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诗两首
《锦 瑟》
《马 嵬》(其二)
学 习 目 标
1.结合学过的诗歌,说说李商隐的有关生平和艺术风格。
2.诵读涵咏,运用对比鉴赏的方法赏析诗歌手法,品味鉴赏诗歌的意境和内涵。
3.体悟李商隐诗歌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
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溪生,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的艺术上,特别是他的近体律绝,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著有《李义山诗集 》。
在诗坛上与杜牧并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并称“温李”。
李商隐
2.【读一读】
1、自读,能读准字音,能读得通顺,要
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
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 理解字词,疏
通句意。
2、两两互读,在抑扬顿挫、轻重舒缓中领
悟作者情感。
3、组内交流,看看谁读的最有感情,并在
小组内进行诵读展示。
锦 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马嵬》 (其二)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不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 不及卢家有莫愁。
3.【填一填】
(1)往事不堪回首,纵回首已是惘然,这是
人类共有的感情,李商隐在《锦瑟》中表达这
种感受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2)“梦境虚渺,理想难托”,李商隐在
《锦瑟》的“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中用凄迷哀
婉的笔触委婉地写出了人生的理想与幻灭、
相聚与分离的悲戚难言之情。? ??
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
(3)《锦瑟》表达“聆听锦瑟之繁弦,勾起
对华年往事之追思,音繁而绪乱,怅惘以难言”
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锦瑟》中感叹“才华被弃如沧海遗珠,
追求向往终归飘渺虚幻”的千古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
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5)《马嵬》将帝王往日夫妻恩爱场景与军队
哗变停留不前的状况进行鲜明对比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马嵬》中对比手法来警示后世,点明
题旨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此日六军同驻马 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 不及卢家有莫愁
(1)瑟具弦五十,音节最为繁富可知,其繁音促节,常令听者难以为怀。《锦瑟》的首联中由“五十弦”的锦瑟,作者联想到什么?表达了什么情感?
品一品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借瑟起兴)
诗人运用了起兴的手法,以“锦瑟”喻美好的“华年”,诗人由“五十弦”的“锦瑟”想到了年已半百的自己,进而由“锦瑟”想到了自己的美好的青年时期。
开门见山,点出自己因回首青春往事而引发的感慨。
(2)典丽精工是李商隐诗歌的特点之一。《锦瑟》中间两联用了哪些典故?这些典故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情调,留下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典故1、庄周梦蝶
意为曾经有过梦想,曾经沉迷在美好的境界中。诗人借此典的虚缈的梦境隐喻年轻时沉迷的美好的情境。
典故2、望帝啼鹃
杜宇之悲托于杜鹃,就如同诗人无限的悲感、难言的愁绪和怨愤托于锦瑟之声。意为曾经害过相思,有过殷切的思念。
典故3、鲛人泣泪
意在说梦想和思想都破灭后所得只是满眼的泪水借此把月珠泪合而为一,构成了一个朦胧的妙境,表达一种复杂的怅惘情怀,既有对其高旷浩净的爱赏,又有于其凄寒孤寂的感伤。
典故4、暖玉生烟
意在说梦想和思情破灭后的迷惘
诗人借此具有极高美学意味的理
想景色,抒发一种对于高洁情感
无法亲近的怅恨与典三所涵一致。
四个典故的运用表达了诗人怅惘、悲伤的内心情感。诗中美好的境界是什么,殷切的思念是什么,诗人为什么而落泪,为什么而迷惘,都难以知晓,诗歌带给读者的是一种扑朔迷离的意境。这恰恰给了读者无穷无尽、异彩纷呈的想象空间。
(3)世人都说唐玄宗是爱江山更爱美人,《马嵬》中哪一联可以表现出来?诗人对此持什么态度?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玄宗“当时”七夕与杨贵妃“密相誓心”,讥笑牵牛、织女一年只能相见一次,而他们两人誓言则要“世世为夫妇”,永远不分离,可在遇上“六军不发”的时候,结果又如何?两相映衬,杨贵妃“赐”死的结局,就不难言外得之,而玄宗虚伪、自私的精神面貌,也被暴露无遗。同时,“七夕笑牵牛”是对玄宗迷恋女色、荒废政事的典型概括,用来对照“六军同驻马”,就表现出二者的因果关系。没有“当时”的荒淫,哪有“此日”的离散?而玄宗沉溺声色之“当时”,又何曾虑及“赐死”宠妃之“此日”!讽刺唐玄宗沉迷,荒淫误国,致使国家陷于动荡、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的历史悲剧。
(4)古时大臣给君王进言,除言谏外,还有一种就是兵谏。“马嵬之变”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一次兵谏,《马嵬》中哪几句是描写马嵬之变的?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4)古时大臣给君王进言,除言谏外,还有一种就是兵谏。“马嵬之变”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一次兵谏,《马嵬》中哪几句是描写马嵬之变的?
