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0课《小石潭记》知识梳理与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0课《小石潭记》知识梳理与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6-22 21:18: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0课《小石潭记》知识梳理与练习
课文内容梳理
《小石潭记》选自《柳河东集》。作者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小石潭记》是柳宗元“永州八记”的第四篇,全文不足二百字,却清晰地记叙了作者出行、游览、返回的全过程,特别是对小石潭秀丽景色的描写,细腻而生动,读之如置身其境。
二、基础知识
(一)课文字词详解
①从小丘②西行百二十步,隔③篁竹,④闻水声,
①从:自,由。②西:名词作状语,向西。③篁(huáng)竹:竹林。④闻:听到。
①如鸣珮环,心②乐之。③伐竹④取道,⑤下见小潭,⑥水尤清冽。
①如鸣珮环:好像佩带的珮环碰撞发出的声音。珮、环,都是玉饰。鸣,发出声响。②乐(lè):以……为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之:代水声。③伐:砍伐。④取:这里指开辟。⑤下:名词作状语,向下,在下面。⑥水尤清冽(liè):水格外清凉。尤,格外。冽,凉。
①全石以为底,②近岸,③卷石底以出,④为坻,⑤为屿,
①全石以为底:以整块的石头为底,此句为倒装句“以全石为底”。以为,作为。②近岸:靠近潭岸的地方。近,靠近。③卷(quán)石底以出:石底周边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卷,翻卷。以,而。④为坻(chí):成为水中高地。⑤为屿(yǔ):成为小岛。
①为嵁,为岩。②青树③翠蔓,④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①为嵁(kān):成为不平的岩石。②青树:青葱的树木。③翠蔓:翠绿的藤蔓。④蒙络摇缀(zhuì),参差披拂:(树枝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鱼①可百许头,②皆③若空游无所依,④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①可百许头:约有一百来条。可,大约。许,表示约数。②皆:全,都。③若空游无所依: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空,在空中。④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下,向下照射。澈,穿透。布,照映。
①佁然不动,②俶尔远逝,③往来④翕忽,似与游者相⑤乐。
①佁然:静止不动的样子。②俶(chù)尔远逝:忽然间向远处游去。俶尔,忽然。逝,离开。③往来:来来往往。④翕(xī)忽:轻快敏捷的样子。翕,迅疾。⑤乐:逗乐。
潭①西南②而望,③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④势⑤犬牙差互,⑥不可知其源。
①西南:向西南。②而:连词,连接状语和动词,不译,表修饰。③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斗,像北斗星一样。蛇,像蛇一样。明灭可见,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④势:形势,形状。⑤犬牙差(cī)互: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犬牙,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一样。差,交错。⑥不可知:不能够知道。
坐潭上,①四面竹树②环合,③寂寥无人,④凄神寒骨,
①四面:四周。②环合:环绕合抱。③寂寥(liáo):寂静寥落,静悄悄的。④凄神寒骨: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凄,使动用法,使……感到凄凉。寒,使动用法,使……感到寒冷。
①悄怆幽邃。②以③其境过④清,不可⑤久居,
①悄(qiǎo)怆(chuàng)幽邃(suì):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悄怆,忧伤。幽邃,幽静深远。②以:因为。③其境:这里的环境。④清:凄清。⑤久居:长时间停留。居,停留。
①乃记②之而③去。
①乃:于是,就。②之:指代游小石潭这件事。③去:离开。
①同②游③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④隶
①同:共同,一起。②游:游玩。③者:……的人。④隶(lì):追随、跟随。
①而②从者,崔氏二③小生,④曰恕己,曰奉壹。
①而:表修饰。②从:动词,跟随。③小生:年轻人。④曰:名叫。
(二)重点句子翻译
1.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隔着竹林,(就能)听到水声,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珮环碰撞发出的声音,(我)心里对此感到十分高兴。
?
2.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小路,往下露出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
3.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潭)以整块的石头为底,靠近潭岸的地方,石底周边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4.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5.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潭里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
6.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鱼)呆呆地(愣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
7.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向水潭的西南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8.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溪流两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不能够知道溪流的源头(在什么地方)。
9.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坐在潭边,四周有竹子树木环绕合抱,寂静寥落,空无一人,(那氛围)令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10.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因为它的环境过于凄清,不能长时间地停留,于是记下当时的情景便离开了。
(三)课文分析
1.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文中突出表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作者对小石潭的感受是什么?
本文按游踪顺序来写: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记录同游者。
文中突出表现了小石潭全石为底、潭水清澈、游鱼活泼、源流曲折、环境凄清的特点。
感受:①发现小潭——“心乐之”,愉悦的心情。②观鱼时——“似与游者相乐”,愉悦的心情。③观鱼后——“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抑郁忧伤的心情。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借山水求解脱而最终又无法解脱的痛苦。他寄情山水,也是为了摆脱抑郁的心情。此刻过于清冷的环境更激起他“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情感。
2.本文主旨:本文描绘了小石潭的石、水、鱼、树,着意渲染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抒发了作者被贬后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怆的心绪和贬居生活的孤凄悲凉。
3.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写道:“一切景语皆情语。”你能说出作者观鱼时是怎样的心情吗?游览到最后又是怎样的心情?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境?(一“乐”一“忧”怎么解释?)
作者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寻求短暂的快乐。他喜欢清脆悦耳的水声,因而“心乐之”,观鱼时他觉得鱼“似与游者相乐”,心情是愉悦的;但这种快乐毕竟是暂时的,看到小石潭凄清的环境,不禁触景伤怀,忧伤、凄凉的心境便会自然流露出来,心中无比悲痛。这从“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一句中可以看出。
4.作者描写小潭源流时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来写?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抓住溪身的曲折、蜿蜒及岸势的参差不齐来写,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就溪身而言,作者形容它像北斗星那样曲折,这是静止的;就溪水来说,作者形容它像蛇行那样曲折,这是流动的。__这里用了两个比喻,一静一动来描写小溪,准确地抓住了景物的特征。
5.请说说“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一句的妙处。
正面写了游鱼,侧面写了潭水的清澈透明。字面只写鱼,对水只字未提,但水清鱼静的优美画面却展现在了读者面前。
6.文中侧面描写水清澈透明的语句:①全石以为底。②皆若空游无所依。③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全石、游鱼、阳光、影子)
7.文中写潭中游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的语句: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8.文中描写溪流曲折悠远的语句: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练习题
一、情景默写
1.按照提示默写恰当的语句。
(1)《小石潭记》中写小石潭周围美丽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2)《小石潭记》中明写潭中鱼,实写潭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3)描写潭中鱼动静相宜、灵动有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4)描写溪流曲折悠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二、填空题
