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北大附中为明广实高中部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广东省广州市北大附中为明广实高中部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7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6-22 15:35: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为明广实高中部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考试用时:75分钟 试卷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30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埃及、印度、希腊和中国等古代文明呈现出多元发展格局,这主要是因为( )
A.农耕和畜牧经济发展的局限 B.各大文明早期都是小国寡民状态
C.大河与高山阻隔了文明交流 D.自然环境和历史传统的不同
2. 在两河流域,楔形文字初创之时仅是一种记账的工具,朴素而简陋。其后,两河流域的居民 用楔形文字来辅助记忆。接着,楔形文字成为记录口头语言的体系。最后,楔形文字则成 为表达和沟通思想的工具。这表明( )
A.文字必须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B.文字的功能经历了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
C.文字产生之后就具备完善功能 D.文字的书写经历了一个由繁到简的演变
3. “他们架起了东西方文化与经济交流的桥梁,成为古代东西方文明交往的纽带。他们把 阿拉伯数字传到欧洲,把宗教文明和医学知识带到中国。”材料中的“他们”指的是
A.古埃及人 B.古巴比伦人 C.阿拉伯人 D.意大利人
4. 历史学家马世力指出:“从3世纪起,由于罗马奴隶制社会陷入危机,统治阶级迫切要求 将反映本阶级意志的现行法律固定下来,借以维护和巩固其统治地位,因而着手进行法 律汇编工作。”据此可知,查士丁尼主持编纂《查士丁尼法典》的目的是
A.满足人民所需的契约自由 B.推崇法治价值和法律精神
C.巩固皇权,维护国家安定 D.教化民众,使人人安分守法
5. 钱乘旦认为:1415年起历次重大探险活动,绝大部分是在国王或在政府有关部门委派、 支持下进行的。15世纪开始的探险队领导人大多数是贵族,到达印度的达伽马,发现 太平洋的巴尔沃亚,首次环球航行的麦哲伦都是贵族,形成了商人出钱,国王牵线组织, 贵族冲锋陷阵的扩张格局。据此,新航路开辟(  )
A.扩大了商品销售市场 B.是新旧力量共同推动的结果
C.迎来了人类历史上的地理大发现时代 D.促进了统一的世界市场形成
6. 以下是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的一幅图——新兴西方的世界(1763年),对此时 期世界历史的解读最全面概括的是


A.欧洲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B.欧洲人在全球历史运动中处于领先地位
C.工业革命确立了欧洲在世界的霸权地位
D.中国还尚未觉察到来自欧洲扩张的影响
7. 新航路的开辟使欧洲商人们先后取代了南欧与北欧的封建领主,成为社会中最具权势的 阶层。在英国、法国及其他欧洲国家,新阶级逐步控制了本国的政治和政府。材料表明 了新航路的开辟
A.引发了欧洲价格革命 B.让工业资产阶级掌握统治权
C.有利于欧洲社会转型 D.使欧洲成为世界的贸易中心
8. 1493~1496年,哥伦布率西班牙船队第二次航渡美洲时,船对随行人员除了水手和军士, 还有农夫、工匠等,他们携带了各种农具、生产装备,并带上了欧洲的各种农作物种子 和藤条、秧苗、葡萄藤、甘蔗苗等。这反映出新航路开辟
A.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B.推动了新大陆的经济开发
C.丰富了欧洲的经济生活 D.导致大量印第安人被屠杀
9. 16世纪,欧洲物价上涨,靠工资为生的工人实际工资下降,日趋贫困;按传统方式征收 定额货币地租的封建主,收入减少了;新兴的资产阶级靠使用廉价的劳动力和高价出售 产品而得到好处。导致材料中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A.价格革命的推动 B.商业革命的影响
C.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D.机器生产的运用
10. 新航路开辟后,海上运输业获利颇丰,但风险很大,因此商人们采取了“入伙”制度, 入伙的回报是“分红”,后来演变为股份制度(航运公司发行股票,市民、贵族、政府 官员通过自愿购买成为航运公司的投资人,而且投资人承担的是有限公司——如果企业 垮台了,投资者以所投的资本为限,赔完为止)。这一制度的出现()
A.规避了海上航行的风险 B.创新了商业模式发展的机制
C.标志利益共享时代的到来 D.推动了全民皆商潮流的风行
11. 1348年黑死病肆虐洲,疫情过后,人们抛弃了天国的幻梦,宣扬幸福在人间。伴随着这个 过程的是人格的觉醒,人开始成为“精神的个体”,并且从这个角度开始认识自己、发现 自己。材料可以用来解释
A.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B.病菌威胁人类的生存
C.文艺复兴出现的背景 D.宗教改革有其必然性
