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密★启用前
名校联盟高二年级六月联考
历史试卷
本试卷共6页,29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祝去试顺利★
注意事项:
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
位置。
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
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无效。
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
的非答题区域无效。
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上交。
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
求的。
西周时期,周天子承受天命治理天下,“天命无常,唯德是亲”;若要天命长久,就应“敬德保民,明德慎罚”。
“古云:天命无常,惟有德者居之。今纣王残虐不道……皇天震怒,特命我周恭行天之讨。”这一论述可以
用于说明
A.宗法分封制已无法巩固周王朝的统治
B.周代天命观成为儒家民本思想的渊源
C.政治权利分配不再与血缘关系相结合
D.王权与神权结合是周代政体的基本特征
《诗经》有十五《国风》,如《豳风》重农,《秦风》慷慨尚武,《陈风》神秘浪漫,《郑风》多情奔放,《齐风》尚奢等
等。这一历史现象
A.反映了儒家的思想追求
B.折射岀不同的时代背景
C.体现岀地域文化的特征
D.表达对劳动人民的讴歌
自西汉起,国家统治与社会治理愈发有机结合,历代王朝一方面用“法律”防范惩处犯罪,一方面用“教化孔
教育引导向善。例如,汉承秦制,吸取秦朝速亡教训的同时,在治国方针上采取“霸王道杂之”的统治萄
略,这种做法
A.推动了礼法结合的完成
B.从根本上改变义利观
C.促进了官僚制度的建立
D.实现了对地方的控制
隋文帝下令制订的《开皇律》是隋代第一部成文法典,在篇章体例和基本内容诸方面总结和发展了以往宛
朝代的立法经验,为中华法系的典型代表——唐律提供了直接蓝本,成为后世立法的模板,为宋、明、清各
朝所沿用。由此可以看岀,《开皇律》的编纂
A.进一步系统规范化
C.充分落实民本思想
5宋时期国子学的入学资格分别为三品以上官员子孙和京朝七品官以上子孙;而太学的入学资格则分别
是五品以上官员子孙和八品以下官员子弟以及庶人之俊秀者.入学资格的变化反映了
A.文官制度的逐渐形成
B.科举制度促进教育发展
C.宋代冗官局面的出现
D.官员考核制度严密
自宋迄元.“通商”一词在《宋史》、《续资治通鉴长编》、《建炎以来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等书中出现的頻率陡
然増高.仅《宋史》一书,“通商"一词即出现近50次。《金史》、《元史》等史籍中,也出现不少“通商贾”、“通
商惠工”L力穡通商”的记载。这表明,宋元
A.重农抑商政策废止
B.商人政治地位提高
C.商品经济快速发展
D.抑商格局发生变动
绣楼在明清大规模岀现,让这些“十三上楼,十四盘头,十五出嫁”的年轻女子,在这里除了做刺绣等活计
外,主要是静修三纲五常、三从四德,读读女儿经、烈女传,指引她们走上追求妇德妇道的人生之路。这反
映了
A.女性社会地位得到提高
B.张扬自我的人生态度
C.具有强烈的反传统理念
D.宋明理学的发展完善
8.我国古代环境保护法制经历了三个阶段,这说明
阶段
时期
表现
第一阶段
从上古至春秋时期
环境保护法制十分完备
第二阶段
从战国到唐代
与环境保护相关的”司徒"、“虞部”的作用逐渐减弱或被取消
第三阶段
从北宋至清代
环境保护法制在清代中后期完全解体。
A.政府对经济的调控日益加强
B.农田荒芜土地兼并严重
C.自耕农的数量大量增加
D.环境保护法制与土地制度变迁同步
9.
