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核舟记》知识梳理与练习
课文内容梳理
《核舟记》选自《虞初新志》,清代张潮编。作者魏学洢,字子敬,明末(朝代)嘉善人。
《核舟记》使用从中间到两头,先整体后局部,从正面到背面的空间顺序和总-分-总的叙述顺序介绍了“核舟”的形象,表现了作者对王叔远精湛技术的赞美和对民间艺术的赞扬。反映了我国古代雕刻艺术的伟大成就。作者用生动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核舟”上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和景物的特点,赞美了刻舟者的精巧技艺,同时也高度赞扬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二、基础知识
(一)课文字词详解
明有①奇巧人曰王叔远,能②以③径寸之木,④为宫室、器皿、人物,
①奇巧人:指手艺奇妙精巧的人。奇巧,奇妙精巧。奇,奇妙。②以:用。③径寸:直径一寸。④为:做。这里指雕刻。
以至鸟兽、木石,①罔不②因③势④象⑤形,各具⑥情⑦态。⑧尝⑨贻余核舟一,
①罔(wǎng):无。②因:顺着、就着。③势:(原来的)形状。④象:模拟。⑤形:形象。⑥情:神情。⑦态:姿态。⑧尝:曾经。⑨贻:赠。
①盖大苏②泛赤壁③云。
①盖:表示推测的句首语气词。②泛:泛舟,坐着船在水上游览。③云:句末语气词。
舟首尾长约八分①有②奇,高③可二黍④许。中⑤轩敞⑥者为舱,
①有(yòu):同“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余数。②奇(jī):零数、余数。③可:大约。④许:上下。⑤轩敞:高、宽敞。⑥者:……的地方。
①箬篷②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③启窗而观,④雕栏⑤相望焉。闭⑥之,
①箬篷:用箬竹叶做的船篷(名词作状语)。②覆:覆盖。③启:开。④雕栏:雕刻着花纹的栏杆。⑤相望:(左右)相对。⑥之:代“窗”。
则右刻“山高月小,水①落石出”,左刻“清风②徐来,水波不③兴”,④石青⑤糁⑥之。
①落:水位下降。②徐:慢慢地。③兴:起。④石青:用石青(名词作状语)。⑤糁:用颜料等涂上。⑥之:代“字的凹处”。
船头坐三人,中①峨冠②而多③髯者④为东坡,佛印⑤居右,
①峨冠(guān):高高的帽子。②而:表并列。③髯(rán):两腮的胡子,也泛指胡须。④为:是(判断动词)。⑤居:处。
鲁直居左。苏、黄①共阅一②手卷。东坡右手③执④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①共:一起,同时。②手卷:只能卷舒而不能悬挂的横幅书画长卷。③执:拿。④卷端:指手卷的右端。
鲁直左手执①卷末,右手指卷,②如有所语。东坡③现右足,鲁直现左足,
①卷末:指手卷的左端。②如有所语:好像在说什么似的。语,说话。③现:露出。
各①微侧,②其两膝③相比④者,各⑤隐卷底衣褶中。佛印⑥绝⑦类弥勒,
①微侧:略微侧转(身子)。②其:代“苏、黄”。③相比:互相靠近。比,靠近。④者:……的地方。⑤隐:隐藏。⑥绝:极,特别。⑦类:像。
①袒胸露乳,②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③不属。
①袒:裸露。②矫(jiǎo)首昂视:抬头仰望。矫,举。昂,仰。③不属(shǔ):不相类似。属,类。
①卧右膝,②诎右臂③支船,而竖④其左膝,左臂挂念珠⑤倚之——珠可⑥历历数也。
①卧:卧倒。②诎(qū):同“屈”,弯曲。③支:支撑。④其:代“佛印”。⑤倚之:(左臂)靠在左膝上。⑥历历:分明可数的样子。
舟尾横①卧一②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③椎髻仰面,
①卧:摆着。②楫(jí):船桨。③椎(zhuī)髻(jì)仰面:束成椎形发髻,仰着脸。
左手倚一①衡木,右手②攀右趾,③若④啸呼状。居左者右手⑤执蒲葵扇,
①衡:同“横”。②攀(bān):扳。③若……状:像……的样子。④啸呼:大声喊叫。⑤执:拿。
左手抚炉,炉上有壶,①其人②视端容寂,③若听茶声然。
①其:那。②视端容寂: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端,正。容,神色。③若……然:好像……的样子。然,……的样子。
①其②船背稍夷,则题名③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④甫刻”,
①其:代“核舟”。②船背稍夷(yí):船的顶部较平。背,指船顶部。夷,平。③其:代“船背”。④甫:男子美称,多附于字之后。
①细若蚊足,②钩画③了了,④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⑤丹。
①细:(笔画)细微。②钩画:一钩一画(名词)。③了了:清楚明白。④其:代“字”。⑤丹:朱红。
①通计一舟,②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
①通:总。②为:雕刻。
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①并篆文,②为字共三十③有四。④而计⑤其长
①并:连词,和。②为:雕刻。③有(yòu):通假字,同“又”。④而:但。⑤其:代“核舟”。
①曾不盈寸。②盖③简桃核④修狭者为之。嘻,⑤技亦⑥灵怪矣哉!
①曾(zēng)不盈寸:竟然不满一寸。曾,竟然。盈,满。②盖:原来。③简:挑选。④修狭者:长而窄的桃核。修,长。⑤技:技艺。⑥灵怪:神奇。
(二)重点句子翻译
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全都是就着(材料原来的)样子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个个具备神情姿态。
2.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他)曾送我一个核舟,(刻的)是苏轼泛舟游赤壁(的情景)。
3.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中间高起而宽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箬竹叶做成的船篷覆盖着它。
4.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推开窗户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
5.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长着)浓密胡子的人是苏东坡。
6.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膝,各自隐藏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
7.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佛印极像弥勒佛,敞胸露怀,抬头仰望,神情跟苏、黄不相类似。
8.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左臂挂着(一串)念珠,靠着左膝——念珠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
9.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那人的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
10.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可是计算它的长度竟然不满一寸。
11.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原来是挑选长而窄的桃核刻成的。哎,技艺也真神奇啊!
(三)课文分析
1.“核舟”的精湛技艺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体积小,刻的东西多,刻得极为精致,人和物各具情态,有意境。
2.核舟介绍顺序:船舱——船头——船尾——船背,空间顺序。
3.文章先写核舟的正面,次写它的背面;写正面先写舟的中间部分,次写船头,最后写船尾。分析这样安排写作顺序的原因。
一是核舟的中间部分是舱,高起而宽敞,十分引人注目,舱边的窗又竟然可以打开、关闭,由此说起能够引发读者的兴趣;二是窗上又刻有苏轼《赤壁赋》《后赤壁赋》中写景的名句,可以使读者通过想象感知苏轼当年泛舟游赤壁时的优美环境。
4.《核舟记》的结尾处详尽地说明了核舟上所刻的内容。《口技》结尾处也有这么一段:“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两文均用数字结尾,作者的意图相同吗?为什么?
相同。结尾都用列数字的方法,都是为了表现艺人技艺之高超。
5.王叔远为什么在小窗上刻上“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这些文字,而不是诸如花草鸟兽之类的内容?
为了和核舟“大苏泛赤壁”的雕刻主题相吻合,使作品有一定的意境,有无限的想象空间。
练习题
一、字词书写
1.根据拼音写汉字。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mǐn(_____)、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bì(_____)云。
2.根据拼音写汉字。
阅读也是一种旅行!同学们,经过一学期的学习,你是否结识了诸多友人?自书而观,一位位同伴(xié)____手走来;淳朴天真的平桥伙伴,热情(péng)____湃的黄土后生,技艺精湛的核舟匠人,智(huì)____卓绝的圣人先贤……掩卷而思,我们也能从他们身上汲取力量,为接下来的航程续航!
