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度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十课
《小石潭记》的预习练习与巩固练习
一、借助注释与工具书在括号里解释加点的词语,在行与行之间的空白处翻译文言句子:
小石潭记
唐代
柳宗元
从小丘①西行(??
????
?
??)百二十步,隔②篁竹(?????
??
?????),闻水声,③如鸣佩环(?????????????
?????????????),心④乐(??????
????)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⑤清冽(?????
???),全石⑥以为(??
???????)底,近岸,卷石底以出,⑦为(???
??)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⑧翠蔓(????
??),⑨蒙络摇缀(???????????
?????????????),⑩参差披拂(???????????
?????)
潭中鱼?可(??
)百?许(?
???)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
),
影?布(
)石上,?????佁然(???
????
?)不动,?俶尔(?
???????)?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
潭西南而望,?斗(???
?
???????)折?蛇(??????
?
???)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
????)?差互(
????????),不?可知其源(?
????)。
????
坐潭上,四面付树环合,?寂寥(?????
?)无人,?凄神(
)?寒骨(????????
???),?悄怆幽邃(????????
????),?以(??
????)其境过?清(?????
??),不可久?居(???
?),?乃(
??????)记之而?去(???
???)。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
??)而?从(?????
?)者,崔氏二?小生(
):?曰(????
??)恕己,曰奉壹。
㈠解释重要字词:
①西行:向西行走,名词作状语。
②篁(huánɡ)竹:竹林。
③如鸣佩环:好像佩环碰撞的声音。
④乐:以……为乐,意动用法。
⑤清冽(liè):清凉。
⑥以为:把……作为。
⑦为:成为。
⑧翠蔓:翠绿的藤蔓(wàn)。
⑨蒙络摇缀:蒙盖缠绕,摇曳牵连。
⑩参差(cēn
cī)披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可:大约。
?许:表示约数。
?澈:穿透。
?布:映。
??佁(yǐ)然:静止不动的样子。
?俶(chù)尔:忽然。
?远逝:向远处游去,形容词作状语。
?翕(xī)忽:轻快迅疾的样子。
?乐:逗乐。
?斗(dǒu)折: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名词作状语。?蛇行:像蛇爬行那样弯曲,名词作状语。
?犬牙:像狗的牙齿那样,名词作状语。
?差(cī)互:交错不齐。
?可:能,能够。
?寂寥(liáo):寂静。
?凄神:使……感到凄凉,使动用法。?寒骨:使……感到寒冷。使动用法。?悄(qiǎo)怆(chuànɡ)幽邃(suì):凄凉幽深。?以:因为。?清:凄清。?居:停留。?乃:就。?去:离开。?隶:随从。?从:跟随。?小生:年轻人。?曰:名叫。
㈡全文翻译:
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就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珮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我)心里感到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小潭把整块石头作为底,靠近岸边,石底周围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逗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向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凄凉幽深。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
一起去游玩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跟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做恕己,一个叫做奉壹。
㈢作者简介:
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字子厚,汉族,河东(现在山西芮城、运城一带)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㈣知识点补充:
文言文中词语活用现象
在文言文中,词类一般是比较固定的,但有些词在特殊情况下(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起了另一类词的作用。常见的活用有:
A.名词作状语
B.形容词活用成名词
C.形容词作状语
D.动词活用成名词
E.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F.
使动用法
⒈完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下见小潭
?皆若空游无所依
?潭西南而望
?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俶尔远逝
?斗折蛇行
?其岸势犬牙差互
?凄神寒骨
?渔人甚异之
?其中往来种作
?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参考答案:
?西:向西
方位名词作状语。
?下:向下
方位名词作状语。
?空:在空中,方位名词作状语。
?
西南:向西南方向,方位名词作状语。
?乐:以……为乐
意动用法
?远:向远处
形容词作状语
?斗:像北斗七星那样,名词作状语;
蛇:像蛇爬行那样,名词作状语。
?犬牙:像狗的牙齿那样,名词作状语。
?凄:使……感到凄凉,使动用法;
寒:使……感到寒冷,使动用法。?异:对……感到诧异,意动用法。
?往来:来来往往的人,动词活用为名词;种作:耕种劳作的人,动词活用为名词。
?苦:使……痛苦,使动用法;劳:使……劳累,使动用法。
《小石潭记》导学案
班级______???????组别_______???????组名________?????姓名________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作品常识,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能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把握重点语句的翻译,疏通文意,初步背诵课文。
3、品味形象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情感。
4、学习寓情于景的写法,体会本文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艺术特色。
【学习重点】积累文言字词,把握文意,体会作者情感。
【学习难点】体会本文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艺术特色
【资料链接】
1.有关作者:?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县)人,唐代中期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曾巩、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之一。他与韩愈齐名,并称“韩柳”,都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奠基人,对当时文风的改革、散文的发展起过重大的推动作用。他所写的游记散文,往往借景抒情,以寄托自己政治上不得志的悲愤。
2、写作背景
由于永贞革新失败,柳宗元于唐顺宗永贞元年(公元375年)被贬到永州任司马。永州当时是一个荒僻未完全开化的地区。但永州山脉起伏,丘壑幽深,河川纵横,风景雄奇美丽。
由于政治上的失意,无法施行自己的抱负,他的精神极为痛苦、悲愤、忧郁。
作为贬官,柳宗元在永州有职无权,无所事事,于是有时间出游。为排解内心的愤懑痛苦之情,柳宗元常常不避幽远,游山访水,寄情山水。并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寄寓自己的不幸遭遇,成为后世写作山水游记的楷模。
在永州期间,柳宗元共写了八篇知名的山水游记,后人称《永州八记》。这八篇游记各自成篇,但前后连贯,构成一个整体,展现出永州美丽的山光水色。《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原题是《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描述了一个清幽宁静的小石潭风景。
2.关于“记”: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记叙描写,也可以抒情议论,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因此,它可以写景状物如《核舟记》,也可以叙事如《桃花源记》,也可以将写景状物与议论抒情结合起来像《小石潭记》。
3.寓情于景
???即在景色的描写中寄托情感,作者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抒发自己的感情。这样可以避免直白的感情渲泻,显得委婉、含蓄。
【预习导学】
??
