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知识梳理与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知识梳理与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6.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6-22 21:21: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知识梳理与练习
课文内容梳理
《式微》《子衿》都选自《诗经注析》。《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选自《王子安集注》,作者王勃,唐代诗人。《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选自《孟浩然集校注》,作者孟浩然,唐代诗人。
式 微
《诗经·邶风》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译文: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露水中!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泥浆中!
难点化解,美点追踪:全诗只有短短二章,都以“式微式微,胡不归”起调: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诗人紧接着便交代了原因:“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意思是说,为了君主的事情,为了养活他们的贵体,才不得不终年累月、昼夜不辍地在露水和泥浆中奔波劳作。然而,《式微》诗上下二章只变换了两处文字,但就在这巧妙的变换中,体现出了作者用词的独具匠心。
在艺术上,这首诗以设问强化语言效果。从全诗看,“式微式微,胡不归”,并不是有疑而问,而是胸中早有定见的故意设问。诗人遭受统治者的压迫,夜以继日地在野外干活,有家不能回,苦不堪言,自然要倾吐心中的牢骚不平,但如果是正言直述,则易于穷尽,采用这种虽无疑而故作有疑的设问形式,使诗篇显得婉转而有情致,同时也引人注意,启人以思,所谓不言怨而怨自深矣。正是因为这些修辞手法的巧妙使用,才使《式微》一诗“境界具于词语之外,愈反复看去,愈觉其含义无穷”。
【理解记忆】
为了君主的事情,为了养活他们的贵体,才不得不终年累月、昼夜不辍地在露水和泥浆中奔波劳作,正如诗中所言: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子 衿
《诗经·郑风》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译文:青青的是你的衣领,悠悠的是我的思念。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不把音信传?青青的是你的佩带,悠悠的是我的情怀。纵然我不曾去找你,难道你不能主动来?来来往往张眼望啊,在这高高的城楼上。一天不见你的面啊,好像有三月那样长!
难点化解,美点追踪: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全诗三章,采用倒叙手法。前两章以“我”的口气自述怀人。“青青子衿”“青青子佩”,是以恋人的衣饰借代恋人。对方的衣饰给她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使她念念不忘,可想见其相思萦怀之情。如今因受阻不能前去赴约,只好等恋人过来相会,可望穿秋水,不见影儿,浓浓的爱意不由转化为惆怅与幽怨:“纵然我没有去找你,你为何就不能捎个音信?纵然我没有去找你,你为何就不能主动前来?”第三章点明地点,写她在城楼上因久候恋人不至而心烦意乱,来来回回地走个不停,觉得虽然只有一天不见面,却好像分别了三个月那么漫长。
全诗五十字不到,但女主人公等待恋人时的焦灼万分的情状如在眼前。这种艺术效果的获得,在于诗人在创作中运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诗中表现这个女子的动作行为仅用“挑”“达”二字,主要笔墨都用在刻画她的心理活动上,如前两章对恋人既全无音信、又不见影儿的埋怨,末章“一日不见,如三月兮”的独白。两段埋怨之辞,以“纵我”与“子宁”对举,急盼之情中不无矜持之态,令人生出无限想象,可谓字少而意多。末尾的内心独白,则通过夸张修辞技巧,造成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的反差,从而将其强烈的情绪心理形象地表现了出来,可谓因夸以成状,沿饰而得奇。心理描写手法,在后世文坛已发展得淋漓尽致,而上溯其源,此诗已开其先。
【理解记忆】
1.“青青子衿”“青青子佩”,是以恋人的衣饰借代恋人。
2.“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两句写焦急地等待:踮起脚尖,伸长脖子,看不见恋人的影子,心里很着急,恨不得马上跑到他的家里去找他。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 勃
城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游人。
海内存知,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路,儿女共沾巾。
译文:雄伟的长安城由三秦之地拱卫,遥望蜀州,只见风烟迷蒙。和你离别,心中怀着无限情意,因为我们同在宦海中浮沉。只要在世上还有你这个知己,就是远隔天涯也像近在比邻。绝不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时,像恋爱中的男女那样悲伤而泪湿手巾。
难点化解,美点追踪:首联属“工对”中的“地名对”,极壮阔,极精整。第一句写长安的城垣、宫阙被辽阔的三秦之地所“辅”(护持、拱卫),气势雄伟,点出送别之地。第二句里的“五津”指岷江的五大渡口,即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这里代指蜀州,点出杜少府即将宦游之地;而“风烟”“望”,又把相隔千里的秦、蜀两地连在一起。自长安遥望蜀州,视线为迷蒙的风烟所遮,微露伤别之意,已摄下文“离别”“天涯”之魂。
因首联已对仗工整,为了避免板滞,故次联以散调承之,文情跌宕。“与君离别意”承首联写惜别之感,欲吐还吞。翻译一下,那就是:“跟你离别的意绪啊!……”那意绪怎么样,没有说;立刻改口,来了个转折,用“同是宦游人”一句加以宽解,意思是:我和你同样远离故土,宦游他乡;这次离别,只不过是客中之别,又何必感伤!
?
?
三联推开一步,奇峰突起。从构思方面看,很可能受了曹植《赠白马王彪》“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恩爱苟不亏,在远分日亲”的启发,但高度概括,自铸伟词,便成千古名句。
尾联紧接三联,以劝慰杜少府作结。“在歧路”,点出题面上的那个“送”字。歧路者,岔路也,古人送行,常至大路分岔处分手,所以往往把临别称为“临歧”。作者在临别时劝慰杜少府说:“只要彼此了解,心心相连,那么即使一在天涯,一在海角,远隔千山万水,但情感仍可交流,不就是如比邻一样近吗?可不要在临别之时哭鼻子、抹眼泪,像一般小儿女那样。”
南朝的著名文学家江淹在《别赋》里写了各种各样的离别,都不免使人“黯然销魂”。古代的许多送别诗,也大都表现了“黯然销魂”的情感。王勃的这首,却一洗悲酸之态,意境开阔,音调爽朗,独标高格。
容易出现的错别字:阙(厥) 宦(官) 己(已) 歧(岐)
【理解记忆】
1.这是一首送别诗,既交代送别地点又虚写前途景物的诗句是: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2.在这首诗中,歌颂友谊,千古流传的名句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岳阳城。
欲济无舟,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译文:八月洞庭湖水盛涨,浩渺无边,水天含混迷迷,接连天空。云梦大泽水气蒸腾,洞庭湖的波涛摇撼着岳阳城。想要渡江河却没有船和桨,圣明时代闲居委实羞愧难容。闲坐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只能白白羡慕别人得鱼成功。
难点化解,美点追踪:“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这三、四句写湖的广阔。“气蒸”句写出湖的丰厚的蓄积,仿佛广大的沼泽地带都受到湖的滋养哺育,才显得那样草木繁茂、郁郁苍苍。而“波撼”两字放在“岳阳城”上,衬托湖的澎湃动荡,也极为有力。人们眼中的这一座湖滨城,好像瑟缩不安地匍匐在它的脚下,变得异常渺小了。这两句被称为描写洞庭湖的名句,但两句仍有区别:上句用宽广的平面衬托湖的浩阔,下句用窄小的立体来反映湖的声势。诗人笔下的洞庭湖不仅广大,而且还充满活力。诗人前四句实景写洞庭湖的雄伟景象,后四句借景抒情,表面上在旁观渔民捕鱼钓鱼,实际上是表现诗人不甘寂寞,希望自己能报效国家,但是出仕又没有人引荐,表现了自己的失望、苦闷、愧疚之情。
容易出现的错别字:涵(含) 撼(憾) 楫(揖、辑)
【理解记忆】
1.诗中表现诗人渴望援引的诗句是: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2.诗中表现水天一色、浑然一体的景色的诗句是: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3.诗中表现诗人不甘寂寞的诗句是: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4.诗中表明诗人想投身仕途而又无人举荐的诗句是: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5.诗中形象地描写洞庭湖迷蒙、浩瀚、面积广大、充满活力的诗句是: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6.诗中表明诗人无职可做、寂寞无依之情的诗句是: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练习题
一、填空题
1.文学常识填空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_____时期的诗305篇,因此也称“____
”。这些诗歌分为“风”“___”“颂”三个部分,“风”不是文人创作而是_____

