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单元 盐和化肥 实验活动8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课件(共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十一单元 盐和化肥 实验活动8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课件(共29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06-22 16:17: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第十一单元 盐和化肥
实验活动8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一种含钾的盐,
(1)设计实验证明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碳酸盐?
取少量草木灰于试管中,向试管中加入适量稀盐酸,并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2)要想测定草木灰的酸碱性,应如何操作?
取一些草木灰加水溶解,静置,向上层清液中滴加酚酞溶液,观察现象。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习蒸发操作技能,巩固溶解、过滤操作技能。
2.过程与方法:体验固体混合物初步提纯的实验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严谨的实验态度,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思考】
粗盐中含有可溶性杂质(MgCl2,CaCl2等)和不溶性杂质(泥沙等),要将粗盐初步提纯,可以通过什么方法将不溶性杂质——泥沙除去呢?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实验目的】
体验固体混合物初步提纯的实验过程。
2.学习蒸发操作技能,巩固溶解、过滤操作技能。
【实验用品】
烧杯、玻璃棒、蒸发皿、坩埚钳、酒精灯、漏斗、钥匙、量筒(10mL)、铁架台(带铁圈)、托盘天平、滤纸、火柴、粗盐。
互 动 探 究
探究点 粗盐的提纯
[情景展示1]
第十一单元 盐 化肥
[问题探究] 怎样去除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并计算出精盐的产率?
第十一单元 盐 化肥
[提示] 粗盐的提纯实际上是对难溶性固体与可溶性固体组成的混合物进行分离的一种方法。涉及的实验步骤主要是溶解、过滤、蒸发、计算产率。
【实验步骤】
第一步:溶解。①称量:用 准确称取5. 0克粗盐。
②溶解:用 量取10ml水倒入烧杯里
第二步:过滤:过滤操作中的一帖、二低、三靠分别指什么?
过滤后液体仍浑浊的原因:①漏斗里液面高出滤纸的边缘;②滤纸被玻璃棒捅破。
第三步:蒸发。①用 加热,加热过程中,用 不断搅拌,其目的是 。
②当蒸发皿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应 。
第四步:计算产率。用 将固体转移到纸上,称量后,回收到 中。
第十一单元 盐 化肥
自主学习:看课本87-88页,完成学案
指定容器
托盘天平
量筒
酒精灯
玻璃棒
玻璃棒
搅拌,防止因局部温度过高而造成液滴飞溅
停止加热
1)溶解
烧杯、玻璃棒
仪器:
2)过滤
烧杯、铁架台、漏斗、玻璃棒
粗盐的提纯
步骤:
1.溶解
2.过滤
3.蒸发
4.计算产率
第一步:溶解
①称量:称量前先把 放在标尺的 处,
检查天平是否平衡。准确称取5. 0克粗盐。
②溶解:量取10ml水倒入烧杯里,用药匙加粗盐
于水中,并用 搅拌,一直到粗盐 为止。
称量剩下的粗盐质量。
游码
0刻度
玻璃棒
不再溶解
1、粗盐一次不宜加的太多,以免溶解不了。
2、溶解搅拌时,应控制玻璃棒,尽量不要碰烧杯壁。
分离液体与不溶于液体的固态物质
(二)过滤
滤纸紧贴漏斗
内壁
滤纸边缘低于
漏斗口
液面低于
滤纸的边缘
烧杯尖嘴靠玻璃棒
玻璃棒靠
三层滤纸
漏斗末端靠
烧杯内壁
第二步 : 过滤
粗盐溶液过滤后,如果滤液仍然浑浊
可能是什么原因?
1、滤纸破损。
2、过滤时,漏斗内的液面高于滤纸的边缘。
3、承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
玻璃棒的作用:
1.溶解时搅拌,加速粗盐溶解。
2.过滤时,玻璃棒起引流作用,防止溶液溅出。
3.蒸发时,用玻璃棒搅拌滤液,防止滤液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
4.蒸发结束,用玻璃棒转移固体。
思考
你认为通过上述操作得到的是比较纯的氯化钠吗?可能还有什么杂质没有除去?
只能出去不溶性的泥沙;
可溶性的CaCl2 、MgCl2 以及一些硫酸盐(Na2SO4)等。
海水的化学组成示意图
第三步:蒸发
①倒入蒸发皿里的液体不超过容积的 ,
加热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

②当 时,停止加热,
利用余热使滤液蒸干。
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1/3
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固体
停止加热后,不要立即把
蒸发皿直接放在实验台上,以免烫坏实验台。
第四步:计算产率
用 将固体转移到纸上,称量后,回收到 中。将提纯后的精盐与溶解的粗盐作比较,计算出精盐的产率。
玻璃棒
指定容器
溶解粗盐ag,得到精盐bg,
精盐产率 。 
实验过程中导致产率偏低的原因有哪些?
