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7张PPT)
第二部分课例分析
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本课内容是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 危机》中的重点课。课本内容包括两部分:1、明清经济的发展2、“闭关锁国”的政策。其中“闭关锁国”政策是重点。如何正确理解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以及“闭关锁国”政策是中国渐渐落后于世界而被西方列强欺侮一百多年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学生理解现实,学习新知识的基础,所以应重点掌握。在列举经济发展成就的时候没有忽略“闭关锁国”给中国社会带来的隐忧。这种设计,意在与课标主题中“社会的危机”相呼应也为学生学习中国近代史,理解近代中国为何被动挨打作好铺垫。
⑴知识目标
掌握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状况即:农业生产发展的表现、特点及其作用;手工业进步的表现;商业繁荣的表现、特征;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了解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过程和结果
⑵能力目标
通过对明清时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分析,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相关知识点的能力
通过探索明清时期农业和手工业发展、商品经济活跃与资本主义萌芽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从经济角度(生产力)入手分析新的社会现象(生产关系)的能力。
通过对明清经济发展的分析和对“闭关锁国”政策后果的讨论,培养学生的对比分析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针对初一学生理性思维弱,感性思维强的特点,同时,依据新课程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一指导思想的要求,我对本课教学目标的三 个维度作如下设定:
⑴制作本课的多媒体课件,增加课堂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
⑵通过设疑讨论、辩论会、表演小品等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⑶通过查阅资料、准备小品等活动,培养学生运用辩证的方法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
通过对明清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和“闭关锁国”政策后果的分析讨论,
提高学生以史为鉴,拥护今天改革开放政策、珍惜改革开放成果的自觉性。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重点:“闭关锁国”政策
难点:资本主义萌芽
教学重点和难点
通过小学、初一上学期历史知识的学习及影视、课外书等的熏染,初一学生有一些历史知识的积累,学习历史的兴趣和主动性都很高,参与课堂教学过程的愿望也很强。但是本节课的内容涉及的是抽象的经济现象,是学生知识点和兴趣的“盲区”,因此教师必须在教法上多探讨
课前导学
复习提问法:既巩固以前所学的相关内容,又可导入新课,还可以满足初一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良好愿望,加强师生互动
重点讲解法:经济领域的相关知识学生较陌生,教师需对重点知识进行讲解材料辅助法:将书中的相关史料和图片用多媒体、投影等形式预先处理,让学生表演施复夫妇经营史一段。这可以激活学生思维,提高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从而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本内容。
教学策略和方法
下发预案
学生分组
注意事项
拓展延伸留有余味
课前部分
课上部分
教学流程
知识回顾
导入新课
活动与探究
思考与探究
动脑筋
知识梳理
布置作业
具体步骤:
提前一周 根据本课内容合理安排拓展,精心布置学生探究任务
①收集你知道的农作物的标本。
②哪些是我国劳动人民培育成功的?哪些是从国外传入的?
③准备小品短剧“施复夫妇发家致富的故事”.
以学生的兴趣,经验和个性特长为依据,
在自愿基础上选择同一探究题目的学生组成一组,合作研究。每组设组长,由组长分工,并组织本组活动,配合教师完成特定任务。
教师在活动预案下发的同时引导学生预习基础知识,调节学生情绪,适当拓展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的兴趣。同时要求学生注意学科间知识的渗透和整合,为接下来的课堂教学创造良好的氛围。
自古我国就是一个农业大国。
早在半坡和河姆渡时期,我国的先民们就已经培育出了
世界上最早的
商朝时有了五谷
汉朝时传入了
葡萄、石榴、核桃、苜蓿、胡萝卜等
北宋时我们又引进了高产的水稻
占城稻
粟
水稻
稻 黍 粟 麦 豆
设疑而问,导入新课。除此之外,你还知道哪些农作物?它们是什么时候,又是怎样被传入中国的?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这些内容,写出主板书
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农业
明朝时候从国外引进,清代推广的农作物
农作物品种增多
手工业
苏州、南京
景德镇盛产青花瓷器,造型多样,花纹优美
水平更高、规模更大
商业
北京、南京
晋商、徽商
商品经济空前活跃
纺织业中心:
制瓷业中心:
全国性商贸城市:
代表:
松江
这些农作物的引进起到了那些作用呢
郑和下西洋后,明朝的对外交往日趋频繁,大量农作物的引进是中外经济交流的重要表现.农作物的引进也缓解了明朝人口增长压力,这些农作物的引进,大大丰富了我国农作物的品种.
学生表演
人物: 施复夫妇
关键词:自己织丝、善于经营、再投资、扩大规模、雇人
施复夫妇发家致富的故事
施复夫妇就是早期的 以生产商品为目的
资本家
受雇佣的机工就是早期的
工人
他们靠 来维持生活。
劳动计日领取工资
那么这种 关系的出现就是资本主义萌芽的基本特征
雇佣
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特征:以商品生产为目的,具有雇佣与被雇佣关系的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时间:明代中后期
地区:苏州、松江等江南地区
领域:纺织业部门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产生以后,并没有大踏步地向前发展,而是步履维艰。特别是清朝实行的闭关政策,更是阻碍了它的进步。
什么是“闭关政策”?这种政策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种政策?
“闭关锁国”政策
原因:
传统观念 :重本抑末
统治者的妄自尊大
防范外来侵略
过程:
禁海政策
四口通商 :澳门、漳州、宁波、云台山
一口通商 :广州
影响:
消极自卫
阻碍资本主义因素的成长
与世隔绝最终落伍
明朝以前,中国是当时世界上经济,科学最发达的国家.但是,到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时为止,中国人均粮食仅有二百公斤左右,美国已接近一千公斤;中国年产铁约二万吨,不及法国的十分之一,不及英国的四十分之一.中国的造船和航海业长期以来一直领先于世界,在清代也迅速衰落下去.往日出没于东南亚海面的中国船队,随之销声匿迹,被西方国家的船队所取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在明朝中后期与西方国家相比仍互有长短,但到1840年已全面落后于西方.
对比一下明朝郑和下西洋、引进外国作物和清朝闭关锁国的不同后果,谈谈你的想法
“想法”大致思路:
1.吸取“闭关锁国”政策的教训,应广泛交往;
2.交往过程中应积极学习别国的长处,发展自己;
3.今天的改革开放政策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 的有力保障.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明清经济的发展
农业:种植品种更多,引进玉米甘薯
手工业:水平更高、规模更大
纺织业中心:苏州、南京、松江
制瓷业中心:景德镇
商业(商品经济空前活跃)
全国性商贸城市:北京、南京
代表:晋商、徽商、资本雄厚, 足迹遍及全国,远至海外
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特征:以商品生产为目的,具有雇佣与被雇佣关系的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时间:明代中后期
地区:苏州、松江等江南地区
领域:纺织业部门
闭关锁国政策
原因
过程
影响
选择题(依据学生不同层次,学生选做)
材料解析题(必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