2.仿写句子,使分句前后内容、句式对应,修辞方法相同。
(1)悲观者说,
①希望是地平线,就算看得见,也永远走不到;
②乐观者说,希望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乐观者说,
①风是帆的伙伴,能把你送到胜利的彼岸;
②悲观者说,风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情景默写
3.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
(1)微君之故,________________?(《诗经·式微》)
(2)青青子衿,________________。(《诗经·子衿》)
(3)挑兮达兮,________________。(《诗经·子衿》)
(4)________________,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5)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可用来鼓励和安慰朋友,道出了古今上下几千年人们心声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
(6)满窑里围得不透风,____________________。(贺敬之《回延安》)
(7)骤雨一样,是________________;旋风一样,是
_____________
;乱蛙一样,是_______________。(刘成章《安塞腰鼓》)
三、句子默写
4.古诗文默写。
(1)求之不得,__________________。悠哉悠哉,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关雎》)
(2)气蒸云梦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胡为乎中露?(《诗经·邶风》)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悠悠我心。《诗经·郑风》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5.默写
(1)______________,胡不归?______________,胡为乎泥中?(式微《诗经.邶风》)
(2)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坐观垂钓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4)两好朋友很久不见了,今天有幸遇见,可以引用(子衿《诗经·邶风》)里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达对对方的思念之情。
(5)《关雎》里用来形容文静美好的姑娘的四字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
(6)《桃花源记》里用来表明人民生活幸福快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关关雎鸠,_______。窈窕淑女,_______。《诗经·周南》
②蒹葭萋萋,_______________。《诗经·秦风》
③__________________,悠悠我心。《诗经·郑风》
④______________,胡不归?《诗经·邶风》
⑤气蒸云梦泽,__________。(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⑥《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林美丽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⑦《小石潭记》中描写游鱼自由游弋,潭水清澈见底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7.诗句填空。
(1)________________,在河之洲。(《诗经·关雎》)
(2)求之不得,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左右采之。
(4)___________________,君子好逑。
(5)蒹葭萋萋,_______________。(《诗经·蒹葭》)
(6)______________,道阻且长。
(7)__________________,在水一方。
(8)式微,式微!胡不归?______________,胡为乎泥中?(《诗经·邶风》)
(9)___________,悠悠我心,纵我不往,__________?(《诗经·郑风》)
四、选择题
8.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社戏》是鲁迅先生写的一篇反映童年生活的散文,表达了他对少年时代生活的怀念。
B.《子衿》选自《诗经·邶风》,“风”是正统的宫廷乐歌,用于宴会的典礼。
C.信天游是陕北民歌的一种,一般是两行一节,节内押韵,形式活泼,节奏自由。
D.“小旦”“小生”“小丑”都是戏曲行当,分别扮演老年女子、年轻男子、老年男子。
9.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归省(
xǐng
)
晦暗(huì)
桕树(jiù)
糜子(mí)
B.幽悄(
qiǎo)
襁褓(qiǎng)
拾级(shè)
邶风(bèi)
C.凫水(fū)
羁绊(jī)
斡旋(wò)
寒噤(jìn)
D.挑达(tiāo)
连翘(qiào)
俨然(yǎn)
腈纶(jīng)
10.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
B.《诗经·邶风·式微》是一首劳役者的悲歌,堪称“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典范。
C.“唐宋八大家”,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
D.《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唐朝诗人,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
11.下列填入空白处正确的一项是(

