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舌战群儒
诸葛亮以其滔滔雄辩的口才,驳倒江东诸多发难的儒生之后,有一个名叫严峻的儒生提了一个带有刁难性质的问题:“孔明之论,都是强词夺理,皆非正论,不必再言。且请问孔明治何经典?”
孔明此时若如实以对,一来掉格,似小学生回答老师的提问一样,二来极易授人以口实。聪明的诸葛亮是这样回答的:“寻章摘句,世之腐儒也。何能经邦之事?且古耕伊尹,钓渭子牙,张良陈平之流,邓禹耿兖之辈,皆有匡扶宇宙之才,未审其生平治何经典?——岂效书生,区区于笔墨之间,数黑论黄,舞文弄墨而已乎?”
孔明的这一段话,当时便使得严峻“低头丧气,无言以对”。是什么让孔明的话如此有力呢?
1.言之有理——符合社会的审美标准或社会价值取向,观点能为众人所接受。
诸葛亮避开正题去另辟蹊径,亮出自己的观点,寻章摘句,世之腐儒也。何能经邦之事?如果说前一论点带有个人主观观点的话,但经邦之事的观点去能深入人心。能为大众所接受,古人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读书的要基本职能。
2.言之有据——提出自己的观点后,需要有支撑自己观点的例证。
诸葛亮选用了为当时文人共同尊崇的几个圣人先哲的例子强有力的支撑了自己的观点,从而使整个论证严谨而有力,让吴国众人不得不信服而“低头丧气,无言以对”。
小结:论点固然要鲜明,但要想让人信服还需强有力的论据来支撑。
议论文写作指导(二)
如何使用论据
用好论据,须注意两个方面:
一、会述例——叙述简明扼要
二、会析例——分析深刻独到
宽容是一种美德。生活中别人的宽容让我们觉得温暖。一位女士不小心摔倒在一家铺着漂亮的木地板的商店里,她手中的奶油蛋糕弄脏了漂亮的地板,她歉意地向老板笑笑,不料老板却说:“真对不起,我代表我们的地板向您致歉,它太喜欢吃您的蛋糕了!”她感激地笑了,笑得很灿烂。这真是“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啊!女士被老板的热情打动了,决心“投桃报李”,她买了好几样东西后才离开商店。老板凭借自己的机智和幽默赢得了顾客的喜爱。这就是宽容,它甜美,它温馨,它亲切,它明亮。
合作讨论:
指出论证语言存在的优点和不足;提出修改意见,展示本组修改结果
提示语:
结构上,一篇文章800字,本段文字228字,是否合理?
内容上,记叙语言占161字;议论语言67字。议论文中的例子应怎样叙述才更有说明服力?
探究一:如何概述事例
A.用概述性语言代替描写性语言——能说明问题的不是例子多么生动而是例子背后隐含的道理。因此要学会把故事材料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保留与论点相关的内容,删去与论点无关的内容。
B.注重结构上的合理。有提出论点、举出例子、围绕论点分析例子、得出观点的过程。
C.修改建议:
宽容是一种美德。(提出论点)在给他人以安慰时,也会成就自己的美德。(分析论点)当一位女士不小心用手中的奶油蛋糕弄脏了一家商店的地板,而备感内疚时,老板却说:“真对不起,我代表我们的地板向您致歉,它太喜欢吃您的蛋糕了!”(围绕论点概述例子)一句宽容的话语化解了她的尴尬也使自己赢得了顾客的信赖。(围绕论点分析例子或得出结论 )
自评:总字数124字,概述性的语言70字;议论性的语言54字。叙述性语言紧扣观点,议论性语言更集中论证观点。
牛刀小试——围绕论点概述材料
①化学家诺贝尔为减轻工地上挖土工人的繁重劳动,决心发明炸药。
②四年里,诺贝尔废寝忘食,一丝不苟做了数百次实验,换来的却只是数百次失败,但是,他毫不气馁。因为他心中始终有一个坚定信念。一定要发明“炸药”,减轻工人们繁重的负担。
③最后一次实验时,他聚精会神地盯着延燃的导火线,一声巨响,“炸药”爆炸产和了极大的威力,在旁边一不禁惊叫:“诺贝尔完了!”