二、综合性学习
3.专题与综合实践活动。
大型文化探索类节目《国家宝藏》在央视三套首播,一经播出即获好评无数。你所在的学校开展了“走近国家宝藏”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其中。
【材料探究】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请你分析《国家宝藏》能够获得好评的原因。
材料一:作为一档文化类综艺节目,《国家宝藏》旨在展示国宝的背景故事,将各种艺术形式融入到室内综艺节目、纪录片和戏剧中。每个博物馆推荐的镇馆之宝将交予民众甄选,最终节目组将以“国家宝藏”为主题在故宫举办一场特展,展品即为最终甄选出的9件国宝。
材料二:节目组为这些国宝选择了27位明星“护宝人”,包括王刚、梁家辉、王凯、段奕宏、李晨、易烊千玺等。
①融合了多种艺术形式②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
【能言巧辩】有人推荐王叔远雕刻的“核舟”进入《国家宝藏》节目,你同学小华觉得不合适,他认为核舟仅是一个手艺人的雕刻艺术,不能代表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而你不同意他的观点,请你依据链接材料和我们学过的课文《核舟记》向他简要陈述你的理由。
链接材料:根据我国文物分类标准,只有一级甲等文物才能称其为“国宝”。一件文物究竟是不是一级甲等,首先不是文物价值几何,最重要的是它必须是中华文明发展的重要见证,有了这一层意义,才能被认定为“国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汉字传承】梁家辉在《国家宝藏》里说:“看一个民族有多伟大,就得看他的文字。”《国家宝藏》节目组特别强调“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同学们,薪火相传,先从传承汉字开启吧。
(1)从汉字造字方法角度看,“国家宝藏”中“家”属于_____________。
(2)
学校准备组织一次汉字书写大赛,请你为这次大赛拟写一幅宣传标语,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2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微雕是一种以微小精细见长的雕刻技法,通常在米粒大小的象牙片、竹片或数毫米的头发丝上进行雕刻的,其作品要用放大镜或显微镜方能观看到镂刻的内容,故被历代称之为“绝技”。
中国微雕历史
甲
,远在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中,就出现微型雕刻。众所周知的王叔远的“核舟”就是中国历史上微雕艺术的经典之作。明清以来,不少文人雅士在印章这方寸之中,用铁笔题书作画,寄托情趣。以后更有人在印章方柱的四边,以极细微的文字,雕刻古人诗词作为边款。到了20世纪60年代,随着先进科学仪器在微雕领域的运用,微雕艺术便成为一种别具一格的崭新艺术。微雕作品雕刻技艺高超,手法精湛,就连水鸟身上的羽毛以及马头上的嘴、鼻和眼睛都雕刻得非常精细,各个
乙
,令人拍案叫绝。
4.加点字注音和画线字笔顺都正确的一项是
A.镂(lóu)刻
“及”字的第一笔是撇
B.镂(lòu)刻
“及”字的第一笔是撇
C.镂(lòu)刻
“及”字的第一笔是横折折撇
D.镂(lóu)刻
“及”字的第一笔是横折折撇
5.根据语意,从下面备选词语中选出两个,分别填入文中横线处,正确的一组是
备选词语:甲
①史无前例
②源远流长
乙
③栩栩如生
④巧夺天工
A.①和③
B.①和④
C.②和③
D.②和④
6.下列关于图片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A.图中文字内容是“初平山人”,字体是楷书,工整规范,笔画横平竖直。
B.图中文字内容是“初平山人”,字体是篆书,严谨工整,笔画粗细一致。
C.图中文字内容是“形平山人”,字体是楷书,工整规范,笔画横平竖直。
D.图中文字内容是“形平山人”,字体是篆书,严谨工整,笔画粗细一致。
三、选择题
7.下列对《核舟记》一文的内容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文中具体摘述了“船头”和“船尾”人物各异的情态,目的是说明核舟工艺的精巧。
B.苏黄是诗人、学者,,受世俗礼法的约束,佛印是和尚,不受这些的约束,所以神气质各不相同。
C.本文的说明对象是王叔远送的本文作者“简核桃修狭者”所刻成的小船。
D.“记”是古代一种叙事的文体。如东晋诗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和清朝人魏学洢的《核舟记》。前者叙述了渔人游桃花源,后者记叙了王叔远送给作者的一只核舟。
8.下列对所学课文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石潭记》作者柳宗元,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本文是他被贬官永州后,为排解愤懑之情,在寻山访水的过程中偶遇美景而兴致所至而写。
B.《桃花源记》中桃花源中人盛情款待渔人,是想将渔人留在桃花源,和他一起生活。
C.《核舟记》如实地写出了核舟的全部人和物,是一篇说明文。
D.《核舟记》表现了我国古代工艺作品的精湛。
9.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悉,全,都
(《桃花源记》陶渊明)
B.心乐之.伐竹取道。
乐,以……为乐.
(《小石潭记》柳宗元)
C.得其船,便扶向路。
向,方向
(《桃花源记》陶渊明)
D.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奇,零数、余数
(《核舟记》魏学洢)
10.下面各句中,加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大凡到过岳阳楼的诗文家都曾留下过脍炙人口的名篇佳句,至今还被人们广为传颂。
B.学完《核舟记》后,明代王叔远雕刻在核舟上的那些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就会浮现在我们眼前。
C.这么好的天气去秋游,同学们可以在大自然中尽情地享受天伦之乐。
D.老师语重心长地给我讲了许多道理,列举了大量名人的事例。
11.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灯笼》的作者吴伯箫以散文的自由笔法,抒写了他关于灯笼的一些记忆,从不同方面表达了灯笼对于他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
B.《核舟记》选自清代魏学洢编的《虞初新志》,本文使用空间顺序和总—分—总的叙述顺序介绍了“核舟”的形象,表现了作者对王叔远精湛技术的赞美和对民间艺术的赞扬。
C.《桃花源记》是东晋文人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D.《恐龙无处不有》是法国科普作家阿西莫夫根据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的事实,证明了大陆漂移学说。
12.找出下列作品、作者与出处搭配有误的一项(
)
A.《阿长与<山海经>》——鲁迅——《朝花夕拾》
B.《桃花源记》——陶渊明———《陶渊明集》
C.《爱莲说》——周敦颐一一《周元公集》
D.《核舟记》——张潮——《虞初新志》
四、课外阅读
阅读文言文(说明文)《核工记》,回答下列小题
核工记(宋起凤)
季弟获桃坠一枚,长五分许,横广四分。
全核向背皆山。山坳插一城,雉历历可数。城巅具层楼,楼门洞敞。中有人,类司更卒,执桴鼓,若寒冻不胜者。
枕山麓一寺,老松隐蔽三章。松下凿双户,可开阖。户内一僧,侧首倾听;户虚掩,如应门;洞开,如延纳状——左右度之无不宜。松外东来一衲,负卷帙踉跄行,若为佛事夜归者。对林一小陀,似闻足音仆仆前。
核侧出浮屠七级,距滩半黍。近滩维一小舟。篷窗短舷间,有客凭几假寐,形若渐寤然。舟尾一小童,拥炉嘘火盖供客茗饮。舣舟处当寺阴,高阜钟阁踞焉。叩钟者貌爽爽自得,睡足馀兴乃尔。
山顶月晦半规,杂疏星数点。下则波纹涨起,作潮来候。
取诗“_________1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之句。
计人凡七:僧四,客一,童一,卒一。宫室器具凡九:城一,楼一,招提一,浮屠一,舟一,阁一,炉灶一,钟鼓各一。景凡七:山、水、林木、滩石四,星、月、灯火三。而人事如传更,报晓,候门,夜归,隐几,煎茶,统为六,各殊致殊意,且并其愁苦、寒惧、凝思诸态,俱一一肖之。
语云:“纳须弥于芥子。”殆谓是欤!
补充注释
(1)雉(zhì):城墙垛子。
(2)司更卒:更夫。司,管理。
(3)桴(fú):鼓槌。
(4)章:棵。(5)应门:应声开门。(6)延纳:邀请(人)进门。(7)浮屠:宝塔。(8)舣:拢船靠岸。(9)招提:寺。本义是四方,僧为四方僧,住处为招提僧坊。
(10)须弥:佛经里的高山。
13.词语解释
(1)长五分许(
)
(2)山坳插一城,雉历历可数(
)
(3)近滩维一小舟(
)
(4)殆谓是欤(
)
14.句子翻译
(1)中有人,类司更卒,执桴鼓,若寒冻不胜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篷窗短舷间,有客凭几假寐,形若渐寤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这篇文章所记桃核工艺品的微雕世界是一首七言唐诗的意境的再现,你知道是哪一首诗吗?请在横线上填写诗句、作者以及诗歌题目。
取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句。______《___________》
16.计人凡七:___四,___一,___一,___一。(填写人物身份)
17.文章开头交代“季弟获桃坠一枚,长五分许,横广四分”有什么作用?
阅读《义犬》,完成后面小题
潞(lù)安①某甲,父陷狱将死。搜括囊蓄傅百金将诣郡关②说。跨骡出,则所养黑犬从之。呵逐使退。既走,则又从之,鞭逐不返,从行数十里。某下骑,乃以石投犬,犬始奔去。视犬已远,乃返辔(pèi)疾驰,抵郡已暮。及扫腰橐(tuó)③金亡其半,涔涔(cén)汗下,魂魄都失,辗转终夜。候关出城,细审未途。又自计南北冲衢(qú)④,行人如蚁,遗金宁有存理!逡巡至下骑所,见犬毙草间,毛汗湿如洗。提耳起视,则封金俨然。感其义,买棺葬之,人以为义犬冢(zhǒng)云。
(选自《聊斋志异》
有删减)
(注释)①潞安:县名。②郡关:州府。③橐(tuó):钱袋。④冲衢:交通要道。
18.解释下列加点词。
(1)既走,则又从之___________
(2)遗金宁有存理____________
19.与“乃以石投犬”中的“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卷石底以出(《小石潭记》)
B.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
C.能以径寸之木(《核舟记》)
D.以至鸟兽、木石(《核舟记》)
20.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两处)。
搜
括
囊
蓄
傅
百
金
将
诣
郡
关
说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又自计南北冲衢,行人如蚁,遗金宁有存理!