艺花可以邀蝶;金石可以邀云:松可以邀
;贮水可以邀薄萍;筑台可以
;种蕉可以邀
;植柳可以邀

A.月



B.月



C.风



D.风



12.填入横线最恰当的一项是(  )
春联是文学殿堂里的一枝奇葩,它发自千人之心,出自万人之手,各展其才,各显千秋,豪放________,婉约________,粗犷________,细腻________,洋洋洒洒,蔚为大观。
A.如旭日喷薄  似风拂杨柳  如小桥流水  若大江东去
B.若大江东去  如小桥流水  如旭日喷薄  似风拂杨柳
C.如小桥流水  似风拂杨柳  若大江东去  如旭日喷薄
D.似风拂杨柳  如小桥流水  如旭日喷薄  若大江东去
13.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发,旧说是长寿的特征,用来指老人。
B.《诗经》中的诗按所配乐曲的内容分为风、雅、颂三类,其中“风”是祭祀乐歌。
C.《小石潭记》作者柳宗元,唐宋八大家之一。
D.社戏是中国农村举行迎神赛会或岁时节庆时所演的戏,在江南尤为盛行。
五、语言表达
14.《笠翁对韵》是中国古代教育学生使用汉字如何用韵、如何组织词语,学习对仗的启蒙读物。里面有“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的句子。请你仿照上面的对仗句完成下面两个对仗练习。
①风高秋月白,雨霁晚霞(____) ②和和美美全家福,平平安安满堂(____)
六、综合性学习
15.材料探究题
(材料一)霾,也称阴霾、灰霾,是指原因不明的大量烟、尘等微粒悬浮而形成的浑浊现象。霾的核心物质是空气中悬浮的灰尘颗粒,气象学上称为气溶胶颗粒。
近些年来,随着“霾”天气现象出现频率越来越高,导致空气质量逐渐恶化。
霾中含有数百种大气化学颗粒物质,它们在人们毫无防范的时候侵入人体呼吸道
和肺叶中,从而引起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生殖系统等疾病,诸如咽喉炎、肺气肿、哮喘、鼻炎、支气管炎等炎症,长期处于这种环境还会诱发肺癌、心肌缺血及损伤。而霾也常常引发交通事故。
(材料二)“霾”字在殷墟甲骨文中多次出现。发明这个字的人很有幽默感:一只瞪大眼睛的狡猾狸猫,在簌簌而下的雨中藏头露脚地走着。商代甲骨文多为卜文,与“霾”相关的卜辞曰,“霾其有咎”,意思是霾这种天气对人不利。在《诗经·邶风》写道,“终风且霾”,也就是说大风使空中降下许多土气。而屈原的《楚辞》里把“霾”与“埋”等同起来,有土中掩藏的意思。
(材料三)央广网北京12月19日消息称,今冬以来最持久的雾霾天气正在影响我国,多个城市已达严重污染,预计此次雾霾还将维持3天,直到21号后半夜才会自北向南减弱消散,今天夜间到明天将进入此轮雾霾最严重的时段,中央气象台已连续发布霾橙色预警和大雾黄色预警。
6省市深陷“霾”笼,其中,40个城市发布重污染天气预警:23个城市启动红色预警、17个城市发布橙色预警。受不利气象条件影响,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自16号已经开始并且还将遭遇3天的“十面霾伏”,持续时间之长、污染程度之重,成为今秋来袭雾霾之最。目前,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河南等6省市正合力“抗霾”。
(1)请根据材料概括雾霾的危害。
(2)“材料一”中加点的“它们”指代的是:
(3)“十面埋伏”本意指设伏兵于十面以围歼敌军。四面八方广布伏兵,表现一种不可逆转的军事态势。你认为“材料三”中“十面霾伏”是什么意思?
(4)结合对材料的分析和生活实际,请提出三个“抗霾”措施。
七、诗歌鉴赏
16.诗经?邶风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1)诗中的“式微”是什么意思?
(2)这首诗运用何种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17.古诗阅读
(甲)渭川①田家

王维
斜阳照墟落②,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雉雊③麦苗秀,蚕眠④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注释)①渭川:渭水源于甘肃鸟鼠山,经陕西,流入黄河。②墟落:村庄。③雉雊:野鸡鸣叫。④蚕眠:蚕蜕皮时,不食不动,像睡眠一样。
(乙)式

《诗经·邶风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结合诗歌内容,分析王维诗中“归”字与《式微》中“归”字意蕴有何不同?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小题
式微《诗经·邶风》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18.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式微》“语浅意深,中藏无限义理”,深刻反映了社会现实。
B.这首诗的用咏叹的方式、质问的语气,直抒胸臆,是一首劳役者的悲歌。
C.全诗刻画了两个场景,在露水中劳作,在泥地里劳作,将劳动人民的勤劳表现得淋漓尽致。
D.诗歌以“式微式微,胡不归?”起调,紧接着交代原因,上下两章变换两处文字,在巧妙的变换中抒发质朴率真的情感。
19.这首诗内容单纯,但抒发的情感却很强烈,请从用词或修辞角度来赏析。
拓展阅读
静女
《诗经·邶风》
静女其姝①,俟我于城隅②。
爱③而不见,搔首踟蹰④。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⑤。
彤管有炜⑥,说怿⑦女美。
自牧归荑⑧,洵⑨美且异⑩。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注释】 ①姝:美丽。②城隅:城角。③爱:同“薆”,隐藏。④踟蹰:犹豫徘徊。⑤彤管:红色的管子,或红色箫笛一类的管乐器。⑥炜:鲜明有光的样子。⑦说怿(yuè
yì):喜爱。⑧牧:郊外田野。归(kuì):通“馈”,赠送。荑(tí):初生的细嫩茅草,象征婚姻。⑨洵:诚然,确实。⑩异:特殊。
20.“搔首踟蹰”表现了男主人公怎样的心情?
21.“说怿女美”是单纯表达男主人公对“彤管”的喜爱吗?
阅读《子衿》,完成小题,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22.下列对本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
A.全诗采用倒叙手法。从结构上看,诗歌的前两章具有重章复沓的特点。
B.《子衿》是《诗经·郑风》的一篇。全诗三章,每章四句。为先秦时代郑地汉族民歌。
C.全诗五十字不到,但女子等待恋人时的焦灼万分的情状宛然如在眼前。这种艺术效果的获得,在于诗人在创作中运用了大量的动作描写。
D.第三章点明地点,写她在城楼上因久候恋人不至而心烦意乱,来来回回地走个不停,觉得虽然只有一天不见面,却好像分别了三个月那么漫长。
23.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最后一句有什么含义?
阅读《子衿》一诗,完成下列小题。
子衿
《诗经?郑风》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24.下列修辞手法诗歌没有使用到的一项是(

A.借代
B.比喻
C.反问
D.夸张
25.下列对诗歌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A.重章叠句手法的运用使作者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B.由连用两句“纵我不往”可以看出诗人浓浓的爱意不由转化为惆怅与幽怨。
C.诗歌主要笔墨用在刻划女子的动作上,如“挑”“达”二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女子焦灼等待的心情。
D.“纵我”与“子宁”对用,急盼之情不无矜持之态,内心复杂可见一斑。
26.下列诗句与诗人心态一致的一项是(

