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教案5.1 连续进位、连续退位的三位数加减法 青岛版(五四学制)

文档属性

名称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教案5.1 连续进位、连续退位的三位数加减法 青岛版(五四学制)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青岛版(五四制)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6-23 10:31: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连续进位、连续退位的三位数加减法》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会计算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的加减法。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体验解决数学问题成功的喜悦,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
会计算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法
【教学难点】
理解并掌握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笔算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
学习卡
【教学过程】
一、开课热身,复习铺垫
师:今天,老师想要带领大家到菜园去看一看,不过,需要找到密码才能打开菜园大门。密码是多少呢?菜园小卫士悄悄告诉老师,密码其实就是这两道题的得数。瞧!(课件出示:267+405、680-367)有信心在1分钟内找到密码吗?
生:有!
师:计时开始!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
师:时间到!谁来读?
生读出算式和得数。
师:同意吗?(课件随学生交流出示得数)我们来试试!(课件呈现:竖式消失,六个数字聚拢后消失,菜园呈现)完全正确。顺利找到密码的同学举手示意一下。大家的表现真是太棒了!
【评析:教师创设学生“寻找密码”的限时计算环节,通过富有情趣的素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出本课学习的内容,评价及时,富有亲和力。】
二、情境导入,引出问题
师:菜园里的蔬菜生长得这么好,全靠它来帮忙!瞧!(课件3:七星瓢虫图片)学生齐喊七星瓢虫!
师:七星瓢虫可是捉害虫的高手。想不想看看它们是怎样工作的?
生:想。(课件出示情境窗)
师:仔细观察,你从中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同桌互相说说。你说一个,我说一个。
学生同桌交流找到的信息(茄子地,有247只瓢虫,茄子435棵,已经检查了276棵;白菜地,有158只瓢虫,已经检查了189棵,还剩394棵。)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随机板贴问题至黑板一侧)
生1:一共有多少棵白菜?
生2:还有多少棵茄子没有检查?
生3:一共有多少只瓢虫?
生4:已检查的茄子比白菜多多少棵?
师:一会儿的功夫同学们就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真好!能把这些问题分分类吗?(师在问题前标序号)哪些是用加法解决的,哪些又是用减法解决的?
生:①和③是用加法做的,②和④用减法做的。
师:我们先来研究加法问题。
【评析:让学生从生活情境中进行观察、思考,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使其数学能力、意识及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都得到培养和发展。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分类整理提出的问题,有助于养成学生整理、归纳、自主探究的意识。】
三、自主合作,探究算法
(一)探究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
1.自主探究
师:先看第一个问题,(将板贴“一共有多少棵白菜?”拖至黑板中央),一起读!”
师:谁来列算式?
生列算式。
师板书:189+394
师:189+394得数是多少, 你想怎样解决呢?
预设:列竖式
师:同学们也是这么想的吗?自己试着写一写竖式。
学生试着用竖式计算。
2、交互反馈
师巡视,选取学生有代表性的资源呈现在黑板上,师提前标好序号。
学生板书自己的算法:
师:同学们请看,在我们的黑板上呈现了三种不同的竖式!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为什么?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对这三种算法发表自己的看法。
各小组展开讨论。
3.班级交流:
师:哪个小组先来谈谈你们的看法?
生1:我们组认为2号和3号是正确的,第1种算法是错误的。
师:来,到前面来具体说说。
生1:个位9加4得13,写3进1,十位9加8得17,17加1,得18,只写了8之后就不管了,肯定是错的。
师:这个竖式是谁写的? 你认为他们小组说的有道理吗?
板书1号竖式的学生生:经过这位同学的提醒,我也发现自己做错了。18应写8进一。
师:来,快速修正一下。谢谢这位同学的帮忙。
师:我们来看2号和3号得数都是583,观察一下,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生2:我发现3号竖式写了两个小1,而1号只写了一个。
师:对啊,3号竖式写了两个小1,这两个小1是怎么来的?谁来介绍一下?生3:个位上9加4等于13,写3进1,十位上2加9等于17,再加上进上
来的1等于18,写8进1,百位上1加3等于4,再加上进上来的1等于5。
师:说得真清楚。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十位满十,再向——
齐答:向百位进一,
师:原来是连续两次进位呀!
