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2021--2022学年上学期人教版八年级物理(28张ppt ,习题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2021--2022学年上学期人教版八年级物理(28张ppt ,习题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1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06-22 22:12: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第1课时 长度的单位及测量
1.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用符号_________表示,
常用的长度单位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 长度单位的换算关系为:1 km=________m;1 m=______dm=______cm
=________mm;1 mm=________μm=________nm。
3. 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是________,比较精确的长度测量工具是________、
____________。

m
千米(k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微米(μm)
纳米(nm)
1 000
10
100
1 000
1 000
106
刻度尺
游标卡尺
螺旋测微器
4. 正确使用刻度尺,要做到四会:
(1) 会观察:使用前应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________和__________
___________。
(2) 会放:刻度尺的________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有________
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且与被测边保持________,不能歪斜。
(3) 会读:读数时,视线要________刻度线,要注意区分大格及小格的
数目,而且要估读到__________的下一位。
(4) 会记:记录测量结果时,不但要记录______________,还必须注明
____________。
分度值
测量范围

刻度线
平行
正对
分度值
数值
测量单位
(或量程)
1. 完成下列单位的换算:
(1) 6 370 km=____________m=____________cm。
(2) 36 nm=____________μm=____________mm。
(3) 32 m=____________cm=___________μm。
(4) 3.5 cm=___________nm=____________m。
2. 在下列数值后填上合适的单位:
(1) 小明的身高为17.4________。
(2) 教室的高度约为3.5________。
(3) 乒乓球的直径为4.0________。
(4) 一根头发的直径约为70________。
6.37×106
6.37×108
3.6×10-2
3.6×10-5
3.2×103
3.2×107
3.5×107
3.5×10-2
dm
m
cm
μm
3. (2020·海南)一支完整粉笔的长度最接近 (  )
A. 1 mm B. 1 cm C. 1 dm D. 1 m
4. (2020·益阳)用毫米刻度尺对一工件做如图所示的四次测量,其中测量
方法和读数都正确的是 (  )
A. 3.81 cm B. 3.68 cm
C. 3.80 cm D. 3.8 cm
C
C
5. 在学校运动会中测量跳远成绩时,应选取的合适的测量工具是 (  )
A. 分度值是1 cm的15 m的皮卷尺 
B. 分度值是1 mm的1.5 m的钢卷尺
C. 分度值是1 mm的米尺 
D. 自制的一根分度值是1 cm的硬杆尺
A
6. PM2.5是指空气中直径很小的颗粒,其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二十
分之一。PM2.5中的“2.5”是表示颗粒直径的数值,关于它的单位,下
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
A. μm B. mm
C. cm D. m
7. 人的眼睛有许多奇特的特征,如可以分清距离大于0.1 mm的两个点。那
么0.1 mm相当于 (  )
A. 10 000 nm   B. 0.001 cm
C. 0.000 1 dm   D. 100 μm
A
D
8. 下列长度单位换算过程正确的是 (  )
A. 23 cm=23 cm×1100 m=0.23 m
B. 65 mm=65÷10 cm=6.5 cm
C. 41 cm=41 cm×10=410 dm
D. 16 m=16×10 dm=160 dm
9. (2019·湘西)下列物体的长度最接近2 m的是 (  )
A. 铅笔的长度 
B. 课桌的高度
C. 黑板的长度 
D. 教室门的高度
?
D
D
10. (2020·常州)“握手礼”是中华传统礼节之一,新冠肺炎疫情期间,
为更符合卫生防疫要求,某班同学倡导“夸赞礼”,并绘制成宣传画
(如图),图中行“夸赞礼”两位同学的面部间距d约为 (  )
A. 0.5 m B. 1.5 m
C. 3 m D. 4.5 m
11. (2020·广州白云区一模)人的身体中藏有很多“尺”,人站立时身高
大约是脚长的7倍。小明穿40码的鞋子,鞋码与鞋长的关系是:鞋长=
鞋码+102(鞋码单位为码,鞋长单位为 cm)。以脚长等于鞋长估算,则
小明 (  )
A. 脚长为25 cm,身高是280 cm B. 脚长为40 cm,身高是165 cm
C. 脚长为25 cm,身高是175 cm D. 脚长为40 cm,身高是185 cm
?
B
C
第10题
12. 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下列要求没有必要的是 (  )
A. 测量时,刻度尺不能歪斜
B. 记录测量结果时,必须在数字后面注明单位
C. 测量时必须从刻度尺的零刻度量起
D. 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13. 如图是用刻度尺测长度的实验,所记录的测量结果正确的是 (  )