A.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一剪梅》)
B.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
C.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D.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岑参《逢入京使》)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江村
[清]沈德潜
苦雾寒烟一望昏,秋风秋雨满江村。
波浮衰草遥知岸,船过疏林竟入门。
俭岁①四邻无好语,愁人②独夜有惊魂。
子桑③卧病经旬久,裏饭谁令古道存?
(注释)①俭岁:歉收的年头。②愁人:指朋友。③子桑:古代隐士,和子舆是朋友。子桑生活贫困,某次大雨十日,子舆担心子桑得病,裹了饭给子桑送去。
27.这首诗描写了一个____、____的江村。(请用四字短语填写)
28.尾联借用“子桑”的典故,有什么作用?试加以分析。
阅读《诗经》中的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乙)
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29.“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这句诗中连用两个“悠”字写出了什么?
30.在我国新冠疫情肆虐时,日本向我国捐赠了抗疫物资,在防护服包装箱上题写了诗句:“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结合《无衣》全诗,分析日本捐赠方题写这一诗句想表达的意思。
31.《关雎》与《无衣》都使用了什么写法?有何作用?
阅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完成小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32.《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作者王勃送别友人的赠别诗,全诗意在_____________。
3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首联点明了送别的地点和友人要去的地方,请根据划线句子内容,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人眼中的景象。
34.《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融入作者情感的句子很多,任选一句谈读后的体验。
35.除《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外,描写送别的诗句还很多,请填写一句_________。
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采 薇(节选)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36.《采薇》选自《__________》,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一首__________________(体裁)。
37.两首诗的结尾句都运用了直抒胸臆的手法,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小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淇上送赵仙舟
(唐)王维
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
祖帐①已伤离,荒城复愁入。
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
解缆君已遥,望君犹伫立。
(注)①祖帐:古代送人远行,在郊外路旁为饯别而设的帷帐。
38.在《淇上送赵仙舟》首联中____
和____
两字写出了两人见面时间短暂,表达了来去匆匆的遗憾。
39.《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和《淇上送赵仙舟》都属于离别诗,但表达的心境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下列小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40.你认为首联中哪个字用得好,为什么?
41.对《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全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首句写送别之地,突出了雄浑阔大的气势,为全诗奠定了悲壮的感情基调。
B.颔联作者以两人处境相同、感情一致来宽慰朋友,惜别之中显现诗人胸襟的阔大。
C.颈联表现了诗人乐观宽广的胸襟和对友人的真挚情谊。
D.尾联慰勉友人不要像青年男女一样,表达了作者心胸的豁达。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42.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意为“今天我与你分别,内心忧伤,无论是在京城的我,还是即将远赴蜀州的你,都是远离故土、在异乡为官的人”。
B.“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意为“我们是心心相连的朋友,即使远在天涯海角,也如同比邻而居”。
C.“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意为“在分别的路口,我虽想挽留你,却无能为力,只能默默无语,泪下沾巾”。
D.“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意为“船行平羌江上,半轮秋月高悬在峨眉山头,明月倒映在江水中,伴诗人远行”。
43.下列对两首诗的内容与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首联描写友人即将离京赴任蜀州,诗人遥望蜀地,视线却为风烟所遮,心头萌生淡淡的伤感。
B.《峨眉山月歌》描写了诗人乘船顺江而下所见之景,“峨眉山月”与诗人千里相随,触发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C.《峨眉山月歌》后两句叙写诗人江上行船的旅程,表现了诗人离友人越远就越加思念的情感。
D.《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和《峨眉山月歌》皆为离别而作,两首诗均充满了离愁别绪和难以释怀的悲戚之情。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①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②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③,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④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①张丞相:指张九龄,唐玄宗时为相。②涵虚:指水映天空。涵,包涵。虚:天空。③云梦泽:古代太湖,在洞庭湖北面。④端居:闲居、平常家居。
44.下面对诗歌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用夸张、比喻手法,远眺洞庭湖秋水盛涨,湖水浩渺,水天相接,气象阔大。
B.颔联从视觉、听觉着笔,近望洞庭湖水气蒸腾,湖面浩阔,波涛奔腾,声势磅礴。
C.颈联写诗人因景生发感喟,欲渡没有船只,闲居有愧盛世,委婉地表达了自己意图。
D.尾联诗人妙用“临渊羡鱼”古语又赋新意,且“垂钓”与“湖水”照应,喻意自然。
45.简要说说诗题“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有哪些妙处?
阅读《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完成小题。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46.“坐观垂钓者。”诗人巧为设喻,这里的“坐观者”指
_____________,“垂钓者”指
______________。
47.赏析诗句并体会加点字的作用。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各题。
(一)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①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二)送友人之京
唐·孟浩然
君登青云去,予望青山归。
云山从此别,泪湿薜萝衣②
(注释)①孟浩然:唐代著名的山水诗诗人,他终身未仕,被称为“孟山人”。②薜萝衣:指隐者的衣服。
48.《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写于孟浩然青年时期;《送友人之京》则写于作者________时期,从____这个字即可看出孟浩然此时对仕途________的态度。
49.孟浩然的诗歌常常寄情于景,含蓄巧妙。请分别结合这两首诗简要分析。
古诗词联读理解
(甲)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乙)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慕鱼情。
50.甲文“____”字统领全篇。乙诗中一个“_____”字写出洞庭湖汹涌澎湃的气势,极为有力。
51.这两首诗尾联都运用典故,结合诗歌内容分析蕴含的思想感情。
古代诗歌阅读。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游洞庭湖(其二)
李白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
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52.两首诗都写了洞庭湖,但诗中表达的感情却有所不同,请说说各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53.“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中的“蒸”和“撼”锤炼精妙,极富表现力,“且就洞庭赊月色”的“赊”字也有异曲同工之妙。请对“赊”字作赏析。
参考答案
1.春秋
诗三百

