中隐藏的东西挖掘出来,增补一些与论点相近甚至相同的词句。
如用这个事例证明“要善于抓住机遇”的论点就要增补一些内容,可这样叙述:
法国科幻小说家凡尔纳,就是一个善于抓住机遇的典型。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他参加了一个上流社会的晚会。当时,凡尔纳从楼梯的扶手上往下滑,正好碰在法国大作家大仲马的身上。这个偶然的机会让他兴奋不已,他觉得这是个难得的机会,是命运之神的安排,必须抓住它。于是,凡尔纳主动结识大仲马,并在大仲马的影响下,走上了文学创作之路,成为一代著名科幻小说家。凡尔纳终生庆幸自己能抓住那次机遇。

叙述事例一定要写中心论点中的关键词,体现例子与论点之间的联系。
4.须围绕论点、紧扣主题。
示例
①找准自己的位置, ② 找到适合自己依附的枝头,生命才能达到极致。 ③ 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本是哈佛大学的一名学生。(人物的基本状况)然而当他感觉到大学所教的内容并不适合自己时,便毅然离开学校,从事自己喜爱的电脑设计工作。(行动)盖茨在适合自己的位置上创建了世界著名的微软公司,引领世界电脑行业的发展,并积累了世界上无人能比的巨额财富。(行动结果) ④ 盖茨正是因为找准了自己的位置,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行业,才成就如此辉煌的人生。如果盖茨安安分分做一名哈佛大学的学生,没有找准自己的位置;就不可能创建了世界著名的微软公司 ;就不能真正实现人生价值,就不可能达到生命的极致。⑤找准自己的位置,使生命达到极致。
例如:病例:
“勤能补拙,就是说,做任何事情都要刻苦勤奋,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好的成绩,达到理想的彼岸,事实不也正是如此吗?大发明家爱迪生为了寻找一种能作为灯丝的物质,经常夜以继日的工作,进行了上千次的试验,经过无数次的失败后,他仍锲而不舍的探索,终于发现了能使灯泡持续发光的物质——钨丝。”
要证明“勤能补拙”这一论点,那么在叙述论据材料的时候就必须针对这一论点所限定的以下三个要素:1、要有“拙”;2、要有“勤”;3、要有“勤”补了“拙”,出了成果,取得了成功。此三要素缺一不可 。
分析:
1、开头对“勤能补拙”的阐释就已经出了偏差。
2、用爱迪生搞发明的事例作为论据,虽然也提到了他的勤奋(“夜以继日的工作”“上千次试验”)和成功(发明了钨丝),但由于没有提到“拙”这一要素,即没有严格针对该论点所限定的要素来叙述事例,所以就不能很好的证明论点。
下面的一则事例论据就叙述的很好:古时有个叫德摩斯梯尼的演说家,因小时候口吃,所以登台演讲时常被雄辩的对手压倒。可是他毫不气馁,为了克服此弱点,他每天口含石子,面朝大海朗诵,不管春夏秋冬,坚持五十年如一日,连爬山跑步也都坚持演说。最后终于成为全希腊最有名气的大演说家。
小结:这段话中的第一句叙其“拙”,第二句讲其“勤奋苦练”,第三句说其“勤”补了“拙”,取得了成功。事实论据的叙述完全针对着“勤能补拙”这一论点所限定的要素,因此能有力的证明了论点。
《哈里·波特》系列丛书,在全世界的青少年中刮起了一股魔法风,它以其奇幻的魔法色彩深受广大青少年的喜爱。这一系列丛书的作者罗琳也一举成名。罗琳的成功是自己付出努力的结果。罗琳在成名之前是经历过很多磨难的。大学毕业后,四处漂泊,只能靠打工糊口。去找大学男友又没有找到,后来与一位西班牙记者结了婚,可是又被赶出家门,带着四个月大的女儿又开始了流浪。在这段时期,她的意志并没有因此消沉,她一有灵感便拿出廉价的本子记下。后来在妹妹的帮助下,她在一间咖啡厅二层的一个角落里,开始了她的创作生活。她写作的旁边,熟睡着她女儿。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她写出了畅销世界的丛书。罗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说过,人生就是受苦。的确,人一生下来便注定与苦难同行。没有苦难的人生是不存在的,也是不真实的。成功需要我们付出努力,战胜苦难。
苦难,也是人生的一笔财富。


