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6张PPT)
第九单元
溶液
POLOPA(不要怕)应急冰袋
成分:氯化铵和水
原理:利用氯化铵溶解于水吸热
使用方法:按包装袋上的手势捏破内袋。
所有物质溶解都吸热吗?
现有烧杯、玻璃棒、温度计等仪器和药品一瓶(各组可能不同)试设计实验方案,探究它溶解于水时是放出热量还是吸收热量。
1.设计实验方案:
2.实验现象:
(1)向烧杯中倒入一定质量的水,然后测出水温
(2)将一定量的固体放入烧杯中,搅拌并测出温度
(3)比较前后温度变化
氯化钠:
硝酸铵:
氢氧化钠:
温度变化不大
温度降低
温度升高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活动一、探究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二、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物质在溶解过程中通常伴随着热量的
变化,有些物质在溶解时会出现吸热现
象,如:NH4NO3(硝酸铵);
有些物质在溶解时会放热,
如:NaOH(氢氧化钠)。
活动一、探究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左边液面下降,右边液面升高
小试管中装有活动与探究中的
一种药品,向其中加水,观察U形管中
的红墨水:
试管内装的是
分析:
活动一、探究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思考:
物质的溶解能力与溶质、溶剂的性质有关。
溶质
溶剂
活动二、探究乳化现象
如何洗去衣物上的“油渍”呢
小军上药时不慎将红花油洒落到衣服上
活动二、探究乳化现象
活动:探究洗涤剂洗涤原理
洗涤剂含有乳化剂,能使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成大的油珠。这些小液滴能随水流走。达到洗净衣物的目的。
活动二、探究乳化现象
[实验9-4]
水和油的小实验
现象
倒掉液体后试管是否干净
振荡前
振荡后
静置后
水和植物油
水和植物油及洗涤剂
液体分层
形成乳状
浑浊液体
液体分层
液体分层
形成乳状
浑浊液体
液体不分层
试管
不干净
试管
较干净
活动二、探究乳化现象
二、浊液:
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
2、特征:
三、洗涤剂的乳化功能
不均一、不稳定
洗涤剂去污原理:洗涤剂具有乳化功能,能将油滴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随水流走。
区别:
汽油(或酒精)去污原理:汽油(或酒精)能溶解油污。
1、乳浊液:
活动二、探究乳化现象
3.乳化现象
乳化剂能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成大油珠,小液滴能随水流走。加了乳化剂后,乳浊液可以稳定存在!
乳化现象(乳化并不是溶解)
①乳化剂:能促使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形成稳定乳浊液的物质。
②乳化现象:往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中加入乳化剂后,乳浊液不分层的现象。
③乳化现象的应用:用洗涤剂洗涤试管或衣服上的油污,制酸奶等。
乳浊液
稳定的乳浊液
乳化剂
乳化现象
?
用洗发剂洗去头发上的油脂
用肥皂、洗衣粉洗去衣服上的污渍
活动二、探究乳化现象
常见的乳化剂:洗衣粉、肥皂、沐浴露、洗发液、洗面。
植物油大油滴
洗涤剂
分散成小油滴
(乳化)
水冲洗
(乳浊液)
随水流走
植物油大油滴
汽油
(溶解)
植物油的汽油溶液
水冲洗
随水流走
注意区分开来:
溶液
活动二、探究乳化现象
乳化剂分子
我们可以进入油中
我们可以进入水中
乳化现象(乳化并不是溶解)
活动二、探究乳化现象
2.乳浊液:液体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不稳
定混合物。
3.补充:悬浊液:固体小颗粒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
不稳定混合物。如:泥沙
+
水。
1.NaOH、浓H2SO4溶于水,温度升高。
NH4NO3溶于水,温度降低。
NaCl溶于水,温度无明显变化。
溶解过程中的吸放热现象,可以用来鉴别物质,
也可以用来解释有些物质溶解时所发生的现象。
小结
定义
特征
类别
举例
溶液
悬浊液
乳浊液
溶液、悬浊液和乳浊液的区别
液体小液滴分散到另一种液体里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
固体小颗粒分散到液体里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均一
稳定
不均一
不稳定
不均一
不稳定
混
合
物
混
合
物
混
合
物
食盐水
糖水
稀盐酸
石灰水
泥浆水
洪水
油水
一种或几种
物质
另一种物质
以小液滴形式分散到
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
形成
乳浊液
二、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溶质在溶解的过程中,有的放出热量,有的吸收热量。
学完本课你应该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