土风民歌
【解析】
试题分析:《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先秦称《诗经》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包含“风”“雅”“颂”和修辞手法“赋”“比”“兴”,合称《诗经》的“六义”。风、雅、颂,是诗经的体裁,也是诗经作品分类的主要依据。
考点:名著阅读
点评:这是一道考查文学常识的题目,每一位中学生都应该掌握一些古今中外著名作家的基本情况,这就需要同学们在日常学习时注意积累背诵。
2.乐观者说,
希望是太阳,
就算落了明天还还升起来。
悲观者说,
风是船的敌人,
能把你推向死亡的边沿。
【详解】
仿句,要求有三,一是所述事物属于同类事物,二是句子的结构要相同,三是句式和语气要一致,有的还要求写作手法相同,比如修辞方法相同。本题要求前后内容、句式对应,修辞方法相同。
3.
胡为乎中露
悠悠我心
在城阙兮
气蒸云梦泽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脑畔上还响着脚步声
急促的鼓点
飞扬的流苏
蹦跳的脚步
【解析】试题分析: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首先要选准诗句,生僻字平时要多写几遍。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式考背诵,关键是不能错字、别字、形似字。近几年总出理解性默写题目,这种题目的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根据诗歌内容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要注意“阙”“蒸”“涯”“蹦”等字词的书写。
4.(1)寤寐思服,
辗转反侧。
(2)波撼岳阳城
(3)微君之故
(4)青青子衿
(5)无为在歧路
【详解】
诗词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不能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注意:寤寐、辗转、撼、衿、歧。
5.(1)式微,式微;
微君之躬
(2)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
(3)徒有羡鱼情
(4)一日不见,
如三月兮
(5)窈窕淑女
(6)黄发垂髫,
并怡然自乐。
【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记忆能力、理解能力。传统的记忆型默写题。要求学生直接默写出指定的文句,这类题目要求考生日常加强背诵识记,尤其是不仅能背诵,还要能默写。理解性默写,要求学生能够背诵全文(诗),选择符合语境要求的句子即可。“躬”“歧”“羡”“淑”“髫”“怡”是此题中的易错字,作答时要注意字形。古诗文名句的书写,要想得满分,关键在于平时强化记忆,做到“三不”:不漏字、不添字、不写错别字。
【点睛】
古诗文默写题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直接型默写题、理解型默写题、迁移型默写题、运用型默写题、简单赏析型默写题。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要注意背完整,记清楚,写正确,理解透彻,对照教材原文,一字一句,不错不漏、不增不添地进行背诵和书写。另外要对古诗文中的名句要注意分类积累。
6.在河之洲
君子好逑
白露未晞
青青子衿
式微式微
波撼岳阳城
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
潭中鱼可百许头
皆若空游无所依
【详解】
注意以下词语的字形特别容易写错:洲、好逑、未晞、子衿、撼等。
7.关关雎鸠
寤寐思服
参差荇菜
窈窕淑女
白露未晞
溯洄从之
所谓伊人
微君之躬
青青子衿
子宁不嗣音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成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重点字词:“雎鸠”“寤寐”“荇”“窈窕”“晞”“衿”“嗣”。
8.C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A.
《社戏》的体裁是小说,不是散文。B.
《子衿》选自《诗经?郑风》,不是《诗经?邶风》;“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不是正统的宫廷乐歌。C.正确。D.“小旦”“小生”“小丑”都是戏曲行当,分别扮演的是“年轻女子、年轻男子、滑稽人物”,不是“老年女子、年轻男子、老年男子”。据此,答案为C。
9.B
【详解】
A.
糜子(méi);
C.
凫水(fú);
D.
连翘(qiáo);
故选B。
10.D
【详解】
D.“唐朝”——“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故选D。
11.D
【详解】
此题考查的是词语的运用和衔接。根据每个事物的特点和二者的联系选择相对应的事物,例如“松”和“风”是相映衬的,“筑台”是为了“赏月”,因为“雨打芭蕉”的典故,所以“种蕉”可以邀雨,最后“植柳”可以引来蝉的栖息。故选D。
12.B
【解析】
试题分析:首先要理解“豪放”“婉约”“粗犷”“细腻”,所填的词语要与之相符。即先B若大江东去
如小桥流水
如旭日喷薄
似风拂杨柳。
考点:词语理解运用,
点评:注意句意前后的连贯。
13.B
【详解】
B.“风”是各地的民歌民谣。“雅”是正统的宫廷乐歌。“颂”是祭祀乐歌。故选B。
14.红;