22.结合文章内容,请用自己的语言概述义犬的“义”表现在哪些方面。
23.读完本文后,有人拟写了一副对联,请结合提示,将空余的部分补充完整。
上联:孝子_______________;
下联:义犬_______护银。
五、对比阅读
阅读文言文《核舟记》和《黄履庄传》片段,完成下面题目。
(甲)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乙)黄子履庄①,少聪颖,读书不数过,即能背诵。尤喜出新意,作诸技巧。七八岁时。尝背塾师,暗窃匠氏刀锥,凿木人长寸许,置案上能自行走,手足皆自动,观者异以为神。
所制亦多,予不能悉记。……作木狗,置门侧,卷卧如常,唯人入户,触机②则立吠③不止。吠之声与真无二,虽黠者不能辨其为真与伪也。作木鸟,置竹笼中,能自跳舞飞鸣,鸣如画眉,凄越可听。……所作之奇俱如此,不能悉载。
节选自《虞初新志
黄履庄传》
注:①黄子履庄:即黄履庄,清代顺治、康熙年间人。
②机:机关。
③吠(fèi):狗叫。
24.解释下列划线字在句中的意思。
①诎右臂支船(
)
②尝贻余核舟一(
)
③凿木人长寸许(
)
④予不能悉记
(
)
25.把下面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②虽黠者不能辨其为真与伪也。
26.下列划线字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不以木为之者(《活板》)
B.佛印绝类弥勒(《核舟记》)哀转久绝(《三峡》)
C.其人视端容寂(《核舟记》)其印自落,殊不沾污(《活板》)
D.持就火炀之(《活板》)瞬息可就(《活板》)
27.(小题4)甲文中王叔远的技艺甚高,可用文中的“
”一词来概括。
乙文介绍黄履庄小时候“作诸技巧”的一件事是
(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28.甲文中的王叔远和乙文中的黄履庄可谓能工巧匠。请结合选文的具体内容,谈谈两人的作品各有什么特点?
(甲)《核舟记》节选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蓬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糝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乙)核工记(节选)
宋起凤
季弟获桃坠一枚,长五分许,横广四分。全核向背皆山。
山坳插一城,雉①历历可数。城巅具层楼,楼门洞敞,中有人,类司更卒②,执桴③鼓,若寒冻不胜者。
枕山麓一寺,老松隐蔽三章。松下凿双户,可开阖。户内一僧,侧首倾听;户虚掩,如应门④;洞开,如延纳状——左右度⑤之无不宜。松外东来一衲,负卷帙⑥踉跄行,若为佛事夜归者,对林一小陀,似闻足音仆仆前。
核侧出浮屠七级,距滩半黍。近滩维一小舟。篷窗短舷间,有客凭几假寐,形若渐寤然,舟尾一小童,拥炉嘘火盖供客茗饮。舣舟⑦处当寺阴,高阜钟阁踞焉。叩钟者貌爽爽自得,睡足馀兴乃尔⑧。
山顶月晦半规杂疏星数点下则波纹涨起作潮来候。取诗“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之句。
(注释)①雉(zhì):城墙上的垛子。②司更卒:更夫。③桴:鼓槌。④应门:应声开门。⑤度:揣测。⑥卷帙(zhì):书卷,这里指佛经。⑦舣(yǐ)舟:停船靠岸。⑧乃尔:如此这般。
2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尝贻余核舟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诎右臂支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负卷帙踉跄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客凭几假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请用“/”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山顶月晦半规杂疏星数点下则波纹涨起作潮来候。
3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2)中有人,类司更卒,执桴鼓,若寒冻不胜者。
32.甲乙两篇短文都描述了一件微雕作品,请概括他们共同具有的妙处。
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未,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蒻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讪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节选自《核舟记》)
(乙)夏白眼,宣德①间人。能于乌揽核上刻十六娃娃,每一娃娃仅米半粒大,而眉目喜怒悉具。或刻子母九螭②,荷花九鹭,其蟠曲③飞走之态,成于方寸小核。求之二百余年仅一人耳。
(节选自《清秘藏
遵生八笺》)
(注)①宣德:明宣宗的年号。
②螭(chī):古代传说中一种没有角的龙。
③蟠曲:屈曲,环绕,盘伏。
33.用原文回答:甲文中“
”一句说明了核舟所雕刻内容的主题;乙文中用议论表明夏白眼雕刻技艺高超的句子是“
”。
34.解释划线字在句中的意思。
(1)罔不因势象形
因:
(2)清风徐来
徐:
(3)诎右臂支船
诎:
(4)珠可历历数也
历历:
35.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1)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2)每一娃娃仅米半粒大,而眉目喜怒悉具。
36.今年是奥运年,小张同学搜集到了一个印有伦敦奥运会的会徽的钥匙链(右图为该钥匙链及伦敦奥运会的会徽)。请你观察图片,为这个钥匙链写一段说明的文字。(钥匙链两面图案相同,颜色可以自己想象,不少于80字)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下题。
(甲)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篛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节选自魏学洢《核舟记》)
(乙)一乐工能刻木为舟。大可二寸,篷桅橹舵咸具。二人对酌于中,壶觞①饾饤②满案,一人挽篷索,一人握橹,一人运舵,皆有机能动,放在水中,能随风而行,略无欹③侧。一舟必需白金一两,好事者竞趋焉。
(周辉《刻木巧匠》)
(注)
①壶觞:酒器。②饾饤:dòu
dìnɡ,供陈设的食品。③欹:qī,斜。
37.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线词的意思。
(1)绝类弥勒
类:
(2)视端容寂寂:
(3)篷桅橹舵咸具
咸:
(4)二人对酌于中
酌:
38.用现代汉语翻译语句。
(1)罔不因势象形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好事者竞趋焉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9.两文在表现雕刻家精湛技艺时写法上有何不同?从技艺的角度比较,你觉得是木舟精巧,还是核舟精巧?说说你的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古文,完成下列题目。
(甲文)核舟记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乙文)口技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40.甲文与乙文都选自清朝人张潮编辑的《__________》一书。
4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42.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段选文突显了核舟雕刻人物繁多而又逼真。
B.乙段选文表现了各种口技声音繁多而又逼真。
C.甲段选文写视觉物品,乙段选文写听觉声音。
D.两段选文都表现了我国古代艺人精湛的技艺。
阅读下列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乙)东安一士人善画,作鼠一轴①,献之邑令。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旦而过之,轴必坠地,屡悬屡坠。令怪之黎明物色②轴在地而猫蹲其旁逮③举轴则踉跄④逐之。以试群猫,莫不然者。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
(注释)①轴:画用轴装,一轴就是一幅的意思。②物色:察看;观察。③逮:等到。④踉跄:跳起来。
4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佛印绝类弥勒/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B.左臂挂念珠倚之/逮举轴,则踉跄逐之
C.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而山不加增
D.神情与苏、黄不属/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44.下列对选文相关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是(
)
A.(甲)文选自《虞初新志》,作者是魏学洢,字子敬,明末文学家。
B.(乙)文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划分为:令怪之/黎明物色/轴在地而猫蹲其旁/逮举轴/
C.(甲)文中“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出现得比较早,盛行于唐宋时期,与《桃花源记》同属“记”这种文体,但《核舟记》是记叙文,不是说明文。
D.(甲)文“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是判断句,(乙)文“莫不然者”则是双重否定句。
45.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第三段文字介绍了核舟的主体部分,本段的结构方式是——总分式,并以空间为说明顺序,语言简洁、严密、生动,人物情态栩栩如生。
B.(乙)文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从画轴“屡悬屡坠”、猫“踉跄逐之”,体现了画中鼠的逼真。
C.(甲)文中作者对船头上的苏轼、黄鲁直和佛印的外貌、神情和姿态都进行了详细的刻画。
D.(甲)文和(乙)文都从不同的角度,刻画了雕刻者和画者雕刻、绘画技艺的高超。
4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文言句子。
(1)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2)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节选魏学洢《核舟记》)
(乙)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节选林嗣环《口技》)
47.请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断两处)。
中
峨
冠
而
多
髯
者
为
东
坡
4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其两膝相比者(________)
(2)如有所语(________)
(3)两股战战(________)
(4)不能名其一处也(________)
49.翻译下列句子。
(1)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2)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50.(甲)文为了清楚而有条理地介绍核舟“大苏泛赤壁”这一主题,作者采用了____说明顺序;(乙)文第一自然段最后一句通过刻画“宾客”的神态、动等细节,运用____描写烘托了口技表演者技艺的“善”。
51.(甲)(乙)两文分别表现了民间艺人微雕和口技技艺的高超。这样有着独特魅力的中华文化遗产,正逐渐消失。作为一名中学生,你认为应该怎样来保护或传承它们呢?(写出两条合理建议)
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选自《核舟记》)
(乙)
唐有韩志和,善雕木,作鸟雀之状,饮啄悲鸣,与真无异。以关捩①置于腹内,发之则凌空奋翼,可高百尺,至一二百步外,方始却下。奏之,上睹而悦之。志和又于怀中将出一物,名蝇虎子,数不啻②一二百焉。其形皆赤,云以丹啗③之故也。乃分为五队,令舞《梁州》。上召国乐,以举其曲。而虎子盘回宛转,无不中节。及曲终,累累而退,若有尊卑等级。志和臂虎子于指上,猎蝇于数步之内,如鹞④擒雀,罕有不获者。
(选自《太平广记》,有删改)
注释:①[关捩(liè))能转动的机械装置。
②[啻(chì)]仅仅,只有。
③[啗(dàn))同“啖”,吃,这里是“给……吃”的意思。
④[鹞(yào)]猛禽名,似鹰而小,
5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罔不因势象形(__________)(2)其两膝相比者(_____________)
(3)无不中节(__________)
(4)及曲终(___________)
53.下列选项中的“以”与例句中“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能以径寸之木
A.云以丹砂陷之故也
B.跪而抬之以归
C.何以战?