19世纪中后期,湘系和淮系的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与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人物
担任官职
曾国藩
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
李鸿章
东宫三师、文华殿大学士、北洋通商大臣、直隶总督,一等肃毅伯
左宗棠
闽浙总督、陕甘总督、两江总督,官至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二等恪靖侯
张之洞
山西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两江总督、军机大臣、体仁阁大学士
据此可知,当时
A.清末新政自救的开展
B.中央权力的下移
C.清朝专制统治陷于孤立
D.镇压义和团运动
10.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上海各种娱乐场所应运而生,从消费的文化娱乐产品构成看,可划分为传统、新兴
两类。
类型
表现
传统类娱乐产品
戏剧、说书、傀儡戏,游城隍庙和文昌阁、登玉清宫楼、关帝庙瞻礼等
新兴娱乐产品
观洋人赛马、游洋场、外国花园等,
据此可知,造成当时上海文化娱乐消费构成的多元化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形态
B.追求时尚
C.政府主导
D.西学东渐
十月革命胜利后.1918年11月15日.北京大学在天安门举行演讲大会。李大钊作题为《庶民的胜利》的
演说.李大钊将十月革命理解为《庶民的胜利》。该作品体现了
A.论证中国革命的正当性
B,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
C.肯定民众的历史主体性
D.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性
??近年来.加拿大学者卜正民的《秩序的沦陷》一书.揭示了抗战初期嘉定、镇江、南京、上海和崇明五地民
间乡绅、商人.面对日伪占领者的“合作”意向与生存状况。美国学者傅葆石的《灰色上海》?考察了上海
文人面对故初的留与走选择时的复杂心态及言行。两部著作
A.揭露了沦陷区的日军暴行
B.揭开了沦陷区民众的精神创伤
C.宣传了全国抗故局面形成
D.争取各国对中国的同情和帮助
?
1948年秋.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九月会议”上.党的高级干部对“将全国一切可能和必须统一的权力统一
于中央”有了充分的、一致的认识,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等各项能力都
得到了空前的提高和加强。这表明
A.解放战争已胜利结束
B.为工作重心的转移做准备
C.必须将革命进行到底
D.党驾驭全局能力空前成熟
;L
1952?1959年出口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2.
69%上升至5.
76%,
1960年之后的10年贡献率震荡
下行,1971年后岀口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渐回升.1974年达到5.58%的较高水平。这一变化主
要是由于
A.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
B.全方位外交政策的推行
C.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
D.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
13-党和政府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新中国教育从总人口
80%都是文盲半文盲的薄弱基础起步,到如
今各级各类教育在校生2.76亿人、专任教师1670多万人、教育经费占GDP比例保持在4%以上,亿万
人民通过受教育实现了完善自身、改变命运、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反映岀
A.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
B.科教兴国战略自始至终
C.把教育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
D.彻底解决对人才的需求
16.下表为中国近年承担的联合国会费和维和摊款发展变化的情况,现已在联合国会员国中居第二位,仅次
于美国。表中这种状况,反映了
2008-2019年中国承担的联合国会费和维和摊款比例一览表
年度
会费支付比例(%)
雄和地飮比例(%)
2008—2009
2.667
3.15
2010—2012
3.189
3.94
2013—2015
5.148
6.64
2016—2018
7.921
1025
2019
12.005
15.21
A.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B.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的瓦解
C.国际力量对比发生变化
D.中国已经发展成为超级大国
17
.大量历史证据表明,雅典几乎所有向公民大会提案、从而充当政治精英的公民都是出自受过良好教育的
富有的贵族阶层。只有他们在众人面前有能力阐明符合大多数人利益的合理的政治主张,以赢得其中
大多数的支持。这说明
A.完善权力运行机制
B.特权阶层是城邦制必然产物
C.贵族最终决定国事
D.精英掌握政策形成的主导权
罗马共和国在每年选举2名执政官作为国家最高行政和军事长官.互有否决权;由终身任职的数百容二
老组成元老院.名义上作为最高行政长官的咨询机构,实际上掌握了国家最高行政权力。但设平民保B
官.拥有否决行政政策的权力。这说明
A.平民与贵族的利益趋同
B.借鉴雅典的民主政治体制
C.贵族逐步丧失主导地位
D.创造性地引入了权力制约
1492年10月12
H
.哥伦布抵达美洲.为新大陆带去了天主教、麻疹、白喉、天花等疾病,造成当地原仲火
的死亡。如今.每到10月12
H
.印第安人就来到哥伦布塑像前表示抗议.指责哥伦布的到来给美洲带去
的是痛苦和灾难.美洲许多国家都将这一天定为“种族日”.这表明
A.欧洲人对美洲的不断征服
B.整个美洲纳入了世界家庭
C.世界相对隔绝状态被打破
D.改变美洲的人文地理格局
20.1792年.英国霍兰德出版了皮特(当时首相)骑跨国王(乔治三世)形象为主角的讽刺作品,如《妖怪
该作品反映了
A.最高权力的归属仍未解决
C.首相以国王名义滥用权力
自16世纪中叶起,英国实行了酒类流通许可证制度,赋予地方治安法官以许可证的发放权。至1830年.
