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三角形》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认识三角形的特点,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定义。
2.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理解并掌握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能在三角形内画出对应边上的高。
3.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理解三角形概念。
2、难点:画三角形指定边上的高。
教学过程
直入课题
师:今天这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来认识三角形(板书课题)。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看谁最先找到它。(课件出示图片)
师:生活中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三角形?
多媒体展示存在于生活中的三角形。
(设计理念:从现实生活中选取情境图,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举例和观看生活中的三角形,能够唤起学生对三角形的已有认识。)
探究新知
(一)、三角形概念、特征
1.画三角形
提出要求:刚才我们看了那么多的三角形,你能画一个三角形吗?
生尝试画三角形,教师巡视。
2.观察三角形的特点。
(1)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观察画出的三角形,想一想:三角形有什么特点?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
(2)组织全班交流。
通过交流,引导学生得出三角形的以下特点:
①三角形有3条边,3个角。
②三角形的3条边都是线段。
③这3条线段要首尾相接地围起来。
师讲述:三角形的任意两边相交的这个点叫做三角形的顶点。
三角形的任意两边所成的夹角叫做三角形的角。
三角形的三条边都是线段。
师提问:老师这有一个图形,你们看是三角形吗?为什么?
追问:那谁来说一说,什么样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引出三角形的定义:三条线段首尾相接围成的图形叫作三角形。)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三角形(并板书定义),引导学生观察这个三角形,说一说:三角形有几个顶点?分别指出三角形的3个顶点、3条边和3个角。
3.完成教材第76页“练一练”第1题。
先让学生独立判断,再说说判断的理由。(这道题是加深学生对三角形特点的认识。)
4.完成教材第75页“试一试”。
课件出示题目,选一名学生读题后提问:谁来说说“任选”是什么意思?
学生绘制后交流展示,谁愿意展示一下自己所画的三角形?
提问:任选3个作为顶点,都能画一个三角形吗?你有什么发现?为什么B、C、D这3个点不能画出一个三角形。交流(找2名学生说)
小结: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不能围成三角形。
(通过画三角形,将头脑中的三角形外化,继而进行通过观察、操作发现三角形的特点并概括出三角形定义。教学过程通过反例的应用,使学生能在理解的基础上精准的概括出概念。通过选出3个点画三角形,进一步强化学生对三角形基本特征的认识,也为教学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做准备。)
(二)、认识三角形的高和底
1.教学三角形底和高的概念
师:三角形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的用处,出示屋顶图。看!建筑工地上也有这样的形状。我们把它叫作“人字梁”。
师:同学们手中也有一张人字梁图,你能量出图中人字梁的高度吗?
学生尝试。
展示交流,指名演示度量过程并提问
你量的是从哪里到哪里的距离?为什么?(可以利用做校服量身高的例子来说明,并引导学生说出从人字梁的顶点到它对边的距离)
我们所量的这条线段和人字梁的底边在位置上有什么关系?(互相垂直)
你能想办法验证一下吗?指名演示验证过程。
师小结:通过刚才讨论我们可以发现人字梁的高度,其实就是从这个三角形的顶点(出示顶点)到对边所做的垂直线段的长度(边指边说)。
抽象概念:如果我们把这个人字梁所在的三角形画出来,那么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作一条垂直线段,这条垂直线段就是三角形的高(板书,画出高,和直角标志),而这条对边就叫做三角形的底(标出底)。
回忆刚才过程,说一说什么是三角形的高,什么是三角形的底?
教学画高
提问:如果已知三角形的底,怎样画出底边上的高呢?
学生尝试画底边上的高。
指名演示画高,总结画高的方法和注意点。
对比画三角形底边上高的方法和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垂直线的方法。寻找相同和不同点。
(通过动手量人字梁的高,以及让学生用三角尺验证所量线段与人字梁底边的关系,都是在有目的的为教学三角形的高做铺垫。使学生在理解三角形高和底的概念时有原型依据。教学画高时,放手学生尝试,并对学生画图中存在的问题做说明和总结画高的方法。为了使学生避免画高时出现错误,再教学完画三角形的高后,让学生对比之前学的“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直线段”的方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这样一方面能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与建构,另一方面也会注意区分画法的不同之处。)
练习巩固
同学们这节课收获可不少,不仅知道了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还知道了三角形的特征,认识了三角形的底和高,也知道如何画底边上的高。接下来就是要检验你们的时刻了。做好准备了吗?(课件出示)
1.下面哪种颜色的线段是三角形指定底边上的高?
2.练习十二第1题。
独立完成,指名展示自己的作业,并说说画高的方法。
改变第一个三角形的底,提问:这时该如何画高。指名演示。再改变底边,又该如何画?观察图1,你有什么发现?三角形有几条高?
讨论直角三角形的的高。提问:这是一个什么三角形?你能指出它的两条直角边吗?如果以一条直角边为底(老师用手指),怎样画三角形的高?指名摆三角尺。你有什么发现?如果以另一条直角边为底呢?你又有什么发现?
小结:直角三角形中以一条直角边为底,另一条直角边就是三角形的高。
提问:你能画出这个直角三角形的第三条高吗?以哪条边为底?
3.练习十二第2题。
学生按要求画出三角形。
同桌互相检查所画的三角形是否满足要求,交流是怎样画的。
展示学生作业,并提问:为什么条件相同,所画的三角形却不同呢?你有什么发现?
如果用同一条底边,你能画出多少个等高的三角形?
(充分利用课后习题发展学生思维,如教学练习十二第1题时,对与直角三角形的画高方法不只局限在画出一条高上,要引导学生关注直角三角形的高的特点。教学练习十二第2题时,当学生画出不同的三角形时要让学生说说发现,同时还应向有能力的同学提出:如果用同一条底边,你能画出多少个等高的三角形?在练习中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全课总结
提问: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