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自然选择的证明》课件(29张PPT)—2020-2021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四单元

文档属性

名称 13.1《自然选择的证明》课件(29张PPT)—2020-2021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四单元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6-22 15:53: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自然选择的证明
达尔文
学习目标
1.了解达尔文及《物种起源》。
2.解读文本,掌握其主要內容。
3.感受文中所体现的理性、严谨的科学精神。
4.提升阅读科学论著的思维能力。
走进作者
达尔文(1809-1882),出生于英国西部施鲁斯伯里一个世代为医的家庭。16岁时,他被送到爱丁堡大学学习医学。但达尔文从小就爱打猎,采集矿物和植物标本。父亲认为他游手好闲,1828年,他被父亲送到剑桥大学学习神学,希望他成为一个“尊贵的牧师”。
走进作者
1831年,达尔文从剑桥大学毕业。同年12月,英国政府组织了“贝格尔”号军舰环球考察,达尔文以“博物学家”身份自费搭船开始考察活动。这艘军舰穿越大西洋、太平洋,经过澳大利亚,越过印度洋,绕过好望角,于1836年10月回到英国。1842年,他第一次写出《物种起源》的简要提纲。1859年11月,达尔文经过20多年研究,终于写成《物种起源》。1882年4月19日,达尔文因病去世,他的遗体被安葬在牛顿墓旁。
背景简介
1831年,亨斯楼推荐达尔文参加“贝格尔”号的环球旅行。这次环球旅行可以说彻底改变了达尔文的一生,使他在生物学研究上更进了一步。达尔文跟随“贝格尔”号穿过了大西洋和太平洋,到达了南美洲、澳洲和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一路上,达尔文沿途考察各地的地质、动植物的特性,采集了无数的标本,并将自己的发现做了详细的观察笔记。经过5年的时间,达尔文游遍了世界大部分地区,终于回到了英国。
背景简介
在环球航行的过程中,每个地区都存在着既相似又不一样的物种,或者是南美洲和大洋洲的小岛环境相似,但是物种却不相同。这些发现让达尔文更加坚定了研究生物特性的决心。
1842年,达尔文完成了《物种起源》的简要提纲,经过了十几年的刻苦研究,终于在1859年出版了《物种起源》。
题目解说
《物种起源》一书提出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遗传变异”等影响巨大的观点,并用大量资料证明了形形色色的生物都不是上帝创造的,而是在遗传、变异、生存斗争中和自然选择中,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不断发展变化的。这种变化是自然界内部矛盾斗争的结果。
《自然选择的证明》节选自《物种起源》第15章《综述和结论》,作者用以自然选择为核心的进化论对生物界在地史演变、地理变迁、胚胎发育中的各种现象进行令人信服的解释,使这理论获得进一步支撑。
层次结构
全文可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1-2段)提出反对自然选择学说者的种种观点,概括说明自然选择在生物进化中的存在。
第二部分(3-14段)从不同的方面列举自然选择这一学说的具体和论点,证明了自然选择这一学说的正确性,同时批驳了神创论的谬论。
第三段中“这两点”指哪两点?
文本探究
①大属内物种之间的相互差别要比小属内的物种小。
②大属内亲缘关系密切的物种按亲缘关系围绕其他物种聚集成许多小的群体。
第六段中“这一理论”指什么?
文本探究
指生物遗传的稳定性与变异的缓慢性(或“自然界是吝于重大革新但奢于微小变异的”)。
结合下文内容,理解“生物在整个地质地理、时空分布上呈现着明显的平行现象”的具体含义。
文本探究
同一块大陆上,在炎热和寒冷、高山和低地、沙漠与沼泽等极为不同的条件下,每一大纲中的大多数生物有明显联系;在最遥远的山区,在南北温带中会有少数植物是相同的,其他许多植物也很相似;虽然有整个热带海洋的间隔,南北温带海洋生物中仍有些也极为相似。
本文主要运用了哪几种论证方法?结合课文内容简要说明。
文本探究
①事实论证。这是选文运用最多的一种论证方式。作者一开始就列举地质学研究的成果和博物学家承认有自然变种的存在这一事实,为自己的观点服务;更多的是列举自己在科学考察中发现的现象和事例,如一种像啄木鸟形态的鸟却在地面上捕食昆虫,同一大陆上的近缘类型可以长期共存在一起,生物在整个地质地理、时空分布上呈现着明显的平行现象,等等,证明自然选择在物种进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文本探究
②道理论证。第二段,作者论证自然选择在事理上具有合理性,以反问、质疑的语气逐步展开,推论严谨,无可辩驳,是道理论证最好的证明。第五段,作者阐述道理,引用格言,得出“自然界是吝于重大革新但奢于微小变异的”这一自然进化的普遍性规律。
③对比论证。作者多处将自然选择、进化论能解释物种演化等自然现象与特创论不能解释进行对比,批驳了特创论的观点,使自己的观点得到巩固。
文本探究
④因果论证。选文部分的因果论证,主要体现在文中运用大量表示因果关系的句式,如第三段“因为在物种形成很活跃的地方……”“因为它们之间的相互差别……”,第四段“由于……所以自然选择的结果…”,第八段“既然……所以某地区的物种……”,等等。
《物种起源》在当时有怎样的意义?