12. 乔托是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绘画大师,在他的绘画中,基督、圣母等神圣人物不再是高 高在上远离人世的统治者,人物形象变得如同现实生活中有血有肉且容易亲近的崇高的 人。这从本质上反映了文艺复兴运动
A.极力否定教会神职人员权威 B.力图打破神学对人性的束缚
C.着力破除人们对宗教的迷信 D.努力拉近神与民众间的距离
13. 马文.佩里在《西方文明史》一书中说:“如果说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和人文主义者们 开创了一种趋势的话,那么启蒙思想就是这种趋势的最高峰”。其中最高峰突出表现在
A.批判宗教神权统治 B.构画理性王国蓝图
C.极力宣扬人性解放 D.充分肯定人的价值
14. 美国《独立宣言》中说:“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他们都从 他们的‘造物主’那边被赋予了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如果遇到任何一种形式的政 府变成是损害这些目的的,那么,人民就有权利来改变它或废除它,以建立新的政府。” 上述材料体现了启蒙思想内涵的有:(  )
①天赋人权 ②民主科学 ③人民主权 ④反对封建专制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15. 德国哲学家伊曼努尔?康德曾这样评价一位启蒙思想家:他首先发现了人性中感性冲动 与理性冲动的矛盾,并且自觉地去探讨解决这一矛盾的途径,提出了“回到自然”的人性 构想和建立“社会契约”的政治理想。这位思想家是
A.洛克 B.伏尔泰 C.卢梭 D.孟德斯鸠
16. 阎照祥在《英国贵族史》一书中写道:1880年以来诸多新兴工商业资本家陆续成为英国 上院贵族之后,贵族院已开始成为“一瓶兑了水的威士忌”。20世纪20年代中产阶级开 始进入上院之后,贵族院成为“一瓶变味的啤酒”。这一变化客观上反映了英国社会
A.贵族政治退出舞台 B.君权神授思想流行
C.政治民主化的趋势 D.政党制度受到制约
17. 下表是关于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一些认识。据此可知(  )
人物 观点
汤恩比 从重商主义到自由放任主义的转变是工业化的原因,经营企业的自由是主要推动力
坎宁汉 日益增加的资本积累和扩大着的市场的结合,是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
曼图 强调商业和信贷的扩大为工业革命作了准备
A.发生工业革命原因的多元性  B.这些观点形成了完整的认识
C.阶级立场影响历史认识 D.没有考虑到英国的历史传统
18. 马克思说:“工人的巴黎及其公社将永远作为新社会的光辉先驱受人敬仰。”这主要是因 为巴黎公社 (  )
A.在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方面提供了经验
B.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C.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D.标志着无产阶级第一次登上世界政治舞台
19. 有学者评论科技史时认为,某一时期“为了追求纯粹的知识”而进行的研究“开始走到 实际的应用与发明的前面,并且启发了实际的应用和发明”。下面发明属于这一时期成果 的有: ①汽船 ②三轮汽车 ③电灯 ④珍妮机 (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③④
20. 1884年,英、法、德等国就非洲殖民地问题在柏林召开会议。会议决定各国可以先在地 图上划定彼此的势力范围,然后再去占领。这一决定(  )
A.消除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B.动摇了英国的霸主地位
C.推动了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 D.导致了世界格局的改变
21. 下面是1921年西欧三国工业生产指数(以1913年为100)。
图中的数据主要说明(  )
A. 一战使西欧的工业生产严重下降
B. 德法实力与英国难以抗衡
C. 一战后英国工业生产超过了德国
D. 一战对德国打击很小
22. 1918年12月22日,陈独秀评论说:“美国大总统威尔逊的屡次演说,都是光明正大, 可算是现在世界上第一个好人。”1919年5月4日,他又评论说:“什么公理,什么永 久和平,什么威尔逊总统的‘十四点宣言’,都成了一文不值的空话。”上述评论变化的 主要原因是(  )
A. 威尔逊的“十四点原则”遭到反对
B. 列强同意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交给日本
C. 列强签署《凡尔赛条约》,中国外交最后失败
D. 美国参议院拒不批准《凡尔赛条约》
23. 有学者认为:“十月革命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名义、口号和理论体系进行的,与西方现代文明总危机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有直接的牵涉,但其渊源、性质、风格和命运却深深地植根于俄国历史土壤之中。”该观点认为十月革命(  )
A. 仅以马克思主义为革命的旗帜 B. 是对西方现代化模式的冲击
C. 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关系不大 D. 是俄国社会内外矛盾的必然产物
24. 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当天,赤卫队轻而易举地占领了火车站、桥梁、银行和政府大厦;攻打冬宫时,大门是冬宫防卫长官亲自打开的。这反映了(  )