可见,苦难在坚强乐观的人那里是成功的助推器,坚毅乐观的品质让苦难成为人生的一种财富……
《哈利·波特》的作者罗琳的人生可谓与苦难同行。大学毕业后四处漂泊,打工糊口;结婚后被赶出家门,独自带着四个月大的女儿。 (人物的基本状况) 可这苦难并没有使罗琳消沉,而是激发了她为美好生活奋斗的勇气,她一有灵感便拿出廉价的本子记下,在咖啡厅的角落奋笔疾书,后来出版的以男孩“哈利·波特”为主人公的系列儿童小说,屡屡进入世界各地畅销书排行榜。(行动) 罗琳终成目前世界上最负盛名的儿童文学家 。(行动结果)
小结
1、精练准确。
2、高度概括,简明扼要。
3、增补与论点有关的内容。
4、须围绕论点、紧扣主题。
议论文文段升格训练

二、议论文文段的基本行文模式——
五步走
1、提出论点
2、概括事例
3、事例点题(叙述事例时点题)
4、分析事例
5、段尾点题(小结)

利用“片段升格五步法”修改文段。
多走一步,前方也许就会柳暗花明。上天似乎跟他开了个玩笑,让他享受过拥有双臂的感受,然后又残忍地剥夺,让他的生活似乎没了希望。最后,他下定决心:要么就这样死去,要么就精彩地活着。所以他拾起勇气。他不断磨练自己,最终他练就了用脚趾弹钢琴的本领,而刘伟这个名字也响亮大江南北。

片段升格步骤一:提出论点
例:以“多走一步”为中心,补充一句分论点。


上天似乎跟他开了个玩笑,让他享受过拥有双臂的感受,然后又残忍地剥夺,让他的生活似乎没了希望。最后,他下定决心:要么就这样死去,要么就精彩地活着。所以他拾起勇气。他不断磨练自己,最终他练就了用脚趾弹钢琴的本领,而刘伟这个名字也响亮大江南北。
在困难中多走一步,或许可以看见成功的曙光。(论点)
片段升格步骤二:概括事例
不要细节描写;删除无关情节
例:以“多走一步”为中心,概括以下事例。
在困难中多走一步,或许可以看见成功的曙光。(论点)
上天似乎跟他开了个玩笑,让他享受过拥有双臂的感受,然后又残忍地剥夺,让他的生活似乎没了希望。最后,他下定决心:要么就这样死去,要么就精彩地活着。所以他拾起勇气。他不断磨练自己,最终他练就了用脚趾弹钢琴的本领,而刘伟这个名字也响亮大江南北。
片段升格步骤二:概括事例
在困难中多走一步,或许可以看见成功的曙光。(论点)
中国达人秀冠军刘伟曾说:“我要么赶紧死,要么精彩地活着。”在失去双臂,看似再也无法实现自己的音乐梦想时,他不断磨练自己,这才实现了他用双脚在琴键上弹奏出动人音乐的成功。
片段升格步骤三:事例点题
即在事例中插入论点句
在困难中多走一步,或许可以看见成功的曙光。(论点)
中国达人秀冠军刘伟曾说:“我要么赶紧死,要么精彩地活着。”在失去双臂,看似再也无法实现自己的音乐梦想时,他不断磨练自己,这才实现了他用双脚在琴键上弹奏出动人音乐的成功。
他没有向命运低头,在困难中勇敢地多走了一步,
片段升格步骤四:分析事例
例:以“多走一步”为中心,写一段分析性的文字。
在困难中多走一步,或许可以看见成功的曙光。
中国达人秀冠军刘伟曾说:“我要么赶紧死,要么精彩地活着。”在失去双臂,看似再也无法实现自己的音乐梦想时,他没有向命运低头,在这困难中勇敢地多走了一步,不断磨练自己,这才实现了他用双脚在琴键上弹奏出动人音乐的成功。
正是因为刘伟多走的这一步,他才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正是因为刘伟多走的这一步,他才能这么精彩地活着。(因果分析)
【请你把脉】评价两段文字的优劣,并说明原因。
多走一步,离目标会更近一点。
在歌手选拔比赛中,一位女孩被评委泼了一大盆冷水“你的外貌和声音都不行,很难在这行立足”,她听了之后,没有像其他落选女孩那样转身离开,而是不放弃,多走了一步,转战后勤。她任何打杂的事情都做过了,同时她也没有放弃成为歌星的梦想。最终她顺利与公司签下了合约,成为一名真正的歌手。她就是刘若英。
如果她跟其他落选人一样失望而归,没有多走一步,那么她只能埋没在茫茫人海中,黯淡无光。就是因为那多走的那一步,将蒙在她身上的灰尘吹开,闪耀她的光芒。
1、 有位女孩,她有着当歌手的美好理想,为了这一理想,她很早就出来寻梦。她在一个演艺公司打杂,企图让人们发现她,当人们发现她时,却给她的梦想泼了一盆冷水。人们告诉她,她不仅外表长得普通,而且声音也很普通,她不适合当歌手。当时她听了之后,并没气馁和放弃,而是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坚持着自己的理想,最后,她成功了。她,就是刘若英。所以,多走一步,也许成功就会降临到我们头上。

