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密欧与朱丽叶》课件38张 2020—2021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文档属性

名称 《罗密欧与朱丽叶》课件38张 2020—2021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3.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6-23 06:05: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8张PPT)






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也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
莎士比亚:“英国戏剧之父”。
莎士比亚全部作品的基本思想是人文主义或称人道主义。其最高成就在于戏剧,按内容可分为历史剧、悲剧、喜剧三大类。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16至17世纪英国社会的方方面面。
莎士比亚的戏剧创作可分为三个时期。
早期(1590-1600),是他学习、继承并取得初步成就时期,一般称为历史剧、喜剧时期。
他创作了大部分十四行诗和两部叙事长诗。主要作品有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历史剧《亨利四世》《亨利五世》等,悲喜剧有《罗密欧与朱丽叶》。
中期(1601-1607),是他创作的鼎盛时期,一般称为悲剧时期。这时正值英国社会从表面繁荣进入社会动乱的转折时期,理想和现实的矛盾使作者悲观失望,因此作品的基调悲愤、阴郁。
主要作品有“四大悲剧”,即《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
后期(1608~1612),可称为传奇剧时期。这一时期莎士比亚蛰居乡间,从事传奇剧的写作。在这些作品里,对现实的黑暗还有所揭露,但不再是抗议、批判的态度,而是和解、宽容的态度。主要作品有《暴风雨》,被称为“诗的遗嘱”。
在西方,每家都必备两本书,一本是《圣经》,另一本是莎士比亚全集,即一个是宗教的神,一个是艺术的神。
主要作品:
历史剧《亨利四世》
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
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
《李尔王》、《麦克白》
悲喜剧《罗密欧与朱丽叶》
剧本产生的背景:
文艺复兴时期
人文主义的主要内容:
(1)是用人性反神权,
(2)用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
(3)用理性反对蒙昧主义。
它认为人生的目的就是追求个人的自由和幸福。
故事发生在维洛那名城,
有两家门第相当的巨族,
?累世的宿怨激起了新争,
鲜血把市民的白手污渎。
蒙太古
凯普莱特
是命运注定这两家仇敌,
生下了一双不幸的恋人,
??他们的悲惨凄凉的殒灭,
和解了他们交恶的尊亲。
??这一段生生死死的恋爱,
还有那两家父母的嫌隙,
??把一对多情的儿女杀害,
演成了今天这一本戏剧。
初·遇
诉·情
结·婚
杀·兄
假·死
赴·死
戏剧两大内容
1.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戏剧中情节的进展、人物性格的展示和剧作者对人物事件的评论,一般都要依靠人物语言来完成。
2.戏剧冲突,表现人与人之间矛盾关系和人的内心矛盾的特殊艺术形式,同时也是戏剧中矛盾产生、发展、解决的过程,由戏剧动作体现出来。
1.学生快速默读。
2.分角色朗读。
3.分段。
4.总结节选部分的内容大概。
这部分是讲两人花园相会的,简称“阳台会”,描写的是罗密欧在凯普莱特家的花园里与朱丽叶幽会的情景。表白热烈而真挚。
一??两人独白,表达相思。
二?两人对白,说爱盟誓。
三?两人定情,不忍离别。??????????
(从开头到“永远不再叫罗密欧了”)
(到“再等一会儿,我就会来的”)
(到结尾)
阳台会
矛盾冲突
(1)家族冲突:罗密欧与凯普莱特家族的冲突,如朱丽叶所说“要是他们瞧见了你,一定会把你杀死的”;朱丽叶与蒙太古家族的冲突,如罗密欧所说“我痛恨我自己的名字,因为它是你的仇敌”。这两个冲突实质上是两个世仇之家之间的冲突。
(2)罗密欧、朱丽叶自身的矛盾:有家族世仇却彼此深爱,这让他们痛苦不已。
(3)罗密欧、朱丽叶与封建势力的冲突,即新旧两种文化的冲突:罗密欧、朱丽叶是人文主义的化身,凯普莱特、蒙太古两个家族是封建等级秩序的维护者,是人文主义的对立面。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恋爱,可以理解为人文主义向封建秩序的挑战。