A. 沙皇专制统治不堪一击 B. 工兵代表苏维埃已实际掌权
C. 《四月提纲》指明了革命方向 D.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不得人心
25. 1941年9月,罗斯福在演讲中说道:“我们就好像预备队,俄国和中国形成先上场的第 一队……在球赛进行到队员快要疲乏的时候,我们就应该参加进去做最后的一着。”推 动美国“进去做最后的一着”的原因主要是(  )
A.日军偷袭美国珍珠港 B.法西斯侵略触犯美国国家利益
C.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D.中苏两国无力抵抗法西斯进攻
26. 1935年,在苏联顿巴斯的年轻矿工斯达汉诺夫在一班工作时间内,用风镐采掘了102 吨煤,超过定额的13倍。此后,在全国兴起学习斯达汉诺夫,掌握新技术,提高劳动 生产率的运动。据此可知苏联(  )
A.工业化进程存在“左”倾冒进思想
B.实行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C.极力消除西方经济危机的影响
D.工业化的建设得益于工人们的奋斗精神
27.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美国人心中的全球责任意味着拯救饥饿和重建世界经济,通过与苏联的合作和改造德、日以确保持久的和平。但从20世纪40年代末开始,美国将其全球责任界定为在全世界范围内领导“自由世界”,遏制共产主义。这一变化表明(  )
A.美国极力推行单边主义外交 B.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两极格局已最终形成
C.意识形态决定外交政策走向 D.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
28. 欧债危机和英国脱欧依然是2019年世界经济领域最热门的话题。欧洲起初实现经济联合的主要目的是(  )
A.抵制苏联的经济渗透 B.摆脱美国的控制
C.维护自身的安全与发展 D.缓解法德矛盾
29. 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英国颁布系列法律,把医院管理、社区服务、社会治安和教 育等都交给相关公司承担。通过市场竞争机制让大量私有部门和志愿部门参与到地方自 治中来,从而使得地方治理的效率更高、成本更低了。材料反映了
A.西方政府行政能力的削弱 B.西方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
C.西方福利国家政策的调整 D.西方国家干预经济加强
30. 20世纪的大萧条促使许多国家选择了福利国家的道路,为穷人提供了“从摇篮到坟墓” 的服务,这被认为是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中间路线。西方福利国家制度
A.是国家干预经济的体现 B.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谐
C.朝着共产主义方向发展 D.只是应对大危机的举措
二、非选择题:共40分,其中31题22分,32题18分
31.(2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15年,扼守北大西洋入海口的大英帝国,为满足自身对奴隶贸易和工业品贸易的巨大需求,在利物浦建成英国第一个船坞。紧要的地理位置让利物浦从一个500人的小镇快速成长为当时英伦全岛仅次于伦敦的第二大都市。18—19世纪,利物浦海外贸易从短途的爱尔兰贸易,欧陆贸易,逐渐扩张到大西洋英美贸易圈。利物浦通过海上航线将西印度群岛和美洲的烟草、蔗糖、棉花运往利物浦港口,然后通过运河或是铁路将物资运往英国内地,同时将经济腹地的纺织品、煤炭通过运河和铁路经利物浦港口远销欧洲和大西洋各地。
——摘编自崔晓火《利物浦:衰败母港的重生》
材料二 从世界范围内来看,英国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先污染,后治理”的国家。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企业生产和利润的最大化原则成为支配着企业的法则,“人类是大自然的主宰,我们可以无限制地向大自然索取资源”观念十分盛行,19世纪中后期,英国自然环境和城市环境日益恶化。严峻的环境污染问题和疾病的流行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应,环境治理、贫民窟改造和生活条件的改善一并成为了国家的重要任务,并且得到了逐步的解决。英国议会也开始进行了大规模的环境调查,并在了解和掌握了大量材料与数据的基础上,通过了多部法律,试图从立法上来寻求解决途径。议会对环境治理的立法行动也促使了政府观念的转变,迫使政府必须要遵循法律,实施治理。政府从指导思想上也就由原来被动的自由放任转变为在法律的前提下进行积极主动地干预,并建立起统一的管理机构和监督机制,如1831年成立了中央卫生委员会。
——摘自《现代英国经济史》
材料三 工业革命首先给妇女走出家庭提供了特别机遇。在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妇女们开始大量被现代经济部门雇佣,获得一定经济权利,并在实际的工业生产中成为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妇女经济的独立为其独立精神意识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对妇女而言,社会工作取代了其往日生活中家庭的基础性作用。改变了家庭的首要地位,从而动摇了妇女家庭观念的基础,使家庭观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包括夫妻趋于平等现象以及夫妻平等感的产生;妇女婚姻观的变化——已摆脱由婚姻获得生存的命运,她们的自立使之可能甚至必然获得其婚姻的自由;生育观的变化——冲出了教会所代表的中世纪生育观束缚,表现出新形势下的新观念,即要求并习惯于避孕和节育。妇女们从内心不愿再作原先传统社会家庭中男人们的家庭奴仆,也不愿再在家庭男权权威的专横下懵懵懂懂地虚度一生。从此,女权意识开始萌发,妇女也有了在家庭中和男子平起平坐的愿望。
