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一摆 想一想》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运用数位、计数单位、进率、记数的概念,掌握用1—9个点子有序摆出两位数的方法,并能根据结果发现规律。
(2)通过横向、纵向、斜向多角度观察每一组数的特点,提高观察、归纳、概括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
经历摆一摆,写一写,想一想,说一说的活动过程,掌握有序操作、观察的思考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挑战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感受数学的规律美。
二、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掌握用1—9个点子有序摆出两位数的方法,并能根据结果发现规律。
教学难点:多角度观察每一组数的特点并概括规律。
本节课在用1~6个●在数位表的十位和个位摆数的过程中,使用“白板”作为媒体手段。“白板”把电脑、实投、黑板等功能集于一身,与flash课件结合使用,学生能在“白板”上随意移动●摆数,清晰明了,当出现错误时,可随时修改纠正,快捷方便。由于不同于用磁力贴在磁力黑板上操作,“白板”上显示的●不能拿下来,只能在屏幕上移动,更加凸显了本节课的重点,有序摆的重要性和优越性,可以不重复、不遗漏,而且是最简便的一种摆法。在每次操作之后,软件中的“复位”按钮可以很快地把●整理好,放在数位表的下方,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探索用1~6个●摆出的数之间、与点子数之间的规律时,把摆出的结果显示在“白板”上,在引导、启发学生进行讨论的过程中,把横行、竖行、斜行的数之间蕴含的规律特征,用不同的颜色区分开作为提示,分散了本节课的难点,帮助学生自主地发现规律、找出规律,享受学习的乐趣,体验成功的愉悦,感受数学的规律美。
三、教学流程图
四、教学设计
本节课是在学习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后的一节实践活动课,通过这个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数位及位值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100以内数的特点及排列规律。
活动通过让学生把某一数量的圆片分别摆在数位表的十位和个位上,得到不同的数,巩固对100以内数的认识,还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每一组数的特点,探索规律,培养学生初步的归纳能力。整个活动不仅能够使学生在操作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能力,还能通过找规律发展学生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首先设计用1个●在数位表的个位和十位摆数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复习数位和位值的概念,在回忆旧知识的过程中迁移到新知识的学习中来。
教学用2个●摆时,要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由全班一起思考、合作摆出所有的数,学生开始的操作可能是无序的,在教师的问题引导下,“我们有什么方法才能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摆出这些数呢?” 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求知欲,在教师操作演示中,感悟有序摆的方法。用3个●摆时,注意关注较差生的学习状况,让一个摆错或摆不全的学生操作演示,在摆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目的是让学生巩固有序摆的方法,感受有序摆的意义。用4~6个●摆数,由学生独立完成,操作后通过交流汇报,互相评价摆的结果,使学生加深有序摆的方法,体验成功的喜悦。在每次摆数前,教师都提出“可以摆几个数,是什么数?”的问题,为操作后学生观察、发现规律做铺垫。
在用2~6个●摆完数后,让学生观察摆出的数之间,数与点子数之间存在哪些规律,在观察的过程中,也要注重培养学生有序观察和思考的方法,引导学生横着、竖着、斜着去看,发现其中蕴含的规律。并应用规律直接写出用7~9个●摆出的数,判断摆数中出现的问题,体验发现规律的价值。
五、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摆一摆 想一想
教 学 流 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媒 体
一、问题情境 3’ 1、准备
2、迁移
二、建立模型 20’
(一)掌握方法
1、找方法
2、用方法
(二)发现规律
1、观察规律
2、概括规律
三、应用拓展 17’
应用规律
2、拓展思考
这是数位表:
①老师拿1个●可以放在哪儿?表示几?
②为什么同1个●在不同的数位上表示的数不同呢?
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用点子摆一摆,想一想。
在摆的过程中看谁最先发现有序摆的方法,同时边摆边想摆出的数与点子数之间有什么规律。
引导:
我们先来看看用2个●可以在个位和十位上摆出什么数?谁来试着摆一摆?
为了一会儿观察方便,我们把摆出的数也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应该怎么写呢?
分析比较:
我们刚才用2个●摆出了3个数,可是没有顺序,后来我们又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把它们记录下来,但是太麻烦了,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直接把这些数按顺序摆出来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演示:
按顺序用2个●摆数。
提问:
老师刚才是怎么摆的?
你能自己按顺序再摆一遍吗?
引导:
我们刚用1个●摆出了2个数,又用2个●摆出了3个数,我们再试试用3个●可以摆出几个数?是什么数?