提出论点
概括事例
事例点题
分析事例
例:以“山外有山”为中心,补充一句论点。

苏东坡少年时,对于自己的学问非常得意,于是他便写了一幅对联挂在门外,他写道:“识尽天下字,读尽人间书”。以示自己学识的渊博。过了几天,有一位老者见了这幅对联后找到苏东坡说他有一个字不认识,要向苏东坡请教,苏东坡欣然答应。于是老者把字写在了地上,可苏东坡看了半天也没认出是什么字,羞愧地向老者道歉。老者留下了一句“满招损,谦得益”来教导年轻的苏东坡。苏东坡大受启发将门外的对联改为“立志识尽天下字,发愤读尽人间书”。此后的苏东坡虚心向他人学习,终成中华文学史上灿烂的一颗星。
利用“片段升格五步法”修改文段。
片段升格步骤一:提出论点
例:以“山外有山”为中心,补充一句论点。

苏东坡少年时,对于自己的学问非常得意,于是他便写了一幅对联挂在门外,他写道:“识尽天下字,读尽人间书”。以示自己学识的渊博。过了几天,有一位老者见了这幅对联后找到苏东坡说他有一个字不认识,要向苏东坡请教,苏东坡欣然答应。于是老者把字写在了地上,可苏东坡看了半天也没认出是什么字,羞愧地向老者道歉。老者留下了一句“满招损,谦得益”来教导年轻的苏东坡。苏东坡大受启发将门外的对联改为“立志识尽天下字,发愤读尽人间书”。此后的苏东坡虚心向他人学习,终成中华文学史上灿烂的一颗星。
山外有山,提醒我们要谦虚。(论点)
片段升格步骤二:概括事例
不要细节描写;删除无关情节
例:以“山外有山”为中心,概括以下事例。
山外有山,提醒我们要谦虚。(论点)
苏东坡少年时,对于自己的学问非常得意,于是他便写了一幅对联挂在门外,他写道:“识尽天下字,读尽人间书”。以示自己学识的渊博。过了几天,有一位老者见了这幅对联后找到苏东坡说他有一个字不认识,要向苏东坡请教,苏东坡欣然答应。于是老者把字写在了地上,可苏东坡看了半天也没认出是什么字,羞愧地向老者道歉。老者留下了一句“满招损,谦得益”来教导年轻的苏东坡。苏东坡大受启发将门外的对联改为“立志识尽天下字,发愤读尽人间书”。此后的苏东坡虚心向他人学习,终成中华文学史上灿烂的一颗星。 (220字)
片段升格步骤二:概括事例
山外有山,提醒我们要谦虚。(论点)
年少时的苏轼对自己的学问非常得意,曾在自家门外挂了一幅写有“识尽天下字,读尽人间书”的对联。一位老者看到这幅对联后上门向他请教一字,苏轼竟被问得哑口无言。最后老者送给苏轼一句话“满招损,谦得益”。于是他把门外的对联改为“立志识尽天下字,发愤读尽人间书”。(举例)
(135字)
片段升格步骤三:事例点题
即写出论点句
例:以“山外有山”为中心,补写一句点题的文字。
山外有山,提醒我们要谦虚。(论点)