【详解】
这道题考查对联的基本知识。对联的基本要求是:字数相等;词性相对;内容相关。①上联的“白”是写颜色,结合“晚霞”可知,应对“红”;②上联的“福”为名词,结合“和和美美全家福”“平平安安满堂”可知,这是一幅寓意家庭幸福美满的春联,可对“春”。
【点睛】
15.(1)①导致空气质量恶化;②影响身体健康;③影响交通安全;④影响区域气候(2)数百种大气化学颗粒物质
(3)十面霾伏,指阴霾重重,四面看不清。
(4)答案示例:生活方面:注意饮食,加强运动,增强抵抗力;种植绿色植物,安装净化设备,净化空气;减少出行,出门带口罩等。科技研发方面:开发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工厂、构建能源互联网等。根本措施还在于保护环境,绿色出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解析】
这是一道综合性学习试题,考查的是雾霾知识。(1)对于解答材料的整合与探究这类题目一定要将几则材料内容都认真研读,找到材料关注的共性问题,加以整合,尝试着从中筛选、概括最主要的信息。此题应该从材料一中提取信息,分条概括即可。(2)(3)考查对材料中词义的把握,结合上文可知,“它们”指的是“数百种大气化学颗粒物质”;“十面霾伏”中的侧重点在于“霾”,即指阴霾重重,四面看不清。第(4)小题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在答题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紧扣要求,不可泛泛而谈;二是要点要齐全,要多角度思考;三是推敲用语,力求用语准确、简明、规范。
16.(1)天黑了。
(2)用反复和设问的修辞手法,形成重章叠句,营造了特别的氛围,体现了一唱三叹、余味无穷的特色;引人注意,启人以思,所谓不言怨而怨自深。(意对即可)
【详解】
(1)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式微,式微,胡不归”意思是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式微”的意思就是天黑了,写出了受奴役者的非人处境以及他们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懑,给读者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
(2)本题考查对诗歌的赏析。这首诗以设问强化语言效果。从全诗看,“式微,式微,胡不归”,并不是有疑而问,而是胸中早有定见的故意设问。诗人遭受统治者的压迫,夜以继日地在野外干活,有家不能回,苦不堪言,自然要倾吐心中的牢骚不平,采用这种虽无疑而故作有疑的设问形式,使诗篇显得宛转而有情致,同时也引人注意,启人以思,所谓不言怨而怨自深矣。还用到了反复的修辞手法,重章换字,
押韵和谐。体现了一唱三叹、余味无穷的特色。体现了《诗经》精巧凝练的语言,兼有长短的句式,节奏感强。
17.①《式微》中的“归”表达的是主人公不堪苦役,有家归不得的无奈、愤懑、悲哀的情感。②《渭川田家》前四句以白描手法勾勒一幅恬然自乐的田家暮归图,人与物皆有所归,反衬出诗人独无所归,独自苦闷伤感,渴望归隐田园的情感。
【解析】
【详解】
《渭川田家》诗人一开头,首先描写夕阳斜照村落的景象,渲染暮色苍茫的浓烈气氛,作为总背景,统摄全篇。接着,诗人一笔就落到“归”字上,描绘了牛羊徐徐归村的情景。诗人痴情的目送牛羊归村,直至没入深巷。前面写了那么多人和物归家的情景,实际上都是反衬,以人和物皆有所归,反衬自己独无所归;以人皆归得及时、亲切、惬意,反衬自己归隐太迟以及自己混迹官场的孤单、苦闷。《式微》两章都以“式微,式微,胡不归”起调: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诗人紧接着就交待了不归的原因:“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意思是说,为了君主的事情,为了养活他们的贵体,才不得不终年累月、昼夜不辍地在露水和泥浆中奔波劳作。表达出了他们不是不回家,而是有家回不了,体现了受奴役者的非人处境以及他们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懑。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18.C
19.示例——用词:反复,重章换字,押韵和谐,兼有长短句式,节奏感强,体现了一唱三叹,余味无穷的特色。(意思相近即可)示例——修辞:设问,自问自答的形式,强化语言效果,让诗篇显得宛转而有情致,引人注意。(意思相近即可)
【解析】
18.C错误,这是一首劳役者的悲歌,不是表现劳动者的勤劳。
19.考查对诗歌词语的赏析。由“式微式微”在诗中间隔出现了两次,是反复。重章换字,押韵和谐。体现了一唱三叹、余味无穷的特色。体现了《诗经》精巧凝练的语言,兼有长短的句式,节奏感强。采用反问、隐语、互文等多种修辞方式,情感表达宛转而有情致。重章换字,押韵和谐。兼有长短的句式,节奏感强,韵律和谐优美,用词异常精巧。
20.“搔首踟蹰”四字,形象、逼真地表现出男主人公焦灼、紧张的心情,表达了男主人公对“静女”的爱慕和思念之深。
21.“说怿女美”中的“女”一语双关,既指“彤管”,又指“静女”。男主人公借物抒情,表面上是喜爱“彤管”,其实是借此来表达他对“静女”的喜爱之情。
【解析】
20.试题分析:考查诗句所反映的人物心情。首先要理解好“搔首踟蹰”四字的意思,搔首:用手挠头。踟蹰:来回走动。形容心情焦急、惶惑或犹豫。表达了男主人公对“静女”的爱慕和思念之深。本题可联系上一句“爱而不见”去理解。
21.试题分析: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彤管有炜,说怿女美”:鲜红彤管有光彩,爱它颜色真鲜艳。表面上“女”指“彤管”,实际上也指“静女”。表面上是喜爱“彤管”,其实是表达他对“静女”的喜爱之情。此句“说怿女美”是双关语。主要描写的是男主人公借“彤管”抒情的情形。
22.C
23.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可望穿秋水,不见人影。浓浓的爱意不由转化为惆怅与幽怨。最后一句的含义是:因久候恋人不至而心烦意乱,来来回回地走个不停,觉得虽然只有一天不见面,却好像分别了三个月那么漫长。
【分析】
22.C.理解不正确,这种艺术效果的获得,在于诗人在创作中运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故选C。
23.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故园”在诗句中指你长安和自己在长安的家园,即故乡。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最后一句的含义是:因久候恋人不至而心烦意乱,来来回回地走个不停,觉得虽然只有一天不见面,却好像分别了三个月那么漫长。
24.B
25.C
26.A
【分析】
24.这道题考查对修辞手法的理解。
B.“青青子衿”“青青子佩”
以恋人的衣饰借代恋人,运用了借代;“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运用了反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运用了夸张。故选B。
25.这道题考查对诗歌的赏析。
C.错在“诗歌主要笔墨用在刻划女子的动作上”。这首诗运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刻画女子的内心活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女子焦灼等待的心情。故选C。
26.这道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理解。
《子衿》女主人公心态:等待恋人时焦灼万分的情感。
A.“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大意:落花独自地飘零着,水独自地流淌着。彼此都在思念对方,可又不能互相倾诉,只好各在一方独自愁闷着。表现了诗人因离别而苦恼,相思却又不能相见的无奈思绪;
B.“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大意:帐篷外风声不断,雪花不住,嘈杂的声音打碎了思乡的梦,想到远隔千里的家乡没有这样的声音啊。表达了将士在外对故乡的思念,抒发了情思深苦的绵长心情;
C.“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大意:喝一杯陈酒怀念家乡远隔万里,可是燕然还未刻上平胡的功绩,回归无法预计。抒发了边关将士壮志难酬和思乡忧国的情怀;
D.“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大意:向东遥望长安家园路途遥远,思乡之泪沾湿双袖难擦干。这两句诗真切地再现了一个普通人想家想到极点的情态;
故选A。
27.
凄风苦雨
冷落衰败
28.一方面说明朋友的穷愁潦倒,另一方面表达了与之相濡以沫的真挚情感,其中也不无自身的悲叹。
【分析】
27.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概括。前两句既是破题,又描绘了一幅凄风苦雨中的江村画面。苦雾寒烟,四顾茫茫,令人惆怅,望中所见,似乎都蒙上了一层灰暗凄凉的冷色调。三四句中“衰草”“疏林”暗示着江村生活的冷落凄清,毫无生机,就像这满目秋色一般,处在一种凝滞与衰败之中,由此便预示了朋友生活的潦倒与悲苦。据此作答即可。
28.此题考查引用典故的作用。沈德潜借用《庄子》中的这则典故,慨叹世风日薄,裹饭赒济朋友的古道于今安在?其言外之意是说自己远道来访贫困中的朋友,符合朋友间重视道义、互相接济的古风,隐然以子舆自况,表达了对朋友的同情,对弘扬古道的呼吁。
【点睛】
此诗虽题名《江村》,实叙述了一次访友的过程,其中时间的顺序在景色的变换与叙事之中可以见到。首联写舟行所见,颔联写将近朋友居处的情景,其中写景状物既能切合实情,又能曲曲传神。颈联写登岸访友,尾联则是表明自己此来的用心,诗的脉络是颇具匠心的,诚古人所谓草蛇灰线。沈德潜论诗以唐为归,故最讲究格法技巧的完美与表现的蕴藉之美,我们于此诗中也可见一斑。
29.“悠”是写忧思的样子。连用两个“悠”字把主人公绵绵不尽的相思之苦表达的淋漓尽致。
30.诗句意思是“谁说没有战袍?我们与你们同穿战袍”,表现了军民团结互助、共御外侮的高昂士气和乐观精神。日方借用我国古老经典的诗句,表达了团结互助,支援中国抗疫的深厚友情,鼓舞人心,给人力量。
31.都采用了重章叠句的写法,反复咏唱,层层递进,增强了诗的音乐性和节奏感,形成一种回环往复的强烈感情。
【分析】
29.
本题考查炼字。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结合诗意分析。悠哉悠哉:意为“悠悠”,就是长。这句是说思念绵绵不断。悠,感思。悠哉悠哉,犹言“想念呀,想念呀”。“悠哉悠哉,辗转反侧”意思是想来想去思不断,翻来覆去难入眠。两个“悠”字把主人公绵绵不尽的相思之苦表达的淋漓尽致。
30.
本题考查理解诗意。“岂曰无衣?与子同裳”意思是谁说我们没衣穿?与你同穿那战裙。本义是表现兵士间团结友爱、同仇敌忾、偕作并行、准备抵御外侮的精神。结合题意“在我国新冠疫情肆虐时,日本向我国捐赠了抗疫物资”可知,日本捐赠方题写这一诗句的意思是表达团结互助,支援中国抗疫的深厚友情,鼓舞人心,给人力量。
31.
本题考查诗歌的表现手法。重章叠句,是诗歌的一种表现手法,即各章的结构和语言几乎完全相同,中间只换几个字,反复咏唱。这个“重叠手法”包括叠字,包括叠词、叠句甚至段与段的重叠。段落的重叠称为叠章。其作用是在整齐中有变化,于反复中抒心志,往往能取得一唱三叹,回肠荡气的表达效果。可以明显看出《关雎》中“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和《无衣》中三节的文字略加改动,这种仅对文字略加改动的重章叠唱是《诗经》中常用的手法。给人的感觉是:变化之中又包涵了稳定。同时,这种改动也造成了诗意的往复推进。增强了诗的音乐性和节奏感,形成一种回环往复的强烈感情。
【点睛】
32.慰勉(劝慰)友人不要因为离别而伤感
33.我送即将迁谪调动的友人到都城外,回看长安城,它被辽阔的三秦之地所护卫,遥想杜少府即将赴任的蜀川,也一定被茫茫烟雾所笼罩,烽烟弥漫,路途遥远,此一去不知何时才能相见!
34.对所选句子的内容理解正确,情感把握准确
35.示例一: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示例二: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示例三: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示例四: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示例五: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分析】
32.试题分析:考查对诗文内容的理解。要在理解诗文内容并结合写作背景分析作答。《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作者王勃在长安送别姓杜的少府到四川去做官的时候的临别赠诗,再结合诗文最后两联可知:写这首诗的目的是劝慰友人不要因为离别而伤感。
33.试题分析:此类试题解答要在理解诗句内容的基础上,抓住诗句中的具体物象,并在描写的内容上加上合理的联想和想象,使表述的语言表现出具有“画面”效果。不要只对诗句进行简单翻译。
34.试题分析:考查对作者情感的理解。解答可以从诗文中任意选择诗句,体味作者的情感并写出自己的读后的体验。答案不唯一,符合题意即可。
35.试题分析:考查对诗句的积累。从自己积累的有关“送别”的诗句填写作答即可。答案不唯一,符合题目要求即可。
36.
诗经
五言律诗
37.
《采薇》表达了戍卒内心孤独、无限悲伤的感情;《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表达了对友人的宽慰、劝勉以及惜别之情。
【解析】
36.考查文学常识。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和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零散的文学常识就像是没有穿好的一大把针,只要有一根线将它们贯串起来,这些文学常识就显得非常系统了,这根线可以是时间、空间、风格、内容等。此题考查的是与《诗经》等有关的文学常识。《采薇》选自《诗经》,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一首五言律诗。
37.分析两首诗歌的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我心伤悲,莫知我哀”:满心伤感满腔悲。我的哀痛谁体会。直截了当地表达了戍卒内心孤独、无限悲伤的感情。“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不要在分手的岐路上因离别而悲伤,就像那些青年男女一样地别泪沾巾。这是对朋友的叮咛,也是自己情怀的吐露。直接地表达了对友人的宽慰、劝勉以及惜别之情。
38.