?
“空闻”对“无复”,只是听到传来的“宵柝”之声,却不能再听到熟悉的宫内“报晓”声了。显然写出玄宗不在宫内,而身在军营,逃离了皇宫,已在逃难途中,极尽狼狈和慌乱。对比和反衬,突出玄宗的昔安今危,昔乐今苦的生活境遇。
“此日”和“当时”,都是指向时间的,前者指向眼前,后者指向以往。“当时”玄宗以自己和杨妃的朝夕相处讥笑牛郎织女的一年一次的七夕相会;“此日”的情景是军队哗变,“六军不发”。对比,突出写出了玄宗迷恋,荒废朝政,致使战祸发生,当年盟誓长生殿、笑牛郎织女的赏心乐事,而今都成悲痛!
要求:积极参与,快速高效。
1、请各小组长组织,控制好讨论节奏。
2、对学,和谐互助,共同进步。
3、群学,集体讨论,解决疑难问题;明确解题思路,形成完整答案, 为展示和质疑做好准备。
讨论:智慧+合作+探究
1. 李商隐诗凄美迷蒙,关键在于他把表现手法锤炼得好,融贯得好,不露斧凿之痕,达到了浑然天成的地步,《锦瑟》一诗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试结合诗句分析。
?
用 典
典故1、庄周梦蝶
典故2、望帝啼鹃
典故3、鲛人泣泪
典故4、暖玉生烟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庄生梦蝶”包含了诗人美好却又十分虚缈的心灵寄托;“杜鹃啼血”包含了诗人无限的悲感、难言的愁绪与怨愤。
我曾经沉迷在美好而迷惘的境界中,像庄周梦为蝴蝶一样,
我只能像望帝那样,把自己的伤感思念之情托付给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沧海、明月、明珠、泪珠”,这一连串凭借联想交融起的意象,幻化成了一个难以分辨的可望而不可即的又带有哀婉的妙境;
“蓝田日暖玉生烟”代表了一种异常美好的理想景色,只是它只能远观,不能把握,也无法亲近。
此联用阴阳冷暖的不同境界展现了诗人高洁的感情、执著的爱慕和无尽的哀思与怅恨。
我的泪珠像月夜下的南海美人鱼一样止不住地往下流,过去生活的点点滴滴如同蓝田玉山上的缕缕玉烟,虚无缥缈。
2. 对《马嵬》一诗,前人评论说“讽意至深,用笔至细。”诗中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表达作者强烈的讽刺之意?请结合诗句分析。
首联运用了用典的手法讽刺唐玄宗“招魂之举”的荒唐,也写出了唐玄宗之悲。
颔联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虎旅传宵柝”声音对“鸡人报晓筹”,前者为军营内的声音,而后者为宫内声音?,昔日的安乐生活和如今的逃亡生活构成对比,反衬今日处境的凄凉。
颈联运用对比、倒叙手法,“此日”——杨贵妃赐死之日与“当时”——七夕相约之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当时七夕笑牵牛”事发在前,反而后说;“此日六军同驻马”事发在后,反而先说,倒叙的手法点明了玄宗虚伪、自私的面目。
尾联对比强烈,贵为天子多年却无力保护心爱女子对比寻常百姓却能给莫愁幸福,讽刺辛辣而深刻。
整首诗采用倒叙的手法;
先说唐玄宗“招魂之举”的
荒唐,再追述马嵬之变后的凄凉,
最后点出问题的实质。
咏史怀古诗 鉴赏
4、分析技巧:分析作品采用的艺术手法
3、体悟感情:推敲作者的态度和表达的情感
1、弄清史实:了解作品做涉及的史实和人物
方法步骤:
2、揣摩意图:探究诗人发思古幽情的缘起
《锦瑟》中用了多个典故,合理运用典故有怎样的效果?
1.能在有限的字句中,包含丰富的、多层次的内容。
2.营造出静谧迷离又颇带凄伤的景象。
当堂检测
背诵诗歌
当堂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