议会颁布了《啤酒法》,解除了治安法官的权力干预,推行啤酒的自由流通。这一变化反映了
A.工业化中崛起的垄断性
B.自由贸易思潮的有力推动
C.打破传统等级秩序的束缚
D,国家干预思想逐渐被认可
在美苏双方希望和推进战后经济合作的氛围中,苏联提出了战后重建的贷款问题。在最后的谈判和交
涉中,美国把参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作为对苏贷款的前提之一,而苏联则把实现贷款作
为加入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条件,形成僵局。这一状况
A,造成苏联与世界经济体系的切割
B.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
C.强化了以欧洲为主导的世界格局
D.导致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
1982年12月联合国通过《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公约规定领海仍为12海里,但沿海国可建20海里专属
经济区,大陆架可延伸200海里,特殊情况下可延伸到350海里。还规定公海海底及其资源是人类的共
同财产。到1984年底,除美英等国拒绝签字外,共有159个国家和地区在公约上签字。公约主要反映了
A.世界贸易范围的发展和扩大
B.世界政治格局发生深刻变化
C.发展中国家开始积极参与国际事务
D.第三世界联合反霸斗争的胜利
新冠疫情期间,虽然欧盟暴露出“南北离心”的矛盾,但得益于德法轴心设立复苏基金倡议并从中斡旋,
欧盟27个成员国在短期内就复苏计划达成一致。由此可知,欧盟
A.主导欧洲一体化的决心
B.推动欧元的国际化
C.保持经济政策的连续性
D.坚定捍卫多边主义
二、非选择題:共52分。第25—26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27—29题为选考题,考生根
据要求作答。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1949
年
国会通过《出口管制法》:主要管制对象是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禁运范围扩
大到与战略物资密切相关的技术资料。
1949
年
联合部分欧洲国家成立“对共产党国家输出管制委员会”(简称“巴统”).标志美国
牵头的西方世界整体行动正式开始。
1957
年
适当放宽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非成略物资管制。同时.进一步划清了对社会
主义国家有直接军事意义的物资及先进技术。
1972
年
美苏在改善经济贸易关系和科技合作方面签署一系列协定。增设机构解决商务部
和政府面临的技术出口、管制清单以及批准出口申请。
1976
年
国防科学委员会提交“布西报告",标志着经济遏制重点正式转向高新技术。
1979
年
国会出台《出口管制法》修正案,増加国会在出口管制方面的权力,标志着限制高新
技术转让成为美国的一项长期国策。
1980
年
对苏联经济遏制与高新技术转让管制力度进一步加码。
80年代中期
成立国防科技安全管理局,专门审查并制止有助提高苏联军事能力出口。
——摘编自朱启超朱博顺《冷战时期美国是如何进行科技遏制的》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全面对华禁运,禁止中国获得美国的任何技术。到尼克松时期,随着
中美交往的大门开启,两国的科技联系多了起来。1981年,美国宣布对华出口产品管制的技术标准逐渐
放松。1983年,中国被定位为“友好的、非盟国”国家而与美国的许多盟友同组,如西欧、日本,但在80年
代末戛然而止。20世纪90年代以后,美国有些人试图全面遏制中国科技发展。但美国政府对华的科技
竞争更多的是强调自强型战略。其主要观点是通过扩大对华出口,美国科技企业可以获得更多的市场
因而获得更多的资金来进行再投入和研发,因而维持领先的优势。21世纪以来,美国调整一系列的政
策,在出口管制、外国投资管制、人员交往等方面不断设置新的障碍,对华科技政策全面转向了遏制型
版略。
——摘编自唐新华《美国对华科技遏制成略趋势观察》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冷战时期美国对苏联科技遏制的特点。(6分)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美国尼克松时期以来对中国科技遏制的阶段特征及其历史原因。
