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导学案
班级:
姓名:
编号:
0826
日期:
2021.5.26
主备人:
审核人:
《虽有佳肴》
【晨读课导学】
目
标:1、大声朗读《虽有佳肴》,做到读音和划分节奏正确。(15分钟)
2、借助辅导资料扫清字词障碍,并反复诵读,培养文言语感,积累常用文言词语和句式。(15分钟)
检
效:教师抽测学生的朗读情况以及字词的掌握情况。(10分钟)
【自研课导学】
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体会文章的节奏、句式特点。2、积累重点文言字词和句式。3、理解“教学相长”的观念。
导学流程
自研自探环节
自学指导(程序、要求、时间)
随堂笔记(成果记录、知识生成)
速读文本把握结构
自学内容一
自读课文,对子互学。方法指导:1.对子之间自由练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完成随学笔记一。2.反复诵读,培养文言语感,积累常用文言词语和句式。3.作品简介:《礼记》,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它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典章制度和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其内容分为两大类:关于礼乐的一般理论和礼乐制度。实际上,这部著作内容广博,门类杂多,它阐述的思想,包括社会政治、哲学等各方面的内容。《礼记》与《仪礼》《周礼》合称“三礼”,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被称为“五经”。(时间:
5
分钟)
随学笔记一:1.注音。嘉肴(
)
弗食(
)
教学相长(
)
学学半(
)
自强(
)
兑命(
)2.听课文朗读,注意听自己读不顺的地方,在课文中标注节奏。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重点字词。学学半(
)学学半(
)不知其旨也(
)教然后知困(
)教学相长也(
)虽有至道(
)其此之谓乎(
)不知其旨也(
)随学笔记二:1.借助课本注释来口头翻译全文。2.请同学们借助标志起承转合的标志性词语,找到课文的结论句,并给课文分层。随学笔记三:本文说理逻辑严密,条理分明。想一想:文章是怎样论证“教学相长”的?2.请同学们结合学习经验,说说“教学相长”给自己的启示。
跳读文本梳理思路
自学内容二
整体感知,体会情感学法:小组长主持,互助学习。并完成随学笔记二。1.借助工具书和课文下方注释,口头翻译,圈画出不能准确把握的词句,小组内评一评谁翻译的最好。2.请同学们借助标志起承转合的标志性词语,找到课文的结论句,并给课文分层。学法指导:起承转合的标志性词语:“是故”“故”。结论句:教学相长也。3.请自由练读课文,在文中标注那些你认为最能表达作者观点或情感的语句。说说诵读它们时应注意的地方。例如: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重读“虽”“弗”“不知”,读出分句内部的层次感(转折、假设),两个结句要读出惋惜、遗憾之情。](时间
15分钟)
深入文本仔细品读
自学内容三
品味技法,理解观点再次品读课文,并完成随学笔记三。1.本文说理逻辑严密,条理分明。想一想:文章是怎样论证“教学相长”的?请同学们按照老师的方法提示,小组合作探究。(学法指导:抓住文章主要内容,分析其内在联系,明确文章的论点论据;最后用“首先……接着……最后……”表述论述层次。)2.请同学们结合学习经验,说说“教学相长”给自己的启示。(学生合作探究,交流明确)(时间:
15
分钟)
【展示课导学】
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体会文章的节奏、句式特点。2、积累重点文言字词和句式。3、理解“教学相长”的观念。
课堂
元素导学流程
合作探究环节
展示提升·质疑评价环节
互动程序内容、形式、时间
展示方案方案、建议、时间
交流与分享A两人小对子:(3分钟)对子间相互检查“随学笔记一”,评定等级。B.互助组:
(5分钟)1.小组长主持,看谁的文章层次结构图更为合理、美观,看看谁的翻译更合理,请他组内讲解,做好展示准备工作。准备与预展C、共同体:(7分钟)1.理清文章逻辑,小组合作讨论文章技法。2.请同学们结合学习经验,说说“教学相长”给自己的启示。
展示方案一:
读准字音,掌握字词方案预设:
1.正确读准字音节奏,可多形式朗诵。
2.讲解文章中的重点字词。展示方案二:
整体感知,体会情感方案预设:
1.口头翻译全文。
2.梳理文章内容,划分层次。展示方案三:品味技法,理解观点方案预设:
1.小组分工讲解文章是怎样论证“教学相长”的?
2.请同学们结合学习经验,说说“教学相长”给自己的启示。(预时35分钟)
总结归纳提升环节
评定等级
【资料链接】本文选自《礼记正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学记》篇。《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篇系统性的教育学论文。它对教育作用、教育目的、学校制度、教育内容、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乃至师生关系、教师问题等方面,都做了比较系统而精辟的概括和理论的阐述。其中许多看法和认识,至今仍然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本文节选这一部分提出的“教学相长”,从现代教育学的观点来看仍值得重视。
“日清过关”巩固提升三级达标训练题
书写等级:
分数:
批阅日期
【基础题】
1.《虽有佳肴》在论述时先以“
”作比,引入“
”的论述,然后集中论述了“
”与“
”的关系问题,说明了“
”的道理。(填原句子)
【发展题】
2.背诵《虽有佳肴》,说说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进行论述的。
【拓展题】
【甲】《虽有佳肴》
【乙】师川外甥奉议①:别来无一日不奉思②。春风暄暖,想侍奉之余,必能屏弃人事,尽心于学。前承示谕③:“自当用十年之功,养心探道。”每咏叹此语,诚能如是,足以追配古人。然学有要道,读书须一言一句,自求己事,方见古人用心处,如此则不虛用功;又欲进道,须谢去外慕④,乃得全功。读书先净室焚香,令心意不驰走,则言下理会。少年志气方强,时能如此,半古之人⑤,功必倍之。甥性识颍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节选自黄庭坚《与徐甥师川》)
【注】①奉议;官名,即奉议郎。②奉思:思念。③前承示谕:不久前你告知我。④外慕:学习之外的各种贪恋。⑤半古之人:花费古人一半的工夫。
3.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不知其旨也
(2)然后能自也
(3)诚能如是
(4)令心意不驰走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5.[甲][乙]两文都谈到学习,但侧重点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