39.王勃诗一洗送别诗的悲苦缠绵之态,表达了“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乐观、豪放的情怀。王维诗借景抒情,借荒城、寒天、净山、暮日、长河等凄清景象,传达了诗人的感伤之情;颔联直抒胸臆直接点出“伤离”“愁”的情感;尾联以伫立河边的细节,表现诗人内心的怅惘以及对友人的不舍。
【解析】
38.本题考查炼字。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两人才相逢,刚高兴了一会,就又要分别了,又悲伤了起来。“方”是刚刚的意思,是表时间性的词语。“还”是立即的意思,也是表时间性的词语。故这两个词语写出了两人见面时间短暂,表达了来去匆匆的遗憾。
39.本题考查诗歌主题。1)王勃的诗。诗歌的颈联写远离分不开知己,只要同在四海之内,就是天涯海角也如同近在邻居一样,一秦一蜀又算得什么呢。表现友谊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是永恒的,无所不在的,所抒发的情感是乐观豁达的。尾联进一步劝勉友人,抛开分离的愁情,一扫过去送别诗的悲苦,展现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2)王维的诗。首联通过“方”“还”写聚首时间之短,表达了来去匆匆的遗憾。第二联用“愁”“伤离”直接表达了因离别产生的愁苦之情。第三联描写景物,借寒天、净山、暮日、长河等凄清景象,传达了诗人的感伤之情。尾联,“解缆君已遥”,写船快,实则怨船快;“望君犹伫立”,一个“犹”可见他是何等执着,一直望着友人离去的方向,不离去,人去楼空的空虚感油然而生。整首诗表达了因友人离去而产生的惆怅之情,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
40.示例:“辅”写出长安被辽阔的三秦地区所护卫,突出了雄浑阔大的气势。“望”字跨越时空,将相隔千里的两地连在一起,不仅拓宽了诗的意境,使读者的视野一下子铺开,而且在心理上拉近了两地的距离,使人感觉到既然“五津”可望,那就不必为离别而忧伤,使人有一种天空寥廓、意境高远的感受,为全诗锁定了豪迈的感情基调。
41.A
【分析】
40.考查诗人的炼字技巧。读懂诗歌大意后,从首联的诗句中选出一个最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分析即可。如。“城阙辅三秦”中的“辅”,辅佐,可以理解为护卫。“辅三秦”,意思是“以三秦为辅”。关中一带的茫茫大野护卫着长安城,这一句说的是送别的地点。这个词形象地写出了三秦大地护卫着长安的景象,气象雄伟,使诗歌开篇意境开阔。
41.A项对《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全诗分析不正确。首联为全诗奠定了“豪迈”的感情基调,而不是“悲壮”的基调。
42.C
43.D
【解析】
42.C项理解有误。“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意思是在这即将分手的岔路口,不要同那小儿女一般挥泪告别啊!表达乐观旷达之情。勉励朋友不要在离别的时候伤心,要乐观对待。
43.D项“两首诗均充满了离愁别绪和难以释怀的悲戚之情”理解有误。《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通过对别离赴任友人的宽慰和劝勉,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豁达态度。《峨眉山月歌》写诗人连夜从清溪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用不了多久,就要到达渝州。“思君不见下渝州“一句抒发了诗人月夜江行,初离蜀地,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44.A
45.①过渡巧妙。诗人以写洞庭湖为发端,以“欲济无舟楫”为喻,巧妙过渡,婉转含蓄地表达了自己从政的心愿,希望得到举荐。②构思精巧。全诗意在求仕,妙在不直接告白,不露乞怜痕迹,大方得体,深婉有致。③语意双关。“望”既有眺望洞庭湖之意,又有希望得到举荐之意,“望”字将二者巧妙融为一体。
【分析】
44.A.有误。首联是诗人站在湖边,远眺湖面所看到的景色。写出了湖水浩瀚,湖水和天空浑然一体的阔大景象。使用的有夸张,但没有比喻的修辞。故选A。
45.本题考查赏析诗歌标题的作用。题目的作用主要有:概括诗歌的主要内容;是作者感情的出发点。做此题要认真阅读诗歌,从诗歌内容、中心等方面去解析。1)标题统领、概括了全诗的主要内容:“望洞庭湖”对应诗歌前四句;“赠张丞相”对应诗歌后四句。2)标题构思巧妙。诗人从眼前景物触发出来,面对浩浩的湖水,想到自己还是在野之身,要找出路却没有人接引,正如想渡过湖去却没有船只一样,巧妙地过渡到“欲济无舟楫”,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想求人引荐的愿望;3)标题一语双关,“望洞庭湖”写眺望洞庭湖壮丽的美景,“望”又含有“希望、盼望”之意,希望得到张九龄的赏识和录用。
46.坐观者指诗人自己(孟浩然)垂钓者指居官位者(当官的人)
47.“蒸”,蒸腾的意思;“撼”,摇动的意思。这两个动词写出了洞庭湖水气蒸腾、浪涛奔腾、波澜壮阔的气势。
【解析】
46.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坐观者指诗人自己(孟浩然),垂钓者指居官位者(当官的人)。
47.本题考查诗歌炼字赏析。首先在诗文中要找到该炼字,炼字一般为动词、形容词或特殊词(如叠词、拟声词、表颜色的词等)。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蒸”,蒸腾的意思;“撼”,摇动的意思。这两个动词写出了洞庭湖水气蒸腾、浪涛奔腾、波澜壮阔的气势。
48.
隐居