(12
分)
(3)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对外科技遏制战略的历史启示。(7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主要史学热点的形成,大都与国家建设的需求相关。如中外
关系史的研究成为热点,中国边疆学迎来发展高潮,西夏学、契丹小字、满文等“绝学”后继有人;环境史
研究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丝绸之路研究、海洋史研究趋于繁荣。2019年初,中国历史研究院成立,
这是中国历史学发展中的一件大事,对于推动史学各领域包括中国古代史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戴逸《新中国70年来的中国古代史研究》
材料提供了新中国70年来中国古代史研究的状况.对材料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结合所学的中国古代
史知识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孔子提出“为政在人”的思想。汉武帝继承并发展古代和汉初尊賢用士、选賢与能的传统。
到汉武帝.察举人才的标准、数額都有了明确的规定.察举制度走向了制度化、经常化。核心是察举孝
廉。孝与廉都是儒家提倡的基本道德规范.可以说民有德行称孝.吏有德行称廉。创设茂才科.选拔有
特殊专长的人才。对策用于特科察举之后皇帝的亲临考问.皇帝亲览对策.最后决定等第。大学和郡国
学校主要是培养封建官僚,射策多用于太学考试.按照答题的优劣.分授不同的官职。朝廷设立了专门
管理上书事务的机构.鼓励天下吏民直接给皇帝上书.称为“公车上书二上书拜官首先经过审核,言有
可取即授职试守,满岁报告治状,然后决定是否正式拜官。打破商人不得为吏的旧传统.重用了
一批精
通本业的商人并改变了过去用文官管理经济、商业、农工事务的传统,特别注意重用精通农业、商业、水
利、科技等方面的人才。
——摘编自王国民《从“功臣政治'‘到“贤臣政治"》
(1)
根据材料.概括汉武帝选官用人的改革措施。(8分)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武帝选官用人的突破性意义。(7分)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一战后.帝国主义大国先后召开限制海军军备的会议。在日内瓦海军会议上,英国强调华盛顿会议
关于美、英、日主力舰5:
5:
3的比率适用于大型巡洋舰,限制建造大型巡洋舰,其目的是针对美国。美
国主张规定一个总吨位数,各级辅助舰只分配由各国决定。日本提出一个倾向英国主张的折衷案,遭到
美国的反对,这样日内瓦会议无果而终。1930年,伦敦海军会议召开,日本要求美、英、日三国辅助舰只
的比例为10
:
10
:
7,美国不同意,意大利为在地中海争霸,要求同法国海军平等,法国反对,英国要求其
海军力量等于法、意两国的总和,法国拒绝。法、意因矛盾不可调和而退出会议。最后只有英、美、日三
国达成了协议,签署《伦敦海军公约》。但到二战爆发前夕,也被破坏殆尽。
——摘编自林和坤《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帝国主义裁军》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岀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实质。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到二战爆发前夕,《伦敦海军公约》被破坏殆尽的原因。
【历史一一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19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列强加紧侵略中国西北、西南、东南地区。中法战争的爆发促使清
政府认识到台湾的重要性。1885年,清政府在台湾建省,被任命为第一任台湾巡抚刘铭传,按照省的设
置,设3府1直隶州,领11县5厅,分为南、中、北和后山四路。他在台北建机器厂,自制枪弹,整军、练
兵,防军全部改用洋枪,聘请外国教习。创造了许多个第一:第一条中国自行投资、自行主办、自行控制
!