④然而,正当人们为失去一位伟大的化学家而悲痛的时候,诺贝尔神奇般的从浓烟中跳出来,他面孔乌黑,身上带着血,兴奋地狂呼:“成功了”。
⑤就这样,诺贝尔发明了炸药,从那时起,大大减轻了挖土工人的劳动强度。
论点:失败是成功之母
合作探究指导:分析每句话的内涵,选择能论证观点的部分,删除与论点不无的材料,再重新组织语言,概述事件过程。
①化学家诺贝尔为减轻工地上挖土工人的繁重劳动,决心发明炸药。(发明炸药的目的、原因)
②四年里,诺贝尔废寝忘食,一丝不苟做了数百次实验,换来的却只是数百次失败,但是,他毫不气馁。因为他心中始终有一个坚定信念。一定要发明“炸药”,减轻工人们繁重的负担。(努力的经过)
③最后一次实验时,他聚精会神地盯着延燃的导火线,一声巨响,“炸药”爆炸产和了极大的威力,在旁边一不禁惊叫:“诺贝尔完了!”(最后一次实验过程)
④然而,正当人们为失去一位伟大的化学家而悲痛的时候,诺贝尔神奇般的从浓烟中跳出来,他面孔乌黑,身上带着血,兴奋地狂呼:“成功了”。(最后一次实验结果)
⑤就这样,诺贝尔发明了炸药,从那时起,大大减轻了挖土工人的劳动强度。 (发明炸药结果与作用)
它具有三个要素:①经历了失败,②经过不懈努力,善于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③最终取得了成功。材料与之相关的只有②(经历了八百次失败)和⑤(最终发明了炸药)。
诺贝尔为了发明炸药,四年里废寝忘食,一丝不苟地做了数百次实验,换来的却只是数百次失败。但他毫不气馁,不断地更换原料,改进方法,在他的不懈努力下终于发明了威力巨大的炸药。
概述示例:
一、概述事例小结:
1、围绕观点大胆取舍素材,不以全面、生动取胜,而以紧扣观点为要务;
2、语言尽可能简洁明快,别人知道的不写,别人不熟悉的少写,别人不知道的详写。
3、注意论证语言结构上的合理性,不要头重脚轻,以叙代议。
探究二:
对事实论据进行分析有哪些方法?
(一)原因分析法:
含义:从因果关系上把论点与论据联系起来。沿着\‘为什么\’这条思路,探求事例的根源,透过现象发现其本质,使内容逐步深化。
思路:为什么→是因为
关键:找准因果关系,将原因与观点对应起来。
常用模式:是什么……是什么…… 为什么……为什么……
之所以……是因为……
正是因为……正是因为……
正因为如此……所以……
步骤:事件概述——原因分析——强调论点
示例引路: (论点:自立自强)
1、事件概述
一支箭直射而出,超越了冲向长空的老鹰。回望身后的老鹰,箭得意洋洋。可好景不长,箭飞了一阵径直向下栽去,跌落到了地面,而老鹰依然在天际翱翔。
2、原因分析
箭为什么会跌落地上?鹰又为什么能够长久地飞翔?箭依靠的是片刻的外力,而鹰凭借的是自身的努力。
3、强调论点
所以,要取得成功,必须靠自己自立自强。
活学活用:瞬间铸就永恒【论点】
三岁女孩宋欣宜在汶川地震中与死神抗争了逾40个小时后从废墟中被解救出来,人们惊奇于她生命力的顽强。随着挖掘的深入,女孩奇迹生还的谜底被揭开:已经故去的年轻父母脸对脸、胳膊搭着胳膊,用自己的身体搭成一个拱形,在地震发生的一瞬间双双挡住倒塌下来的沉重墙体,用血肉之躯为自己的孩子构筑了一道“生命的围墙”。【事例】
为什么这个感人的情节在当时只是一瞬,而它却永远留在我们记忆深处?因为这短暂的一瞬浸满了沉甸甸的亲情。正是亲情的伟大力量使得原本转瞬即逝的刹那保存到永远。【探因分析】世界上所有的父亲和母亲都是爱的天使,他们用无数爱的瞬间铸就了一个个不朽的永恒。【强调论点】
二、假设分析法
就是在列举事实论据之后,紧接着提出与论据相反的假设,并引出相应的结果,从而证明原论点的正确性。
常用模式:如果不是……如果不是……
如果没有……如果没有……
试想,没有……没有……
【思路】反面假设—结果展示—正面强调
【标志性词语】如果XX……不……,那么(就会)……(或:那么他怎么能……呢?)因此(由此可见),……
【主要步骤】①列举事例;②反面假设(试想,若<如果>?无……);③结果展示;④正面强调(推断事例符合中心论点)
【示例】【论点】以榜样的长处激励孩子