2.《小石潭记》全文按照__________顺序,采用__________的写作手法,依次描写了发现小石潭,__________,小石潭源流,__________,记同游者。小石潭最大的特点是__________,它给作者__________的感受。
3.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粗词。
(1)诣太守
(《桃花源记》)
_________
(2)后遂无问津者(《桃花源记》)
_________
(3)心乐之(《小石潭记》)
_________
(4)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_________
三、字词书写
4.阅读下面的语段,把其中加点字的拼音和拼音所表示的汉字依次填在方格内。
九龙山风景区在句容市的南端,这里植被茂盛,峰峦奇秀。走进大山口,映入眼帘的是波光liàn(
)滟的上杆湖,峰峦绵延,水气接天,湖岸边清风徐徐,水中白鹅凫(
)波,岸上白鹭飞掠,这一切,无不散发出一种自然飘yì?(
)的灵性。龙台泉下小潭清澈见底,这样的情景,则不由得令人想起柳宗元那脍(
)炙人口的名句: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四、选择题
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为山水游记,是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时写的一组游记中的第四篇。这组游记名为“永州八记”。
B.《小石潭记》按游览顺序写景,层次井然,脉络清晰,值得借鉴。其写作顺序是: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
C.作者在文中着力描写了小石潭的幽静,而这幽静
给作者的具体感受是:幽深冷寂、孤凄悲凉。
D.文章开头写到“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其中
的“心乐之”三个字奠定了全文愉悦的感情基调。
6.下列对《小石潭记》一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中作者的感情由“凄”到“乐”,文章前半部分的主旋律是幽深凄怆,后半部分是清静神乐。
B.本文的记叙顺序为“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周围气氛”。
C.文章描写景物特征非常鲜明,除正面描绘外,还有多处照应,如写小石潭的环境幽静时,前后用了伏笔和照应。
D.作者将小石潭景物的幽清美丽的环境与作者凄清的心境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有力地反衬出作者遭贬后的压抑心情,也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冷酷现实的不满。
7.下列文学常识中有误的一项是(

A.《小石潭记》的“记”是一种文体,可记叙描写,也可抒情议论,属于散文的范畴。
B.刘禹錫与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并称为“刘柳”。
C.唐宋八大家包括韩愈、柳宗元、王安石、曾巩、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
D.《永州八记》是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时,借写山水游记书写胸中愤郁的散文。
8.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社戏》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本文选自《朝花夕拾》,以小说的自由笔法,抒写了他关于儿时一些记忆,表达了作者对童年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
B.《恐龙无处不有》中“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一句,运用打比方的方法,形象地说明了南极洲寒冷的程度和南极洲在地球中的重要地位。
C.《小石潭记》是唐朝诗人柳宗元的作品。全文对小石潭的整体感觉是:幽深冷寂,孤凄悲凉。
D.《安塞腰鼓》中“好一个安塞腰鼓!”出现三次,形成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气势,推动情节和情绪向高潮发展,还提示了文章的内容层次;“好一个”抒发了对安塞腰鼓的赞美之情,可以说是文章的抒情线索。
五、语言表达
9.因形解意:请结合示例,给汉字“川”做解析。
一个人在前面走,另一个人跟在后面走。“从”本义为“跟随”。例如,《小石潭记》中“隶而从者”的“从”即“跟随”之意。
10.有人说,小石潭是一幅画,这幅画既有粗线勾勒,又有工笔细描。粗线勾勒时,寥寥数笔,就点出了小石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和“四面竹树环合”的主要特点。工笔细描时,将近岸之石的奇形怪状,水中游鱼的怡然自得,溪流岸势的犬牙差互,整体环境的凄神寒骨,刻画得淋漓尽致,形神兼备,令人神往。请你仿照示例,为你喜欢的景点写一段导游词,要求抓住其特点,用富有激情、生动的语言进行介绍。
【示例】小径通幽——走入小径,你会观赏到青树翠蔓、蒙络摇缀的优美景色,会闻到沁人心脾的翠竹清香,也会体会到“鸟鸣山更幽”的独特意境。近观则竹树环合,清风徐来;远眺则群山连绵,雾霭苍茫。
11.翻译下列句子。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__________
(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__________
(3)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__________
(4)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__________
(5)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__________
(6)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__________
(7)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__________
12.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
(1)从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____)
隶而从者(____)
(2)见
下见小潭
(____)
明灭可见(____)
(3)清
水尤清冽(____)
以其境过清(____)
(4)可
潭中鱼可百许头(____)
明灭可见(____)
(5)环
如鸣珮环(____)
四面竹树环合(____)
六、综合性学习
13.柳宗元借小石潭的景色表达了被贬之后的苦闷抑郁之情。像这种借景抒情表达心志的文言名篇有很多。请联系《记承天寺夜游》、《与朱元思书》和《桃花源记》等篇章中的一篇,以“小石潭凄寒幽静”为上句,写出下句使之成为一组对偶句。
上联:小石潭凄寒幽静
下联:
14.填空。
(1)《小石潭记》的“记”是一种文体,可记叙描写,也可______,是属于____的范畴。?
(2)《小石潭记》的作者是_____,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擅长写______,本文是______的第四篇。
15.有人说,小石潭是一幅画,这幅画既有粗线勾勒,又有工笔细描。粗线勾勒时,寥寥数笔,就点出了小石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和“四面竹树环合”的主要特点。工笔细描时,近岸之石的奇形怪状,水中游鱼的怡然自得,溪流岸势的犬牙差互,整体环境的凄神寒骨,刻画得淋漓尽致,形神兼备,令人神往。
(1)市旅游公司准备开发小石潭这一景点,想请班上的同学仿照示例为小石潭的景物设
计一个景点名称,请写出你设计的景点名称和依据。
【示例】听水轩。依据:“闻水声,如鸣珮环”。
(2)请你仿照示例,为你所设计的景点写一段导游词,要求抓住其特点,用生动且富有
激情的语言进行介绍。
示例:小径通幽——走入小径,你会观赏到青树翠蔓、蒙络摇缀的优美景色,会闻到沁
人心脾的翠竹清香,也会体会到“鸟鸣山更幽”的意境。近观则竹树环合,清风徐来;
远眺则群山连绵,雾霭苍茫。
七、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背书是写作的基本功
①语文学习的方法固然很多,但我以为最基本的也是最简便的方法之一就是背书。
②一切知识都是以记忆为基础的,语文学习更是如此。要达到一般的阅读、书写水平,你总得记住几千个汉字;要进一步使文字自然、流畅、华丽、优美,你就得记住许多精词妙句;如要再进一步使文章严谨、生动、清晰、新奇,你就得记住许多体式、结构。正像跳舞要掌握基本舞步一样,只有肚子里滚瓜烂熟地装上几十篇范文,才能循规为圆,依矩成方,进而方圆自如,为其所用。至于文章内容的深浅,风格的高下,那是其他方面的修养,又当别论。
③人脑的生理规律是年轻时长于记忆,稍长时长于理解,如果一切等理解之后再记便会“失之东隅”。因此有必要少时先背诵记忆一些优秀诗文,以后再慢慢加深理解。这种知识的积累方法,好比先贮存上许多干柴,以后一有火种,自然会着。前不久,我在娘子关看瀑布,那飞泉后的半壁山上长满青苔葛藤,密密麻麻,随风摆动。我观察良久,总难对眼前景物加以描绘。猛然想起柳宗元《小石潭记》里“蒙络摇缀,参差披拂”的描写何其传神!当初对柳文只是记住了,理解得并不深,现在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印证,便立即融会贯通。这有点像老牛吃草,先吃后嚼,慢慢吸收。但是假如牛事先不吃进草去,它闲时卧在树下,就是把自己的胃囊全翻出来,也是不会反刍出新养分的。
④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文章之“炊”,就是从字、词、句之“米”组成的。要使自己的语言准确、生动,便要有足够的后备词句来供选择,这就要记要背。比如那鸟的动作吧,小时作文只须一个“飞”字,就全部解决。后来背的诗多了,脑子里记下许多:燕剪春风、鹰击长空、雁横烟渚、莺穿柳浪等,以后再遇到写鸟时,就很少以“飞”字搪塞了。
⑤强调背和记,绝不是限制创造,文学是继承性很强的,只有记住了前人的东西,才可能进一步创新。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名句都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作。高明的文章家在熟读前人文章的基础上,不但能向前人借词、借句,还能借气、借势,翻出新意。所以,我们应该多记多背些最新最美的诗文,好去提高语文水平,到时也会压倒古人的。
16.文章题目就是作者的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17.本文重在论事理,却又在第三段用了不少文字叙述“娘子关看瀑布”的经历。其用意何在?说说你的理解。
18.如何提高写作水平,反思自己,谈谈你从本文哪些地方得到了启发?
惊叹,由“吁”到“芋”
冯杰
⑴在我们北中原殷墟出土的甲骨文里,你就是把全部的龟片翻个底朝天,也找不到这个小小的“芋”字,文字比它本身走来得要更晚一些。
⑵我开始把它的来历想象成一出乡村传奇:
⑶最早,是在很远的一天,我们北中原的先民在田野或荒无人烟之地苦旅,忽然,看到了那种未曾见过的大叶子,于是,发出惊叹的语气词——“吁”!
