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同步测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同步测试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1.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6-22 16:30: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一、选择题
1.“冷战”对战后国际产生深远影响。下列史实发生在“冷战”背景下的是(  )
A.联合国的成立
B.柏林墙的修建
C.欧盟正式成立
D.美国9.11事件
2.杜鲁门总统在其回忆录中指出,没有德国,“欧洲的防御不过是大西洋岸边的一场后卫战”,有了德国,欧洲“就能有一个纵深的防御”。因此,在美国的支持下,联邦德国作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加入北约。美国此举(

A.加强了对德国的政治控制
B.促进西欧一体化的进程
C.有利于遏制共产主义扩张
D.标志两极对峙格局形成
3.20世纪美国“最出色”的外交家乔治·凯南在1946年说:“我们面对着一个政治力量,它狂热地坚信和美国之间不可能有永久性的妥协办法。”次年,他告诫美国应该奉行一个长期的对苏政策,并要保持“坚定与耐心”。这些言论实际上(  )
A.批评了冷战政策
B.夸大了美苏之间的分歧
C.力图缓和与苏联之间的关系
D.力主对苏联采取遏制政策
4.“这场战争是美国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战争,尽管军事上美国并未失败,但它表明美国策略上的重大失误。……加剧了美国国内的种族问题和民权问题,使国家处于极度的分裂状态”。据此可知,这场战争是指(  )
A.越南战争
B.冷战
C.朝鲜战争
D.南北战争
5.1942年,为了阻止德国获得伊朗的石油,苏联军队驻在伊朗北部。1946年初,美英将苏联继续占领伊朗北部一事提交到联合国安理会,苏联被迫撤军,与此同时,美国第六舰队部署在东地中海。美国的行动表明(  )
A.欧洲复兴计划开始实施
B.其战略重点是中东地区
C.美苏同盟关系已经结束
D.对苏联的冷战已经开始
6.1946年3月,苏联领导人斯大林在一次谈话中严历谴责当时某西方国家领导人,认为这位领导人的行为非常像希特勒。“是要在盟国中间散播纠纷的种子”。斯大林这次谈话针对的是(  )
A.戴高乐组织“自由法国运动”
B.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
C.杜鲁门提出遏制共产主义的咨文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7.1961年,苏联重新提出西柏林撤军要求,双方剑拔弩张,大有一触即发之势。事件最终以苏联在东柏林筑起柏林墙结束。这体现了(  )
A.柏林从此被分裂为东西两部分
B.美苏冷战期间对抗与妥协并存
C.美苏冷战对峙期间的紧张状况
D.美国对西欧控制能力开始下降
8.“1962年,在纽约,一群青年人狂喊:‘与其让俄国人的原子弹来轰击,不如自己毁灭算了!’在莫斯科,几名女大学生躲在宿舍里相拥而泣,等待末日的到来。在古巴哈瓦那,天空中的每一个黑影、声响都令市民心惊肉跳。”上述情景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朝鲜战争
B.柏林墙事件
C.越南战争
D.古巴导弹危机
9.1947年,杜鲁门提出干涉别国内政的全球扩张政策;1969年,尼克松提出美国收缩战线、用亚洲人打亚洲人的“新亚洲政策”;1981年,里根提出一套“以实力求和平”的新遏制政策。这些政策的调整(  )
A.见证了两极格局的演变
B.延缓了冷战局面的结束
C.加剧了美苏之间的冲突
D.反映了美国实力的变化
10.1950年,法国提出欧洲应该超越国家的藩篱联合起来。这一建议得到联邦德国等国家的支持,但英国等一些国家反对成立超国家的机构,只有法、德、意等六国实现了联合。六国率先实现联合的直接原因是这些国家(  )
A.屡遭战争重创
B.社会制度相同
C.发展水平相近
D.历史上关系紧密
11.1990年美国记者迈克尔·梅尔“站在那片变革的土地上目睹了卷在历史洪流中的细微变化,将……这一重大改变中人的命运、国家命运的改变以及对美国影响更为长远的改变收录于《改变世界的一年》。”据此判断,这里的“改变”指(

A.德国走向分裂
B.东欧社会剧变
C.苏联国家解体
D.两极格局终结
12.1960年赫鲁晓夫应邀访法。戴高乐在会谈时提出“缓和、谅解、合作”和表示同苏联共同建设一个“从大西洋到乌拉尔”的“大欧洲”的设想。戴高乐还密切了同东欧国家的关系,并不顾美国的意见同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这反映了(  )
A.资本主义阵营走向瓦解
B.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发展
C.法国的实力能与美国抗衡
D.法国力图摆脱美国的控制