失望
49.《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前四句写洞庭湖壮丽的景象和磅礴的气势,以望洞庭湖起兴,描述面临烟波浩淼的洞庭湖欲渡无舟的感叹,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想做官而无人引荐的心情。《送友人之京
》“君登青云去”,友人入仕,送别友人去京都,“予望青山归”,我只能望着青山回自己隐居之所,这里的“青云”既指自然之景,也有其深刻的寓意,比喻高官显爵。诗人借景含蓄地抒发了自己仕途困顿的痛苦失望之情。
【分析】
48.本题考查诗歌内容。作答时要结合诗人经历及诗句内容。诗人早年有志用世,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以隐士终身。曾隐居鹿门山。“薜萝衣”指隐者的衣服,说明此时的孟浩然处于隐居的状态,“泪湿”表明诗人仕途困顿的痛苦失望,“别”字表明再无心仕途。
49.本题考查诗歌的写作特点。孟浩然的诗寄情于景,而且含蓄巧妙。《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是一首投赠之作,通过描述面临烟波浩淼的洞庭湖欲渡无舟的感叹以及临渊而羡鱼的情怀,曲折地表达了诗人希望张九龄予以援引之意。前四句写洞庭湖壮丽的景象和磅礴的气势,以望洞庭湖起兴,“欲济无舟楫”,一句巧妙地结合眼前之景,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想做官而无人引荐的心情。《送友人之京
》写于作者隐居之时,“君登青云去”,友人入仕,送别友人去京都,“予望青山归”,我只能望着青山回自己隐居之所,这里的“青云”“青山”既指自然之景,也有其深刻的寓意,比喻高官显爵。诗人借景含蓄地抒发了自己仕途困顿的痛苦失望之情。
50.


51.甲诗尾以“采薇"抒发了孤独抑郁的心情和避世退隐的愿望:乙诗尾联流露出诗人想出仕,渴望得到引荐的情怀。
【解析】
50.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甲诗第一句写傍晚时分,夕阳西下,天边满是烟霞,诗人独自一人登上东皋极目远望,其中一个“望”字统领全诗的景物描写。乙诗中“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一句为千古佳句,古老的云梦泽似乎在惊涛中沸滚蒸腾,雄伟的岳阳城似乎被巨浪冲撞得摇荡不已。其中,一个“撼”字,力重千钧,写出了洞庭湖的雄伟气势,具有非凡的艺术表现力和撼人心魄的艺术效果。
51.本题考查诗歌中典故的作用。甲诗中“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运用典故,说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表达了作者在现实生活里的苦闷、孤独、惆怅和抑郁。乙诗“坐观垂钓者,徒有慕鱼情”运用典故,意思是自己坐在湖边观看那些垂竿钓鱼的人,却白白地产生羡慕之情。俗语说“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诗人借了这句谚语来暗喻自己有出来作一番事业的愿望,只怕没有人引荐,所以这里说“徒有”,希望对方帮助的心情在字里行间自然流露出来。
52.《望洞庭湖》委婉地表达了诗人想做官而没人引荐,不能为民谋利的苦衷;希望能够出仕,一展才华,做一番事业。或:抒发了自己从政的心愿,并希望得到张九龄的举荐。
《游洞庭湖》描写了诗人月夜泛舟的情形,表达了诗人对洞庭美景的陶醉,对自然的尊重与热爱。(或沉醉自然洒脱不羁的性情)(意对即可)
53.示例一:“赊”是“赊欠,即买卖货物时买方延期交款”的意思,,此处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诗人视月色为朋友,洒脱无羁,豪迈奔放,与清风朗月为伴的遗世独立的情怀。
示例二:“赊”极富想象力,准确而生动地写出了洞庭的清风、朗月、湖光,美不胜收,俨然一位富有的主人。诗人着一“赊”字,视明月为朋友,似与朋友对话,自然洒脱,拟人手法在这里运用得可谓巧妙纯熟。(多角度赏析,意对即可)
【解析】
52.比较阅读。考查两首诗歌所抒发的情感。读懂诗句大意的作答的基础。孟诗是一首投赠之作,通过面临烟波浩渺的洞庭欲渡无舟的感叹以及临渊而羡鱼的情怀,曲折地表达了诗人希望张九龄予以援引之意。诗中对于本来是藉以表意的洞庭湖,进行了泼墨山水般的大笔描绘,呈现出八百里洞庭的阔大境象与壮伟景观,取得撼人心魄的艺术效果,使此诗实际上已成为山水杰作。全诗以望洞庭湖起兴,由“欲济无舟楫”过渡,婉转地表达了想做官无人引荐的苦衷,和不能在天下太平盛世出仕为官、为民谋利而深感惭愧的心情。李诗为我们描绘了月夜泛舟的情形:明月皎皎,湖水悠悠。洞庭秋水澄澈无烟,水月相映,清辉怡人。作者视月色为无价之宝,格外珍惜自然美景,尊重自然,与自然作心灵交流。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尊重与热爱。
53.考查诗人的炼字技巧,也就是分析词语的表现力。一定要把词语放入诗句中或语境中来理解。“且就洞庭赊月色”:姑且向洞庭湖赊几分月色。此字之用似甚无理,“月色”岂能“赊”?又岂用“赊”?然而著此一字,就将自然人格化。八百里洞庭俨然一位富有的主人,拥有湖光、山景、月色、清风等等无价之宝(只言“赊月色”,却不妨举一反三),而又十分慷慨好客,不吝借与。著一“赊”字,人与自然有了娓娓对话,十分亲切。这种别出心裁的拟人化手法,是高人一筹的。将自然人格化,充满奇情异趣,丰富了全诗的情韵.
体现作者热爱自然,想与自然融为一体的高尚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