⑷再于是,这种植物就开始叫“芋”了。这就是它的来历。
⑸当然,还得给汉字戴上一笠遮雨的草帽。中国汉字有个规律,凡带草字头的,都是绿颜色的汉宇,能发芽的汉字,能种下的汉字。
⑹这是我赋予这种植物诞生记的小引子,自然是禁不起推敲的。我只不过想用文字把它打扮一下,好让芋穿着一面面大绿叶子出场而已。
⑺芋因充满乡土情结而可入画。我是首先看到齐白石画的芋叶,其后,才看到真芋的。在一方小小的邮票上,那芋的肥大枝叶几乎延伸到方寸之外了。滴下的露水,正在深浅分明的墨叶上流淌。一边,还有两只歌唱秋风颂的蟋蟀。
⑻初春,母亲常常会在集市上买些小芋头。大的煮热,让我们蘸着小碟子里的白糖吃。小的也不丢,留下来。我看到一小筐里放着一堆小芋头,一个个顶着绿芽。原来母亲要种。
⑼芋头开始在院子里发芽,抽枝时还要随着培土。等到长大时,芋的风姿有点像陆地上生长的荷叶,大叶子在晚风中缓缓摇曳。有串门的人也“吁——”:
⑽“你们怎么种了一院子藕啊?”
⑾中国的芋头可能要数广西荔浦芋头最大最好。据说过去都是“贡品”。母亲生前,我们全家坐在一起,看过那个关于刘墉的喜剧,荔浦芋头作为角色在里面出场过。那时,曾有黄昏里开心的笑声。
⑿有一年,我随一个旅行团到过荔浦,专门在一个小火炉前买过一个,双手捧着,边上车边吃,干,面,掉粒,惹得一车人看我的贪相。别人告诉我,桂林那边也有卖的。
⒀等到从桂林回中原,临上车时,想给母亲买个带回去,却怎么也见不到芋头那毛乎乎的影子了。
⒁后来冬天,在北中原的小镇菜市场上,见到了这种荔浦芋头,是从南方运来的,我毫不犹豫地买了两个,让母亲尝尝。
⒂母亲嫌太贵。
⒃“不贵,芋头都是坐火车来的,那么远。”
⒄母亲还用刀片削下几块,说留下来种种试试吧。她以为还会像过去在集市上买的小芋头呢,一个个都听她的话。
⒅来年,荔浦芋头沉默,都没有发芽。
(选自《泥花散帖》,百花文艺出版社2016年1月版)
米豆的批注①:
“吁”这个感叹词相当于我们今天的“哇”,朗读时声音可以由低到高再到低,而且拖得较长,是一种惊叹的语气。
米豆的批注②:
母亲种小芋头,可能是想把喜欢的稀奇食物留在一家人的生活里吧。
19.你学着米豆的批注①,给这里的“吁”写了批注。
20.受米豆的批注②的启发,你对母亲种荔浦芋头的心理也作了推测。
21.看到文中汉字与植物的关系时,米豆和你都很兴奋,你们不禁聊了起来。
米豆:真有意思,用文字打扮的“芋”是什么样的呢?
你:(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米豆:原来,“芋”的穿戴这么好看啊!还有,带草头的字会发芽生长这一说法很新鲜,让我联想到《小石潭记》中“青树翠蔓”的“蔓”字,我好像看到了碧绿的藤蔓不断牵延垂挂、在风中摇曳的样子。
你:你说得真好,我也想起《陋室铭》中的“苔”字,它让我仿佛看到(2)___________。
22.普通的植物一旦入了诗画,就特别有神。米豆觉得文中齐白石先生笔下的“芋”很有活力;小轩读到一首古诗,说其中的“芋”也一样。画家和诗人是怎么做到的呢?你说给他俩听。
秋日漫兴
(清)沈瑾学
小小一村三十家,家家结个竹篱笆。
田角绿擎芋头叶,豆棚黄上丝瓜花。
老牛虽瘦不偷力,浊酒譬无聊免赊。
最是网船相识熟,寻常买得贱鱼虾。
(选自《新编清诗三百首》,江苏古籍出版社1995年3月版)
八、课内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小题。
小石潭记(节选)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珊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23.《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第四篇,为唐代文学家________(作家名)所著。
24.下列有两项加点字解释有误,请找出并改正。
A.水尤清冽(清凉)
B.潭中鱼可百许头(多)
C.俶尔远逝(忽然)
D.悄怆幽邃(忧伤的样子)
修改:
25.下列对本文的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运用未见其形,先闻其声的手法展现小石潭环境的清幽。
B.文中采用了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日光,间接表现了小石潭水的清澈。
C.“伯然不动”写鱼的静态,“俶尔远逝”写鱼的动态,动静结合,显示出游鱼的情态。
D.本文所写景物,流露出作者与同游人的高兴愉悦的心情。
26.全文两次写到“乐”,这与文章忧伤凄苦的感情基调矛盾吗?为什么?
27.如果要把小石潭开发为旅游景点,聘你为导游,你如何向游客介绍小石潭?请结合译文写一段导游词,要求生动形象、简洁明快。(只介绍一个景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柳宗元《小石潭记》)
2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水尤清冽
清冽:
(2)悄怆幽邃
悄怆:
29.把文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30.请你分三层概括作者观景时曲折变化的内心情感。
31.柳宗元《永州八记》的第三篇和第四篇分别是《钴姆潭西小丘记》和《小石潭记》。请你结合《小石潭记》第二段和下面从《钴姆潭西小丘记》中摘取的选段,分析作者是如何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景物的。
即更①取器用,铲刈②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由其中③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④熙熙然⑤回巧献技,以效⑦兹丘之下。
注:①更:轮番。②刈(yì):割。③其中:小丘的当中。④举:全。⑤熙熙然:和悦的样子。⑥技:指景物姿态各自的特点。⑦效:效力,尽力贡献。
九、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怒己,曰奉壹。
(《小石潭记》)
(乙)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其上,为睥睨梁之形①;其旁,出堡坞②,有若门
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③,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又怪其不为之于中州④,而列是夷狄⑤,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⑥,是固劳而无用。神者倘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是二者,余未信之。
(《小石城山记》)
(注释)①睥睨(pìnì):即“埤堄”,城上有孔的矮墙。②堡坞(bǎowù):村落外边,土筑的小城堡,用以守卫。③箭:小竹子。④中州:中原,指现在的黄河中下游一带.⑤夷狄:古代汉族统治阶级对中原以外少数民族的侮辱性称呼,这里指偏远地区,⑥伎:同“技”,即技巧,指小石城山的奇景。
32.请用“/”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33.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潭西南而望(《小石潭记》)
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小石城山记》)
B.寻之无所得(《小石城山记》)
未果,寻病终。(《桃花源记》)
C.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
投以小石(《小石城山记》)
D.潭中鱼可百许头(《小石潭记》
高可二黍许(《核舟记)})
34.请根据词典常用义给加点字选择恰当的解释,将序号填在对应的横线上。
加点字
《古代汉语词典》常用义
字义
(1)愈以为诚有
A.真诚,真心。B.真实,实情。
C.如果。D.确实,的确。
(2)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
A.改变。B.经过,经历。
C.抵偿。D.古代夜间计时单位。
3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
②是二者,余未信之。
36.这两篇短文都是柳宗元被贬到湖南永州而写的作品,都在景物的描写中寄寓了作者的感情,作者写小石城山景美,却位于偏远的夷狄之地,其用意何在?
37.旅游公司准备开发小石潭和小石城山这两个景点,想请班上每一个同学仿照示例为小石潭或小石城山的景物设计一个景点,你所设计的景点名称是什么?设计的依据又是什么?