【举例】美国新当选总统奥巴马是一个在“联合国家庭”中长大的黑人孩子,他曾经是一个“问题少年”,在他两岁时,父母离异。但是奥巴马的母亲、外公、外婆却一直在奥巴马的面前维护他父亲的形象和尊严,并以父亲的光辉轶事激励奥巴马。于是奥巴马的一生始终以父亲的梦想与奋斗作为动力,牢牢记住黑人也有可能逆转命运,并为之不懈努力,最终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也是第一位具有非洲血裔的总统。
【分析】试想如果奥巴马的母亲、外公、外婆一直在奥巴马的面前诋毁他父亲,如果奥巴马从小缺失这种以父亲为榜样的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和动力,【反面假设】也许我们就看不到美国总统选举史上的这一奇迹了。【结果展示】教育有时就是如此的简单,多励志孩子,以榜样的力量激励孩子,奥巴马的家庭教育给我们做了很好的示范。【正面强调】
活学活用:试着用假设分析法分析下面的事例
赵人邯郸觉得楚人走路好看,便盲目模仿,落得最后忘记了自己的步伐只得爬回赵国的下场。东施羡慕西施的美丽,觉得她一肌一容,尽态极妍,便学习她的姿态,照搬她的动作,可她终究不是西施,在别人看来她不但不美丽,反而成为做作的典范。真是偷鸡不成反蚀米,她的一腔苦水只能硬生生地吞进肚里。
倘使邯郸能在学步之时,融自己的步伐特点,在借鉴的同时取长补短走出自己的一步,形成独特的步伐特点,可能他就不至于爬回赵国了,说不定还会走出他人推崇的步伐;假若东施能充分认识自身的特点,发挥自身优势而不是盲目模仿,或许也会成为一种新形式的“美”的代表,使欣赏她的人在她的石榴裙下拜倒。
三、条件分析法
就是在叙述事例之后,分析论据存在的条件,从而揭示论据与论点的逻辑关系。
常用模式:只有……才……
只要……就……
示例:《坚强的力量》这样论证:
邰丽华克服了身体的种种缺陷——听不到声音、平衡能力低于常人,经历重重磨难,表演出了震撼人心的《千手观音》。这是何等的坚强啊!其实,坚强就是要用柔弱的双肩担负起命运不公的重担。只有坚强地面对,才能在无声的世界中,克服常人所不能想象的困难,舞动出音乐的旋律,表演出绝美的舞姿。
文章先用一句“这是何等的坚强啊!”提出论点,紧接着作了较为到位的分析“其实,坚强就是要用柔弱的双肩担负起命运不公的重担”,最后用“只有……,才能……”的句式,进一步分析了事例存在的条件,将分析引向深处。
活学活用:条件分析法
请在下面的事例后,作简要分析,使论据与论点统一起来。
俗话说:有志者事竟成。明代徐霞客年轻时立下走遍三山五岳的志向,后来虽历尽磨难,但一直旅行到生命最后一刻,完成巨著《徐霞客游记》。__________________。
“一个人只有立了志,才能坚持从事自已的事业,至死不渝。徐霞客就是立下了志,才取得非凡的成就的。”
二、论证方法小结:
1、因果分析法
2、假设分析法
3、条件分析法
信心是成功的前提。儿子从小开始,成绩就一直不理想,每次开家长会,母亲都要听到先生对她诉苦。但母亲每次回家,都说“先生说你很好,只要再起劲一点,你就可以遇上某某了。”儿子听了总会很激动。后来,儿子终于考上了清华大学。
训练反馈
请运用今天学过的分析方法,完成下面的议论语段。
假设分析法示例
原因分析法示例
条件分析法示例
原因分析法示例:
文中的儿子之所以能取得成功,是因为有一个伟大的妈妈,一个称职的妈妈。正是因为她一次次的表扬与鼓励,正是因为她一次次的理解与信赖,也正是因为她一次次的信心与期待,才成就了儿子美好未来。由此可见,信心才是人生的肩膀。
假设分析法:
试想若是没有她一次次对儿子的表彰,若是没有一次次对儿子的理解与信赖,若是没有一次次送给儿子信心,那么结果只能是儿子蒙受无言而苦痛的失败。可见,信心是人生的肩膀。
条件分析法:
这个孩子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地给孩子鼓励,让孩子充满信心看到希望;只有真诚地理解孩子信赖孩子,让孩子在母亲的表扬中找到前进的动力,才能引导孩子一步步走向成功,才是培养孩子的最上策。 可见,信心是人生的肩膀。
课堂小结:
述例原则:围绕中心,简明扼要
析例方法:原因法,假设法,条件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