文本探究
(1)《物种起源》中人类和动物的祖先是一样的,这一理念对西方社会和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也是现代生物学和进化论的基础。
(2)《物种起源》第一次把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以全新的生物进化思想,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的理论。
(3)《物种起源》是达尔文进化论的代表作,标志着进化论的正式确立,是一本划时代的科学巨著,是科学对宗教的胜利。
阅读《物种起源》一书,结合《自然选择的证明》说说它们给了我们哪些重要启示。
文本探究
《自然选择的证明》列举了大量事实,那些基于事实的逻辑论证,基于事实的严谨推理的过程,那些正与反的多角度的巧妙的思辨,那些朴素而谦虚却字字千斤的文字,如同一把把利刃,直指神创论“物种不变”的靶心,为我们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文本探究
达尔文由五年环球旅行所得到的大量事实所产生的“生物为什么既相似又相异”的疑问,到对“物种不变”的神创论的怀疑;由可见的人工选择形成新物种的具体事例,到推理漫长的不可见的自然选择形成新物种的过程;由某些看似盲目穿梭的蜂蝶,或许会有对繁杂的奇花异草中某一种的最爱,到阐明少为人知的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极其微妙的力量均衡与和谐,到说明微小变异可能改变微妙的生存平衡、细节决定成败、微小变异的遗传积累对物种形成的作用;等等。达尔文的探索精神、实践精神、科学精神都值得我们学习。
课外阅读《物种起源》,说说达尔文在你心中是怎样的一个人。
文本探究
(1)他是一个发现者。他从寻常的事物中发现了不寻常的事物。他以家养条件下生物有不同的品种变化这一平常的事情为出发点,进行家鸽养殖试验,最终确定了“所有不同品种家鸽都源自野生岩鸽”这一事实,而不是神创论者所鼓吹的不同家鸽品种“是由上帝独立创造且稳定不变的”。五年航行时间中,他通过仔细考察而发现不同地域不同时代生物间的差别,因此诞生了著名的“自然选择”理论,提出了划时代的生物进化思想。
课外阅读《物种起源》,说说达尔文在你心中是怎样的一个人。
文本探究
(2)他是一位敢于坚持的探索者。在当时的科学界,神创论依然占有统治地位,他坚持反对神创论的思想,并在此后的几十年里毫不动摇。
(3)他是一个孜孜不倦的勤奋者。在他几十年的研究生涯中,他广泛收集各方面的材料,大量阅读了前人们的著作,涉猎范围极广,他从中提炼出很多有用的信息,不断总结和酝酿,孜孜不倦地进行着自己的研究工作。
中心思想
选文首先提出论点,并初步论证了自然选择客观上存在可能性,事理上具有合理性,然后从物种最初的存在形式大量变种的存在、物种的演化与改良、生物的遗传性与变异性、生物的地理分布等方面,列举了大量科学考察所得到的事实,充分证明了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这一观点,有力地驳斥了物种特创论的观点。
艺术特色
①知识的科学性。
②综述的完备性。
③态度的严谨性。
④结论的明确性。
艺术特色
①知识的科学性。
作者在文中援引了大量科学考察所得到的事实以及一些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使自己的论证建立在科学的事实基础之上,结论无可辩驳。
②综述的完备性。
选文部分从生物物种的最初形态,到生物的习性、本能、遗传与变异,以及物种的灭绝与地理分布,做了全面的论证。
艺术特色
③态度的严谨性。
作者在论证过程中,并没有摆出生物学权威的姿态,对不了解的内容坦然承认。比如在谈到自然选择让“自然界处处充满着美”时,对“某些颜色、声音和形态何以能给人及动物以愉悦”“最简单的美感,最初是如何获得的”等问题就没有给出答案,而是坦然地说“这是很难搞清楚的”。
④结论的明确性。
摆事实,讲道理,兼以与特创论的屡次对比,使结论鲜明而稳固。
小试牛刀
1.下列各句中,加粗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先锋超薄等离子显示器设在室内、挂在商场或放在大堂,一定让您的居室蓬荜生辉。