全部权益的铁路;中国第一条海底电缆;中国第一个邮政总局;中国第一个驻外招商局等等。兴办煤务
;局、硫磺厂、机器锯木厂、煤油局等新式企业。此外还装设电灯,开凿新式公共水井,购买第一架蒸汽压
[
路机,并设置了专管市内卫生的机构,在台北设立直属于巡抚的西学堂,这是台湾历史上第一座西学堂。
在即将离任之际,又设电报学堂培养专业技术人才。
——摘编自熊盛策《刘铭传:盐枭出身的台湾近代化之父》
I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刘铭传对台湾近代化建设的贡献。(8分)
|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刘铭传、李鸿章等人物反映的时代特征。(7分)
B.确立了思想上的统一
D.削弱地方政府自主性
《妖怪!!!》,1792年6月2日
B.君主立宪制的开始形成
D.强烈要求废除君主制度名校联盟高二年级六月联考
历史参考答案
题:本
题,每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
解析】B依据“天命无
德是亲”可知是周代的天命观,“敬德保民,明德慎
民本思想
确:“政治权利分配不再与血缘关系相结合”的说法与材料无关
错误;周代政体的基本特
分封
朝的统治”是
材料并无体现,故A项错误
解析
根据材料
《豳风》重农,《秦风》慷慨尚武
风》神秘浪漫,《郑风》多情奔放,《齐风》尚奢
知体现出地域文化的特
项正确;春秋前中期是《国风
那时的贵族诗歌作者
生活中
人感情,表现出各地不
风格、地域特点,不能表达对劳动人民的讴歌
项错误
春秋时期,处于相同的时代背景,材料也没有反映了儒家的思想追求,故
解析】A根据材料“法律
推动了礼法结合的完成,礼为社会政治服务
的,故A项正确;材料中的“国家统治与社会治理”“汉承秦制”等无法体现义利观的改变
错误;官僚制度的建立是在秦朝时期,与题意
故C项正确;材料的核心内容
是国家统治策略的问题,没有涉及到实现了对地方的控制,故D项错误
析】A依据材料“上承”“承袭”“基本制度
接蓝本”“各朝所沿
以得知
承袭了前朝法制长期发展的经验,经过删繁就简、补充完善
建法典的编纂进一步系统
化、规范化,为我国封建法律的定型作出了极为宝贵的贡献
项正确:儒家思想确
想上的统一,材料确立的是法律的统一,故排除
根本
为
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和地主阶级的利益,无法充分落实民本思想,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
解析】B从统计表看出,唐宋
员子弟逐步放宽
庶人子弟,这有利于教育的普及,庶人子弟可以通过科举考试做
此
教
发展,故B项正确
两项材料无法体现,D项与材料无关,均排除
解析】D题干材料表明,在宋
的商业政
商虽仍未消失,但所占比例逐
步缩
商的比重日益扩大,通商已深度地参
国家的治
成为国家治理的重
要手段和方法,故
确;我
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故A项错误
材料无法
项与材料无关,均排除
学影响,女性社会地位低下,绣楼实质上对古代中国的年轻女性
种极大的约束和摧残,这与儒家纲常和宋明理学的发
有密切的关系,故D项正确
这些身处绣楼的年轻女子身心没有自
济
独立,她也就不是一个真
的独
女性社会地位自然不能得到提
不能张扬自我的人生态度,故
项错
误:材料所反映的信息恰恰是儒家传统
影响,故C项错误
解析】D根据材料“第一阶段环境保护法制
备”“第
段与环境保护相关
的
虞部’的作用逐渐减弱或被取消”“第三阶段环境保护法制在清代中后期完全
解体”可概括岀国家环境保护
逐渐弱亻
国秦汉时期
私有制确
北宋
至清代,封建土地私有制继续发展。这一时期,由于人口过度
兼并与‘重农扎
政策的实施,“环境保护
清代中后期完全解
过度增长和土地兼并
矛盾日益尖锐,故D项正
法体现,B项与材料无关,均排除;自耕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