D.卷石底以出
5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2)饮啄悲鸣,与真无异。
55.(甲)(乙)选段都体现了我国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可谓各具特色。(甲)中王叔远的雕刻注重人物的①______(用自己的话概括),例如,“佛印绝类弥勒,祖胸露乳,矫首昂视”;(乙)中韩志和的制作注重器物的机巧,例如,“②______”。(用文中语句回答)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核舟记(节选)
(明)魏学洢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乙)
观画
(宋)晁公溯
菰蒲①欹倒②洲渚生,江流茫茫亦清平。
小舟击汰③如有声,入眼初觉非丹青。
便欲从之载酒行,忽怪四壁风涛惊。
(注)①菰蒲:菰和蒲,菖蒲一类的水生植物。②欹倒:歪倒。③击汰:拍击水波。亦指划船。
56.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1)高可二黍许
(2)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3)佛印绝类弥勒
(4)诎右臂支船
57.翻译。
(1)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2)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58.甲乙两文都突出了艺术作品的形象逼真,请结合原文,分别印证。
阅读文言文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节选自《虞初新志?核舟记》)
(乙)八大山人(朱耷),明宁藩宗室,号人屋。人屋者,广厦万间之意也。性孤介,颖异绝伦。八岁即能诗,善书法,工篆刻,尤精绘事。尝写菡萏一枝,半开池中,败叶离披,横斜水面,生意勃然;张堂中,如清风徐来,香气常满室。又画龙,丈幅间蜿蜒升降,欲飞欲动;若使叶公见之,亦必大叫惊走也。善诙谐,喜议论,娓娓不倦,常倾倒四座。
山人既嗜酒,无他好。人爱其笔墨,多置酒招之,预设墨汁数升、纸若干幅于座右。醉后见之,则欣然泼墨广幅间,或洒以敝帚,涂以败冠,盈纸肮脏,不可以目。然后捉笔渲染,或成山林,或成丘壑,花鸟竹石,无不入妙。如爱书,则攘臂搦管,狂叫大呼,洋洋洒洒,数十幅立就。醒时,欲求其片纸只字不可得,虽陈黄金百镒于前,勿顾也。其颠如此。
(节选自《虞初新志?八大山人传》)
59.下列句子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B.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C.欲求其片纸/只字不可得
D.虽/陈黄金百镒于前
6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矫首昂视
(2)诎右臂支船
(3)尝写菡萏一枝
(4)数十幅立就
61.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高可二黍许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
B.①佛印绝类弥勒
②颖异绝伦
C.①神情与苏、黄不属
②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D.①如有所语
②此中人语云
6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2)若使叶公见之,亦必大叫惊走也。
63.以上选文都表现了人物的不平凡,但(甲)文侧重表现王叔远___________,(乙)文则侧重表现八大山人__________。
六、课内阅读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核舟记(节选)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节选自《核舟记》)
6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罔不因势象形____
(2)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____
(3)佛印绝类弥勒____
(4)神情与苏、黄不属____
65.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能以径寸之木/以其境过清
B.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中轩敞者为舱
C.能以径寸之木/乃记之而去
D.启窗而观/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6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67.从选文看,雕刻家的高超技艺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①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②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③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④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68.下列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为宫室、器皿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B.神情与苏、黄不属
属予作文以记之
C.东坡右手执卷端
执策而临之
D.其两膝相比者
比至陈,车六七百乘
69.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B.卧右膝,诎右臂支船
C.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
D.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70.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说明为主,辅之以描写,舟上五人,须眉毕见,各见情态。
B.文章②~④段写核舟的正面,其写作顺序是先写舟的中间部分,次写船头,最后写船尾。
C.文章第③段详细描写的人物是苏东坡,他戴着高高的帽子坐在两人中间,右手抚鲁直背。
D.《核舟记》选自清代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一个长不盈寸的桃核,刻而成舟,生动地表现了历史上一个著名的文学故事。
7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②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七、语言表达
72.填空。
(1)《核舟记》选自清代________编辑的《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明朝人。文章全面如实地写出了核舟的全部人和物,是一篇________(体裁)文。
(2)“核舟”的主题是“__________”,核舟小窗两边所刻文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左边的刻字出自《________》,右边的刻字出自《__________》。文中最能体现王叔远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3.综合性学习
我们学过《核舟记》,对这件微雕艺术珍品应该很熟悉。假如这件艺术珍品就珍藏在我市博物馆,你是一名博物馆工作人员,你如何向参观者介绍这枚核舟呢?试着把你的解说词写出来。(100字左右)
74.本文的说明对象是__________,作者是按__________顺序来写的,先写核舟的__________面,次写它的__________面;写正面,先写舟的__________部分,次写__________,最后写__________。
75.(把握节奏)
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1)罔
不
因
势
象
形,
各
具
情
态
(2)舟
首
尾
长
约
八
分
有
奇
(3)盖
简
桃
核
修
狭
者
为
之
7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罔不因势象形 因:_____
(2)罔不因势象形
象:_____
(3)尝贻余核舟一
贻:_____
(4)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奇:_____
(5)如有所语
语:_____
(6)其两膝相比者
比:_____
(7)佛印绝类弥勒
类:_____
(8)其船背稍夷
夷:_____
(9)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曾:_____
(10)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简:_____
八、文学常识
77.文学常识填空。
(1)《核舟记》选自清代张潮编辑的短篇小说集《________________》。《核舟记》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朝人,字子敬。
(2)“记”是古代的一种散文体裁,可以记人和事,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可以抒发情怀抱负,可以阐述某些观点。故又称“杂记”。在写法上大多以_____为主而兼有_______、________成分。
九、阅读
阅读古文,完成下列小题。
游江阴三山①记
(元)朱德润②
江阴去吴百八十里,不闻佳山秀水之名。
十一月既望,余舟自无锡北门数里大石桥入。过水滨渔村,始见酒帘村市,客舟骈集。又十里,至佗村,岸高丈余,河流弯曲,若蜿蜒之势,始抵江阴。明日西回,登览高丘,则东瞰长江,南连吴会。复自湾河过佗村而北,青山迎棹,樵歌牧唱,相与应答。村墟相接,岸柳交映。既而舟转岸曲,前出板桥,即三山坞。其山皆不甚高峻,而松竹苍翠,石壁丹崖。少时出三山坞,有横山在前,野田开旷,水港渐宽,询其地,则常州之晋陵县界。于是舟人鼓棹,稚子扣舷,风帆二十里,抵官塘桥而泊焉。
嗟夫!孕灵育秀,僻在荒陬③,不经名贤游览,遂寂寥无闻,江阴诸山是矣。若吴之灵岩常之惠山亦不过是。惜不得与友辈寻幽访胜而品题之,书以志。
(注)①江阴三山:即江阴秦望山、观山、白石山。后文中灵岩、惠山也为江南名山。②朱德润:元代学者,时任湖州太守。③陬:(zōu),角落。
78.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若
吴
之
灵
岩
常
之
惠
山
亦
不
过
是
79.下列加点词意思与用法相同的一项(
)
A.江阴去吴百八十里
去国怀乡
B.始见酒帘村市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
C.抵官塘桥而泊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D.常州之晋陵县界
属余作文以记之
80.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既而舟转岸曲,前出板桥,即三山坞。
81.柳宗元感叹小石潭“寂寥无人”,借此抒发了____________;本文作者觉得江阴诸山“寂寥无闻”,原因在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小题
中国墨
①古代文人曰:“有佳墨者,犹如将之有良马也。”墨在“文房四宝”中的地位不言而喻,好的墨锭常被冠以“金不换”的美名。2007年,乾隆的御墨在拍卖中拍出448万元的天价,“中国墨”引起了更多的关注。
②为什么墨的价值如此昂贵呢?这源于它制作工艺的复杂与考究。墨其实是一种“烟”,是一种以油烟、松烟等为原料纯手工制成的黑色颜料。它的制作,首先要点燃桐油、猪油等各种油类或松木取烟;再在烟中加入鸡蛋白、鱼皮胶、牛皮胶和各种香料、药材等,和成烟料团;然后将烟料团放入铁臼中捣练三万次左右,或用铁锤锤击一万次左右,制成墨团;最后把墨团放入墨模中,合紧锤砸即可制成松烟墨或油烟墨的成品——“烟墨”。
③烟墨的选择和应用直接影响到书画作品的神采,由于制作原料的差异,松烟墨色乌光泽度差,胶质轻,只宜写字;油烟墨色黑,有光泽,多用于绘画。中国画一般多用油烟墨,只有着色的画偶尔用松烟墨。墨的浓淡更是影响作品艺术效果的直接要素。浓墨书写时行笔实而沉,墨不浮,具有凝重沉稳,神采外耀的效果。苏东坡尤喜浓墨,对用墨的要求是:“光清不浮,湛湛然如小儿一晴。”认为用墨光而不黑,失掉了墨的作用,黑而不光则索然无神气。淡墨介于黑白之间,呈灰色调,给人以清远淡雅的美感。涨墨是指过量的墨水在宣纸上溢出笔画之外的现象,这种墨法既保持了笔画的基本形态,又线面交融,富有朦胱的墨趣。
④由于人们对墨的喜爱,“墨”已经超过了它作为一种书写工具的内涵,成为构成中国文化的重要元素。从字形上看,“墨”字上“黑”下“土”,表明墨是用黑灰制成的;后来,“墨”因它的颜色而有了“黑色”的意思,明代魏学洢《核舟记》中就有“其色墨”的句子;“墨”又因用它创作的艺术作品的形式,引申为“诗文或书画”。“墨客”指的就是善于书写作画的文人,他们的作品被称为“墨迹”,珍贵的字画则被称为“墨宝”。
⑤成语“胸无点墨”用来形容一个人没有学问,“惜墨如金”形容绘画写作诗文的态度极其严谨,从不轻易落笔,“舞文弄墨”常指玩弄文字技巧,而“孟母三迁”更是把“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内涵演化到极致了。
82.文章开头引用名句有什么作用?
