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7课:戊戌变法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7课:戊戌变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04-13 10:12: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近代化的探索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
第7课
戊戌变法
第一幕:粉墨登场
视频介绍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发生在何时何地?
该历史事件的代表人物有哪些?
这一历史事件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发生的?有什么影响?
公车上书 1895 北京
康有为 梁启超
《马关条约》的签订 半殖民地化加深
1895年,公车上书
揭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第二幕:精心准备
公车上书失败后,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又做了哪些宣传发动?
公车上书失败
(政治活动)
创办《万国公报》
(宣传)
组织强学会
(成立政治组织)
将《万国公报》改名为《中外纪闻》
维新派的政治团体形成
强学会遗址
旁白::
康有为一再上书,要求变法。于是康有为被请到总理衙门“问话”,出席“问话”的有李鸿章,荣禄,翁同龢等五位大臣.
荣:
(盛气凌人):你老是变法,变法呀,你知不知道,祖宗之法是不能变的,变则背天理,必然祸乱天下.
康:
﹙反驳﹚:世事万物皆变化,祖宗之法为什么不能变
祖宗之法治国之本,只有变祖宗之法中陈腐之处,国家
才能富强.
李:
(拍桌子叫道):住嘴,此不忠不孝之论,不可宽容.
康:
今天祖宗留下的疆土都保不住了,还谈什么祖宗之法.
就拿总理衙门来说吧,祖宗法里并没有,是最近跟洋人打交道才新设立的,时代变了,祖宗之法也非变不可.
翁:
年纪轻轻,就有如此见解,难得难得,我会尽最大努力把他引见给皇帝的.
旁白:这次问话后,光绪帝下令康有为筹化变法.
第三幕:大展宏图
政治上:
经济上:
军事上:
文化教育上:
思想上:
1898.6.11-1898.9.21
改革,撤旧用新
鼓励私人办厂
新式学堂 翻译 传播新思想
创办报刊 开放言论
新式军队
作为一次由皇帝亲自支持、发动的维新变法,又得到那么多读书人的支持,最后能否获得成功呢?
第四幕:曲终人散
为什么作为最高统治者的光绪帝支持的变法会失败?
光绪是没有实权的傀儡皇帝
为什么慈禧要发动政变?
维护自己的利益
慈禧太后(1835—1908),1898年9月21日发动戊戌政变,囚禁光绪,逮捕了维新派人士,掌握清政府全权,戊戌变法失败。
中南海瀛台,戊戌政变后,光绪帝被囚禁在这里。
戊戌六君子
林旭、刘光第、杨锐、谭嗣同、康广仁、杨深秀
林 旭
康广仁
杨深秀
谭嗣同
刘光第
杨 锐
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
“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而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谭嗣同
  你同意他们谁的意见?为什么?
谭嗣同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以唤起民族觉醒,很值得。他是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
谭嗣同能逃却不逃,太愚蠢,死的不值得
戊戌变法的意义与教训
失败原因:
1.根本原因:资产阶级的软弱性。2.缺乏群众基础。3. 顽固派势力强大。4.将变法寄托在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没有经验,操之过急。5.采取改良道路,不符合中国国情。
启示:
换我了
性质:
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
小结
戊戌变法
背景
序幕
代表人物
高潮
内容
失败
性质
甲午战争中国失败 《马关条约》的签订
公车上书(1895年)
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
百日维新(1898年6月 11日—9月21日)
①②③④⑤
慈禧发动戊戌政变
救亡图存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和思想解放远动
意义
课堂练习
1.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 )
A.强学会的成立B.《万国公报》创刊C.“公车上书” D.保国会的成立
2.强学会属于(    )
A.地主阶级政治团体
B.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C.资产阶级政治团体
D.开明地主和爱国知识分子组织


3.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原因是(    )
A.洋务运动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C.西方资本主义思想在中国传播
D.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民族危机加深
D
4、慈禧太后等发动“戊戌政变”的根本原因是(  )
A、变法触动了封建顽固派的利益
B、光绪帝借“变法”向慈禧太后夺权
C、变法不利于清王朝统治的巩固
D、变法改变了祖宗的例律

5、“戊戌变法”的实质是(   )
A、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势的斗争
B、光绪帝为首的“帝党”与慈禧太后
为首的“后党”的斗争
C、民族资产阶级与封建旧势力的斗争
D、封建统治阶级与人民群众的斗争

“公车上书”意即“举子上书” 。汉朝时,政府都是用公车接送应试的举子,后来就把参加科举考试的举子叫做“公车”。在这里,由于这次上书是康有为组织参加科举考试的各省举子所为,因此历史上就称为“公车上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