(1)溶解时加入的粗盐过多,未完全溶解,使
精盐产率降低。 (2)溶解搅拌时液滴溅出,产率降低。 (3)过滤时,液体洒出或未洗涤玻璃棒、烧杯
而使NaCl损失,从而产率降低。 (4)蒸发时没有及时搅拌或停止加热太晚造成
液滴飞溅,从而使产率降低。
1.制取粗盐时,晒盐和煮盐的目的都是通过蒸发盐溶液中的水分使之浓缩。能否通过降低溶液温度的方法来达到这一目的?
第十一单元 盐 化肥
[总结归纳] 不能采用降低溶液温度的方法使食盐晶体析出,因为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不大。
【讨论】教材88页“问题与交流”。
2.本实验中采用的方法利用了氯化钠的哪些性质?考虑到粗盐的来源,你判断这样提纯的盐是否为纯净物?怎样设计实验证明你的判断?
第十一单元 盐 化肥
[总结归纳]利用了氯化钠易溶于水,熔点、沸点比较高等性质。提纯出来的盐不是纯净物,把提纯出来的盐少量溶于水形成溶液,取出少量,向其中滴加碳酸钠溶液,能产生白色沉淀,证明含有钙离子;再取出少量,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能产生白色沉淀,证明含有镁离子。
【讨论】教材88页“问题与交流”。
①溶解:搅拌,加速溶解
②过滤:引流,防止液体溅出
③蒸发:搅拌,防止液滴飞溅
【思考】粗盐提纯中:溶解、过滤、蒸发,二次称量操作都用到了玻璃棒,玻璃棒分别起了什么作用?
④计算产率: 转移
1.BaCl2→NaOH →Na2CO3 → HCl
2. BaCl2→ Na2CO3 → NaOH → HCl
3. NaOH →BaCl2→ Na2CO3 → HCl
加入除杂试剂的顺序可以是:
过滤
过滤
过滤
注意
☆先加BaCl2溶液,后加Na2CO3溶液
☆过滤后加入稀盐酸
依次加入氯化钡、氢氧化钠、碳酸钠。去除杂
质——过滤——得到沉淀和滤液——加入稀盐酸
溶液——蒸发结晶——得到纯净盐(氯化钠)
(流程图如下)
粗盐的精确提纯
除去Na2SO4,BaCl2过量引入新的杂质BaCl2
除去MgCl2,NaOH过量引入新的杂质NaOH
除去粗盐中的不溶性杂质泥沙,可溶性杂质Na2SO4、 MgCl2、CaCl2
除去CaCl2步骤②中过量的BaCl2 ,Na2CO3过量引入新的杂质Na2CO3
除去步骤③中过量的NaOH和步骤④中过量的Na2CO3
BaCl2+Na2SO4=BaSO4↓+2NaCl
MgCl2+2NaOH=Mg(OH)2↓+2NaCl
CaCl2+Na2CO3=CaCO3↓+2NaCl
BaCl2+Na2CO3=BaCO3↓+2NaCl
当堂检测
1、食用后发生中毒的工业盐可能含有 ( )
A. KMnO4 B.NaCO3 C.NaNO2 D.CuSO4
食盐是盐,是正确的。因为食盐是由Na+ 和Cl- 构成的化合物;盐就是食盐,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因为盐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一类化合物。例如:Na2CO3、KCl等都是盐。
2、“食盐是盐,盐就是食盐。”你认为是否正确?请说出理由。
C
3、在溶解 、过滤、蒸发中都用到了玻璃棒,他的作用分别是:溶解时,搅拌 ;过滤时, ;蒸发时,搅拌,防止受热不均, 。
加速溶解
引流
液滴飞溅
4、蒸发过程中,要用 不断搅动,防止由于 过高,造成液滴飞溅;当 时,即停止加热。
玻璃棒
局部温度
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固体
5.如图所示是“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的实验操作示意图:
(1)仪器a的名称 ;
(2)操作A中两个托盘各放一张干净的大小相同的纸片,其作用是 。
(3)操作B中还需用到的仪器是 ;
(4)操作C中,倒入液体时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主要是
为了防止 (填序号)
A.过滤速度慢 B.滤纸破损 C.杂质未经过滤就进入滤液
C
铁架台
防止污染药品且使天平称量准确
胶头滴管
6.粗盐提纯实验中,组装蒸发装置时,下边操作中应首先进行的是( )
A.放置酒精灯 B.固定铁圈位置
C.点燃酒精灯 D.将蒸发皿放置在铁圈上
7.有关粗盐提纯的实验操作合理的是( )
A.溶解前用玻璃棒研磨大颗粒粗盐
B.过滤时液体的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
C.加热蒸发时要不断搅拌直至水分全部蒸干
D.实验结束随即用手将蒸发皿从三角架上取下
A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