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观察,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算理和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口算。
2.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算法多样化,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3.结合护绿行动,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不进位)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口算。
[教学难点]理解口算的算理。
[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小棒板贴、计数器;学具: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为了让我们的生活环境更美丽,我们一年级组织了植树活动,瞧!(播放植树活动照片)在这次活动中,每个同学都表现的很积极,个个都是劳动小卫士。亮亮一家也参加了这次活动,这是他画的一幅画。
二、梳理信息,提出问题。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适时贴板书亮亮:3棵
妈妈:26棵 爸爸:30棵)
针对你发现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一个用加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吗?
预设:
生1:妈妈和亮亮一共种了多少棵树?
生2:妈妈和爸爸一共种了多少棵树?
生3:爸爸和亮亮一共种了多少棵树?
……
师:这几个问题为什么要用加法计算?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提示:对,把几部分合起来就要用加法计算!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板贴本节课要解决的2个问题,这节课我们一起重点探究这两个问题。
三、合作交流,探究算法。
(一)教学“两位数加一位数”
1.梳理信息,列出算式。
师: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要求“妈妈和亮亮一共种了多少棵树?”,需要用到哪两个信息?怎样列式?
预设:26+3。(师板书算式)
师:你有哪些方法可以计算?先独立思考。
预设:
(1)接着数27 、28 、29,我接着数了3个数,数到29,所以26+3=29。
(2)摆小棒
(3)拨计数器
借助课前准备的小棒摆一摆,(出示探究要求:一、先独立思考,再和同桌交流一下你的算法。二、借助小棒或计数器展示你的算法。)摆完与同桌交流算法!
学生独立操作,教师巡视,掌握信息。
2.组内交流,感悟算理。
师:摆完的同学把你的研究过程说给同桌听。
同桌交流。
3.全班交流,学生不疑。
学生借助教具小棒展示计算过程:
预设:要想计算26+3等于多少,我先摆出26根小棒,(学生边摆边说:一个十,两个十,21、22、23、24、25、26),再摆出3根小棒,先算6+3=9,再算20+9=29。
质疑预设:
(1)为什么是6和3相加,而不是2和3相加?
(2)为什么3根小棒和6根小棒放在一起,而不是和2捆小棒放在一起?
……
教师质疑:9是怎么来的?
预设:6根小棒和3根小棒合起来是9。
借助课件演示摆小棒的过程,学生说算理。学生上台展示拨计数器的过程。
(二)教学“两位数加整十数”
你能用刚才的方法尝试解决第二个问题“爸爸和妈妈一共种了多少棵树”吗?
生借助老师的小棒和计数器展示你的算法!
回顾两道算式的计算过程。(播放微课)
四、沟通联系,明确算法。
1.观察这两道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预设:都是加法算式,都有一个相同的加数26,不同的是一个加3,一个加30。
26是两位数,3是一位数,30是整十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
2,。仔细观察这两道算式的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或者在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
总结:(计算时要注意计算的单位,个位上的数要加在个位上,十位上的数要加在十位上,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
3.练习巩固
刚才我们一起研究了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都学会了吗?下面老师来考考你。
试一试
42+3= 5+33= 54+2= 60+27= 31+30= 22+70=
指名回答,说出计算过程,进一步巩固算法。
4.课堂检测
(1)找朋友:先用线把好朋友连起来,再计算!
34+5= 30+28= 53+40= 6+21=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教师巡视,提醒同学们注意写字姿势:头正、身直、脚放平;一寸、一尺、一拳头!还要注意把数字写标准,写漂亮!)
唱歌放松一下
解决问题
亮亮一家上午浇了35棵树,下午浇了40棵树,他们今天一共浇了多少棵树?
(4)总结收获
预设:
生1:我学会了在计算时要先找好朋友再计算才不会出错!
生2:我知道了我们应该保护环境,人人争做环保小卫士……
生3:我学会了两位数加一位数时,个位上的数加在个位上,十位上的数加在十位上。
生4:我学的很开心,因为我不仅听到了美妙的歌曲,还学到了很多知识。
同学们都收获满满,老师也为同学们感到高兴。这节课就学到这里,下课!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