83.选文第③段画线句中的加点词语能否删掉?为什么?
油烟墨色黑,有光泽,多用于绘画。
84.阅读全文,说说本文是从哪些方面介绍中国墨的?
85.下列各项中,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是按照逻辑顺序组织材料进行说明的。
B.“墨”已经超过了它作为种书写工具的内涵,成为构成中国文化的重要元素刑。捣练锤击、入模成型。
C.墨的制作过程依次是取烟、制作烟料团、加入配料制成墨团、捣练锤击、入模成型。
D.涨墨是指过量的墨水在宣纸上溢出笔画之外的现象,这种墨法保持了笔画的基本形态,具有朦胧的墨趣。
中国人的人伦礼俗
①中国很早就进入农业社会,农业社会的特点是人固定在土地上。因此,世代生长于斯的农民,非常强调伦理秩序,强调上下尊卑。所以,中国传统节日里人伦特性体现得非常充分。这与西方的宗教性节日是很不一样的。比如在春节,以礼俗形式体现的就有
礼、
礼、
礼和
礼,都特别强调家庭、社会以及个人之间的文化联系。
②辞年礼的起点是腊八。从腊八开始,大家就准备过年了。腊八之后,人们都要扫尘,就是为了在过年迎神祭祀的时候有一个清洁的环境。除了扫尘之外,还有一个净化仪式,那就是年前要沐浴、剃头。如果说扫尘是一个居所空间的净化的话,沐浴和剃头则是个体的一个清洁仪式。这个年俗特别强调在这个新旧交替的过程中,用一种新的形态新的面貌迎接新年。
③再看团年礼。团年就是在辞旧迎新的过程中所举办的家庭团聚仪式。团年礼是过年的中心部分,其中重要的节点是祭祀祖先与年夜饭。年夜饭又称团圆饭,是一年中最具象征性的一顿饭食,其中有一些菜是不能少的,如鱼、肉丸、红枣等,取年年有余、团圆、喜庆等吉兆。在传统中国,无论如何,年夜饭都应该是在家里吃,因为家里有祖先的牌位,我们是跟祖先共同享用这顿团圆饭,并且请先人先享用。我们今天很多人主张年夜饭要到饭店去吃,这其实是在城市化、商业化的浸染过程中,受到商家的误导。这其实是文化礼俗的一个重要损失,是不正常的。
④团年礼中还有个重要的仪式,就是长辈给小辈分发压岁钱。压岁钱的意义是长辈通过给小辈以钱物的方式,表达家人的关爱,冀望给孩子一种力量,让他们能够平安度过年关。这是一种祝福,是一种伦理的关怀和精神的鼓励。但是现在很多人将发压岁钱看成是种负担,因为价码越来越高,人情越来越重,这其实大大偏离了压岁钱礼俗的本意。
⑤在传统年节礼俗里,还有守岁礼,即全家人彻夜围炉团座给老人祈寿。宋朝时,“士庶之家,围炉而坐,达旦不寐,谓之守岁。”我们今天是看着春节联欢晚会,等到零点,然后放鞭炮。这是因时而异的新变化。今天的春晚让四海华人能够聚在一起,实际上它是延续了中国非常古老的传统,就是让海内外华人共享这一特殊时刻,让华夏子孙在春节共同体验我们的文化传统,增进对民族文化的认同。
⑥熬过了旧年,迎来了新年,这个时候大家要互相庆贺,所以又有拜年礼。拜年礼不仅仅是老百姓之间的庆贺方式,而是社会各个阶层一起共享的文化仪式。这种文化仪式让我们获得社会整体的文化感觉。新年到来之后,这样一种对天地、祖先、亲人、乡邻、朋友、同事之间的贺拜仪式,也是一种建构礼俗关系的仪式行为,是在新的时间中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历史关系的再确认。
—--2013年9期《新华文摘》,有删改
86.请根据全文内容补全第①段的空缺。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87.就全文而言,文章主要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举一个例子说明其作用。
88.春节有人认为中西方节日最后都可归结于饮食文化。你怎么看?谈谈你的理解。
89.春节是中华民族重大节日,伴随了许多习俗。比如贴对联就是其中一种,由《核舟记》中雕刻技艺中也包含对联可见其影响深远。你记得左边的一副对联吗?请写出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难怪作者最后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高度评价这一绝艺。
90.习俗随时代而改变,因个人性情而不同。比如柳宗元被贬时常以出游来排解忧愁,《小石潭记》,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竹树写出了他受贬的凄苦。
参考答案
1.皿
壁
【解析】
试题分析: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运用的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如“壁”是上下结构的字,造字法为形声字,可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来辨别字形。
2.携
澎
慧
【解析】
【详解】
要做到正确地读写词语,首先应注意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其次要适当拓宽阅读面,多积累词语,丰富自己的词汇量。这样在读写的过程中,就可以避免读错写错了。本题在书写汉字时,要保证绝对正确,掌握好所给汉字的间架结构和各部分比例,注意“携、澎”字的写法。
3.
邀请民众参与
注重明星效应
小华,我认为能,核舟的雕刻技艺精巧,能够见证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雕刻技艺发展,同时核舟的主题大苏泛赤壁,使得核舟更具有文化意味,适合《国家宝藏》的节目形式。
(1)会意字
(2)示例1:书写汉字魅力,传播民族文化。示例2:点燃一盏写字的心灯,拥有一轮人生的朝阳。
【解析】(1)根据材料一中:“每个博物馆推荐的镇馆之宝将交予民众甄选,最终节目组将以‘国家宝藏’为主题在故宫举办一场特展,展品即为最终甄选出的9件国宝”,这两个句子,按照例句的格式,加以概括即可。(2)考查语言表达能力。口语交际,要有称呼,理由根据课文《核舟记》的内容,来陈述你的理由,语气委婉,句子通顺流畅即可。(3)“家”从宀,从豕的会意字造字法。(4)为某个活动拟写宣传语,所拟写的宣传语一定要主题突出,语意简洁明了,有号召性和鼓动性,一般多采用对偶的修辞。据此可拟写为:书写汉字魅力,传播民族文化。
4.B
5.C
6.B
【分析】
4.此题考查学生对汉字的字音和笔画顺序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在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这样才能轻松应对该种题型。“镂”应读作lòu。“及”字的笔画顺序为:撇、横折折撇、捺。故选B。
5.选词填空首先要明确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分析,可以从使用范围和语意侧重点角度来辨析。“史无前例”的意思是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事,指前所未有。“源远流长”比喻历史悠久。“栩栩如生”形容作品、画作生动逼真,就像活的一样,多指人工制造的艺术品。“巧夺天工”意为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借以形容技艺十分巧妙,专指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制成。根据以上词语的意思来选择词语即可。
6.此题考查汉字的书法种类。中国书法的五种主要书体,即楷书体(包含魏碑、正楷),行书体(包含行楷、行草),草书体(包含章草、小草、大草、标准草书),隶书体(包含古隶、今隶),篆书体(包含大篆、小篆)。图中文字内容是“初平山人”,根据字形严谨工整,笔画粗细一致的特点可知这是篆书。故选B。
7.D
【详解】
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的理解。D.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叙事,如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可以状物,如魏学洢的《核舟记》。《核舟记》主要内容是对“核舟”这一工艺品的介绍。故选D。
8.B
【详解】
B.