镜头一
罗密欧:朱丽叶就是太阳!起来吧,美丽的太阳!赶走那妒忌的月亮,她因为她的女弟子比她美得多,已经气得面色惨白了。既然她这样妒忌着你,你不要忠于她吧,脱下她给你的这一身惨绿色的贞女的道服,它是只配给愚人穿的。那是我的意中人;啊!那是我的爱;唉,但愿她知道我在爱着她……要是她的眼睛变成了天上的星,天上的星变成了她的眼睛,那便怎样呢?……
象征手法
(1)“太阳”在西方人的文化意蕴中象征着圣洁与美丽,把朱丽叶比作太阳,表现出罗密欧对朱丽叶的仰慕之情。
(2)“妒忌的月亮”则象征了家族怨仇与世俗礼教。
(3)“惨绿色的贞女的道服”象征了封建包办婚姻,说“它是只配给愚人穿的”,表达了主人公对它的憎恶和反叛,也反映了对自由婚姻的憧憬。
(4)“美丽的太阳”“赶走那妒忌的月亮”则深层次地象征了坚贞纯洁的爱情必将战胜家族怨仇和世俗礼教的美好愿望。
这段话表现了罗密欧对朱丽叶的歌颂和爱慕的同时,也表明了罗密欧对封建思想的反叛,对自由婚姻的憧憬。
镜头二
朱丽叶:啊!换一个姓名吧!姓名本来没有意义的,我们叫做玫瑰的这一种花……赔偿你这一个身外的空名。
表现了朱丽叶对罗密欧的爱。家族世仇使朱丽叶内心十分矛盾,她想到“姓名本来是没有意义的”,只要真心相爱,就可以抛弃姓名。这对于处于封建社会附着地位的女性来说朱丽叶显得勇敢和叛逆,显示了爱情的力量。
镜头二
朱丽叶:我真想遵守礼法,否认已经说过的言语,可是这些虚文俗礼,现在只好一切置之不顾了!你爱我吗?……
罗密欧:姑娘,凭着这一轮皎洁的月亮,它的银光涂染着这些果树的梢端,我发誓……
罗密欧与朱丽叶在花园盟誓,忠贞坚定,体现了爱情的美好。
镜头三
罗密欧与朱丽叶惆怅不舍地分别。
这场戏表现一对恋人的相思,盟誓和定情。从两人独白、倾吐相思之情到互吐衷肠,起誓明志;再到两人定情,不忍分手,感情经历了仰慕赞美,到忠贞坚定,最后是惆怅不舍,感情不断的强化深化,展示热恋中青年男女丰富优美的心灵世界。
镜头三
罗密欧与朱丽叶惆怅不舍地分别。
这场戏表现一对恋人的相思,盟誓和定情。从两人独白、倾吐相思之情到互吐衷肠,起誓明志;再到两人定情,不忍分手,感情经历了仰慕赞美,到忠贞坚定,最后是惆怅不舍,感情不断的强化深化,展示热恋中青年男女丰富优美的心灵世界。
问题探究
1、没有受过伤的人才会讥笑别人身上的创痕。 
“受过伤”指的是感情的创伤,这句话表达了罗密欧陷入了对朱丽叶的深深思念之中而不能自拔,显示了他内心的慌乱与焦灼。
问题探究
2、朱丽叶就是太阳!起来吧,美丽的太阳!
把朱丽叶比作“太阳”,表达了朱丽叶在罗密欧心中至高无上的地位。“太阳”在西方文学文化中象征着圣洁与美丽。正如《诗经》、《楚辞》里常用香草、鲜花比喻美人、贤臣等等。
问题探究
3、因为我在这夜色之中仰视着你,就像一个尘世的凡人,张大了出神的眼睛,瞻望着一个生着翅膀的天使,驾着白云缓缓地驰过了天空一样。
这是罗密欧的独白。“凡人”是庸俗的,而“天使”是圣洁的,用这些字眼来表达罗密欧对朱丽叶的仰慕之情。
问题探究
4、我没法告诉你我叫什么名字。敬爱的神明,我痛恨我自己的名字,因为它是你的仇敌;要是把它写在纸上,我一定把这几个字撕成粉碎。
这句话写出了罗密欧对封建世俗的仇恨,“撕成粉碎”是表现他向封建伦理发起的强有力的挑战。
问题探究
5、“不用起誓吧;或者要是你愿意的话,就凭着你优美的自身起誓,那是我所崇拜的偶像,我一定会相信你的。”
在朱丽叶眼中,上帝是不存在的,自然界的万物(包括月亮)也是不可靠的,唯一值得信赖的就是情人自身。
人物形象分析
剧中的主人公朱丽叶是一位名门闺秀。她热爱生活,天真纯洁,在同罗密欧相爱之前是一个循规蹈矩、惟命是从的贤淑少女。
月夜中,她自言自语,道出了对罗密欧的爱慕与思念,当心上人突然出现在眼前的时候,她放下了少女的矜持,果敢地冲破了封建束缚,彻底抛弃了封建家族观念,大胆地表白了自己的爱情,显示了她是一个坚定果敢的具有时代精神的资产阶级新女性。
人物形象分析
罗密欧也是一个具有人文主义生活理想的新时代青年,为了追求个人幸福生活,他敢于挣脱封建伦理观念的束缚。他出身于名门贵族,热爱生活,有理想,为了纯洁的爱情,他视死如归,虽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这显示了人文主义者为追求幸福生活,实现生活理想的巨大的精神力量。
文章主题
(1)爱情悲剧——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2)反封建——伦理观念,封建势力。
(3)宣传人生理想,争取啊自由爱情和做人的基本权利
品味咀嚼,明其特点
莎翁语言特点:
大量的比喻、排比
长短交错,善用长句
口语为主,间以诗化
是什么赋予他们如此视死如归的力量?
是上帝?
不,是爱情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