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3 三角形的内角和 苏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3 三角形的内角和 苏教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6-23 10:06: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归纳等活动,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能运用这一知识求三角形一个未知角的度数。
2.经历探索与验证“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的过程,能用至少一种方法解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个结论,进一步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积累类比、归纳等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3.在“预习、探究、归纳”等的学习活动中,逐步培养学生务实求真的探究精神,培养乐于自主学习和乐于与人合作分享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 引导学生发现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2. 用不同方法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教学准备
教师:PPT课件 编写《自主学习单》发给学生
学生:完成《自主学习单》 剪下课本第113页的3个三角形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交流预习
1.课件出示三角形谜语:形状像座山,稳定性能坚,三竿首尾连,奥秘大无边。(相机复习三角形的定义)
【设计意图:通过猜谜语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且在游戏中融入了三角形的定义以及本课教学拓展的三角形特性——稳定性】
2.交流课前预习情况
交流《三角形的内角和自主学习菜单》“我来预习”和“我来质疑”。
我来预习——知识链接
(1)三角形有( )条边,有( )个角。
(2)我们三角板3个角的度数分别是( )( )( ),和是( );或( )( )( ),和是( )。
我来预习——自主预习
(1)三角形有( )个内角。
(2)三角形内角和是指( )。
(3)我猜想三角形的内角和可能是( )度。
(4)我自读课本78、79页。
我来质疑
在预习过程中你有哪些疑问?写下来,上课时我们一起解决。
【设计意图:通过课前的文本阅读和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能自主解决的一些知识点放在《学习菜单》“我来预习”部分,用最短的时间让学生自己理解掌握,从而为探究新知扫除障碍。学生通过预习发现问题,在探究前交流,这样,学生带着问题、带着思维进入课堂。】
(二)情境引入,提出问题
出示“三兄弟争论”课件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去三角形王国看看吧!看,三兄弟来了,他们是什么三兄弟?(三角形)他们在干什么?(争论)在争论什么?(谁得内角和大)你们能给他们评评理——谁说的对?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始用课件展示学习内容,能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学生想知道三兄弟谁说的对,从而激起探究的欲望。】
(三)依据特例,初步探究
要想为三兄弟评理,我们必须要知道三兄弟的内角和到底是多少。
出示一副三角尺,让学生指出三角尺上的角,说说每个角的度数。
谈话:这三个角都在三角形内,是三角形的3个内角。(板书:内角)你能口算每块三角尺的3个内角的和是多少度吗?(在“内角”后板书“和”)
学生回答后,追问:你是怎样算的?
课件演示两个直角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提问:你发现了什么?
谈话:两块三角尺的形状并不相同,但内角和都是180度。有这一现象你能想到什么?(学生说猜想:其他三角形的内角和也等于180度吗?)
揭题:其他三角形的内角和会不会也等于180度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一问题。(使课题完整板书成:三角形的内角和)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初步探索由两块形状不同的三角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大胆质疑,打开探索三角形内角和的思维闸门。)
(四)合作交流,深入探究
谈话:为三兄弟评理要有证据,光是猜想肯定不能令三兄弟心服口服,用什么方法来验证我们的猜想呢?
(全班交流:画一个三角形,量出三个内角的度数,再加起来。相机板书验证的方法:量一量)
量一量
同学们把课前准备好的从课本上剪下来的3个三角形拿出来,量一量每个三角形3个内角的度数,并算出内角和。
学生测量,教师巡视,组织反馈。对于误差过大的,让其再量一量;量的结果比较接近的,可以用“大约180°”来表述。
课件演示测量。谈话:通过测量,有的同学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有的同学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大约等于180°。看来我们的猜想有一定的道理,只是测量容易产生误差,好像不能使三兄弟心服口服。你们还能用什么办法来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学生讨论,交流反馈。(相机板书验证方法:折一折、拼一拼)
拼一拼,折一折
学生2人合作用已有的3个三角形做“拼一拼”和“折一折”实验,看能发现什么。教师参与活动,并对需要帮助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学生先自由交流各自的验证过程,再自荐走上讲台展示自己的验证过程和结果。(师生交流,纠正学生操作中存在的问题。)
强调:拼一拼时,三个内角的顶点必须拼在同一点上;三个角相拼时既不能重叠又不能留缝隙。折一折时,可以先找到一角所对的底边上的高,然后将三个角翻折过来,使三个顶点与高的垂足重合。
明确结论:三个不同形状的三角形的内角和都等于180°。
验证归纳
学生自己任意画一个三角形,通过量一量、折一折、拼一拼,来看看它的的内角和是不是也等于180°。
学生按要求操作,教师巡视。指名展示自己的验证过程和结果。
全班交流,出示交流要求:我的验证方法是_______________
我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
根据学生的交流,板书: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设计意图:通过课前预习,学生知道用量、剪、拼验证三角形内角和的方法。但每位学生预习的情况可能存在差异,课堂上安排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给每一位学生提供了展示思维过程的机会。通过小组内的交流,学生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又一次加深了对验证过程的理解认识,同时通过相互交流,完善、修正了自己的认识。为了满足学生的探究欲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确定制作用代表三兄弟的三个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加深对各类三角形特征的印象,课上就让每个学生用这三个三角形,通过独立探究和组内交流,实现对多种方法的体验和感悟。通过这个环节对猜想进行科学论证,使学生经历了一个科学、完整的探究发现过程,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另一方面使学生接受了一次科学方法论的教育。】
(五)巩固练习,实践运用
1.做“练一练”
先让学生说说怎样根据已知角的度数求未知角的度数,再独立计算并交流计算的过程和结果。最后让学生用量角器量一量未知角的度数,核对:量的结果和算的结果一样吗?
【设计意图:对于求三角形未知角的度数,充分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解决,组织学生计算、评议,有利于学生巩固对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的认识,感受所发现规律的应用价值,提升学习能力。】
2.做练习十二第11、12题。
学生动手操作、汇报答案后,讨论交流,组织展示。
【设计意图:练习的设计,避免了机械的计算操作。看图求三角形未知角的度数,重在巩固学生刚刚习得的新知;用两块同样的三角形拼三角形,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三角形的内角和都等于180°”的理解;用正方形纸折出大小不同的三角形并计算各自的内角和,既巩固了本课所学知识,又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
3.课堂作业
做练习十二第10、13题。
(六)拓展延伸,课堂总结
1.学生独立阅读第79页“你知道吗”,并说说从中知道了什么。
揭示三角形的重要特性——稳定性,演示加强对三角形稳定性的认识。
结合课本内容指出三角形稳定性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可以解决许多实际问题,引导学生举出一些生活中应用三角形稳定性的例子。
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还想了解三角形哪些方面的问题?预习下一节课的学习内容,把自己预习中的疑惑记下来。
【设计意图:课堂要想课后开放,是学生学习的延伸,课堂还要向课前开放 ,这样学生才能带着自己的问题到课堂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
板书设计
三角形的内角和
猜想: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验证:量一量 拼一拼 折一折
结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