《桃花源记》中桃花源中人盛情款待渔人,表现了桃源人的热情好客和淳朴民风,同时表明桃花源是个富足平和的社会。故选B。
9.C
【详解】
C.
得其船,便扶向路。(向:先前的)。故选C。
10.C
【解析】
试题分析:天伦之乐:指家庭亲人之间团聚的欢乐。同学之间,不属于“天伦”。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1.B
【解析】
【详解】
B表述错误。“清代魏学洢编的《虞初新志》”错。说明文《核舟记》作者魏学洢,字子敬,明朝人。本文选自清朝人张潮编的《虞初新志》。
12.D
【解析】
试题分析:《《核舟记》的作者是魏学洢,收在《虞初新志》中。《虞初新志》是由张潮编写而成的。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掌握情况。
点评:对于课本上的课文,不能偏颇,大致内容和主题以及涉及到的文学常识还是应该心中有数的.更不能放弃课内只顾课外,要从课内中学到语文的基础知识及赏析文章的方法,并和课外的拓展阅读结合起来,做到课内外结合,使语文能力和素养得到提高.
13.(1)左右
(2)清楚、分明
(3)用绳栓着
(4)恐怕,大概
14.(1)其中有人,像是打更的更夫,拿着鼓槌打鼓,好像不能忍受这寒冷的天气一样。(2)在篷窗短船之间,有一个船客靠着茶几在休憩,样子好像快要睡醒了。
15.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枫桥夜泊》(2)
16.僧、客、童、卒
17.桃坠形体之小与雕刻人、物、景、人事之多形成强烈对比,突出“奇巧”。
【分析】
13.考查文言实词。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许”:左右。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而“殆”作为生僻词的意思,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1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司更”:打更。“胜”:忍受。“寤”:睡醒。
15.一空,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首先要选准诗句,生僻字平时要多写几遍。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式考背诵,关键是不能错字、别字、形似字。近几年总出理解性默写题目,这种题目的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根据诗歌内容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要注意“姑”等字词的书写。二空,《枫桥夜泊》是唐代诗人张继的作品。唐朝安史之乱后,张继途经寒山寺时写下这首羁旅诗。此诗精确而细腻地描述了一个客船夜泊者对江南深秋夜景的观察和感受,勾画了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有景有情有声有色。
16.文言文要点信息的提取。要想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如可根据“计人凡七:僧四,客一,童一,卒一”填空即可。
17.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桃坠“长五分许,横广四分”说明桃坠体积之小,显示了桃坠工艺品的精巧。结尾“计人凡七:僧四,客一,童一……隐几,煎茶,统为六。”众多人、物、景、人事都是雕刻在
“长五分许,横广四分”的桃坠上,这种对比充分说明了桃坠的巧夺天工。
18.
已经
丢失
19.C
20.搜括囊蓄/傅百金/将诣郡关说
21.(他)又想到(来路)是南北交通要道,来往的行人像蚂蚁一样多,丢失的银两(钱财)哪有存在的道理!
22.紧随主人,打骂它都不回;为主人寻找丢失的银两,竟累死在草丛中;临死也不忘用身体紧护主人的银两(答出两点即可)
23.
搜括囊蓄救父
舍弃生命
【分析】
18.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注意:既,古今异义词,已经;“遗金宁有存理”意思是:丢失的银子哪有还在的道理。遗,丢失。
19.
考查一词多义。例句中的“以”,表示用。
A.连词,表修饰,不译;
B.因为;
C.用;
D.以及;还有;
故选C。
20.
本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搜括囊蓄傅百金将诣郡关说”意思是:把家中钱财搜罗净尽,凑了百两银子,准备用来到郡里的州府中托人情。故断句:搜括囊蓄/傅百金/将诣郡关说。
21.
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注意重点词的解释:冲衢,交通要冲;如,像;遗,丢失;宁,难道,哪里。
22.
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了解主要内容,抓住关键语句分析义犬的“义”在全文中的体现。从“呵逐使退。既走,则又从之,鞭逐不返,从行数十里”,写出义犬紧随主人,打骂它都不回;从“见犬毙草间,毛汗湿如洗”,体现出它为主人寻找丢失的银两,累死在草丛;从“提耳起视,则封金俨然”,写出他临死也不忘用身体保护主人的银两。
23.
考查拟写对联的能力。解答此题需要了解拟写对联的要求,结合文言文内容补充完整。对联书写格式要求:①字数相等,断句一致。②平仄相合,音调和谐。③位置相同,词性相对。④内容相关,上下衔接。根据“潞安某甲,父陷狱将死。搜括囊蓄傅百金将诣郡关说”可知,某甲为救狱中的父亲,倾尽所有财产,不失为一个孝子。从“见犬毙草间,毛汗湿如洗。提耳起视,则封金俨然”,义犬沿途寻找主人丢失的银子,竟然累死在草丛中。临死也不忘以身紧护主人的银两,让人感叹唏嘘。由此我们可以根据某甲和义犬的行为拟写对联,上联:孝子搜括囊蓄救父,下联:义犬舍身弃命护银。
【点睛】
参考译文:
潞安府某甲,他父亲因事被拘禁在监狱里,快要死了。他把家中钱财搜罗净尽,凑了百两银子,准备用来到郡里的州府中托人情。他骑上骡子出门,家中养的小黑狗就跟着他。某甲就呵斥驱赶它,让它退了回去。某甲走了之后,那狗又跟上了他,用鞭子赶也不回去,狗跟着走了几十里地。某甲半路下骡,用石头砸它,那狗才跑开。看那狗已经跑远了,才拉转骡头疾速奔驰,来到郡里时,天已近傍晚了。等他一按腰间的钱袋,银子丢了一半,汗刷地流了下来,魂都吓没了,他翻来覆去睡不着。他早早起来,在城门口等候开了城门走出城来,在来时经过的路上仔细寻找。他又想,这里是南北大道,行人多如蚂蚁,丢失的银子哪有还在的道理。他犹犹豫豫地来到来时下骡的地方,见到那狗已经死在草丛里。身上出的汗把毛全都湿透了,像刚洗过一样。提起那狗的耳朵一看,那成封的银子整整齐齐摆在那里。某甲被这狗的义气感动了,买了棺材把它埋葬了。人们都称那坟为“义犬冢”。
24.①“诎”同“屈”弯曲;②赠送;③表示约数,左右,上下;④全,都。(每小题l分)
25.①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膝,都遮掩在画卷下面的衣褶里。②即使是狡猾(聪明)的人也不能够分辨它是真是假。
26.C
27.奇巧;制作了一个能够自动行走的木头人
28.示例:王叔远的作品小巧精致(或惟妙惟肖)。如他能用很小的桃核雕刻人物、器皿,还能做到各具情态(三人不同的动作和表情),令人赞叹。黄履庄的作品以“活”取胜。如他做的木狗、木鸡等能动、能叫,其声音更是难辨真伪。
【解析】
24.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
25.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大意正确即可。①小题每个分句l分,②小题“虽黠者”l分,“不能辨其为真与伪也”1分。共4分)
26.C中都是代词。
27.学生能学会用原文概括内容,也要学会用自己的话表达。
28.大意对即可。两人作品的特点各l分,结合具体内容各1分,共4分
29.
