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5张PPT)
这位历史人物是何人?他生活在哪一朝代?
司马光
北宋
史学家
司马光自幼勤奋好学,爱读史书;7岁时听老师讲历史名著,并能头头是道讲给大伙听。20岁考中了进士,继续刻苦学习,开始编撰一本皇皇巨著,他翻阅的资料达301种,治学严谨,花了19年时间,耗费了毕生精力,完成了此书,为我国历史作出了巨大贡献。
《资治通鉴》
编年体通史
按年代顺序
战国
五代
《资治通鉴》墨迹
《资治通鉴》
宋神宗:
“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书中所记载的历史,好像一面镜子,可以常常对照借鉴,检查自己的得失。
资治:帮助统治;
鉴:镜子,引申为警戒和教训。
司马光40多岁时开始编撰《资治通鉴》,为尽快完成编写工作,他把一块圆木刮得光光亮亮,当枕头用。每当疲倦的时候,他就在木枕上小睡一会儿。如果一翻身,头便会从木枕上滑下来而惊醒。只要一醒,司马光又马上开始编写工作。终于在去世的前两年,司马光完成了《资治通鉴》。
“史学双壁”指的是哪两部历史著作?
黄帝——汉武帝
战国——五代
史学双壁
书名
作者
成书时间
体例
影响
《史记》
《资治
通鉴》
司马迁
司马光
西汉
北宋
纪传体
编年体
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史记》和《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两部著名的史学著作。下列示意图中,哪一字母所代表时期的史实在这两部书中都能查阅到
《史记》
《资治通鉴》
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是什么?
最早出现在什么时期?
宋词
唐朝
苏轼
李清照
辛弃疾
1.他们分别生活在何时?
2.你所熟悉他们的代表作?
3.他们的词的风格如何?
苏 轼
东坡居士
北宋时期
豪放派
《念奴娇·赤壁怀古》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李清照
两宋之交
婉约派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如梦令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辛弃疾
南宋
豪放派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姓名 生活年代 代表作品 作品风格
豪迈奔放
委婉清新
慷慨激昂,豪迈悲凉,充满忧国忧民的爱国豪情
北宋著名词人
《念奴娇·赤壁怀古》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声声慢·寻寻觅觅》
《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苏轼
北宋
李清照
两宋之交
辛弃疾
南宋
元杂剧和散曲
代表:
关汉卿
《窦娥冤》
“我是蒸不烂、煮不熟、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关汉卿此语反映了他的个性。
元杂剧的角色
旦——女主角 末——男主角
净——大多是权贵、富豪、恶霸、贪官、无赖等形象
丑——刁钻、滑稽的人物
血溅白练
六月飞雪
大旱三年
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
天也,你错勘贤愚枉为天!
——窦娥在刑场的唱词
宋元时期的绘画艺术题材有哪些?
山水画
花鸟画
风俗画
风俗画日益增多——两宋绘画特色
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
——北宋东京汴河
元代
赵孟頫
《秋郊饮马图》
宋元时期——行书
苏轼
黄庭坚
米芾
蔡襄
苏、黄、米、蔡
宋徽宗
芙蓉锦鸡图
腊梅山禽图
此画的名称和作者?
描绘了北宋_______汴河沿岸的风光和繁华景色。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元代)赵孟頫
秋郊饮马图
你能说说此画的作者和名字?
此图绘初秋郊原,牧人在荒野溪涧牧马的情景。水面平缓无波,岸边林木环绕,油油绿草衬以秋树红叶,环境幽雅美丽。一乌衣红帽奚官正策马而来,其前后十几匹马肥硕健壮,姿态各异,生动活泼。此图布局讲究藏露,中景露地不露天,人马、坡石、林木都置于右半部,人马向左方走,把来处藏于画外。左方只露出树干和溪水,把树干和远山、远水藏于画外。堤岸、溪水向左方延伸,通过岸上两马的奔逐,点出境外无限的景物。
苏轼作品
黄庭坚作品
米芾作品
蔡襄作品
赵孟頫的作品
连线题:把下面古代文学家和他的作品用线连起来。
关汉卿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 轼 《资治通鉴》
辛弃疾 《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司马光 《窦娥冤》
李清照 《清明上河图》
张择端 《如梦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