师:2号同学也算对了,但第二次进位时没有写上小1,肯定是记在心里了,老师建议还是写上不容易遗忘,更有利于计算的准确。2号同学,接受老师的建议吗?
板书2号竖式的学生:接受!
4.板书整理:
师:我们一起写一下竖式,(先写上189+394)接下来,同学们说,老师来写。
齐说:9加4得13,写3进1
师用红笔写上“1”,问:这个小1表示什么意思?
生1: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师:这里的1表示?
生:1个十。
师:接着算!
生:9加8得17,17加1,得18,写8进1。
师:这里的小1又表示什么意思?
生:十位满十向百位进一。
师:也就是说这个1表示的是?
生:1个百。
师:百位1 个百加3个百是?
生:4个百
师:4个百再加进上来的1个百是?就在百位上写5。最后不要忘记把横式补充完整,板书583(棵)来,对照板书检查一下你的竖式,如果有问题就纠正一下!
【评析: “放下去——收上来”的环节设计,让学生自主探究189+394计算方法,然后 “并联式”呈现学生中产生的三种有代表性的竖式,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班内交流的方式完成对计算方法的探索。课堂上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学习主体。】
(二)解决“地里一共有多少只瓢虫?”,巩固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笔算
1.独立探究
师:刚才我们合作解决了“一共有多少棵白菜“的问题,现在你能独立解决“一共有多少只瓢虫?”的问题吗?
生:能
师:这么有信心!好,先独立完成。
2.交流总结
师:谁来展示一下你的算法?
生:我列的横式是247+158,竖式是247加158,先算个位上7加8等于15,写5进1,十位上4加5等于9,再加上进上来的1,等于10,写0进1,百位上2加1等于3再加上进上来的1等于4。横式上写上405(只)。
师:同意吗?
生:同意。
师:来,观察一下。(播放课件)
师:这是我们进入菜园大门之前做的(课件:第一个竖式呈现),这是我们刚才研究的两个竖式(课件呈现)有什么相同之处,又有什么不同之处?
生:都需要进位,
师:几次进位。
生:第一题是一次进位,后两题要两次进位。
师:这就是今天我们研究的第一个内容:连续进位的加法(板书)。回想一下刚才的计算过程,你觉得连续进位的加法要注意什么?
生1:个位相加满十向前一位进一,十位相加满十再向百位进一
教师小结:简单来说就是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谁再来谈谈。
生2:连续进位的加法容易算错,一定要细心一些。
教师小结:仔细计算是个好习惯,谢谢你的提醒。
师:这里有一首小歌谣总结得特别好,我们一起读一读。
生齐读
【评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歌谣方式呈现计算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既有利于学生的理解,也适合了小学低年级的特点,更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
3.相机巩固
师:(指板书)怎么样,会计算连续进位的加法吗?我们来比试一下吧!请同学们完成答题卡2上的两道题。(课件呈现)
生动笔计算。师巡视。
师:谁来交流一下!
生:453加168,个位上3加8等于11,写1进1,十位上5加6等于11,再加上进上来的1等于12,十位上写2进1;百位上4加1等于5,再加上进上来的1等于6。第一道题等于621。
584加377,个位上4加7等于11,写1进1;十位上8加7等于15,再加上进上来的1,等于16,写6进1;百位上5加3等于8,再加上进上来的1等于9,结果是961。
师:有不同意见吗?那全对的同学举手示意一下,这么多同学都做对了!看来大家已经和连续进位的加法交上了朋友!
【评析: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算理,形成算法,有助于学生知识结构的建构。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找准知识的连接点,将开课热身时不连续进位的三位数加法和现在的加法进行对比,寻找异同,实现知识的迁移。】
(三)解决“还有多少棵茄子没有检查?”,探究连续退位的减法
1.自主合作
师:接下来,我们再来研究研究减法问题,(将“还有多少棵茄子没有检查?”拖到黑板中间。)
生齐读。
师: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信息呢?(课件再次出示信息窗和问题)谁来列算式?