贻,赠
诎,弯曲
负,背(着)
凭,靠着。
30.山顶月晦半规/杂疏星数点/下则波纹涨起/作潮来候。
31.示例:①鲁直左手拿着卷的左端,右手指着手卷,好像在说些什么似的。
②其中有人,像是打更的更夫,拿着鼓槌,好像不能忍受这寒冷的天气一样。
32.示例:这两件微雕作品共同具有的妙处有:体型虽小,表现的事物却很多;都紧扣某一个典故,具体而形象地再现故事情境;人物和其他事物,栩栩如生,生动传神。
【详解】
1.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
①句意:他曾经送给我一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贻,赠。
②句意:(他)曲着右臂支撑在船板上。诎,弯曲。
③句意:(和尚)背着佛经匆忙地前行。负,背(着)。
④句意:有一个船客靠着茶几在休憩,样子好像快要睡醒了。凭,靠着。
2.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此题根据文意:山顶月亮昏暗呈半圆形,夹杂着稀疏的星星有几点。山下面则是波纹涨起来了,显示出大潮要来的征兆。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山顶月晦半规/杂疏星数点/下则波纹涨起/作潮来候。
3.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在翻译句子是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重点词语:
①执,拿着;如,好像;语,说话。
②司,管理;桴,鼓槌;若,好像;不胜,受不了。
4.本题考查比较阅读。细读两文可知,两文都是说明性的文体,甲文介绍的是一枚核舟,原材料是一个“长不盈寸”的桃核,详细介绍核舟所表现的苏东坡赤壁泛舟的故事和意境,从全舟到局部,从船头到船尾,从陈设到人物,从容写来,层次分明,丝毫不乱。尤其注重细部的描写,如雕栏上的对联,船头人物的姿势和神态,舟子的动作,都写得生动如见,令人既佩服王叔远雕刻之神,又赞赏魏学洢观察之细。桃坠形体之小与雕刻人、物、景、人事之多形成强烈对比,突出“奇巧”。
乙文介绍的是一枚桃坠,文章描写了一个“长五分许,横广四分”的桃核上雕刻的人、物、风景,说明桃坠体积之小,体现了核桃刻工艺的传神、精细和复杂,以及工匠高超的刻技。
据此可知,两者都是微雕作品,都人物众多,事物众多,这些人物和事物都刻画的栩栩如生,生动传神;两者都与历史上的一个典故有关,甲文,生动地再现了宋代文坛上的一个著名典故——“大苏泛赤壁”。乙文,唐代诗人张继有一首饮誉古今的七绝《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此文所记桃核工艺品的微雕世界则是张继诗之意境的再现,是诗之意境的具体化、形象化,并赋予其以更丰富的内涵。
【点睛】
译文
【甲】明朝有一个技艺精巧的人名字叫王叔远,他能用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出宫殿、器具、人物,还有飞鸟、走兽、树木、石头,没有一件不是根据木头原来的样子,雕刻成各种形状,各有各的神情姿态。他曾经送给我一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刻的是苏轼乘船游赤壁的图案。
核舟的船头到船尾大约长八分多一点,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中间高起而宽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箬竹叶做的船篷覆盖着它。旁边开设有小窗,左右各四扇,一共八扇。打开窗户,可以看到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关上窗户,就看到一副对联,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都涂成了石青色。
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胡须浓密的人是苏东坡,佛印位于右边,鲁直位于左边。苏东坡、黄鲁直共同看着一幅书画长卷。东坡右手拿着卷的右端,左手轻按在鲁直的背上。鲁直左手拿着卷的左端,右手指着手卷,好像在说些什么似的。苏东坡露出右脚,鲁直露出左脚,身子都略微侧斜,他们互相靠近的两膝,都被遮蔽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佛印像极了佛教的弥勒菩萨,袒胸露乳,抬头仰望,神情和苏东坡、鲁直不相类似。他平放右膝,曲着右臂支撑在船板上,左腿曲膝竖起,左臂上挂着一串念珠,靠在左膝上——念珠简直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
船尾横放着一支船桨。船桨的左右两边各有一名撑船的人。位于右边的撑船者梳着椎形发髻,仰着脸,左手倚在一根横木上,右手扳着右脚趾头,好像在大声呼喊的样子。左边撑船的人右手拿着一把蒲葵扇,左手轻按着火炉,炉上有一水壶,那个人的眼光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声音似的。
【乙】我最小的弟弟得到了一枚桃核坠子,它长五分左右,横宽四分。整个桃核正面和背面全是山。
在山的低洼处插出一座城来,城墙垛子分明,可以计算数目,城项有高楼,楼门大开。其中有人,像是打更的更夫,拿着鼓槌,好像不能忍受这寒冷的天气一样。
靠近山脚有一座寺院,隐蔽着三棵古老的松树。松树下面开了两扇门,可以打开和闭合。门里面有一个和尚,侧着耳朵专心致志地听着外面的声音,门半掩着,好像是等着谁应声开门。把门大开,好像在请谁进去的样子,以上两种情况反复揣测没有不合适的。松树东面来了一个和尚,背着佛经匆忙地前行,好像是刚参加完佛教活动晚归的人。对面的树林里有一个小和尚,听到了脚步声急急忙忙地上前。
桃核旁边露出七级宝塔,距离河滩有半分远。靠近河滩系着一条小船。在篷窗短船之间,有一个船客靠着茶几在休憩,样子好像快要睡醒了。船尾有一个小童,抱着炉在吹火,大概是烧水给客人泡茶喝。船靠岸的地方正对着寺院的背面,高处的土山上有敲钟的阁楼蹲在那里。敲钟的人神色飞扬,怡然自得,是睡足了慢慢起身才这样的。
山顶月亮昏暗呈半圆形,夹杂着稀疏的星星有几点。山下面则是波纹涨起来了,显示出大潮要来的征兆。整个桃坠的创意取自于唐朝张继的“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句子。
33.盖大苏泛赤壁云
求之二百余年仅一人耳
34.(1)依据
(2)缓缓地
(3)同“屈”,弯曲
(4)清清楚楚(地)
35.(1)打开窗户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2)每一个娃娃仅仅有半粒米大小,而眉毛眼睛、高兴生气的神态都具备。
36.示例:这是一个设计精巧的钥匙链。钥匙链由三部分构成,最上端是一个钥匙环,下端吊着一个以伦敦奥运会的会徽为主题的装饰牌,中间用一根金属链相连接。装饰牌呈扁圆形,大约5厘米宽,4厘米高。银色的边框,里面镶着白底红字的奥运会徽,像是—团跃动的火焰。
【分析】
33.本题考查理解文章的能力。结合对文章的理解来概括出雕刻的主题以及表现技艺高超的语句即可。
34.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即可,有时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
35.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要求具有落实重点词语的能力,不能遗漏,同时要与上下文连贯,有时还要补出省略的主语,同时要抓住其中的关键字。
36.本题是一道图片说明题。结合图片的内容来描述即可。(符合要求即可。抓住特征说明1分,说明内容2分,说明方法1分,语言表达1分,共5分)
37.(1)像(2)平静(3)都(4)饮酒
38.(1)全都是按照材料原来的形状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2)喜欢多事的人竞相争着买木舟。
39.示例:《核舟记》通篇正面描写核舟的巧夺天工且描写详细、生动;《刻木巧匠》正侧面描写相结合表现木舟的精巧,但描写较简略。如果认为核舟精巧,理由如下:桃核体积小,所刻事物繁多,刻物情态毕备。如认为木舟精巧,关键是要答出活动自如的特点。
【解析】
37.课内翻译需要学生准确识记,如果有遗忘,也可以根据语境来推测。如:“视端容寂”中“视”和“容”都是名词,“端”和“寂”是形容词修饰这两个名词。面容怎样?和“寂”相关的近义词就是“寂静,安静,平静”了。
课外阅读“咸”要古今异义,要联系学过的例句“咸来问讯”,就可以得到它的意思。“酌”字现在也有喝酒的意思,不难理解,古诗“独酌无相亲”也是同义。
38.第一句要翻译出关键词“罔”“因势象形
”,“因势象形
”这个学生有难度。
第二句“趋”和“焉”要翻译准确。“趋”:快走,在这里可按语境来译。“焉”是“于此”的意思,结合上文就知道是指“热衷买舟这件事”
39.第一问是对文章写作技巧的理解,作者在写核舟时主要运用正面描写,非常细致。《刻木巧匠》中也有同样的描写,但“一舟必需白金一两,好事者竞趋焉。
”属于侧面烘托出。
40.《虞初新志》
41.中间夹杂着劈哩啪啦房屋倒塌的声音。
42.A
【解析】
40.本题考查文学常识。《核舟记》是明朝文学家魏学洢创作的散文。《口技》是清朝初年林嗣环写的散文。两篇文章都选自《虞初新志》,这本书是清朝的张潮编选的一部书。
41.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此句中重点的词有:间,夹杂;之,的。
42.A.有误。“繁多”是错误的,应是突显了核舟雕刻人物的逼真形象。
参考译文:
甲:船尾横放着一个船桨。船桨的左右两旁各有一个撑船的人。在右边的人梳着椎形发髻,仰着脸,左手倚靠着一根横木,右手扳着右脚趾,好像在大声喊叫的样子。左边那个右手拿着一柄蒲葵扇,左手摸着炉子,炉子上放一把茶壶,那个人目光注视茶炉,脸色平静,好像在凝神倾听茶水的声音。
总计这一条船上,刻了五个人,八扇窗;刻了竹篷、船桨、炉子、茶壶、手卷、念珠各一件,对联、题名和篆文,刻的字总共三十四个。可是量量核舟的长度,甚至还不满一寸。这原是挑选狭长的桃核雕刻成的。啊,手艺技巧也实在是太神奇了!
