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说课稿 
一、说教学课题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这一课是高二下学期的选修课本《经济与社会生活》第二单元《生产工具与劳作》的第一课。 
整本教材围绕经济社会生活进行展开,在第二单元《生产工具与劳作》中,希望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了解人类劳动工具与主要劳作方式的变化,在第一课则是对古代的叙述,在本单元讲授中具有打基础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把本课的三维目标定为以下三点。 
(1)知识与能力: 
①了解人类古代劳动工具和主要劳作方式的变化; 
②掌握理解“刀耕火种”、“铁犁牛耕”、“男耕女织”等名词的含义; 
③学会自主学习和总结归纳。 
(2)过程与方法: 
①学会自主学习与思考; 
②学会阅读、理解、梳理史料,抓住关键,提取观点; 
③学会举一反三,开拓历史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开始形成历史意识和整体历史观; 
②通过对古代生产工具和劳作方式的变化的学习,明白科学技术进步的重要性,立下理想为国家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三、说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理清生产工具和劳作方式变化的时间线索以及具体的变化情况; 
教学难点:将具体变化与时代特点相结合理解。 
27622509525四、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 
①根据本课的主题内容,可以从与现代社会生活相联系,帮助学生展开学习; 
②学生进行讨论,利于培养其合作学习的思想; 
③开拓学生思维,抓住其吸引力,利于迅速进入课堂。 
讲授新课 
47625131445 
34925085725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通过对各时期的时期图片的展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将抽象的工具展现在其面前,使得课堂更加生动丰富。 
在对图片展示的时间里与教材内容相结合,对图片进行讲述,让学生明白以下道理: 
 石器的优点:耐磨、质地坚硬、常见。 
 石器的制作方法:早期以打击为主,后期还有磨制。 
 铜的发现为青铜冶炼提供基础材料;青铜在当时比较珍贵,农具数量有限。 
其中穿插许多次的提问,既有利于收回学生的思绪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养成爱思考的好习惯。 
补充内容的意义:在教材的【补充】中有提到“铁犁牛耕”和“刀耕火种”的相关内容,虽然在教材中不是重点,但是在此重点讲述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教材的其他内容,有打下基础的作用。因为内容抽象,所以在此做出具体的解释,同时举例向学生说明,帮助其理解。 
灌溉工具的变化 
时间 
工具 
其他 
原始社会 
陶器 
杠杆原理 
东汉末年 
翻车 
三国时期改革 
唐代 
筒车 
借助水力 
-649605133350 
表格的意义:在设计时对【灌溉工具的变化】和【陶瓷业的发展】进行表格设计。表格利用直观的列表的方式可以直观展示时间和内容的变化,将课本中大段的文字进行梳理,有利于课堂的展开。 
029845史料的引用:在历史教学中对于史料的引用是必不可少的,在引出【东汉纺车】时引用材料【纤纤静女,经之络之,尔乃窈窕淑媛,美色贞怡。解鸣佩,释罗衣,披华幕,登神机,乘轻杼,揽床帷,动摇多容,俯仰生姿。--《机妇赋》东汉】,辅助学生进行史料思考,培养其史料分析提炼总结的能力。 
57150-714375 
对【水排】原理的讲述:通过对图片的分解,让学生理解【其原动力为水力,通过曲柄连杆机构将回转运动转变为连杆的往复运动】的原理,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 
在对第3点的阐述中,就是对讲授法的积极利用,根据教材具体内容和PPT的概括相结合讲授。 
85725184785 
31305515240 
30734001162058572549530 
课后探究 分析古人用什么工具捕鱼?工具的用途分别是什么? 
设计意图:课后思考是让学生合理利用课后时间,同时开拓学生的思维,也有课后巩固复习的意义。 
五、说板书设计 
古达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农业工具的变化 
手工业工具的进步 
劳作方式的发展 
设计意图:因为本课较为抽象,所以板书设计只是简单的对内容进行梳理 
六、说教学媒体使用---多图片的合理利用 
①有利于集中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与传统的“黑板+粉笔+讲台”教学相比,多媒体课件中的生动形象的动画、精美的图片、声请并茂的内容等等,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还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动力... 
②有利于增强感官效应,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人的学习过程需要各个器官共同作用,才能更全面的获得知识和经验。 
七、说教学方法 
讲授法:指教师运用口头语言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其主要特点是通过教师的语言,适当辅以其他教学手段向学生传递知识信息,促进学生理解,启发学生思维,发展学生能力。讲授法是教学中最基本的教学方法,也是物理教学中应用最广泛的教学方法之一。它既适用于传授新知识,也适用于巩固旧知识。 
探究法:探究教学法是指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到发现问题,寻找答案的过程中,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活动。 
八、说学生学法指导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这一课是高二下学期的选修课本《经济与社会生活》第二单元《生产工具与劳作》的第一课。这一时期的学生对历史脉络的掌握逐渐清晰但是细节仍然不够,所以在这一课中要帮助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知识点然后与本课串联起来,这样的知识才会牢固。 
另外在本课中有一些史料分析,这里就需要同学们分组合作讨论探究,在课堂上帮助同学合理分组进行讨论。