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八年级下册
第7课
大雁归来
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大雁的生活习性,理解文章主旨,把握说明顺序。
2、学会运用拟人手法说明事物,赏析本文富有形象性、知识性和抒情性的语言。
3、感受作者的爱鸟情怀,澈发热爱自然、尊重生命的情感。
学法指导
1、抓住大雁归来的种种细节,按照时间顺序梳理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题。
2、赏析具体语句,学习文章中采用的拟人化的写作手法,揣摩语句,增强语言理解能力。
3、课下阅读《沙乡年鉴》中的其他篇目,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热爱自然,尊重生命的意识。
中考导航
1、“雾霭”“缄默”“迁徙”“目空一切”等为中考易考词语。
2、写作顺序是中考说明文阅读的易考点。
3、赏析说明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是中考说明文阅读的常考点。
学习过程
一、预习新课
搜索“大雁”相关知识:
大雁又称野鹅,天鹅类,大型候鸟,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雁热情十足,能给同伴鼓舞,用叫声鼓励飞行的同伴。
大雁属鸟纲,鸭科,是雁亚科各种类的通称。中国常见的有鸿雁、灰雁、豆雁、白额雁等。雁队成6只,或以6只的倍数组成,雁群是一些家庭,或者说是一些群的聚合体。
二、导学基础知识
作者简介
利奥波德(1887-1948),美国生态学家、环境保护主义者、作家,被称为美国新保护活动的“先知”。代表作《沙乡年鉴》是一本自然随笔和哲学论文集,对美国的环境保护运动影响很大。
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沙乡年鉴》(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侯文蕙译。有改动。为了更好地体验和研究生态平衡,利奥波德在威斯康星河畔买下了一个被废弃的农场。此后的十几年里,这个被称作“沙乡”的地方,就成了他亲近自然的“世外桃源”。《沙乡年鉴》就是他对生态和环境问题研究和探索、观察和思考的结晶,而《大雁归来》是这本书中的一篇。
三、导读理解
1、如何理解文中第1段“一只燕子的来临说明不了春天,但当一群大雁冲破了3月暖流的雾霭时,春天就来到了”这句话?
解析:将燕子与大雁进行比较,说明大雁才能给人们带来春天的生机、希望和喜悦,大雁是春天真正的使者,既表达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又引出了本文的说明对象,且与下文讲大雁迁徙的特点——成群结队、克服艰险、飞越遥远的距离相呼应。
2、第2段“而一只定期迁徙的大雁,下定了在黑夜飞行200英里的赌注”中“赌注”一词有什么特殊意味?
解析:“赌注”指赌博时所押的财物。此处形象地说明了大雁迁徙的成本很高,且不能轻易回,表达了作者对大雁的赞扬、钦佩、崇敬之情。
3、如何理解第3段“其中包括威斯康星的法规”中的“法规”的含义?
解析:威斯康星的法规可能是:春季禁止猎杀大雁,冬季则允许猎杀。
4、结合语境,分析第3段“目空一切”一词的表达效果。
解析:“目空一切”原形容骄傲自大,这里贬词褒用,且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大雁飞行时的专注,表现了雁群飞过时不可阻挡的气势。
5、结合文章内容,说说“3月的大雁”有何不同。
解析:①大雁面临的环境不像冬天那样危险;
②大雁的飞行路线是弯曲的,不像冬天那样笔直;
③大雁们不再是“一声不响”,而是“向每个沙滩低语”“向每个刚刚融化的水洼和池塘问好”。
6、分析文章第4段“似乎他们溅起的水花能抖掉那脆弱的香蒲身上的冬天”中冬天如何能“抖掉”?试着赏析画线句。
解析:“抖掉”是一种形象的说法。句中的“客人”指大雁,这里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大雁的归来让香蒲乃至万物摆脱了冬日的严寒,后一句着重写出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7、文章第4段作者为什么称“大雁”为“客人”“我们的大雁”?
解析:作者潜心研究大雁,研究愈深,对大雁的情感就愈深厚。因而,在作者心中,大雁已经成为和人类一样具有灵性的生物,所以称大雁为“客人”“我们的大雁”,表达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8、赏析文章第6段“返回的雁群,不再在沼泽上空做试探性的盘旋,而像凋零的枫叶一样,摇晃着从空中落下来,并向下面欢呼的鸟儿们伸出双脚。
赏析: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大雁着陆时的悠闲、飘逸的姿态,表达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9、如何理解文章第8段“单调枯燥的数字竟能如此进一步激发爱鸟者的感伤”这句话?
解析:单调枯燥的数字”指“我”和“我”的学生记录的每支雁队组成的数字。这些数字虽然单调枯燥,但从中我们可以发现,雁群是一些家庭,或者说一些家庭的聚合体。孤雁之所以孤单,是因为家庭中其他成员被枪杀。这句话表现了作者作为爱鸟者的感伤,表达了对猎杀大雁的行为的愤怒。
10、作者在这里写沙锥鸟、猫头鹰、半蹼鹬的声音有何作用?
解析:沙锥鸟、猫头鹰、半蹼鹬的声音都比较小,为下文写大雁喧闹的声音做铺垫,也起到对比衬托的作用,突出了大雁叫声喧闹、刺耳的特点。
11、第9段中,作者怎样描绘大雁夜间集会时的鸣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解析: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绘了一个神奇的动物世界,把大雁的鸣叫说成是“辩论”“发言”“谈论”,声音由激烈趋于平静,有层次感和画面感,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趣味。表达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12、分析文章结尾句的含义及作用。
解析: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3月天空中迁徙的大雁的叫声比作“一首有益无损的带着野性的诗歌”,说明大雁迁徙给整个大地带来了欢乐,带来了诗意,表达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自我检测
品读课内语段,回答问题。
3月的大雁则不同。尽管它们在冬天的大部分时间里都可能受到枪击,但现在却是休战时刻。它们顺着弯曲的河流拐来拐去,穿过现在已经没有猎枪的狩猎点和小洲,向每个沙滩低语着,如同向久别的朋友低语一样。它们低低地在沼泽和草地上空曲折地穿行着,向每个刚刚融化的水洼和池塘问好。在我们的沼泽上空做了几次试探性的盘旋之后,它们白色的尾部:朝着远方的山丘,终于慢慢扇动着黑色的翅膀,静静地向池塘滑翔下来。一触到水,我们刚到的客人就会叫起来,似乎它们溅起的水花能抖掉那脆弱的香蒲身上的冬天。我们的大雁又回来了。
1、“拐来拐去”“低语”“问好”“试探性”等词语说明文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作用?
2、你是如何理解画线句子的含意的?
答案以及解析
答案:1、拟人手法。描绘出大雁机敏、热情、活泼、警觉的特点。
2、归来的大雁让香蒲乃至万物摆脱了冬日的严寒,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动形象。
解析:1、本段使用了拟人手法。“拐来拐去”是避开狩猎点,可见其机敏;和沙滩“低语”,像久别的朋友,向水洼和池塘“问好”,可见其热情、活泼;“试探性”可见其警觉。
2、“抖掉那脆弱的香蒲身上的冬天”的意思是冬天过去了,春天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