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总统相让留遗恨
风雨欲来忧天下
一声枪响喜迎新
青史幽幽空叹息
第9课
孙中山,名文,号逸仙,广东香山(今中山)人,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先行者,被尊称为“中华民国国父”。
谈谈你所知道的孙中山
1866--1925
○材料一:19世纪末国人漫画时局图
○材料二:“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慈禧太后于1900年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处于怎样的社会状况?
风雨欲来忧天下(背景)
背景
外伤:列强瓜分中国,中国民族危机严重;
内痛:清政府腐败无能,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前人教训:改良主义(戊戌变法)在中国行不通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
革命
名称
时间
地点
主要
创建人
目标或纲领
性质
兴
中
会
中国
同盟会
孙中山
孙中山
(美)
檀香山
(日)
东京
1894
年
1905
年
目标:推翻清朝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纲领: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建立民国
平均地权
中国
第一个
资产阶级
革命团体
第一个
统一的
资产阶级
革命政党
三民主义
A、组织准备:
革命的准备(组织、思想)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
民族主义
民权主义
民生主义
推翻清政府统治
推翻君主专制;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解决土地问题
什么是三民主义?
B、思想准备:
重点
核心
问: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革命运动的目标应该是什么?
鞑虏:满族统治者
1907.7
浙皖起义
1905.12
萍浏醴起义
1907.12
镇南关起义
1911.4
黄花岗起义
黄兴、林觉民
★第一篇
爆发前的中国:风云变幻
一声枪响喜迎新(过程)
武昌起义
小姗参观“辛亥革命纪念馆”之旅:
展厅一:
时间?
经过?
结果?
影响?
武昌起义
(1)时间:
(2)经过:
(3)结果:
(4)影响:
1911年10月10日
成功
武昌起义胜利后,全国十几个省区相继
宣布独立
武昌新军的革命党人打响了起义的第一枪
→占领楚望台军械库→进攻湖广总督衙门
→占领武昌城
→占领武汉三镇(武昌、汉口、汉阳)
展厅一:
★第一篇
爆发前的中国:风云变幻
中华民国
小姗“辛亥革命纪念馆”之旅:
展厅二:
时间?
地点?
临时大总统?
改用公历?
性质?
1.
时间:
2.
地点:
3.
临时大总统:
4.
改用公历:
5.
性质
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
民国元年与公元的换算:
民国a年=公元b年-1911
1912年1月1日
南京
孙中山
1912年为民国元年
中华民国
展厅二:
中华民国成立后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
清政府
袁世凯
帝国主义列强
任命
支持
革命党人
进攻武汉
政治讹诈
妥协
军事威胁
外交孤立
经济封锁
袁世凯垂钓于洹水之上,貌似“隐居”,确仍遥控着北洋军
清宣统帝
爱新觉罗·溥仪
袁世凯在北京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总统相让留遗恨(结果)
小组讨论
有人认为辛亥革命是成功,也有人认为是失败的。你同意哪种说法吗?为什么?
衡量一场革命的成败,关键是看革命的预定目标和根本目的是否在大多数程度上达到了!
预定目的——推翻满清政权,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根本目的——推翻帝国主义压迫,铲除封建制度。
辛亥革命
重点
1.胜利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袁世凯是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的代表)
2.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不足:
成功:
(意义)
?
?
1、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
结束了
封建帝制,建立中华民国;
2、使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如何评价辛亥革命?
重点
青史幽幽空叹息
(最主要的功绩)
封建制度≠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封建帝制)
成功组
○材料:“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为中国革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使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政治】
——
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大的报告
○材料:“1912—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企业达470多家,投资近1亿元,加上原有扩建新增资本达1.3亿元以上,相当于革命前50年的投资总额,中国工厂使用的蒸汽动力,约增加1倍。”【经济】
——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
成功组
○材料:“1915年,袁世凯公开复辟帝制,遭到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83天后被迫取消帝制。1917年,军阀张勋拥戴清朝废帝溥仪登基,在全国人民的怒斥声中,12天后复辟丑剧草草收场。”【思想】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一专题三
成功组
○材料:“辛亥革命后,民众都把辫子看成是甘心作清朝奴隶的标志,纷纷自行剪去;当时流行的服饰:中山装、西装、领带、皮鞋、礼帽……”【社会风俗】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二专题四
○材料:“故知革命之目的,非仅仅在于颠覆满洲而已,乃在于满洲颠覆以后,得从于改造中国……使半殖民的中国,变而为独立的中国,以屹然于世界。”【未达根本目标】
——孙中山《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失败组
失败组
○材料:“阿Q心里想到:以为革命便是造反,造反便是与他为难,所以一向是‘深恶而痛绝之’。”【缺乏群众基础】
——鲁迅《阿Q正传》
一、辛亥革命背景
革命准备
1.组织准备
兴中会(时间、地点、人物、目标、性质)
同盟会(时间、地点、人物、纲领、性质)
(武昌起义:时间、地点、过程、结果、影响)
(中华民国:时间、地点、临时大总统、民国元年)
2.思想准备
二、过程
三、结果(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的果实)
四、如何评价辛亥革命?
三民主义
总统相让留遗恨
风雨欲来忧天下
一声枪响喜迎新
青史幽幽空叹息
中山装就是在广泛吸收欧美服饰优点的基础上形成的。
1913
年,“奉帮裁缝”运用西式裁剪法做出了第一套中山装——
这种服装样式与长袍马褂不同,它穿起来既美观、舒适、大方、庄重又不复杂。有四个口袋,象征国之四维,也就是礼、义、廉、耻;有五个纽扣,象征中华民国五权分立的政治制度,即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考试权和监察权;袖口上分别有三个纽扣,以代表民族、民权、民生这三民主义。
中山装
1、武汉市的“首义路”“首义广场”“首义公园”等地名会让我们联想到(
)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秋收起义
2、孙中山是伟大的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一生中最突出的历史功绩是领导了(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B
C
3、下列关于辛亥革命的表述错误的是(
)
A.它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B.它的首义之地在湖北武昌
C.它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D.它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