师随学生交流板书横式:435-276。
师:我们来试着写一写竖式。还是要注意相同数位要——,(板书竖式)
生:对齐!
师:从哪一位减起?
生:个位。
师:一起算!
生:5减6不够减,向十位借一,15减6等于9。
师:十位被借走1个十了,还剩几个十?
生:2个十。
师用红笔板书2。
师:十位上2减7又不够减了?这可是我们第一次遇到,接下来该怎么做呢?(稍等片刻)有想法了吗?把你的想法与同桌交流一下。
学生同桌交流想法。
2.交流反馈
师:谁来说说你们的想法?两人合作到前面边写边说。
生:我们是这样想的,十位上2减7不够减,只能再向百位借一,12减7等于5,百位上被借走了一个百,只剩下三个百了,3减2等于1。
师:谁来评价一下他们的表现?
生:讲得清楚,写得认真。
师:还有吗?
生:他们合作得很好!
师:得到同学们的表扬,高兴吗?
生:高兴。
师:请回。有不同的想法吗?哪位同学还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生:我想问十位上的5是怎么算出来的?
师:谁来解答。
生:个位上5减7不够减,向十位上借了个1,变成了15减6,得9,十位上2减7不够减,再向百位借一,12减7等于5。
师:他的回答,你还满意吗?
生:满意,谢谢你的讲解。
师:我们来看(课件演示,将焦点部分放大)十位上的3个十被借走了1个十,剩下的2个十来减7个十又不够减了,根据以往的经验,我们知道只能借了!向谁来借呢?
生:百位
师:是呀,只能向前一位来借了。(课件:4头上点上点)借一个百可以当作几个十?
生:10个十
师:这样就与2个十合成了12个十了,(课件演示)这时十位上就可以用12减7得5。再看百位,4头上有个小圆点,(小圆点闪动)这是在提示我们什么,谁来说!
生:说明4被借了一次。
师:小圆点的作用可真不小,在提示我们4个百已被借走一个百了,有变化了,千万不要忘记。那百位上就是3减2得1。观察一下,这道减法题与我们以前学过的有什么不同之处?(课件:680-387与435-276对比)
生:以前是一次退位,现在是两次退位
师:我们把这样的减法叫做连续退位减法(板书)。
3.随机巩固
师:刚才我们合作完成了一道连续退位的减法,想不想自己试试?从大屏幕上选择信息解决(指向)“已检查的茄子比已检查的白菜多多少棵?”。谁愿意到黑板上来解答?
一生板演。
师:完成了吗?看,这位同学算的是87,87是否正确,用什么方法能检验一下呢?
生:验算!
师:验算是保证计算正确的好办法!会验算吗?请在竖式旁边写出验算的过程。你接着写!
学生自主验算!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位同学的计算过程,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生介绍验算的方法。
师:通过验算我们发现 276减189等于87,是正确的。出错的同学与同桌一起查找一下错误原因。
4.总结算法
师:观察黑板上的两道减法竖式(指向),谁来说说计算减法时要注意什么?
生:我觉得计算减法时要注意 对齐数位, 哪一位不够减,就向前一位借一。
师:真是个善于总结的孩子!一起来看!
【评析:将焦点问题放大,让学生经历自主思考、合作讨论、展示反馈的过程,充分利用知识的迁移有效地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让学生在自主合作的基础上掌握连续退位的计算方法。】
四、巩固练习,解决问题。
1、我会说
师:勤劳的小瓢虫是菜园里的小卫士,一天到晚东查查、西查查可忙了。我们也来帮帮忙吧!看,西红柿好像不太舒服,你能帮助它们检查一下吗?请拿出答题卡3,先独立观察!

395 842
+127 - 274
422 578
学生独立观察。
师:把你发现的问题和同桌交流一下!
生同桌交流。
师:谁来说说?
