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二年级下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教学设计
一、教学课题: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四.做鸟巢——图形与拼组》信息窗1
二、教材分析:《数学课程标准》在学段目标中提出:要让学生经历直观认识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平面图形。本节课是在上学期所学内容“认识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通过设计一些操作活动,激发学生想做鸟巢的兴趣。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的一些特征,初步认识五边形、六边形。并感知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学好本节知识内容,能提高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分析能力,为以后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与面积以及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作奠基。
三、学生分析:学生在上学期认识物体和图形时,也有拼摆,但那时只是用所学的形状拼搭一些有趣的图案和物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是学生在对立体图形、长方形和正方形已经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认识。
四、教学的具体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借助观察、操作,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能用语言进行描述;能在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初步认识五边形、六边形。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过程,发展空间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具体情境中,培养学生爱护鸟类、保护环境等环保意识。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
学生能自主观察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六、教学方法:
创设探究式的教学氛围,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充分感知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将它描述出来。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引导学生探究各种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在活动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乐趣,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
七、课前准备:
(1)准备好直尺和三角板,长方形正方形纸各两张。
(2)预习新课,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3)让学生提出自学中遇到的问题。
八、教具准备:
PPT课件、直尺和三角板
教学活动流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景
导入 一、同学们,我们都认识了哪些平面图形?
二、创设意境
谈话:同学们,春天来了,公园里草地上草儿绿了,花儿开了,我们在踏青欣赏美景的时候更要注意保护花草,看草坪上都有各种保护花草的标语。这些标语牌有我们认识的图形么?
谈话:它们叫什么名字?(板书)关于长方形、正方形你都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出示课件观察长方形,探究第一个红点问题。
回顾已经认识的平面图形。
依据学生的交流引导学生提出关于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问题
在情境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建立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
探究
新知 互动探究
(一)解决第一个红点问题,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1、认识长方形的特征。
(1)观察猜测。
谈话:仔细观察长方形的边和角,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发现:长方形的相对的边长度相等,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引出“对边”的概念。
(2)操作验证。
①学生独立操作。
②班内交流,展示方法,认识长方形边的特征
验证方法:测量、折叠。
在交流过程中,引导学生语言叙述的完整性,其他同学注意倾听和补充,并完善语言的叙述。
③小结特征。
认识长、宽。
(3)、生活中有哪些长方形?
2、认识正方形的特征
(1) 观察猜测。
谈话:仔细观察正方形的边和角,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2)操作验证。
①学生独立操作。
②班内交流,展示方法,认识正方形边的特征
③小结特征,认识边长。
3、比较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异同:
谈话: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相同点: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条边,而且四个角都是直角。
不同点:长方形只有对边相等,而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课件出示)
你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吗?现在请你从卡纸袋中找出点子格纸,比比看谁画的好。
你来当当老师,评价评价这几位同学画的怎么样?不好在哪里?怎样才能画直?
解决第二个红点问题和绿点问题,认识多边形。
1、 认识五边形。
2、认识六边形。
综合建构
练习1、出示正方形、长方形根据已知的边求其他边的长度。
练习2、现有长度为9厘米,9厘米,和7厘米的三根木棒,想要利用他们做一个最大的长方形的木框,那么第四根木棒应是( )厘米。
练习3、小明有一根长为两米的长木条,现在想把它截开并做成一个最大的正方形,那么应该锯()次,每段的长度为( )分米。
通过直观观察和生活经验大胆猜测长方形的特征。
根据学生的交流,引导认识“对边” 并适时板书猜测的特征
学生交流操作后展示自己的验证方法。
找生活中的长方形。
(学生找一找、指一指、说一说。)
明确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学生自己画,教师巡视并把典型的收起来。
学生观察对比交流。
让学生了解当边数多的时候一般用边的数量来给他们命名。
学生积极思考回答,并叙述解题过程和依据。
猜想、验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先让学生猜想长方形的特征,然后再让学生动手操作,验证刚才的猜想活动。让学生通过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的方法,自己总结归纳出长方形的特征。这样得到的结论学生会记忆更深刻,数学教学要注重学生知识的积累过程。
学生用猜想、验证的方法总结出了长方形的特征,有了前面的基础,正方形的特征教师就完全放手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进一步采用同样的方法得到正方形的特征,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通过比较,加深了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理解,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区分长方形与正方形,同时让学生明白为什么把正方形称为特殊的长方形。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与总结的能力。
通过拓展延伸,让学生初步认识多边形,为后面的多边形教学做好铺垫。
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题,多方位的考察了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掌握情况,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让学生真正的做到学以致用。
总结
延伸 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将今天学习的知识讲给爸爸妈妈听。
(引导学生总结图形特征,提出合理的建议。)
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
关注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