示例:“听水轩”
依据:“闻水声,如鸣佩环”。
阅读《小石潭记》和《岳阳楼记》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甲)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岳阳楼记
范仲淹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38.解释下面加点词语的意思。
(1)水尤清冽____
(2)往来翕忽____
(3)春和景明____
(4)予尝求古仁人之心____
3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2)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40.《小石潭记》和《岳阳楼记》都写于作者被贬官之后,面对同样的遭遇,柳宗元以物喜、以己悲,看到小石潭四周竹树环合、寂寥无人的景象,他感到(1)“________,________”;范仲淹却有着不因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的胸襟,《岳阳楼记》抒写的是他(2)“________,________”的远大抱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小石潭记(节选)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观第五泄①记(节选)
袁宏远
从山门右折,得石径。数步,闻疾雷声,心悸。山僧曰:“此瀑声也。”疾趋,度石罅②,瀑见。瀑行青壁间,撼山掉③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④如虹,忽卷掣折⑤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游人坐欹⑥岩下望,以面受沫,乍若披丝,虚空皆纬,至飞雨泻崖,而犹不忍去。暮归,各赋诗.所目既奇,思亦变幻。
(注释)①第五泄:第五级瀑布。在今浙江诸暨境内,此处有五大瀑布,当地人称瀑布为“泄”,因此那山也叫五泄山,是著名旅游胜地。
②罅(xià):缝隙,裂隙。
③掉:摇动。
④怒石横激:突兀的岩石横拦瀑布,激起水花。
⑤掣折:转折。⑥欹(qī):斜靠。
41.解释选文中加横线的词语。
(1)日光下澈:
(2)其岸势犬牙差互:
(3)疾趋:
(4)山行之极观也:
42.翻译选文中划线的句子。
(1)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2)数步,闻疾雷声,心悸。
43.请从(甲)(乙)两段文字中各找出一个表现水的特点的字。
(1)《小石潭记》:
(2)《观第五泄记》:
44.两篇选文,让我们感受到小石潭的幽美和第五泄的恢宏气势,其中分别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填入下表。
选文
表达的感情
《小石潭记》
《观第五泄记》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右溪①记(节选)
元结
道州②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③。两岸悉皆怪石,敧嵌④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映。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⑤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⑥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注释)①右溪:道州(州治在今湖南省道县)城西的一条小溪,这里泉清石奇,草木葱郁,环境十分优美。元结任道州刺史时,又对它进行了一番修葺,并刻石铭文,取名右溪。②道州:今湖南省道县。唐时偏僻荒凉,元结曾在此为官。③合营溪:汇入营溪。
④敧:倾斜。嵌:张开。⑤逸民退士:遁世隐居的人。⑥置州:设置州郡。
4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水尤清冽(____________)
(2)斗折蛇行(_______________)
(3)两岸悉皆怪石(____________)
(4)不可名状(_______________)
46.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一样的一项是(

A.①潭西南而望
②而置州以来
B.①以其境过清
②全石以为底
C.①乃记之而去
②静者之林亭
D.①其岸势犬牙差互
②不可知其源
47.翻译下列句子。
①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②佳木异竹,垂阴相映。
48.甲乙两文各从什么角度写出了水怎样的特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小石潭记(节选)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目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右溪记
[唐]元结①
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嵌②盘曲,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③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乃疏凿芜秽,俾④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形胜。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刻铭石上,彰示来者。
(选自《元次山文集》)
(注释)①元结(719-772):中唐诗人、文学家,字次山,号漫叟、聱叟,河南鲁山(今河南鲁山县)人。天宝十二载(753)进士,后任道州刺史。诗文危苦激切,愤世嫉邪。②欹嵌(qī
qiàn):欹,倾斜;嵌,凹陷。③逸民退士:遁世隐居的人。④俾(bǐ):使。
49.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卷石底以出(弯曲)
B.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
C.以裨形胜(增添)
D.遂命之曰“右溪”(命令)
50.“/”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2处)















亭。
5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52.清末古文家吴汝纶评价《右溪记》:“次山放恣山水,实开子厚(柳宗元字子厚先声,文字幽眇芳洁,亦能自成境趣。”从两文看,所记景致、写法旨趣都有相似之处,请加以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下列题目。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
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洽与松泉作四邻,煮茗听雨好留宾。新桃满径为家业,风月一簾任我吟。
53.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水尤清冽(________)
(2)心乐之(______)
(3)乃记之而去(______)
(4)煮茗听雨(_____)
54.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皆若空游无所依
55.下列选项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见渔人,乃大惊。
A.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B.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C.孔子云:“何陋之有?”
D.天子为动,改容式车。
56.对以上诗文材料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第二段字字写鱼,对水的描写不着一字。然而其名写鱼,其实写水,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描绘出一幅水清鱼欢的优美画面。
B.乙诗的“新桃满径”可以让人联想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点明了作者的身份和职业。
C.甲文“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写出了小石潭环境的凄清、寂寥;乙诗“洽与松泉作四邻”也同样写出了诗人居住环境的清幽、雅致。
D.甲文通过描写小石潭的独特风光,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依然洒脱自如、无欲无求的思想感情;乙诗借具体的意象,寄托了诗人自命不凡,却怀才不遇的失落之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出西门,循山脚,高低约数里,渐见山峰屹立,石作横纹,至则一山中分,两壁凹凸,高数十仞,近而仰视,势将倾堕。其人曰:“相传上有洞府,多仙景,惜无径可登。”余兴发,挽袖卷衣猿攀而上直造其巅。所谓洞府者,深仅丈许,上有石罅①,洞然见天。俯首下视,腿软欲堕。乃以腹面壁,依藤附蔓而下。其人叹曰:“壮哉!游兴之豪,未见有如君者。”余口渴思饮,邀其人就野店沽饮三杯。阳乌将落,未得遍游,拾赭②石十余块,怀之归寓,负笄③搭夜航至苏,仍返锡山。
此余愁苦中之快游也。
(选自《浮生六记·卷四》)
(注)①罅(xià):裂缝、缺口。②赭(zhě)石:多指暗棕红色或灰黑色的石头。③笄(jí):竹制的书籍。
5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影布石上,怡然不动(怡然:呆呆的样子)
B.循山脚(循:沿着,顺着)
C.猿攀而上(猿:猿猴)
D.怀之归寓(寓:居所)
5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潭西南而望/依藤附蔓而下
B.不可知其源/其人叹曰
C.以其境过清/乃以腹面壁
D.乃记之而去/此余愁苦中之快游也
59.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中的“斗折蛇行”一句,运用象征手法,形象地体现出小石潭蜿蜒曲折的特征,非常真切。
B.甲文中的“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一句借鱼儿的游弋,侧面写出了水的清澈。
C.乙文中高山险峻,作者下去时小心翼翼,背靠着山壁,依靠着藤蔓才下来。
D.乙文作者下山后,邀请同行的友人到野店饮了三杯酒,感谢他之前提醒“无径可登”。
6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潭中鱼可白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6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巅。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伯然不动,做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
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从香山俯石磴行柳路,不里许,碧云①在焉。刹后有泉,从山根石罅②中出,喷吐冰雪,幽韵涵澹③。有老树④,中空火出,导泉于寺,周于廓下,激聒石渠⑤,下见文砾金沙。引入殿前为池,界以石梁,下深丈许,了若径寸。朱鱼万尾,匝池红酣⑥,烁人目睛,日射清流,写影潭底,清慧可怜⑦。或投饼于左,群赴于左,右亦如之,咀呷有声。然其跳达⑧刺泼⑨,游戏水上者,皆数寸鱼,其长尺许者,潜泳潭下,见食不赴,安闲宁寂,毋乃⑩静燥关其老少耶?