——摘编自黄雪蓉《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妇女家庭观念在工业社会转型中的变化》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19世纪的利物浦“快速成长”的表现(4分),并归纳其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造成19世纪中后期英国环境日益恶化的因素有哪些(4分),概括英国治理环境污染措施的特点?(4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工业革命后英国妇女家庭观念变化的表现。(4分)
32.(18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权利法案》重申了正统的政府必须依法而治这一古老的思想,还规定议会是英国政府中最高权力的拥有者,议会制定的法律是国内最高法。与其他欧洲国家的法律制度都是在继承古罗马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情况不同,英国法律制度是从自身内部产生出来的,并一直沿着自己的道路独立地向前发展。英国没有统一的宪法典,三百多年来,一直以自己“无宪法”但有发达的宪政的迷人风采彪炳于世。一些基本的宪法性法律文件援用了几百年,一直未宣布废弃它们,英国“新的政治设施总是兴建于旧设施的基础之上”。
——摘编自夏新华《借鉴与移植外来宪法文化与中国宪制发展》
材料二 纵观美国宪法诞生前的世界政治形势,封建君主制尚居绝对优势。16世纪末尼德兰革命胜利后建立的“联省共和国”,实际上是商业资产阶级和贵族联盟的寡头统治。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建立的也仅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联合专政。1787年宪法则创立了新的政体,第一条第九项规定“合众国不得授予贵族爵位”。宪法规定由人民选举总统,人民代表机构有权罢免总统。
——摘编自《评美国1787年宪法》
材料三 1788年,在纽约批准宪法大会上,亚历山大·汉密尔顿曾宣称,在“自由的共和国”“人民的意志构成政府的根本原则”;但他随后又说,“人民”并“不具备系统的政府管理所必需的辨别力和稳定性”,他们“经常被错误的信息和激情引向最严重的错误”。在弗吉尼亚批准宪法大会上,埃德蒙·伦道夫一再称颂“人民”,但在一次发言中却用“herd”(一群牲口)来指“大众”,被人指责用词不慎。
——摘编自李剑鸣《“人民”的定义与美国早期的国家构建》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宪法文化的特征。(4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美国宪法所确立的“新的政体”的进步意义(4分),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与英国政体的相同点。(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美国政治家有关“人民”的主要观点(4分),指出这些观点在美国1787年宪法中的体现。(2分)
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D B C C B B C B A B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 B B D C C A A C C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A B D D B D D C C A
31.(22分)
(1)表现:成为英国第二大城市;海外贸易和内陆贸易发展。(4分)
原因:新航路的开辟;英国的海外扩张与贸易;工业革命的推动;有利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任答3点,6分)
(2)原因:工业革命的开展;企业盲目追求生产和利润;向自然索取观念的盛行。(4分)
特点:环境治理与改善民生相结合;运用立法手段治理环境;政府观念与职能转变。(任答2点,4分)
(3)表现:妇女由家庭走向社会,实现经济独立;妇女独立精神意识开始形成;夫妻关系趋于平等,夫妻平等感产生;妇女婚姻观与生育观发生变化。(4分)
32.(18分)
(1)特征:独立自主性(原生性);不成文性;延续性(保守性)。(任答两点,4分)
(2)进步意义: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君主制度;开创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4分)
相同点:资产阶级代议制;司法独立;体现分权与制衡的原则;两党制。(4分)
(3)观点:人民主权;把精英阶层与人民大众加以区别;否定人民的政治能力和管理能力。(2分一点,任答2点得4分)
体现:规定人民是国家的主体,但对黑人、印第安人、妇女没有赋以平等的政治权利;对人民选举权加以限制。(2分,任答1点得2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