你发现摆出的数有什么规律?悄悄和同伴说一说。
如果我们接着摆是不是还有你发现的规律呢?你可以从4、5、6个●中,任选一个你喜欢的点子数,摆一摆,记录下来,看谁做得快?
对摆的过程和记录的结果有什么评价或建议?
引导:
我们用2个、3个……6个●摆出了这些不同的数,学会了有序摆的方法,接下来我们观察这些数之间,数与点子数之间隐含着哪些规律?
观察的时候也要有序,我们可以横着看、竖着看、斜着看。
小结:
横:
1)摆出的数比点子数多1;
2)个位与十位上数字的和与点子数相同(点子数是几,个位、十位上的数字和就是几)。
竖:
相邻两个数都相差1;
第一列数与点子数相同。
斜:
最后一个数都是几十(用几摆就是几十);
相邻两个数都相差10。
引导1:
发现规律有什么用呢?
看谁能不用点子摆,而用刚才发现的规律,直接写出用7、8、9个●摆出的数。
如果直接写不出来,也可以先摆后写。
如果已经写出来了,可以再选别的数继续写,也可以用摆的方式进行验证。
说说你是怎样写的?为什么这么写?
小结:
运用规律就可以免去操作用的时间和学具,又快又准的找到答案。
引导2:
发现规律还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什么问题呢?看谁能够运用规律快速发现这些同学错在哪儿了?
用6个●能够摆出的所有数是:
1)6、15、24、33、42、51、
2)6、15、24、42、51、60
3)6、15、24、33、43、51、60
小结:
运用规律还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发现问题。
1、如果继续用●在十位和个位上摆数,还会具有这样的规律吗?
2、摆一个两位数,最多要用多少个●?是不是●越多,摆出的数就越多呢?
回答问题
操作演示
回忆并归纳:
第一步:先将2个●放在个位上;
第二步:从个位移动1个●到十位;
第三步:继续移动1个●到十位,直到移完为止。
尝试操作:
按顺序摆一遍,边摆边说边记。
实践操作
汇报交流
发现规律
互相交流
独立操作
按4—6的顺序交流答案。
互相评价
讨论交流
任选其一完成
汇报交流
判断、讨论,解决问题
白板显示
板书:1、10
出示课题
板书:方法 规律
记录答案
板书
记录答案
记录答案
板书
显示提示信息
记录答案
白板显示
板书设计: 摆一摆 想一想
横
方 法 规 律 竖
斜
六、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几乎都掌握了用●在数位表的十位和个位上有序摆数的方法,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达到了活动的目的。
在课上,我努力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全过程,让学生学的轻松,学的愉快,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发觉自己的聪明才智,提高数学素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摆一摆,想一想”就是先摆后想,边摆边想,在摆的过程中想,在想的过程中发现规律。学生在摆和想的过程中,巩固了对100以内数的认识,加深了对数位、位值等概念的理解,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索意识,形象思维,归纳能力、抽象思维都不同程度的得到培养和提高。在这个活动中,我注意尽量多给学生留一些活动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去观察、思考,去发现规律、归纳整理。努力做到:凡是学生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决不代替;动手让学生做,动口让学生说。学生通过操作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等方式去获取知识,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达到培养学生多种能力的目的。
我本着“以活动为中心”的教学思想,由浅入深地设计了“掌握方法”“发现规律”“应用规律”三个主要教学环节,每一个环节都突出了学生的自主探究性。探索摆数方法时,让学生经历了尝试操作、实践操作和独立操作的过程,很快掌握了有序摆数的方法;探索规律时,学生在摆的基础上已对数之间的规律有些体验和感悟,再通过媒体的有效运用,学生基本能较完整地归纳整理出规律;发现规律后,我不失时机地提出问题:“不摆圆片,能直接写出用这些圆片摆出的数吗?”面对挑战,已掌握规律的学生兴趣高涨,思维也异常活跃,并应用规律顺利地解决了问题。让每一位学生在探究、发现中获得了学习成功的体验,激发了学习的兴趣。。
新课程提出:“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其意是学生个体间存在着差异,一节有效的数学课应让所有的学生比原有水平都有所提高。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通过不同的活动使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如选择7~9个圆片根据规律写数时,我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水平,选择完成1个,2个或3个,可以写完用摆的方法验证,也可以边摆边写。正是因为这样处处照顾到不同水平的学生,才能让所有的学生享受到学习成功的喜悦。
在教学中,我充分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好数学,为他们提供宽松和谐的活动氛围,让他们在活动中探究,在活动中拓展,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