(节选自
袁中道《西山十记》之《记四》
(注释)①碧云:碧云寺,在北京西山。②罅:裂缝。③涵澹;水波激荡的样子。④有老树,中空火出:泉水从一棵空心老树中如喷火般激溅而出。⑤激聒石渠:在石渠中激荡起哗啦啦的水声。⑥匝池红酣:满池的鱼欢快地游动。⑦清慧可怜:样子清秀灵动惹人喜爱。⑧跳达:同“佻达”,此处指鱼儿欢快游动的样子。⑨刺泼:鱼击水声。⑩毋乃:表揣测,相当于“恐怕”“只怕”。
6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心乐之乐:
(2)不可久居居:
(3)不里许许:
63.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其长尺许者②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B.①乃记之而去②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
C.①或投饼于左②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鱼我所欲也》
D.①以其境过清②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
6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然其跳达刺泼游戏水上者,皆数寸鱼。
65.下列六个句子分为四组,全部属于间接描写水清澈的一组是()
①下见小潭,水尤清冽。②日光下澈,影布石上。③激聒石渠,下见文砾金沙。④写影潭底,清慧可怜。⑤下深丈许,了若径寸。⑥从山根石罅中出,喷吐冰雪。
A.①②⑥
B.②③④
C.③⑤⑥
D.①④⑤
66.(甲)(乙)两文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十、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潭州东池戴氏堂记
柳宗元
弘农公①刺潭三年,因东泉为池,环之九里。其岸之突而出者,水萦之若玦②焉。池之胜于是为最。公曰:“是非离世乐道者不宜有此。”卒授宾客之选者谯国戴氏曰简,为堂而居之。堂成而胜益奇,望之若连舻縻舰③,与波上下。就之颠倒万物④,辽廓眇忽。树之松柏杉槠⑤被之菱芡芙蕖⑥郁然而阴粲然而荣。凡观望浮游之美,专于戴氏矣。
(注释)①刺:担任刺史。②玦:jué
环形有缺口的玉器。③连舻縻舰:舟船相连。④颠倒万物:指水中倒影。⑤槠:一种常绿乔木。⑥菱芡芙蕖:都是水生植物。
67.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其岸之突而出者/卷石底以出
B.为堂而居之/全石以为底
C.望之若连舻縻舰/皆若空游无所依
D.与波上下/似与游者相乐
68.相比永州小石潭,潭州东池有哪些不同?请简要概括。
69.用“/"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树之松柏杉槠被之菱芡芙蕖郁然而阴粲然而荣。
70.柳宗元的山水散文常以比拟的方法来描摹景物,表现出生动、奇异的特点。请以《小石潭记》和《潭州东池戴氏堂记(节选)》为例,谈谈这种写法的好处。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钴鉧潭记
柳宗元
钴鉧潭在西山西。其始盖冉水自南奔注,抵山石,屈折东流;其颠委势峻,荡击益暴,啮其涯,故旁广而中深,毕至石乃止。流沫成轮,然后徐行。其清而平者且十余亩,有树环焉,有泉悬焉。
其上有居者,以予之亟①游也,一旦款门来告曰:“不胜官租、私券②之委积③,既芟④山而更居,愿以潭上田贸财⑤以缓祸。”予乐而如其言。则崇其台⑥,延其槛,行其泉,于高者坠之潭,有声淙然。尤以中秋观月为宜,于以见天之高,气之迥⑦。孰使予乐居夷⑧而忘归故土者?非兹潭也欤?
(注释)①亟(qì):多次。②私券:私人借据,指债务。③委积:积累,堆积。④芟(shān):除草,这里指开荒。⑤贸财:换钱。⑥崇其台:把台再修高些。⑦迥:辽远。⑧居夷:居住在边远地方。《论语、子罕第九》: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71.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限画一处)
其清而平者且十亩余
7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孰使予乐居夷而忘故土者?
阅读选文第一段,作者用_____________的手法表现了钴鉧潭源水_____________又_____________的特点?
参考答案
1.
(1)青树翠蔓
蒙络摇缀
参差披拂
(2)潭中鱼可百许头
皆若空游无所依
(3)佁然不动
俶尔远逝
往来翕忽
(4)斗折蛇行
明灭可见
【解析】试题分析: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默写,注意不要写错别字。(1)句注意“蔓”“络”“披拂”的正确写法。(3)句注意“佁”“俶”“翕”的正确写法。
2.游览
移步换景
潭中景物
潭中气氛
幽静
幽邃冷寂,孤凄悲凉
【详解】
这道题考查对文章基本内容的理解。《小石潭记》以作者的游踪为线索,运用移步换景的写法,依次写了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石潭的源流——谭中气氛——介绍同游者。从“寂寥无人”“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可以看出,小石潭最大的特点是幽静。小石潭带给作者的感受是:“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用自己的话概括是:幽深冷寂,孤凄悲凉。
3.(1)拜访
(2)渡口
(3)以……为乐
(4)离开
【详解】
试题分析: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1)“诣太守”中的“诣”是“拜访”;
(2)“后遂无问津者”中的“津”是“渡口”的意思;(3)“心乐之”中的“乐”意动用法,“以……为乐”的意思;(4)“乃记之而去”中的“去”是“离开”的意思。
【点睛】
理解文言词语在文中含义的答题思路是:先利用朗读时语音的不同或停顿辨析。一个词的词义和语音之间是有一定的关联的。一个词,它的语音不同,这个词所表示的词义也必然会有所不同。再利用上下文语境辨析。词义不是单一的,它具有多义性,但当这个词语放到具体的语句中时,它的意义大都会单一化。因此,在具体的语句中,一个词的确切意义可以辨析出来。最后,比较互证法。通过词与词之间意义的关系和多义词诸义项的关系对比,较其异,证其同,达到探求和判定词义的目的。
4.潋


kuài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和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本题需要注意的字是:潋。
5.D
【解析】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感情基调的把握能力。D“奠定了全文愉悦的感情基调”错。作者在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寄情于山水,并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抒发自己的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思想感情。
6.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逐项进行分析即可。A项理解不正确,正确表述应为“文章中作者的感情由‘乐’到‘凄’,文章前半部分的主旋律是清静神乐,后半部分是幽深凄怆”。
7.B
【详解】
B.韩愈和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并称为“韩柳”。故选B。
8.A
【详解】
A.表述错误。《社戏》选自鲁迅先生的小说集《呐喊》,《朝花夕拾》是散文集。故选A。
9.两岸之间是湍急的河水。“川”本义是“河流、水道”。例如,《<论语>十二章》中“子在川上曰”中的“川”字即为“河流”之意。
【详解】
本题考查仿照示例对汉字进行解析。观察图片可知,两岸之间有水流过,所以“川”的本义是河流或是水道。例如,《长歌行》中“百川到东海,何时复西归?”的“川”字即为“河流”之意。再仿照示例格式组织语言作答即可。
10.【示例】小潭丽影——走近小潭,你会听到潺潺不绝的流水声,会看到和谐惬意的人鱼相娱,会尝到犹如甘醴的清冽潭水。近听如环珮相鸣,清脆悦耳;远闻则似莺歌燕语,宛转悠扬。
【解析】本题考查组织语言能力。导游词由引言、主体和结语三部分构成。主体部分是导游词的核心,其内容是把景点的具体内容向游客进行详细的介绍。这一部分大都是以游踪为线索,按景点顺序用分述的方式一一进行解说。
11.
苍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
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呆呆的一动不动。
顺着小潭向西南方向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溪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不能知道它的源头。
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因为这里环境过于凄清,不能长时间停留,就把当时的情景记下来便离去了。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参差”“可”“佁然”“斗”“蛇”“犬牙”“清”“去”是此题中的关键词语,一定要解释准确。
12.

跟随
出现
看见
清澈
凄清
大约
可以
玉环
环绕
【解析】一词多义指的是同一个词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意义这样一种语言现象。一词多义是语言的普遍现象,是词义演变的结果。分类整理文言词语能够更系统地掌握文言词语的意义与用法,效率也会更高,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此题注意第一个“清”是“清澈”的意思,第二个“清”是“凄清”的意思。第一个“环”是名词,“玉环”的意思,第二个“环”是动词,“环绕”的意思。
13.承天寺闲情逸致
富春江悠闲安适
桃花源和平宁静(答案不唯一)
【解析】试题分析:注意内容上要联系《记承天寺夜游》、《与朱元思书》和《桃花源记》等篇章中的一篇。形式上要注意:第一,上下联字数要相等。第二,上下联词组要相同,词性要一致。第三,上下联平仄要相调。第四,切忌合掌。“小石潭凄寒幽静”整体上是个主谓结构,“凄寒幽静”是并列结构。所写下联必须符合这些要求。
14.
(1)抒情议论
散文
(2)柳宗元
山水游记
《永州八记》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本题考查对《小石潭记》的阅读理解。
15.(1)示例:小径通幽。依据:“隔篁竹”“伐竹取道”。
(2)【示例】听水轩——走近小潭,你会听到潺潺不绝的流水声,会看到和谐惬意的人鱼相娱,会尝到犹如甘醴的清冽潭水。近听如环珮相鸣,清脆悦耳;远闻则莺歌燕语,宛转悠扬。
【解析】(1)本题考查给景点拟名。由题意可知,给景点拟名时,需根据柳宗元《小石潭记》中的相关语句。比如可根据“隔篁竹”“伐竹取道”拟名为小径通幽,可根据“闻水声,如鸣佩环。”拟名为听水轩。(2)本题考查拟写导游词。导游词要介绍景点的景物特点,突出其最吸引人之处。语言富于文采,能引起大家去游览的欲望即可,不设统一答案,言之成理,符合导游词的基本特点即可。
16.①提供经验,吸引人们阅读。②开门见山,直接亮出自己的观点。③统领全文,让全篇围绕标题说理。
17.作者意在用自己的亲身体验来证明“少时”积累的重要性,“贮存”干柴,有火种,就会燃烧。具体可信,更有说服力。
18.文中有许多的语句如:①要进一步使文字自然、流畅、华丽、优美,得记住许多精词妙句。②少年儿童时先背诵记忆优秀诗文,以后再慢慢加深理解。③只有积累了前人的东西,才能进一步创新。④只有肚里装有几十篇范文,才能循规为圆,依矩成方,方圆自如,为其所用等。给我的启发:长期以来,满足于完成课后的思考和练习,在“优秀诗文”的背诵积累上用心不够,一到写作,搜肠刮肚,无“油水”可榨,干瘪瘪味同嚼蜡。读本文后,决心重视经典诗文的背诵积累,没做要求的精妙之处也要努力熟读成诵。抓住自己“长于记忆”的最佳时机去积累,努力提升写作水平。
【解析】
16.
