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中国》导读课件(14张PPT)2020-2021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五单元

文档属性

名称 《乡土中国》导读课件(14张PPT)2020-2021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五单元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61.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6-23 06:20: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乡 土 中 国
费 孝 通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
照片
姓名
职业成就
吴文藻
(1901-1985)
梁思成
(1901-1972)
钱钟书
(1910-1998)
费孝通
(1910-2005)
季羡林
(1911-2009)
社会学家
著作:《社会科学与社会政治》《中国少数民族情况》等
建筑学家
著作:《清式营造则例》,建筑作品:人民英雄纪念碑、“鉴真和尚纪念堂”等
作家、文学研究家
著作:《围城》《谈艺录》《管锥编》
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著作;《江村经济》《乡土中国》《生育制度》等
语言学家
著作:《中印文化关系史论集》《佛教与中印文化交流》《牛棚杂忆》
①学术成就:费孝通是我国社会学奠基者,他的(江村经济》《乡土中国》曾被许多西方大学列为社会学必读书籍。直至今日,社会学的研究生考试还经常将这些书上的概念术语作为高考点。
②社会贡献:费孝通曾担任民盟中央主席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为我国的民主政治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改革开放后,经他指导的苏南地区创造了经济奇迹。
③文化贡献:费孝通晚年时所倡导的“美美与共”的文化原则与西方的文化冲突论两相对立,为全球文化融合贡献了全新的东方智慧。
④出示费孝通秘书张冠生对费孝通一生的概括语:“少年早慧,青年成名,中年成器,盛年成“鬼”晚年成仁,暮年得道,可谓山重水复,柳暗花明。”(张冠生《费孝通传》)
1.初读《乡土中国》的感受的体验
2.研读《乡土中国》这样的社会学著作对语文学习有何帮助?
①增长社会经验,增加对中国乡土的了解
②联系自己对现实的了解,思考中国社会结构的沿袭与变更
③学习本书从宏观的高度来概括社会现象,并能做到深入浅出
④学会把握概念,提炼观点,梳理行文思路,形成学术类著作的整本书阅读经验
《乡土中国》之初解
(一)明目的 抓特点 找方法
1.明目的(《序言》)
目的:研究中国乡土社会的特点。
2.学术品质
①勇于创新的探索精神
②谦和稳重的治学态度
(二)抓特点
1.类别:
社科类学术著作
2.性质:



(二)抓特点
1.类别:
社科类学术著作
思考:费孝通的社会学研究成果可以分成哪两类?
一是实地社区研究的调查研究报告,包括《江村经济》《禄村农田》等;
一是社会结构分析的通论性质的理论著作,包括《生育制度》《乡土中国》等;
《重刊序言》文本
它不是一个具体社会的描写,而是从具体社会里提炼出的一些概念。这里讲的乡土中国,并不是具体的中国社会的素描,而是包含在具体的中国基层传统社会里的一种特具的体系,支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2.性质:
《重刊序言》文本
它不是一个具体社会的描写,而是从具体社会里提炼出的一些概念。这里讲的乡土中国,并不是具体的中国社会的素描,而是包含在具体的中国基层传统社会里的一种特具的体系,支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2.性质:
(二)抓特点
1.类别:
社科类学术著作
2.性质:



是对中国基层乡土社会体系的解读
抽象性、概括性、
普遍性、理论性
方法和途径:
关注核心概念
关键概念:
“熟人社会”
“礼俗社会”
“法理社会”
熟人社会: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
熟悉:从时间里、多方面、经常的接触中发生的亲密的感觉,拥有能够从心所欲而不逾规矩的自由。
礼俗社会:没有具体目的,只因为在一起生长而发生的社会。
法理社会:为了要完成一件任务而结合的社会。
核心观点:
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
理清本章论证思路
中国社会基层是乡土性
①粘着土地
①取资土地
②以土为生
③人与生俱来的土气
②不流动
①世代定居
④终老是乡
③聚村而居
②村与村的孤立隔膜
③熟悉的社会
①人对人的熟悉
②人对物的熟悉
人与土的关系
人与空间的关系
人与社会的关系(礼俗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