乙:忽然有一个人大声呼叫:“起火啦”,丈夫起来大声呼叫,妇人也起来大声呼叫。两个小孩子一齐哭了起来。一会儿,有成百上千人大声呼叫,成百上千的小孩哭叫,成百上千条狗汪汪地叫。中间夹杂着劈里啪啦房屋倒塌的声音,烈火燃烧发出爆裂的声音,呼呼的风声,千百种声音一齐响了起来;又夹杂着成百上千人的求救的声音,救火的人们拉倒燃烧着的房屋时一齐用力的呼喊声,抢救东西的声音,泼水的声音。凡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有的声音,没有一样没有的。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只手,每只手有上百个指头,也不能指出其中的哪一种声音来;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张嘴,每张嘴里有上百条舌头,也不能说出其中的一个地方来啊。在这种情况下,客人们没有不吓得变了脸色,离开座位,捋起衣袖露出手臂,两条大腿哆嗦打抖,几乎想要抢先跑掉。
43.B
44.C
45.C
46.(1)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个膝盖,各自隐蔽在书画横幅下面的衣褶里面。
(2)县令开始不知道爱惜它,很随意地把这幅画挂在墙壁上。
【解析】
43.A.非常/与世隔绝;
B.代词;
C.而且/但是;
D.类似/类;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一词多义这一考点的掌握情况。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的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一词多义的单音节词。
44.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记”这种体裁出现得很早,至唐宋而大盛。它可以记人和事,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故又称“杂记”。在写法上大多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抒情成分。但《核舟记》不是记叙文,而是说明文。故选C。
45.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文中信息,文章对鲁直没有进行外貌描写,故选C。
46.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1)句重点词语:比,靠近;隐,隐藏。(2)句重点词语:爱,爱惜;漫,随意;于,在。
点睛:翻译语句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具体的方法是:首先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然后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做到词达句顺。
甲
出处:《核舟记》
作者:魏学洢
朝代:明
参考译文:
船头上坐着三个人,当中戴高帽满腮胡须的是苏东坡,右边是佛印和尚,左边是黄鲁直。苏、黄两人正在共看一幅手卷。东坡右手拿着手卷的右端,左手搭在鲁直的背上。鲁直左手拿着手卷的末端,右手指着手卷,好象在讲什么话。东坡露出右脚,鲁直露出左脚,各微侧着身体,他们紧靠着的两膝,各隐现在手卷底下的衣服皱褶中。佛印极象弥勒佛,敞开胸怀,裸露双乳,抬头仰望着天空,神态表情与苏、黄二人不一样。他平方右膝,曲着右臂支撑在船板上,左腿曲膝竖起,左臂挂着念珠靠在左膝上,念珠可以一粒一粒清楚地数出来。
乙
出处:《鼠画逼真》
作者:曾敏行
朝代:南宋
参考译文:
东安有一个小吏擅长作画,作了一幅题材为老鼠的画,献给县令。县令开始不知道爱惜它,很随意地把这幅画挂在墙壁上。每天早晨走过挂画的地方,那幅鼠画总是落在地上,多次挂上去多次落下地。县令对这种情况感到很奇怪。一天黎明时县令起来察看,发现画落在地上,并且有一只猫蹲在画的旁边。等到县令把画拿起来,猫就跟着跳起来追赶那幅鼠画。县令就用这幅画来试其他的猫,结果都是这样。到这时候,才知道这幅鼠画画得很逼真。
47.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48.
(1)靠近
(2)说话
(3)大腿
(4)说出
49.(1)那个人的眼睛正看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
(2)其中夹杂着劈里啪啦房屋倒塌的声音。
50.
空间
侧面(间接)
51.示例:①宣传倡导,全民参与。②开展技艺表演进校园(社区)活动。(或:建议相关部门高度重视;成立课外兴趣小组,学习技艺……)
【分析】
47.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技巧:把握句子翻译,根据句子的成分、关联词、虚词断句。中(中间)/峨冠而多髯者(戴着高高的帽子并且胡须浓密的人,主语)/为东坡(是苏东坡,谓语和宾语)。
48.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1)其两膝相比者:他们互相靠近的两膝,比,靠近。
(2)如有所语:好像在说些什么。语,说话。
(3)两股战战:两腿打着哆嗦。股,大腿。
(4)不能名其一处也:也不能说清其中一个地方。名,说出。
49.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1)其,那个。视,眼神。端,正。容,脸色。寂,平静。若,好像。然,……的样子。(2)间,夹杂。力拉崩倒,噼里啪啦,房屋倒塌。
50.本题考查内容分析。1)甲文。先介绍了中间,然后介绍船头,最后介绍船尾,故甲文采用的是空间顺序。2)乙文第一自然段最后一句话是“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这里通过“满坐寂然,无敢哗者”写出了宾客当时不敢大声喧哗,都静悄悄的,表现了宾客重视的态度,侧面烘托了口技表演者技艺的“善”。故第二个空填“侧面”或“间接”。
51.本题考查语言表达。明确思路:作为中学生,对保护或传承中华传统文化遗产提出两条合理建议。示范:把中华传统文化遗产和时代风尚结合在一起,激发中华传统文化遗产的魅力。政府专项拨款,开展中华传统文化专项主题研究。
【点睛】
译文:
(甲)明朝(有一个)有特殊技艺(技艺精巧)的人名字叫王叔远。(他)能用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出宫殿、器具、人物,还有飞鸟、走兽、树木、石头,全部是按照材料原来的形状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各有各的神情姿态。(他)曾经送给我一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刻的是苏轼乘船游赤壁(的情形)。船头到船尾大约长八分多一点,大约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中间高起而开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箬竹叶做的船篷覆盖着它。旁边有小窗,左右各四扇,一共八扇。打开窗户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关上窗户,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用石青涂在字的凹处。
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胡须浓密的人是苏东坡(苏轼),佛印(苏轼的好友)位于右边,鲁直(黄庭坚)位于左边。苏东坡,黄庭坚共同看着一幅书画长卷。苏东坡右手拿着卷的右端,左手轻按在鲁直的背上。鲁直左手拿着卷的左端,右手指着手卷,好像在说些什么。苏东坡露出右脚,鲁直露出左脚,身子都)略微侧斜,他们互相靠近的两膝,都被遮蔽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佛印极像佛教的弥勒菩萨,袒着胸脯,露出乳头,抬头仰望,神情和苏东坡、鲁直不相类似。佛印卧倒右膝,弯曲着右臂支撑在船上,竖着他的左膝,靠在左膝上,念珠简直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船尾横放着一支船桨。船桨的左右两边各有一名撑船的人。位于右边的撑船者梳着椎形发髻,仰着脸,左手倚着一根横木上,右手扳着右脚趾头,好像在大声呼喊的样子。在左边的人右手拿着一把蒲葵扇,左手轻按着火炉,炉上有一把水壶,那个人的眼光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声音似的。
(乙)忽然有一个人大声呼叫:“起火啦”,丈夫起来大声呼叫,妇人也起来大声呼叫。两个小孩子一齐哭了起来。一会儿,有成百上千人大声呼叫,成百上千的小孩哭叫,成百上千条狗汪汪地叫。其中夹杂着劈里啪啦,房屋倒塌的声音,烈火燃烧物品爆裂的声音,呼呼的风声,千百种声音一齐发出;又夹杂着成百上千人的求救的声音,众人拉塌燃烧着的房屋时一齐用力的呼喊声,抢救东西的声音,救火的声音。凡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有的声音,没有一样没有的。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只手,每只手有上百个指头,也不能指明其中的任何一种声音来;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张嘴,每张嘴里有上百条舌头,也不能说清其中一个地方。在这种情况下,宾客们没有一个不变了脸色,离开席位,捋起衣袖,伸出手臂,两腿打着哆嗦,差一点争先恐后地跑了。忽然醒木一拍,各种声响全部消失了。撤去屏风一看里面,只有一个人、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
52.
(1)按照
(2)靠近
(3)合乎
(4)等到
53.C
54.(1)中间戴着高高帽子又胡须浓密的人是苏东坡。
(2)(它/它们/鸟雀)喝水、啄食、悲伤鸣叫,和真的没有什么不同。
55.
①人物的姿态神情
②而虎子盘回宛转,无不中节(或:及曲终,累累而退,若有尊卑等级。/猎蝇于数步之内,如鹞擒雀,罕有不获者)
【解析】
52.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都是古今异义词,如“因”:按照。“比”:靠近。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中”:合乎。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53.A.因为。
B.相当于“而”,表承接。
C.句中的“以”与例句中“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都是“凭借”之意。
D.
相当于“而”,表承接。
故选C。
5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冠”:戴着帽子。“髯”:浓密的胡须。“为”:是。“悲鸣”:悲伤鸣叫。还有“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判断句的翻译。
55.一问,考查对文言文的理解。文言文要点的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