本题考查议论文标题的作用。本篇议论文的题目“背书是写作的基本功”,开门见山,直接点明了文章的中心论点,使观点鲜明突出。从整篇文章的内容来看,都是围绕着标题进行,所以有统领全文的作用。这个题目是作者写作经验的表达,可以很好地引起读者的兴趣。
17.
本题考查议论文论据的运用。在第三段中,作者选用“娘子关看瀑布”的事例,是为了证明前面所说的“先背诵记忆一些优秀诗文,以后再慢慢加深理解”这句话,多积累一些知识,遇到生活环境的启发,就会理解消化记住的知识,表达“少时”积累、记忆的重要性这一观点。通过典型事例加以论证,使论证更具体,用自己的亲身体验来证明,更真实可信,更有说服力。
18.
本题考查对本文主旨的理解及探究学习。这篇文章有很多方面的内容对我们写作水平的提高是很有启发的,如:“要进一步使文字自然、流畅、华丽、优美,你就得记住许多精词妙句。”“要再进一步使文章严谨、生动、清晰、新奇,你就得记住许多体式、结构。”“有必要少时先背诵记忆一些优秀诗文,以后再慢慢加深理解。”“高明的文章家在熟读前人文章的基础上,不但能向前人借词、借句,还能借气、借势,翻出新意。”这些语句都能为我们写作水平的提高有所启发,如,我们要想作文语言好,就要在阅读的过程中积累好词、好句子和好段落。我国的唐诗宋词里面有写的非常精妙非常美的句子,这样的句子可以摘抄、背诵一些,然后在写作的时候用上去,就显得格调非常高。比如我们在一些山上的夜景时,就可以用“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样的诗句来表达。要想快速提高文笔,最便捷的方法就是看别人是怎么写的。可以找一些名家大师的文章来看,看他们的结构、修辞是怎么用的,是怎样突出人物形象,是怎样说明事理的。
19.示例:这里的“吁”,相当于现在的感叹词“咦”,声音由低到高,是上扬的,语气是惊讶的。
20.示例:母亲想能像以前种小芋头一样,把远方又大又好的芋头种在家里,不花钱就能让家人经常吃到。
21.
示例:(1)“芋”是戴一笠草帽,穿着一面大绿叶子出场的样子。
(2)(它让我仿佛看到)青苔慢慢爬上台阶,将一片绿色铺染开来的画面。
22.示例:齐白石先生用夸张的技法突出“芋”的枝叶肥大、恣意伸展,使人感受到“芋”的蓬勃生机;诗人用“绿”写出了芋叶的颜色和生机,再用“擎”字将芋拟人化,表现出“芋”努力生长的力量。
【分析】
19.
本题考查批注。批注有多种方式,有感想式批注、质疑式批注、评价式批注、联想式批注、补充式批注等。示例:“有串门的人也‘吁——’”这里的“吁”,感叹词,相当于现在的“咦”,联系下文“你们怎么种了一院子藕啊”体会语气和情感,表现串门的人见我家种很多“藕”的惊讶,因此声音由低到高,是上扬的。
20.
本题考查情感。通读全文,理解母亲种荔浦芋头的心理。⑻段“初春,母亲常常会在集市上买些小芋头”“我看到一小筐里放着一堆小芋头,一个个顶着绿芽。原来母亲要种”,从前的岁月,母亲曾在家里种很多小芋头。现在母亲还要种芋头,是对那段岁月的怀念;⒁段“后来冬天,在北中原的小镇菜市场上,见到了这种荔浦芋头,是从南方运来的,我毫不犹豫地买了两个,让母亲尝尝”,⒂段“母亲嫌太贵”,自己种芋头,是想不花钱就能让家人经常吃到又大又好的芋头。以批注的方式作答。示例:母亲种芋头,可能是想起了从前那段时光吧!
21.
本题考查情境补写。通读文段,了解对话内容和情境,结合文章相关内容进行补写。
(1)根据⑸段“当然,还得给汉字戴上一笠遮雨的草帽。中国汉字有个规律,凡带草字头的,都是绿颜色的汉宇,能发芽的汉字,能种下的汉字”“我只不过想用文字把它打扮一下,好让芋穿着一面面大绿叶子出场而已”补写:“芋”戴着一笠草帽,穿着一件大绿叶子长裙,清新而淡雅。
(2)结合《陋室铭》的内容和“苔”的词义进行补写。“苔痕上阶绿”,意思是青苔长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结合语境补写:它让我仿佛看到了青苔慢慢爬上台阶,将一片绿色铺染开来的画面。
22.
本题考查赏析。
齐白石的画:⑺段“我是首先看到齐白石画的芋叶,其后,才看到真芋的。在一方小小的邮票上,那芋的肥大枝叶几乎延伸到方寸之外了。滴下的露水,正在深浅分明的墨叶上流淌。一边,还有两只歌唱秋风颂的蟋蟀”,从“肥大枝叶几乎延伸到方寸之外”可判断运用夸张的技法,突出“芋”的枝叶肥大、恣意伸展,再用露水和蟋蟀渲染画面的生机,让人感受到“芋”的旺盛的生命力。
诗人:“田角绿擎芋头叶”,“擎”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形象地表现“芋”的努力生长、积极向上的力量。“绿”准确地写出芋叶的颜色,突出“芋”的蓬勃生机。
23.柳宗元
24.B表约数;D忧伤
25.D
26.不矛盾。作者被贬,心中自然忧伤凄苦,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忧伤的心情;但这种从自然美景中得到的快乐是短暂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凄苦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27.示例:各位游客,刚才介绍了小石潭得名的原因,现在请看潭中的鱼儿,这是小石潭最具特色的景点:阳光下潭水清澈见底,活泼可爱的鱼像小鸟在空中游动一样,有的抬头似乎要与我们交谈,有的摇头摆尾,令人忍俊不禁,相信这潭中鱼的灵气,会给您带来好运气。事业如鱼得水,生活年年有“余”。
【分析】
23.考查对作品文学常识的掌握。本文作者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其中最著名的,是他被贬谪到永州以后写的《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这些作品并称为《永州八记》。
24.考查对文言实词的掌握。①正确,清冽:清凉。句意:潭水格外清凉。
②错误,许,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句意是: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
③正确,俶尔:忽然。句意: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
④错误,悄怆,忧伤。句意是: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25.D.“流露出作者与同游人的高兴愉悦的心情”错误,应是:文章生动地描写出了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穆,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情。故选D。
26.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小石潭记》写作背景:柳宗元于唐顺宗永贞元年(公元805年)因拥护王叔文的改革,被贬为永州司马,王叔文被害。柳宗元贬官之后,为排解内心的愤懑之情,常常不避幽远,伐竹取道,探山访水,并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抒发自己的不幸遭遇。《小石潭记》观鱼时写鱼“似与游者相乐”,也折射了作者欣赏美景之初的愉悦的感情。而观鱼后坐潭上,感到风景“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也是作者抑郁忧伤心情的反映。文章写“乐”,听到“如鸣佩环”的流水声就“心乐之”,看到“往来翕忽”的游鱼便以为“似与游者相乐”。但好景不长,很快便感到这些“凄神寒骨”了,心里觉得“其境过清”,就匆匆离开了。这一乐一忧,耐人寻味。这是由于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此凄苦是他感情的基调,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境便会流露出来。所以“乐”和“忧”不矛盾
27.考查拟写导游词。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注意一定要在忠实原文的基础上,抓住要点加以发挥。结合文中的语句,写出小石潭的特点,如:从文中的“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可以看出,两个地方都是以石为底、为岸。从文中的“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等语句可以看出,景色很优美等特点。还要注意语言要简洁明了,以引起游览者的注意。如,各位游客,小石潭虽然名不见经传,但见到它还是费了一点小周折:先见竹丛,耳闻水声,却不见小石潭的影子。小石潭的显现,虽称不上千呼万唤,也可称有“犹抱琵琶半遮面”之妙。待到“伐竹取道”,才见到小石潭。真乃是曲径通幽确实景象不凡。这“不凡”是以“怪”的面目出现的,怪就怪在潭是“全石以为底”,而且潭中露出的石头又都是那么姿态奇特,“为坻、为屿、为堪、为岩”,再加上古树翠蔓的覆盖,使小石潭的全景富有清静感,仿佛不是人间的一个小天地,而是传说的佛国中的一块净土。
【点睛】
译文
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心里为之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水)曲曲折折,(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
28.(1)清凉
(2)凄凉
29.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30.第一层:见到小石潭时惊喜,快乐;第二层,看游鱼戏石时无忧无虑;第三层,在寂静环境中又感到孤寂、凄凉。
31.示例:《小石潭记》“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写鱼影刻印在石上就像一幅静态画;“俶尔远逝,往来翕忽”勾画出生动活泼的动态画。《钴姆潭西小丘记》中“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等把静物寓于动态中写景。
【分析】
28.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水格外清凉。清冽:清凉;
(2)句意:真是凄凉极了,幽深极了。悄怆:凄凉。
29.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能力。解答时一定要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斗折(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蛇行(像蛇爬行那样弯曲),灭(暗,看不见)”是句中重点词,注意根据语境确定词义。
30.