13.1990—1992年间,世界各地许多出版商感觉跟不上形势。他们发现有20多万个地名索引不得不去掉重排,有数百万张地图都已过时,而地图出版也不得不由五年一版改为一年一版。
出现这一现象,主要是因为(  )
A.世界格局发生剧烈变动
B.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C.经济全球化发展迅速
D.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
14.2019年,美国国务院正式宣布,美国于8月2日起暂停履行《中导条约》义务,启动退约程序,引起舆论哗然。当年《中导条约》的签订说明(  )
A.国际军控体系走向崩溃
B.国际裁军取得重大进展
C.苏联推行战略收缩政策
D.苏美两国就此放弃对抗
15.1992年,非洲、拉丁美洲、伊斯兰国家、印度等国家在全球经济总值中的份额约为9%,较1980年增加6.8个百分点,较1970年增加10.3个百分点,较1950年增加13.4个百分点。这可以用来说明(  )
A.多极格局得到长足发展
B.经济区域集团化显现
C.全球经济重心已经转移
D.第三世界影响力增强
二、非选择题
16.自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迄今,半个多世纪以来世界政治舞台风云变幻,兴衰起落,发生了非常重大而深刻的变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冷战格局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确立的一种以“二元两极”为特征的世界体系。所谓“二元”,是指这一阶段的世界发生了横向的结构性分裂……它是人类社会在应对现代性矛盾和危机过程中依据不同的政治理念而追求不同的发展目标所导致的制度性裂变……所谓“两极”,是指因制度性裂变而形成的两大国家集团各有一个支配性的力量中心,而且两者都具有世界性的影响力,从而构成了国际体系层面“两个世界”的对峙。
——摘自余伟民《冷战是这样开始的》
材料二 20世纪60—70年代逐渐形成了三个世界并存的世界格局。它是在国际形势大分化、大动荡、大改组的基础上产生的。首先体现在第三世界的兴起……它们开始作为一支重要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新兴民族国家日益成为国际政治舞台上的重要发展力量。其次体现在帝国主义阵营的分化。
——摘编自赵立冲《20世纪世界政治格局演变探析》
材料三 关于筹备新的联盟条约的谈判已经进入死胡同,各共和国退出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客观进程和成立独立国家联盟已经成为现实。
——《白俄罗斯、俄罗斯联邦、乌克兰共和国首脑声明》
(1)根据材料一,概括冷战形成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个世界”的对峙格局最终形成的标志。
(2)根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60—70年代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的主要内涵,并根据所学知识,列举“第三世界的兴起”和“帝国主义阵营的分化”的具体表现。
(3)简述材料三反映的事件对当时世界政治格局的影响。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影响世界政治格局的主要因素。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战后重要历史人物档案
人物1
人物2
人物3
威尔逊,参加巴黎和会,要求建立战后世纪秩序,加强了美国在世界的影响力。
?
材料二
二战后的国际组织
(1)仿照人物1,写出人物2或人物3的档案。
(2)材料二所示代表了哪两个国际组织?对国际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参考答案
1——15:BCDAC
BBDDA
BDABD
16.(1)原因:社会制度的对抗和美苏国家利益的冲突。标志:北约和华约的建立。
(2)变化:两极格局受到冲击,多极化趋势出现。
表现:第三世界的兴起与发展(或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中国的和平崛起、欧共体的建立、日本的崛起,美、日、西欧三足鼎立局面出现。
(3)影响: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瓦解。
因素:大国综合国力对比的变化。
17.(1)人物2:列宁,领导十月革命,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人物3:甘地,领导了印度民族独立运动,倡导“非暴力不合作”。
(2)图1:不结盟运动;冲击了两极对峙格局;
图2:世界贸易组织;推动了世界经济全球化。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