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咏怀古迹其三》课件(17张PPT)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第二单元

文档属性

名称 5《咏怀古迹其三》课件(17张PPT)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第二单元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6-22 14:55: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咏史怀古诗
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是非,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鸣,或借古以喻今,或借古以讽今之作。
杜甫
咏怀古迹(其三)
一、听读诗歌,找出诗眼。
咏怀古迹(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
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
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
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
分明怨恨曲中论。
昭君和亲
元帝后宫既多,不得常见,乃使画工图形,案图召幸之。诸宫人皆赂画工,多者十万,少者亦不减五万。独王嫱不肯,遂不得见。匈奴入朝,求美人为阏氏。于是上案图以昭君行。及去,召见,貌为后宫第一,善应付,举止娴雅。帝悔之,而名籍已定。帝重信于外国,故不复更人。乃穷案其事,画工皆弃市,籍其家,资皆巨万 。 《西京杂记》
怨恨
二、赏析诗歌,体会情感
1、尾联除了“怨恨”一词,你还可以从哪些地方感受到昭君的这种情感?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怨恨时间之长
怨恨之强烈
2、昭君怨恨的是什么?你是从哪些诗句体味出来的?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生前的寥落
死后的孤寂
富丽繁华
荒凉冷落
空旷凄清
上句写生前的不幸与孤苦,下句写死后的孤寂和冷落,写尽了昭君一生的悲剧。
生离汉宫
死葬异域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
徒然
讽刺汉元帝的昏庸
美不得宠
故国之思
为什么怨恨?
远嫁异域
美不得宠
故国之思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3、这首诗写的是昭君的怨恨,但首联一开始并没有写她的怨恨,写的是什么?目的何在?
奇景引出奇人——明妃(王昭君)
雄伟山川侧面烘托出王昭君坚毅的性格
三、探究主题,把握技法
讨论:
1、作者为什么要写王昭君的怨恨呢?
2、全诗运用了哪些手法?
背景:作者西入长安,羁留十年,才做了个看管兵甲器杖的小官。安史之乱爆发后,他前往灵武投奔唐肃宗,任左拾遗。作者因上疏救宰相房琯触怒唐肃宗而受排挤,被贬为华州司功。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昭君
杜甫
美不得宠
才不得用
远嫁异域
漂泊异乡
故国之思
家国之忧
借古喻今
前人评此诗时说杜甫是
“悲昭君以自悲也”
小结:
诗歌的主旨虽写的是昭君的“怨恨”,但一开始并未直接写,而是从咏江山之奇绝引出咏佳人之奇美,接着写昭君的悲剧及其根源,为点明“怨恨”做铺垫,最后才明确点出昭君之怨,将感情推向高潮。
诗人漂泊异地,远离故乡,处境和昭君相似,寄寓思乡之情,也借昭君遗恨绝域,曲折表达自己失遇无路,才不得用的感慨。
四、鉴赏咏史诗三步骤
1、所描写的古人、往事是怎样的(弄清史实)
2、为什么要写这个古人这段往事 ?诗人在诗中表现出什么态度(体悟感情)
3、这种态度运用什么方法表达 (分析技巧)
五、拓展练习
蜀? 相
??? ???????????????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1、? 诗歌写了哪些史实?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答:三顾茅庐,定天下计,开创蜀汉,济助后主,六出祁山,九伐中原,出师未捷,身死五丈原。
诗歌通过设问自答、情景交融的手法,在叙议中既表现了对诸葛亮的钦佩与赞美之情,还包括因没有实现梦想的而表现出来的惋惜之情。作者借古喻今,在对比中流露出失落, 在同病相怜中感受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