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24《卖炭翁》学案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六单元 24《卖炭翁》学案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6-22 19:53:33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卖炭翁
教学目标:
1.
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2.
理解诗歌内容,感受白居易同情老百姓疾苦的思想感情。
3.
掌握“宫市”的罪恶本质
教学重点:
1.
借助注释了解诗句的意思,有感情、有韵律地朗读课文。(重点)
2.
通过人物分析,感受人物的命运。(难点)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译文:
有位卖炭的老翁,整年在南山里砍柴烧炭。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头发灰白,十个手指也因烧炭变得很黑。卖炭得到的钱用来干什么?买身上穿的衣裳和嘴里吃的食物。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心里却担心炭卖不出去,还希望天更寒冷。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老翁驾着炭车碾轧冰冻的车轮印往集市上赶去。牛累了,人饿了,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他们就在集市南门外泥泞中歇息。
那得意忘形地骑着两匹马的人是谁啊?是皇宫内的太监和太监的手下。太监手里拿着文书,嘴里说是皇帝的命令,吆喝着牛朝皇宫拉去。一车的炭,一千多斤,太监差役们硬是要赶着走,老翁是百般不舍,但又无可奈何。那些人把半匹红纱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就充当炭的价钱了。
一、作者简介
白居易,唐代诗人,字乐天,晚年自号香山居士。现实主义诗人,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著有《白氏长庆集》。代表作《琵琶行》、《钱塘湖春行》、《长恨歌》。
二、诗歌背景
这是诗人创作的组诗《新乐府》五十首中的第三十二首。唐德宁波贞元末,宫中派宦官到民间市场强行低价买物,名为“宫市”,实为掠夺。这首诗深刻地揭露了“宫市”的府败本质。
三、解题
“卖炭”表明了主人公从事的工作,“卖炭翁”指卖炭的老人。题目点出了诗歌描绘的主人公。
四、课下注释
①选自《白居易集》卷四。这是诗人创作的组诗《新乐府》五十首中的第三十二首。诗人有自注云:“《卖炭翁》,苦宫市也。”唐德宗贞元末,宫中派宦官到民间市场强行买物,名为“宫市”,实为掠夺。
②[薪]木柴。
③[南山]终南山,属秦岭山脉,在长安城南。
④[苍苍]灰白。
⑤[何所营]做什么用。营,谋求、需求。
⑥[市]城市中规定的集中进行交易的场所。唐代长安有东、西两市,各有东、西、南、北四门。
⑦[翩翩]轻快的样子。
⑧[黄衣使者白衫儿]黄衣使者,指太监。白衫儿,指太监手下的爪牙。
⑨[文书]公文,诏书。
⑩[敕(chì)]指皇帝的命令。
?[回]调转。
?[叱(chì)]吆喝。
?[牵向北]长安城宫廷在北面,集市在南面。
?[将]助词,用于动词之后。
?[惜不得]吝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唐代商品交易,钱帛并用,但“半匹红纱一丈绫”远远低于一车炭的价值。
?[系]挂。
?[直]同“值”,价格
五、主题归纳
这首叙事诗,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描写,讲述了卖炭翁以伐薪烧炭艰难维持生计却横遭掠夺的悲惨故事,揭露了当时宦官借“宫市”之名强取豪夺民间财物,底层人民生活困苦不堪又无力反抗的黑暗社会现实,反映了中唐以后统治阶层直接剥削,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对宦官及其爪牙的憎恶。
六、写作特色
1.陪衬反衬
⑴以“两鬓苍苍”突出老翁之年迈,以“满面尘灰烟火色”突出“伐薪烧炭”的艰辛,以荒凉的南山作陪衬,老翁的命运就激起了人们的同情,正反衬出老翁希望之火的炽烈。
⑵卖炭得钱,买衣买食。老翁“身上衣正单”,再以夜来的“一尺雪”和路上的“冰辙”作陪衬,使人更感到他的“可怜”。
⑶用“牛困人饥”和“翩翩两骑”作对比,写出了劳动者与统治者境遇的悬殊。
⑷“一车炭,千余斤”和“半匹红纱一丈绫”,反衬出宫使掠夺的残酷。
⑸全诗,前面与老翁希望之火的炽烈,正是为了反衬后面希望化为泡影的悲惨
七、理解性默写
1.诗中突出体现卖炭翁生活困难惨遭封建剥削的句子是:“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2.诗中表现卖翁翁老人矛盾心情的句子是:“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八、重点问题掌握
1.这首诗多用多处用到对比,请举出一例并分作其作用。
⑴“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与“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外貌上形成鲜明对比,卖炭翁终日的辛劳、生活的困窘衬托出宫市使者的的养尊处优、不劳而获。
⑵“一车炭,千余斤”与“半匹红纱一丈绫”,数量与价值形成鲜明对比,二者的巨大反差突出了卖炭翁的辛劳和损失之大,深刻揭露出封建社会宫市使者借购买之名行勒索掠夺之实的罪恶行径。
⑶“心忧炭贱愿天寒”与“宫使驱将惜不得”,前后心理的对比,前后心理的对比,卖炭翁面对自己,只要天冷好卖炭什么苦都愿忍受,但面对宫市使者他也无能为力,只有屈从。卖炭翁的艰辛隐忍更反衬出宫市使者的霸道的蛮横。
2.分析“宫使驱将惜不得”中“惜不得”三字的深刻含义。
卖炭翁对自己赖以生存的一车炭虽爱惜、舍不得,但面对宫市使者却毫无办法。写出了卖炭翁既委屈、痛苦又辛酸、无奈的心情,也从侧面反映出宫市使者任意掠夺、残酷剥削的罪恶行径径和百姓深受其害又无力反抗的悲惨境遇。
3.赏析“可怜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这是最能体现卖炭翁矛盾心理的句子。“身上衣正单”,自然希望天暖。然而这位卖炭翁是把解决衣食问题的全部希望寄托在“卖炭得钱”上的,所以他“心忧炭贱愿天寒”,在冻得发抖的时候,一心盼望天气更冷。诗人如此深刻地理解卖炭翁的艰难处境和复杂的内心活动,只用十多个字就如此真切地表现了出来,又用“可怜”两字倾注了无限同情,催人泪下。
4.怎样理解卖炭翁的矛盾心理?
本应因“衣单”盼天气暖和,却为了炭价高一点而“愿天寒”的矛盾心理,写出了卖炭翁的无奈和艰难。表现了劳动人民生活的艰辛。
5.“翩翩”一词表现了宫使怎样的形象?
“翩翩”形容轻快洒脱的样子。这里表现了宫使得意忘形、骄横无理的样子,与卖炭翁为生活操劳的凄惨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揭露了唐代“宫市”的罪恶。
6.分析结尾两句的作用。
“半匹红绡一丈绫”与“一车炭,千余斤”这样的价值反差,对满怀希望、赖以活命的卖炭翁来说,是最大的嘲弄、最残酷的伤害。宫使强夺去的不仅仅是千余斤木炭,更是他生活的希望和权利。就全诗来说,前面表现希望之火的炽烈,正是为了反衬后面希望化为泡影的可悲可痛。
7.白居易主张“哥诗合为事而作”,即诗歌应该为了反映现实而作。请从选材与主题的角度分析这首诗是如何反映现实的。
选材角度:选取一个卖炭老翁辛苦劳动所得的一车炭,被宫使强行掠走的悲惨遭遇,借此反映百姓深受宫使所害的现实。
主题角度:揭示唐朝宦官假借“宫市”之名强取豪夺民间财物的现实,控诉唐朝宫市的黑暗和统治阶级的残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