A. 5.3 cm  B. 5.25 cm
C. 3.25 cm  D. 3.3 cm
第13题
C
C
14. 四名同学分别用同一把分度值为1 mm的刻度尺测量同一支铅笔的长度,
记录的数据如下,其中错误的是 (  )
A. 171.2 mm  B. 1.712 dm
C. 0.017 12 km  D. 0.171 2 m
15. 小明和小华用各自的刻度尺分别测量同一张课桌的长度。小明测量的
结果为122.9 cm,小华测量的结果为1.228 m。下列几种说法正确的是
(  )
A. 小华的读数比小明的准确
B. 两人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相同的
C. 两人中至少有一人的测量是错误的
D. 小明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 cm,小华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 mm
C
B
16. 小超为了检验躺着和站立时身体长度是否有差异,下列几种尺子哪种
最合适 (  )
A. 量程15 cm,分度值0.5 mm B. 量程10 m,分度值1 dm
C. 量程30 cm,分度值1 mm D. 量程3 m,分度值1 mm
17. 在下列数值后填上合适的单位:
(1) 一元硬币的厚度约为1.5________。
(2) 人走一步约为5________。
(3) 万里长城全长约为6 700________。
(4) 一张纸的厚度约为0.1________。
18. 完成下列单位的换算:
(1) 长江全长6 300 km=6 300×________m=__________m。
(2) 人头发的直径约70 μm=________mm=________nm。
D
mm
dm
km
mm
103
6.3×106
0.07
7×104
19. 如图所示,用刻度尺甲、乙分别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甲尺测得的结
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cm,乙尺测得的结果是________cm。两次
测量结果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一木板的真实长度是1.054 32 m,甲同学用分度值是1 cm的刻度尺去
测此木板的长度,测量结果接近___________m;乙同学用另一把刻度
尺测量,测得的结果是1.054 3 m,则乙同学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________,估读到__________。
2.7(或2.6;或2.8)
第19题
2.70
刻度尺的分度值不同
1.054
1 mm
0.1 mm
21. 某同学测量长度的方法如图所示,他在测量中的错误有: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1题
零刻度线没有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
刻度尺上的刻度线没有紧靠被测物体
读数时斜视,视线没有正对刻度线
第2课时 时间的单位及测量 误差
1. 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______,符号是______。时间的单
位还有________、________等。它们的换算关系是1 h=________min=
________s。
2. 我们通常用________测量时间。在运动场和实验室,经常用________来
测量时间。
3. 测量时,受所用仪器和测量方法的限制,________与________之间总会
有些差别,这就是误差。
4. 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________、选用________的测量工具、改
进__________,都可以减小误差。
5. 误差和错误的区别:测量错误是由于不遵守仪器的__________、读数时
________造成的,是________(填“能够”或“不能”)避免的,而误差
是________(填“能够”或“不能”)避免的。

s
小时(h)
分(min)
60
3 600
钟、表
停表
测量值
真实值
平均值
精密
测量方法
使用规则
粗心
能够
不能
1. 完成下列单位的换算:
(1) 45 min=________h=________s。
(2) 0.4 h=________min=________s。
2. 图甲中手表表示时刻为______h______min______s;图乙中电子表指示
的时刻是________________;图丙中停表记录的时间是____________。
甲    乙 丙
第2题
0.75
2 700
24
1 440
10
9
41
10 h 9 min 36 s
9 min 30 s
3. 将一粗细均匀的金属丝在圆柱形杆上紧密排绕n圈,如图所示,线圈总长
度L是________cm,则金属丝的直径d=Ln。测量时,如果第一次n取20圈,
第二次n取50圈,比较两次测出的金属丝的直径,第________次测量误差
较小。
4. 下列过程中,经历的时间差不多为1 s的是 (  )
A. 人的眼睛眨一下的时间
B. 人呼吸一次的时间
C. 人打一次哈欠的时间
D. 人的心脏跳动一次的时间
?
5.10