1、自由朗读课文,给加点字注音
簧竹(??)?清冽(??)???为坻(?
)???为嵁(??)????????
?俶尔(???)???翕忽(???)???佁然(???)???幽邃(???)
2、熟练而准确的朗读课文,注意准确把握下列句子的停顿。(用“|”画出停顿)
全?石?以?为?底????????????????????????????????????皆
若
空
游
无
所
依
其?岸?势?犬?牙?差?互??????????????????????????????潭?中?鱼?可?百?许?头
3、翻译下列句子
A、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覆。
B、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C、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4、理清本文写作思路。本文是按???????????顺序来写的,思路为:发现小潭——(
)————小潭源流————(?????)
5、我的疑问:
?
?
【合作探究】
1、作者初见小石潭的感受是怎样的?你从原文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后来作者感情发生了怎样变化?为什么
?
?
?
?
2、这篇文章选取了哪些景物来刻画小石潭的?你最喜欢这些景物里的哪一处?它的什么特点让你觉得特别美?请选择一处进行赏析。
?
?
?
3、探索尝试:小石潭如此之美,请你分析分析:柳宗元是如何把这小石潭写美的?
?
?
4、柳宗元虽“记之而去”,但那一汪小潭而今已成永州的著名旅游景观,一日,作为导游的你带队到此游览,你将如何向游客介绍呢?请结合课文的描写,展开想象,写一段导游词。
?
?
【达标测试】:
1、请结合句子,写出加点的词的含义:
以:全石以为底??(?????)???为:全石以为底?????(??????)
以其境过清??(?????)???
为坻,为屿……
(???????)
卷石底以出??(?????)
清:水尤清洌????(?????)??可:潭中鱼可百许头
(???????)
以其境过清??(?????)????
?
不可知其源?????(?????)
《
小石潭记》学案
教师寄语:一切景语皆情语。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并熟练翻译课文。
2.学习按照一定顺序组织材料和抓住事物特征,用鲜明生动的语言写景状物的方法。
3.体会本文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艺术特色。
一、基础知识
熟练朗读课文,对照文下注释翻译课文,然后完成以下问题。
?1、请为下列加粗字注音:
如鸣佩( )环( ) 佁( )然不动 俶( )尔远逝
参( )差( )披拂 往来翕( )忽 斗( )折蛇行
悄( )怆( )幽邃 犬牙差( )互 寂寥( )无人
2、结合语境,解释词语:
⑴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西: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乐: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 皆若空游无所依。 (空:____________________)
⑷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斗:_________蛇:_________)
⑸ 其岸势犬牙差互。 (犬牙:____________________)
⑹ 寂寥无人,凄神寒骨。 (凄:_________寒:_________)
?
3、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各组句子中的加点词语:
??A、⑴ ……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清:_______________)
??⑵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清:_______________)
?B、⑴ 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乐:_______________)
⑵ ……似与游者相乐。 (乐:_______________)
?
C、⑴ 潭中鱼可百许头…… (可:_______________)
?
⑵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可:_______________)
?
D、⑴ ……皆若空游无所依。 (游:_______________)
??
?⑵ 同游者:吴武陵…… (游:_______________)
??
4、把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
⑴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⑵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⑶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查找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6.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
?
7.课文是按游览的顺序来写,条理十分清楚,请说说本文写作思路。
?
8、根据原文内容,说说作者观景赏物时的心情是怎样发展变化的。
答
?
三、精读课文,局部研讨。
9、作者在描写小潭源流时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来写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本文最突出的特点是景物描写逼真,说一说作者描写游鱼和潭水抓住了什么特点?
11、这篇文章有不少地方用了情景交融的写法。如第四段的景物写得幽深凄清,也与作者贬官后那种孤寂凄凉抑郁的心情一致。 是找出文中一例其他的情景交融的写法,试做分析。
?
四、拓展延伸。
12、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
五、课堂小结
收获:
疑问:
六、达标测试
阅读课文,并回答问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
1、通读全文后,选用原文中的相关文字填空。
①“伐竹取道”与上文的“__________”呼应,又为下文的“________”埋下伏笔。
② 既表现潭水之清,又暗示石潭之小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
③ 作者是站在小石潭的东岸来观赏景物的,这可从文中“________”和“_________”两个句子得到印证。
2、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文中突出表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
答:
3、第二段中作者是怎样描写潭水清澈的?
答:
4、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这“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结合写作背景,作简要说明。
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