本题考查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要浏览全文,抓住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从“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可知,作者见到小石潭时惊喜,快乐;从“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可知,作者看游鱼戏石时无忧无虑;从“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可知,作者在寂静环境中,想到自己被贬的境遇,心里感到孤寂、凄凉。
31.
本题考查分析写作手法的能力。要结合具体语境分析,简洁准确表述。《小石潭记》中,“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是写鱼的静态之景;“俶尔远逝,往来翕忽”是写鱼的动态之景,动静结合突出了鱼的生动活泼,自由自在。《钴姆潭西小丘记》中,“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是把静物当成动景来写,像徐徐展开的画卷,给人以灵动之感。
【点睛】
参考译文:
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流水的声音,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玉佩、玉环相互碰击发出的声音,心里十分高兴。砍伐竹子,开辟一条道路,顺势往下走可以看见一个小潭,水格外清凉。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出来,露出水面,成为坻、屿、嵁、岩各种不同的形状。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条左右,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
鱼儿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在和游玩的人逗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小溪像北斗七星一样曲折,像蛇爬行一样弯曲,一段看得见,一段看不见。小潭的岸势像狗的牙齿那样互相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在哪里。
我坐在潭边,四周竹林和树木环绕合抱,寂静冷落、没有旁人,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真是凄凉极了,幽深极了。
因为这里的环境太过凄清,不能长时间地停留,于是记录下了当时的情景就离开了。
一同去游览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作为随从跟着去的,还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名叫恕己,一个名叫奉壹。
链接材料参考译文:
我们随即轮流拿起工具,铲割杂草,砍伐杂树,点燃大火把它们烧掉。美好的树木树立起来了,秀美的竹子显露出来了,奇峭的石头呈现出来了。我们站在小丘中间眺望,(只见)高高的山岭、漂浮的云朵、潺潺的溪流、自由自在游玩的飞鸟走兽,全都欢快地呈巧献技,来为这个小丘效力。
32.其


灵/









/故








33.D
34.(1)D(2)B
35.(1)有人说“用这佳胜景色来安慰那些被贬逐在此地的贤人的。”
(2)这二种说法,我都不相信。
36.作者借小石城山景色奇秀却在荒远之地,抒发了自己有才能却无法施展的不平之气。
37.示例:“小径通幽”。依据:“隔篁竹”“伐竹取道”
【解析】
32.文言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的第一步,我们必须先分析这个句子各成分间的关系,理出这个句子的主干,明白主语、谓语、宾语各是什么。第二步就是按照主语与谓语之间停顿,谓语与宾语之间停顿的原则进行划分,这样一个句子最明显的朗读节奏就划分出来了。根据句意:“这地方山川钟灵之气不孕育伟人,而唯独凝聚成这奇山胜景,所以楚地的南部少出人才而多产奇峰怪石。推断停顿为: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
33.A.表修饰/表转折。
B.寻找/不久。
C.因为/用。
D.都是“大约”。
故选D。
34.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①“愈以为诚有”意思是到了这儿更以为造物者确实是有的。诚:确实,的确。确实。故选D。②“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意思是即使经过千百年也没有一次可以显示自己奇异景色的机会。更:经过,经历。故选B。
35.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理解和翻译能力。翻译文言句子,首先要理解整篇文章的文意,弄清句子前后的语境,做到句不离篇。其次要注意句中的关键字词,要翻译准确,不可遗漏。第三尽量直译,不便直译就要意译,注意特殊句式、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古今异义等问题。第四句子要通顺,语气要连贯,结构要完整,注意句子中省略内容,在不影响句子原意的前提下,可增加少量字词来疏通句子。注意关键词:或:有人。以:用来。慰:慰藉。是:这。
36.考查对作者思想情感的理解。结合文章的写作背景,柳宗元因参加王叔文革新运动,于唐宪宗元和元年(807年)被贬到永州担任司马。柳宗元在这漫长的戴罪期间,便到处游览,搜奇探胜,借以开拓胸襟,得到精神上的慰藉。这篇山水游记运用了象征的手法,作者以小石城山的不被人赏识来喻自己有才能却无法施展的不平之气。
37.开放性试题,不设统一答案。根据文中所写景物,可选“竹林”“石潭”“游鱼”,仿照示例,用一个生动的带有描写性的词语来拟名。如,观鱼台,依据是“潭中鱼可百许头”一段。
【点睛】
译文
甲文,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我)心里感到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
一起去游玩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跟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做恕己,一个叫做奉壹。
乙文,从西山路口一直向北走,越过黄茅岭往下走,有两条路:一条向西走,沿着它走过去什么也得不到;另一条稍微偏北而后向东,走了不到四十丈,路就被一条河流截断了,有积石横挡在这条路的尽头。石山顶部天然生成矮墙和栋梁的形状,旁边又凸出一块好像堡垒,有一个像门的洞。从洞往里探望一片漆黑,丢一块小石子进去,咚地一下有水响声,那声音很洪亮,好久才消失。石山可以盘绕着登到山顶,站在上面望得很远。山上没有泥土却长着很好的树木和竹子,而且更显得形状奇特质地坚硬。竹木分布疏密有致、高低参差,好像是有智慧的人特意布置的。
唉!我怀疑造物者的有无已很久了,到了这儿更以为造物者确实是有的。但又奇怪他不把这小石城山安放到人烟辐辏的中原地区去,却把它摆在这荒僻遥远的蛮夷之地,即使经过千百年也没有一次可以显示自己奇异景色的机会,这简直是白耗力气而毫无用处,神灵的造物者似乎不会这样做的。那么造物者果真没有的吧?有人说:“造物者之所以这样安排是用这佳胜景色来安慰那些被贬逐在此地的贤人的。”也有人说:“这地方山川钟灵之气不孕育伟人,而唯独凝聚成这奇山胜景,所以楚地的南部少出人才而多产奇峰怪石。”这二种说法,我都不信。
38.
(1)尤:格外
(2)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
(3)景:日光
(4)尝:曾经
39.(1)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
(2)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
40.