年少时的苏轼对自己的学问非常得意,曾在自家门外挂了一幅写有“识尽天下字,读尽人间书”的对联。一位老者看到这幅对联后上门向他请教一字,苏轼竟被问得哑口无言。最后老者送给苏轼一句话“满招损,谦得益”。于是他把门外的对联改为“立志识尽天下字,发愤读尽人间书”。(举例)
这使他明白了山外有山,人需谦虚的道理。(点题)
片段升格步骤四:分析事例
例:以“山外有山”为中心,写一段分析性的文字。
山外有山,提醒我们要谦虚。(论点)
年少时的苏轼对自己的学问非常得意,曾在自家门外挂了一幅写有“识尽天下字,读尽人间书”的对联。一位老者看到这幅对联后上门请教他,苏轼竟被问得哑口无言。最后老者送给苏轼一句话“满招损,谦得益”。这使他明白了山外有山,人需谦虚的道理。(点题)于是他把门外的对联改为“立志识尽天下字,发愤读尽人间书”。(举例)
如果当初苏轼明白山外有山的道理,那么他就不会那么狂妄;如果苏轼没有遇到那个教导他为人应谦虚的老者,也许他已经变成第二个方仲永,而不是一代文豪。(运用假设、对比分析法分析)
方法:因果分析法,假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
比比看:
苏东坡少年时,对于自己的学问非常得意,于是他便写了一幅对联挂在门外,他写道:“识尽天下字,读尽人间书”。以示自己学识的渊博。过了几天,有一位老者见了这幅对联后找到苏东坡说他有一个字不认识,要向苏东坡请教,苏东坡欣然答应。于是老者把字写在了地上,可苏东坡看了半天也没认出是什么字,羞愧地向老者道歉。老者留下了一句“满招损,谦得益”来教导年轻的苏东坡。苏东坡大受启发将门外的对联改为“立志识尽天下字,发愤读尽人间书”。此后的苏东坡虚心向他人学习,终成中华文学史上灿烂的一颗星。
山外有山,提醒我们要谦虚谨慎。
年少时的苏轼对自己的学问非常得意,曾在自家门外挂了一幅写有“识尽天下字,读尽人间书”的对联。一位老者看到这幅对联后上门请教他,苏轼竟被问得哑口无言。最后老者送给苏轼一句话“满招损,谦得益”。这句话给了苏轼很大的启示,使他明白了山外有山,人需谦虚谨慎的道理。于是他把门外的对联改为“立志识尽天下字,发愤读尽人间书”。
如果当初苏轼明白山外有山的道理,那么他就不会那么狂妄;如果苏轼没有遇到那个教导他人应谦虚谨慎的老者,也许他已经变成第二个方仲永,而不是一代文豪。
1、增加了分论点,使文章结构清晰;
2、事例简洁凝练,紧扣分论点;
3、事例点题,使材料和论点相融合;
4、有论有据,使论点、事例更具说服力,
文章有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