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加、连减解决问题
目录
.教材分析
CONTENTS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1、《连加、连减解决问题》是小学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对于用加、减法解决问题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但不善于提炼创设情景中的数学信息和理清数量关系。
教材分析
通过横向分析人教、苏教、北师大三个版本的教材,揣摩编者的意图。
。
明确本节《连加、连减解决问题》的教学任务是:巩固学生前面学习的加、减法解决问题,并加以提升,掌握用连加、连减解决问题。
本节课设计亮点
学生熟知的动画片人物创设情景
开红包、发礼物的环节
课堂做题中出现不一样的答案,开展学生辩论会,以提问、讨论的方式来确定最后答案
教学目标
通过创设情境、讨论交流,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和积极参与的意识,体会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乐趣。
情感和态度目标: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解决“小猪佩奇和喜洋洋的棒棒糖”问题,层层深入,学会从情境中找出数学信息,理清数量间的关系,能用连加、连减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知识和能力目标:
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发现并提出问题,逐步具有观察、猜想、推理、归纳的学习能力。
教学重难点
难点
VS
重点
在情境教学中,学生能够把数字之间的关系通过多种方式表达出来,并能理清数量间的关系,明确解决问题所需的步骤。
教法、学法
教法:本节课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谈话法、讨论法相结合来进行教学。
学法:本节课选择的学法是自主探究学习法,以学生为中心,把课堂还给学生。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旧知铺垫
探究学习
课堂小结
能力拓展
教学过程
1、旧知铺垫
出示小猪佩奇、喜洋洋、灰太狼对话的情景图
。
教学过程
旧知铺垫
选取学生提出的其中一个问题(一共有多少颗棒棒糖),形成一道应用题。
设计意图:这两个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回顾前面学习的加、减法解决问题,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提高学生自信。
教学过程
探究学习
2、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设计意图:贴近动画片里的情境创设有利于学生感受信息,通过帮助喜洋洋把25颗棒棒糖换成另外一种方式表达(如:喜洋洋比小猪佩奇多5颗),让学生学习新颖的表达,同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顺势进入新课学习。
教学过程
3、讨论交流,探究新知
(1)引导学生找出数学信息,理清数量关系
(2)做一做
(3)辩一辩
(4)师生总结解决问题所需的步骤
①先读题(审题)
②找数量关系(计划计划)
③解答
④回顾反思(检验)
教学过程
4、能力拓展
(1)出示情境图
(2)学生列式解决问题并汇报
(3)订正答案
设计意图:结合生活,解决问题。这是学生生活中常常会遇到的问题,再一次让学生巩固解决问题的步骤,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培养学生解决生活中简单数学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5、课堂小结
(1)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什么?
(2)解决问题有哪些步骤?
做题单上的2道应用题
6、课后检测
板书设计
学法分析
01
02
03
04
05
20+25=45(颗)
5
20+5+20=45(颗)
我的板书设计简单明了,重点突出,有效地辅助了本课的教学。
感谢聆听我的说课
谢谢各位评委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