第3题
D
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记录测量结果时粗心容易产生误差
B. 测量结果越精密,实验方法越合理就能避免误差
C.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就能避免误差的产生
D. 用多次测量的平均值作测量结果,误差可小些
6. 小明利用分度值为1 mm的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三次测量的数据
分别为2.35 cm、2.36 cm、2.36 cm,则测量结果应记为 (  )
A. 2.36 cm  B. 2.357 cm
C. 2.35 cm   D. 2.4 cm
D
A
7. (2020·新疆)下列测量时间的工具中,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提供精确测
时的是 (  )
A. 日晷 B. 沙漏
C. 电子手表 D. 铯原子钟
8. 要测量一枚1角硬币的厚度,使测量结果的误差较小,则最佳方法是
(  )
A. 用刻度尺仔细地测量一枚1角硬币的厚度
B. 用刻度尺多次测量一枚1角硬币的厚度,求平均值
C. 用刻度尺分别测出10枚1角硬币的厚度,求平均值
D. 用刻度尺测出10枚1角硬币叠加起来的总厚度,再除以10,求得一枚
硬币的厚度
D
D
9. (2020·福建)如图所示测量硬币直径的做法中,正确的是 (  )
A B
C D
10. 小张的脉搏在正常情况下每分钟跳动75次,为了测小李跑50 m用的时
间,小张用脉搏跳动的次数来估算。经测量,小李跑完50 m时,小张
的脉搏跳动次数为10次,则小李跑50 m所用的时间大约是 (  )
A. 10 s B. 8 s C. 5 s D. 7.5 s
C
B
11. 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认真细致地测量可以避免误差
B. 测量时未遵守操作规则会引起误差
C. 测量时的错误就是误差太大
D. 测量中的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不可避免
12. (2019·杭州西湖区模拟)小明利用最小刻度为1 mm的刻度尺测量一个
物体的长度,四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2.35 cm、2.36 cm、2.36 cm、
2.45 cm。则测量结果应记为 (  )
A. 2.36 cm  B. 2.357 cm
C. 2.38 cm  D. 2.4 cm
A
D
13. 如图,地图上P、Q两地间的一段公路线是曲线,要测出这段曲线的长
度,你认为可取的方法是 (  )


A. 用直尺直接量出P和Q两点之间的距离
B. 用直尺在曲线上从P点慢慢移到Q点,直接读出长度的数值
C. 用一条细棉线使之与曲线完全重合,在棉线上标出曲线的起点和终
点,拉直棉线后用直尺量出这两点之间的距离,即曲线的长度
D. 用橡皮筋代替C选项中的细棉线,操作过程同C选项
C
第13题
14. 在下面的数值后填上合适的单位:
(1) 演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用时约为46________。
(2) 小丽同学800 m跑的成绩约为4________。
15. 如图所示的刻度尺,其分度值为_______mm。小红用该刻度尺对实际长
度为70.00 cm的课桌进行测量,所测得的数据约为66.70 cm。经过分析,
导致该测量结果错误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正错误后,为了减小实验误差,还要进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
s
第15题
min
1
将刻度尺的总长度看成总的量程,
累积测量所得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16. 如图所示,机械停表的读数是____________,合计________s。
17. 如图,圆锥体的高h为________cm。
3 min 10 s
第17题
190
3.20
第16题
18. 某同学用以下步骤和方法来测算物理课本内页中一张纸的厚度:① 将
从封面开始的10页纸叠紧;② 用刻度尺测出这叠纸的厚度为L;③ 算
出一张纸的厚度d=110L。该同学以上做法中的三个错误是: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封面和内页的纸质不同,厚度不同
选用的纸页数太少,不好用刻度尺测量
1张纸2页,应用总厚度除以张数而不是页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