B.这个东西已是不名一钱,他却把它当作稀世珍宝。
C.美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危言危行,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D.迄今为止,剑桥这所名牌大学已经培养出 80 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仅仅一个卡文迪什实验室就有20多人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这是其他任何大学都不能望其项背的。
D
解析:望其项背:意思是指望见他的颈项和后背,比喻赶得上。
小试牛刀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太阳太崇高尊严了,它只能垂顾保育隶属于大自然的万物,无暇及于人为的事物,于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什么?因为日光能深入,月光灯光只照在事物的浮面,不但不暴露它们的弱点,反而替它们加了一层光彩,蒙了一层轻纱,日光给人清晰的理解,可是它把想象围住了。
①在日光中只觉得陈旧破敝??
②在灯光下显得娇艳欲滴的美人
③在日光中每见得脂粉狼藉??
④在月光下显得神秘艳异的装饰
⑤在日光中只觉得荒谬可笑??
⑥在朦胧中显得古色古香的点缀
A.②⑤④③⑥① B.④⑤⑥③②①
C.⑥①④⑤②③ D.⑥⑤④③②①
C
解析:词语之间的对比关系,古香古色和陈旧破敝对应,娇艳欲滴和脂粉狼藉对应,神秘艳艺和荒谬可笑对应。
小试牛刀
3.下面是某高校学生邀请该校知名教授参加学生活动的邀请函初稿片段,其中有四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修改。
本周五我院学生会将举办一场读书分享会。您以深厚的学术功底和潜心治学的态度在贵校获得了极高的名誉,现就教文学院院长一职。我们特邀您担任本次活动的客座教授,衷心希望您能拨冗参加亲临指导,我们将鼎力给您提供便利。
小试牛刀
答案:【示例】①将“贵校”改为“我校”;②将“名誉”改为“声誉”;③将“就教”改为“担任”;④将“鼎力”改为“竭力”。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第①处,“贵校”是对别人学校的敬称,此处称自己的学校,可用“我校”。第②处,“名誉”指名声,即在社会上流传的评价;“声誉”指声望名誉。结合语境分析,用“声誉”更能体现出该教授在学生中的声望很高。第③处,“就教”指请教,求教,依据语境应将“就教”改为“担任”。第④处,“鼎力”是敬辞,指大力(用于请托或表示感谢时),此处应改为“竭力”。
小试牛刀
4.阅读下面的材料,提取四个关键词。
水星为什么比月球更黑?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科学家,尤其是水星上缺铁,而铁正是让月球呈现黑色的原因。现在,科学家认为他们知道了背后的原因:水星这颗距离太阳最近的行星表面富含碳,并以石墨方式存在,又称“铅笔芯”。科学家利用美国宇航局(NASA)的信使号水星探测器发现了水星上碳存在的证据,相关比例比地球、月球和火星上发现的碳的比例更高。科学家推测,那些石墨来源于水星距今45亿年前的最初地壳,当时这颗行星正在从一个熔浆岩的球体逐渐固化。当时岩浆海洋中大多数结晶矿物质逐渐下沉,而石墨却漂浮到了最上层。
小试牛刀
答案:【示例】水星;黑;碳(或“石墨”);漂浮
解析: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本题所给文段可划分为四个层次,每层的大意如下:水星为什么黑;水星黑的原因是表面富含碳;水星上碳存在的证据被发现;碳存在于表面的原因推测。据此可得出文段大意:水星表面呈现黑色的原因是其表面富含碳,而水星表面富含碳的原因是石墨在球体固化过程中漂浮到了最上层。据此提取关键词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