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梯形》教学设计
知识与技能:了解梯形各部分名称;理解掌握梯形的基本特征,认识几种特
殊的梯形及其属性;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类比归纳、操作想象等能力,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过程与方法:联系生活实际,通过观察、分类、比较、动手操作等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活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成功,建立自信,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审美情趣,感受数学中的转化思想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掌握梯形的基本属性,掌握梯形各部分的名称,理解梯形高的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掌握梯形的基本属性。
教具、学具:
直尺、三角板、方格纸、七巧板、长方形纸、多媒体课件。
一、复习导入,闯关激趣。
黑板出示平行四边形,指名说说它的特征,各部分的名称。学生回忆旧知,通过旧知引出新知。教师把平行四边形变成梯形,引出本节课学习内容——认识梯形。
设计意图:此环节体现温故而知新,根据学生已有认识平面图形的基础上,通过复习旧知识而自然的引入新知,同时激发学生的新知识的求知欲望。
二、教学新知——认识梯形。
1、说说生活中一些梯形的物体。同学们想一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见过梯形。多媒体出示梯子、球们、垃圾桶口等图片
,问:谁告诉我这个是什么图形呢?它有哪些特征呢?
同学回答出来后马上引出课题(板书:认识梯形)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研究梯形有哪些特征。
2、对比认识,加深印象。
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与平行四边形的对比观察,激起学生学习的好奇心、求知欲望,让学生初步感知梯形,从而体会梯形的基本特性(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3、动手操作制作梯形,同学们能不能利用自己手里的长方形制作一个梯形?教学意图:通过动手操作进一步加深印象,直观感受梯形的特征。
(教师巡视指导)
4、课件演示,具体了解梯形各部分的名称。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通过引导学习梯形各部分的名称,加深了对梯形的认识。
5、纠错锦囊。
(1)学生辨别平面图形是否是梯形。
(2)学生动手指一指梯形各部分并说出名称。
三、学生制作梯形。
动手操作,合作探究,感悟梯形的特征。
学生动手操作,在方格纸上画出规定长度的梯形上底,下底,高的图形,感知梯形各部分的特性。
小组合作学习,做完后在小组内交流做的过程中要注意些什么?你们所做的梯形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学生汇报做法,展示作品。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给予学生一个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平台,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结合作精神。
四、作业与课堂小结。
1、回忆梯形的基本特征。
2、课堂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