(1)凄神寒骨
悄怆幽邃
(2)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解析】
38.考查文言词汇的解释。(1)水尤清冽:水特别清澈。“尤”:特别、格外。(2)往来翕忽:来来往往,轻快敏捷。“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3)春和景明:至于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日子。“景”:日光。(4)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我曾经探索了古代贵族的思想。“尝”:曾经。
39..考查文言文翻译句子的能力。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1)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
重点字词:“可”:大约。(2)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璧”:璧玉,注意字形,不要写成“壁”。
40.考查重点语句。《小石潭记》“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我坐在潭边,四下里竹林和树木包围着,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世界感到忧虑之前担心,在世界快乐之后又开心,所以这一句是作者的政治抱负。
【点睛】
译文
甲:
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流水的声音,好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互碰击发出的声音,心里十分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出来,露出水面,成为水中的高地,成为水中的小岛,成为水中的不平岩石,成为水中的悬崖。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头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那样蜿蜒前行,一段明的看得见,一段暗的看不见。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我坐在潭边,四下里竹林和树木包围着,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一同去游览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跟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名叫恕己,一个名叫奉壹。
乙:
至于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日子,湖面风平浪静,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在湖中游来游去;湖岸上的小草和沙洲上的兰花,香气浓郁,草木茂盛。而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月光照耀下的)水波闪耀着金光;无风时静静的月影好似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一唱一和,这样的乐趣哪有穷尽!(此时)登上岳阳楼,就会有心胸开阔,精神愉悦,忘却荣辱得失,举起酒杯面对和风,喜气洋洋的感觉! 
啊!
我探索了古代贵族的思想,也许与上述两种情绪不同。
为什么?
由于异物和个人利益和损失的好坏,他们不高兴或悲伤;
那些在法庭上的官员担心的是人民;
那些不是法庭官员的人都担心国王。
这也令人担心成为朝鲜官员,并担心自己在野外。
在这种情况下,那么,什么时候开心?
那必须说“在世界感到忧虑之前担心,在世界快乐之后又开心”吗?
啊!
(如果)没有这样的人,我和谁在一起?
41.(1)澈:同“彻”,穿过,透。(2)犬牙:像犬牙(像狗的牙齿)。(3)趋:快走。(4)观:景象(景观)。
42.(1)(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寂静极了,幽深极了。(翻译成使动用法亦可。)
(2)走了几步,听到很响的雷声,心里很害怕。
43.(1)清
(2)伟(奇)
44.选文表达的感情:《小石潭记》表达了作者被贬谪后孤独、寂寞、凄凉之情;
《观第五泄记》表达了作者的喜爱、赞叹之情。
【分析】
4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即可,有时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此题注意通假字和词类活用现象,澈:同“彻”,穿过,透。(2)犬牙:像犬牙(像狗的牙齿)
42.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句子中的的关键是使动用法,了解了关键字词的意思,把各个词语的意思连缀起来,语意通顺即可。注意:凄、寒:使动用法,使……感到凄凉,使……感到寒冷。悄怆,寂静得使人感到忧伤。邃,深。悄怆,忧伤的样子。
43.《小石潭记》第一段“水尤清冽”,第二段通过写鱼侧面衬托出水的清澈;《观第五泄记》“所目既奇”则写出“奇”的特点。
44.《小石潭记》体现思想感情的句子是: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可知感情是寂寞、凄凉之情;《观第五泄记》根据景物描写的特点,可知表达了作者的喜爱、赞叹之情。
译文:
甲: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流水的声音,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珮环相互碰击发出的声音,心里十分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出来,露出水面,成为水中的高地,成为水中的小岛,成为水中的不平岩石,成为水中的悬崖。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头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那样蜿蜒前行,一段明的看得见,一段暗的看不见。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我坐在潭边,四下里竹林和树木包围着,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
乙:从五泄寺的大门往右拐,有一条石头小路。走几步便听到迅雷般的轰鸣声,心里感到害怕。山上的僧人解释道:“这是瀑布的声音。”快步走去,迈过一块石头缝隙,就看见了瀑布。石头青绿,陡如刀削,没有一丝泥土,三面石头就像外城一样耸立。瀑布在青壁间落下,震撼着山谷,仿如笔直向下喷出雪花一样,突兀的岩山横拦瀑布,激起水花,就像彩虹,拍到岸边水浪突然卷起来然后才落回水中,水的气势更加雄壮,是游人看到的最壮观的景色了。游人们坐在倾斜的岩石下方抬头望,用自己的脸接住迸起的水沫,开始就像一丝凉线,空空的都像编织物的横线,到了飞雨泻崖,还留恋不想回去。傍晚归来,游人们各自写诗赞叹。所看到的景色已经非常绮丽,回想起来更加变幻莫测
45.
(1)寒冷
(2)像北斗星一样
(3)全,都
(4)说出
46.D
47.①阳光直射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潭底的石头上,静静地一动也不动。
②美丽的树木和珍奇的青竹,垂下荫影相互遮蔽。
48.甲文:正面描写和侧面(间接)描写相结合写出水的清澈透明。
乙文:正面(直接)描写水的清澈和水流湍急。
【解析】
【分析】
甲文选自:《柳河东集》
作者:柳宗元
年代:唐
乙文选自:《元次山集》
作者:元结
年代;唐
甲文译文:
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我)心里感到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
乙文译文:
在道州城西边一百多步的地方,有一条小溪。它向南流几十步远,并入营溪。溪水两岸,全都是怪石,它们倾斜嵌叠,回旋盘曲,姿态奇特,无法用语言来形容。清澈的溪流冲击到岩石,便激起腾空的浪花和股股洄流。岸边还有美丽的树木和珍奇的青竹,垂下荫影相互遮蔽。这条溪水如果在空旷的山野,那是很适合隐士游览和居住的;如果在人烟辏集的地方,也可成为城市居民游览的胜地,和爱清静者休憩的园林。可是自从道州城成为州的治所以来,却至今没有人们来欣赏它和喜爱它;我在溪水旁徘徊,为此怅然惋惜!
45.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本题需要注意的词语是:斗:像北斗星一样。
46.本题考查文言文中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词。解答时,首先要明确每组题目中这个词的正确解释或用法再作比较,得出正确选项为D项。都是代词。其他各项的意思分别为:A:表修饰关系/表转折关系。B:因为/用。C:代词/的。
47.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然后语句通顺,意思明确,就可以拿满分了。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忌漏翻关键词语。重点词语:佁然:指呆呆的样子。
点睛: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译出原文造句的特点。
48.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甲文:正面描写和侧面(间接)描写相结合写出水的清澈透明。乙文:正面(直接)描写水的清澈和水流湍急。
49.D
50.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
51.(1)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
(2)美好的树木与奇异的山竹投下的阴影,互相遮映。
52.两文都采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
都抓住寻常小景来写,且处处给人以“美”的感受。
甲文借描写小石潭的幽美、凄寒,表达了作者孤寂悲凉的心境;乙文借描写道州城西的小溪无人赏爱,表达作者怅然之情。
【分析】
49.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课外文言文的词语解释既要充分调动知识积累,回忆该词的常用义,还要结合上下文来判断。D.“命”在这里是“命名”的意思。
50.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做“断句题”要通读全句,理解句子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它在人烟密集的地方,也可以成为都会城镇(市民游览)的胜地,仁者休憩的园林。可以根据句意停顿。
51.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和句式的特点。“斗(像北斗星那样)”“蛇(像蛇那样)”“佳(美好)”“异(奇异)”是此题中的关键词语,一定要解释准确。
52.文言文比较阅读,就是将两篇或两篇以上而且内容和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文章,加以比较分析、对照鉴别地阅读。“次山(元结,字次山)放恣山水,实开子厚(柳宗元,字子厚)先声,文字幽眇芳洁,亦能自成境趣。“这句话的意思是元结在山水间游历并成文,实际上已经开了柳宗元写游记的先声了。同为游记的《小石潭记》《右溪记》均是诗人借景抒情之作,在写法上同中有异,各有千秋。甲乙两文写的都是自然风光,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之情,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归隐山林,过一种宁静闲适生活的愿望。《小石潭记》是作者被贬永州时所写,表达了内心的苦闷悲凉;《右溪记》借溪水景色奇特、无人赏爱,表现了作者的怀才不遇、无人赏识。
甲:选自《柳河东集》
作者:柳宗元
年代:唐
乙:选自《元次山文集》
作者:元结
年代:唐
参考译文:
甲: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