生:我发现第一个西红柿不舒服的原因是因为忘记进1了,第二个西红柿不舒服的原因是因为忘记退位了。
师:说得真好!你能运用这节课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吗?请拿出今天的检测卡,三只小松鼠为了争松果吵了起来,让我们来帮它们找到属于自己的松果。
2、我会用
学生独立完成检测卡
师:下课以后小组长把检测卡收齐交给老师。
【评析:练习设计有层次性。“帮西红柿查病”关注了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和表达上,“帮松鼠找松果”则关注了学生的实际运用上,同时练习的设计充满了趣味性,适合了小学低年级的特点。】
五、回顾反思,拓展升华。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了万以内的加减法。(板书课题)重点研究了——(手指板书)。
生齐读:连续进位的加法、连续退位的减法。
师:回想一下,你有什么收获?(课件出示教材丰收园图)
生1:这节课,我和同桌合作非常愉快。
师:(课件“合作”绿苹果图片飞出果篮)你们在哪个环节合作了?
生1:解决还有多少茄子没检查时,我和同桌合作,很快发现十位上的数不够减就要百位借一!
(课件将绿苹果变成红苹果。)师:是啊!合作学习收获大!
生2:我积极学习了。
师:(课件“积极”绿苹果图片飞出果篮)你哪个环节最积极?
生2:189+394的计算方法是我自己研究出来的。(课件将绿苹果变成红苹果)
师:哦,积极思考了,真棒!谁还想说?你来!
生3:我学会提问了。
师:(课件“会问”绿苹果图片飞出果篮。)你都问什么问题了?
生3:在学习减法的时候我提出问题“十位上的5是怎么来的?”
师:(课件将“会问”绿苹果变成红苹果)你还想说!真好!爱思考的孩子才能提出问题。
生4:我用学的知识帮西红柿找到了生病的原因。
师:会用了。(课件将“会用”绿苹果飞出果篮并且变成红苹果)
师:看来同学们这节课的收获还真不小。课后希望你们用万以内的加减法解决更多生活中的问题。下课!
【评析:以具体的问题引领学生从“积极”、“合作”、“会问”、“会想”、“会用”几个方面全面回顾梳理,帮助学生积累一些基本的活动经验,养成全面回顾的习惯,培养自我反思、全面概括的能力。】
【总评】
“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能准确进行运算。”是课标对第一学段的运算提出的要求,也正是这节课的目标定位。通过对问题情境的巧妙设计为师生提供了充分尝试、交流、体验的机会,促使每位同学主动参与到对连续进位、连续退位的三位数加减的探究中来。
一、运用知识的迁移,自主探究计算方法
在数学教学中,运用知识迁移使已掌握的知识技能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产生积极的促进影响,是经常采取的有效教学方法。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过用竖式计算三位数的不连续进位、退位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采用尝试、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连续进位、连续退位的三位数加减的计算方法,充分发挥知识的迁移效力,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探究连续进位的三位数加法时,教师没有直接讲解,而是充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通过搜集有代表性的三种资源,“哪种是正确的,哪种是错误的,为什么?”、“2号竖式和3号竖式有什么不同之处?”让学生在交流、辩论、观察对比中自主探究出计算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经过思维的碰撞、智慧的分享,共同探究新知。
二、分层练习,由浅入深、加深认识
本节课在学生探究了连续进位、连续退位的三位数加减法之后,设计了充满趣味的三层分层次练习,实现了学生思维的螺旋上升,富有实效。“我会算” 环节关注了学生的笔算能力,“我会说”环节设计了“西红柿好像有点不舒服,你能帮助他们找出不舒服的原因吗?”的问题,让学生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关注了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和表达;在“我会用”的环节设计了“三只小松鼠为了争松果吵了起来,你能帮助它们找到属于自己的松果吗?”的问题,关注了学生的应用能力。
层次分明的练习,让学生由浅入深地加深了对连续进位、连续退位的三位数加减法的认识,对数学知识的建构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另外,本节课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适时地进行帮助和鼓励,允许他们有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树立他们学习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